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空间感属于心理范畴,因此并非物象本身是立体的,便具有空间感。本文分析了意象空间感的形成、作用以及在具体的作品中余光中是如何构造莲意象的空间感的。  相似文献   

2.
汉民族的“莲”有着独特的内涵:自《诗经》以来的诗词书画中频繁出现“莲”;佛儒道三教不约而同地赏识“莲”;在人们的婚丧嫁娶包括日常生活中也常会有“莲”的身影。汉民族的莲是爱情、故乡情、艺术美和宗教美的代言物。  相似文献   

3.
诗人陈恭尹对“雨”意象情有独钟。他在诗中刻意营构多姿多彩的“雨”意象,可谓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陈恭尹笔下的“雨”,既有冷暖之分,又有粗细疏密、新旧、动静之别。诗人赋予“雨”以人格化,在情景的交融中使读者获得美感。  相似文献   

4.
莲是受历代文人关注和喜爱的一种名花异卉,也是宋词中十分突出和重要的一种花卉意象。词人对莲的物色美有全面而深刻的体认,从莲的叶、花、柄、莲蓬、莲子、藕的局部特征,到一株莲、一片莲的风姿,从莲的花香,到其叶、柄、藕的香味,从嗅觉到味觉,对不同环境诸如雨中、风里、月下的莲的神态等,都有出彩的描绘。体现出宋人怡情自然、高雅脱俗的生活情趣,显示了宋词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莲瓣兰生长环境,形态特征的基础上,对莲瓣兰的鉴别技术,莲瓣兰艺中花艺,叶艺的赏玩作了深入的研究。本文提出莲瓣兰野生资源的保护和开发,莲瓣兰栽培,育种,植保是莲瓣兰艺发展的基础;莲瓣兰艺的发展方向应以兰文化作为最终归缩。  相似文献   

6.
莲丝织物     
传说7世纪时,日本已有莲丝织物。1960年出版的大贺一郎博士写的《莲》一书中记载了莲丝织物的历史、采丝方法、采丝量、采丝时期等。日本古代莲丝织物与佛教有关,有香袋、莲纸等。如今在奈良的当麻寺内保存的  相似文献   

7.
曹雪芹将屈子所创的美人香草意象象征手法运用到小说叙事之中,使喷勃着“烈香”的“金桂”与弥散着“清香”的“莲菱”形成了一组相互对峙的象征性意象,其中蕴藏着浓缩了的文化信息和一番“微言大义”。香菱的血脉及文化渊源来自于具有高人逸士身份的甄士隐,而“金桂”象征着世俗文化中的道德观和价值观。高人逸士正是曹雪芹正邪二赋所来的“与世难容”“有命无运”的人物,他们与世俗的文化价值相抵触,深受其压抑,而“莲菱”意象与“金桂”意象正完成了这样一种象征喻示。在这种象征意象背后,是审美文化与价值观的巨大差异,而曹雪芹正是通过意象暗寓褒贬,寄托他的文化理想。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当代回族小说中“月亮-水-土地”等反复出现的审美意象,指出在霍达、张承志、石舒清等回族作家笔下,这些审美意象独具深层意蕴,在不同语境中展现出复杂内涵,由此凸显出回族作家在理解本民族的文化状态、生存方式、精神信仰时所具有的审美理想和风格追求。  相似文献   

9.
“妓女的宅子”是张爱玲在《海上花列传》中承继的一个文学意象,在以后张派作家的笔下叉反复出现。从其流变的情况看,这一意象的内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公共空间的意味逐步消失,道德批判力度渐次加强。对这个意象的考察,有助于我们理解张爱玲在文学史上的传承关系、作家间文化资源的继承情况和中国文学现代进程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0.
“妓女的宅子”是张爱玲在《海上花列传》中承继的一个文学意象,在以后张派作家的笔下叉反复出现。从其流变的情况看,这一意象的内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公共空间的意味逐步消失,道德批判力度渐次加强。对这个意象的考察,有助于我们理解张爱玲在文学史上的传承关系、作家间文化资源的继承情况和中国文学现代进程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1.
对莲瓣兰的菌根结构和真菌类群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达到保护莲瓣兰种质资源,开发和利用莲瓣兰的目的。采用徒手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菌根的基本结构,并对莲瓣兰的菌根组织进行真菌分离。莲瓣兰具有典型的兰科植物菌根构造,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菌根真菌从根被侵入,通过外皮层通道细胞进入到皮层薄壁组织,在皮层薄壁细胞内形成菌丝团。通过三次分离,共得到196个菌株,这些真菌绝大多数属于半知菌和子囊菌,共计29属,其中色串孢属(Torula)占30,10%,花顶孢属(Idriella)占11.22%,为绝对优势菌。  相似文献   

12.
蓑衣莲(Aster auriculatus Franch)又名耳叶紫菀、银线菊等,为菊科紫菀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民间用作消炎,镇咳、治蛇伤药,全草可入药,但以根部为佳。蓑衣莲的化学成分研究,未见文献报道。作者从蓑衣莲根粉的乙醇浸膏中,经石油醚、氯仿  相似文献   

13.
黄花倒水莲(Polygala fallax Hemsl.)是中国特有的远志科(Polygalaceae)远志属(Polygala)植物,是壮、瑶、苗等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药材和食材。全株可入药,其根、茎、叶和花中都含有多种药用成分,主要药用成分有皂苷类、酮类、糖类和酚类等,具有调血脂、抗衰老、抗损伤、抑制细胞增殖、缓解梅尼埃病(MD)、保护胃黏膜、抗炎、抗病毒、增强免疫等作用,可治病后体虚、腰膝酸痛、子宫下垂、月经不调、急/慢性肝炎及创伤性损伤等症。本文从黄花倒水莲的野生资源分布、人工栽培、化学成分、药理功效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系统分析,为今后保护与利用黄花倒水莲资源提供便利。黄花倒水莲目前处于濒危状态,但其利用价值尚未得到充分挖掘。未来应采取多项措施保护黄花倒水莲野生资源,发掘更多关于黄花倒水莲应用的研究,重点关注确定其有效成分、药理功效及观赏价值,为合理保护与利用黄花倒水莲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探索适用于黄花倒水莲(Polygala fallax Hemsl.)的栽培措施,为黄花倒水莲的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以黄花倒水莲组培苗为材料,研究种植模式、立地条件、种植密度、肥料种类、施肥次数、施肥时间对黄花倒水莲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山地、林下种植模式,黄花倒水莲的产量和成活率明显提高。选择在4月移栽幼苗,成活率可高达(97±2)%,高于其他月份。种植密度为50 cm×50 cm时,平均产量最高。施用有机肥时,产量较施用复合肥、不施肥明显增加;当施肥量为750 kg/666.7 m2时,产量达到最大;每年于6月施肥效果最好,其次是4月。综合考量,为提高黄花倒水莲的产量,种植地应选在山地,采用林下种植模式;4月移栽;种植密度为50 cm×50 cm; 4-6月施用有机肥约750 kg/666.7 m2(每株约0.2 kg),分两次施肥。  相似文献   

15.
《孔雀东南飞》作为成熟叙事诗的确立,作为一个“源”,对后世的作品具有典范和启示的作用。鄂南民间长篇叙事诗《双合莲》作为这一“源”上的“流”,对其优良传统既有继承的一面也有发展的一面。本文从背景、主题、情节结构、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等几个方面对这两首诗进行比较,期望借《孔雀东南飞》这一诗歌史上的坐标,确定《双合莲》在文学史上的位置,挖掘鄂南民间文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独角莲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分析并整理大量文献资料,系统的介绍目前关于独角莲的研究,发现其主要化学成分为苷类化合物、有机酸、氨基酸、微量元素、甾体类化合物和挥发油,主要药理作用为免疫调节、抗炎、抗肿瘤等,但其有效成分及相应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为更好的开发和利用独角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论华兹华斯诗歌中的植物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兹华斯以“自然诗人”闻名于世,他的诗歌作品几乎囊括了大自然的全貌.从华兹华斯笔下有关植物的诗篇中,分析其植物意象的构成,探讨植物意象的三层象征意义:在现实层面上,是人类可居的理想家园;在精神层面上,是生命旅程的伴侣,向人揭示生活的哲理;在终极意义上,是神性的直接体现。最后,简要分析了华兹华斯选择这一题材的内在动机。  相似文献   

18.
提到《红楼梦》,一般不会留意红玉、香莲这两个人物。然而,恰恰就是这两个人物,寄托了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良苦用心,成为本书真正的“主人公”。  相似文献   

19.
谢理开 《龙岩师专学报》2001,19(2):61-63,72
在金庸的新武侠小说中,作家主要借助“江湖”和“侠客”这两个最基本、最重要的意象的荒诞悖立来表现其对现实世界的主观体验。在金庸笔下,世界秩序是错乱的,人类存在是荒谬的,无论是世界秩序的错乱还是人类存在的荒谬,都具有着极强的顽固性和不可抗争性,人们对其只能无可奈何。  相似文献   

20.
1-氨基环丙烷-1-羧酸氧化酶(ACOs)是乙烯合成通路的限速酶,对于研究乙烯在调控高等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子莲(Nelumbo nucifera)“太空莲36号”基因组中鉴定出8个NnACOs基因,即NnACO、NnACOlike、NnACO1X1、NnACO 1X2、NnACO1X3、N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