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竹原纤维表面摩擦性能的测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试了竹原纤维与金属辊、橡胶辊、纤维辊之间的动、静摩擦系数,并与苎麻纤维、棉纤维作了比较分析。结果认为竹原纤维的表面摩擦系数与苎麻纤维相近,三种纤维的混纺效果优劣排列顺序为:苎麻与竹原纤维>苎麻与棉纤维>竹原纤维与棉纤维。  相似文献   

2.
竹原纤维的服用面料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织物组织结构变化和色纱配置开发出一款竹原纤维男式衬衫面料.介绍了竹原纤维的微观形态,面料设计,上浆和后整理等工艺,最后对面料进行了基本服用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竹原纤维制成的衬衫面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悬垂性,同时手感柔和,色泽明亮.  相似文献   

3.
竹原纤维的表面切向阻抗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测试了竹原纤维与相关材料的表面切向阻抗系数,竹原纤维的静切向阻抗系数0.30-0.41,动切向阻抗系数0.25-0.31.竹原纤维、苎麻纤维与相关材料的表面切向阻抗系数都比较接近,表明竹纤维和苎麻纤维有相同的混纺特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正交试验对竹原纤维进行碱处理,研究碱液浓度、温度和处理时间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碱处理前后竹原纤维纵、横向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碱液温度对竹原纤维强度性能影响较大,碱液浓度对纤维细度和伸长率的影响较大;竹原纤维碱处理最佳工艺条件为:碱液温度20℃,质量浓度7.5g/L ,处理时间90min ,此时纤维强度稍有下降,伸长率和细度不匀率明显改善,提升了竹原纤维可纺性.  相似文献   

5.
标准FZ/T73023——2006应用于竹原纤维织物抗菌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最新标准对竹原纤维织物及毛竹竹粉的抑菌率进行了测定.在奎因法和振荡法中,竹原纤维织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的抑菌率分别为50.1%和9.0%,时大肠杆菌(8099)的枊菌率分别为75.1%和26.5%,毛竹竹粉的抑菌率均为0.根据新标准评价竹原纤维织物虽有一定的抑茵性,但无抗菌效果,并且毛竹竹粉无抗菌效果.分析认为竹原纤堆自身不舍有抗菌化学物质,其抑菌性能来源于天然、独特的纤雏结构,属于物理抑菌.  相似文献   

6.
采用平板模压成型方法制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PET)废纤/竹原纤维增强不饱和聚酯复合材料,研究纤维梳理方式及不同质量比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与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纤维比例、不同纤维梳理方式的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无显著差异;纤维混合梳理的复合材料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均显著高于分别梳理的复合材料;纤维分别梳理的复合材料耐水性能优于纤维混合梳理的复合材料。动态机械热分析显示:复合材料储能模量随竹原纤维含量增加而增加,PET纤维含量的增加使复合材料阻尼效应增加。复合材料吸水动力学表明:水分在竹原纤维比例高且分别梳理的复合材料内部的扩散符合Fick定律;而水分在竹原纤维比例低且纤维混合梳理的复合材料内部的扩散行为不符合Fick定律。  相似文献   

7.
竹原纤维酶处理工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取纤维素酶的方法处理竹原纤维,并测试纤维的性能。探讨了天然竹纤维酶改性后的强力、伸长、模量等的变化。分析了酶剂用量、PH值、温度和整理时间各因子对纤维减量率和强力损失率的影响。此结果可以对酶处理织物提供很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课题针对竹原纤维纱线表面毛羽问题,通过用纱线加捻,酶处理等方法对减少竹原纤维纱线毛羽作了初步探讨,对实验结果分析后,确定了最优的纱线光洁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9.
选用木聚糖酶和漆酶对竹原纤维进行精细化处理,探讨了不同处理工艺对竹原纤维化学成分和线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酶在60℃时活性最佳;随着酶质量分数的增加,半纤维素或木质素质量分数呈先迅速下降后趋于平缓、并略有上升的趋势;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半纤维素或木质素质量分数呈先下降后趋于平缓的趋势,纤维线密度的变化规律则与之相反.木聚糖酶的最佳处理工艺条件为:温度60℃,质量分数0.5%,时间4 h,纤维线密度达5.82tex,比处理前降低42.9%;漆酶的最佳处理工艺条件为:温度60℃,质量分数2.0%,时间4 h,纤维线密度达5.31tex,比处理前降低47.2%.  相似文献   

10.
以竹原纤维和涤纶为原料,通过合理的织物组织规格、浆纱工艺、上机工艺设计,以及利用两者之间性能的互补性进行相应的风格整理,开发出了透气透湿性优良、保型较好的舒适性面料,通对对所织出的面料进行性能测试和风格评价,结果表明产品非常适合做女式休闲类夏装面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