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舍抗战时期的喜剧呈现出政治讽刺与文化批判相交织的特点,随着时间的流逝,其深厚而丰富的文化意蕴日益显示出巨大的魅力。三幕喜剧《面子问题》就是其中历史文化意蕴最为丰厚的一部,它对“面子问题”这一“中国精神的纲领”进行了深刻的解剖,从而成为老舍的喜剧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喜剧史上一部耐人寻味、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佳作。  相似文献   

2.
老舍的《猫城记》一直以来都是一部有争议的作品。历史上对《猫城记》的评价也多从艺术上、思想上予以否定,现在的研究多着眼于重新评价上。《猫城记》可以说是比较完整地反映了老舍早期的文化批判观念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他批判了国民的劣根性和封建传统文化,并在文化批判的基础上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3.
《茶馆》有以下缺点:塑造人物类型化,人物性格缺乏发展,对人物命运安排显得过于简单化。造成这种缺点的原因,一是作者的意图过分直露,二是结构上把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浓缩在3个横断面上,这种结构,会给人在心里以导向,无形地牵制着人们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格萨尔》是流传在藏族人民中的一部歌颂神话英雄的史诗。众多活跃在民间的《格萨尔》说唱艺人,是这部史诗至今流传在民间的重要依据,也是史诗依然以活的形态传唱的现实基础。那些才华出众的民间说唱艺人看起来总是带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但并不是一个解不开的谜。他们之所以成为《格萨尔》说唱艺人,有着主客观方面的因素和条件。  相似文献   

5.
<格萨尔>是流传在藏族人民中的一部歌颂神话英雄的史诗.众多活跃在民间的<格萨尔>说唱艺人,是这部史诗至今流传在民间的重要依据,也是史诗依然以活的形态传唱的现实基础.那些才华出众的民间说唱艺人看起来总是带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但并不是一个解不开的谜.他们之所以成为<格萨尔>说唱艺人,有着主客观方面的因素和条件.  相似文献   

6.
壮族文化心理是认识和理解壮族的重要内容。以《坡芽歌书》为对象,对歌书反映的对歌联情过程进行分析,概括出待人的朴实与谦和、涉世的聪慧与审慎、婚恋的重情与重义等壮族文化心理的典型表现,为认识壮族共同文化心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英语中与狗有关的词汇、习语多带褒义,或以“狗”直接指代“人”,而与之相反,在汉语中有关“狗”的词语多带贬义。这是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同文化一样具有民族性,每种语言中都有相当数量的词语蕴涵着本民族的文化心理。因此我们不能只了解词语的概念意义,更要了解词语深层所蕴涵的民族文化心理,注意某些词汇在语义和感情色彩上的变化,否则会造成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相似文献   

8.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老舍全集》十九卷本,是老舍近半个世纪创作的总汇,具有空前的学术价值,对老舍研究无疑将会产生难以估量的意义,然而,由于编辑时间紧,投入力量少,运作方式欠妥,缺少专家学者参与等诸多原因,以至于造成了一系列无法弥补的资料性错误,如《全集》“不全”、内容删改,段句遗漏等等,详细分析了《老舍全集》的巨大成就,严重缺点及其产生这些缺点的原因,希望通过修订再版,使《老舍全集》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9.
文化符号并非单纯地仅仅只是一个民族的外显性文化表征,透过这些外显性个案文化符号,即可窥视出其中所涵盖着的诸多潜隐性文化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0.
作为壮族的人文始祖,布洛陀开天地造万物,并带领壮民们进行生产劳动,发明创造,反抗压迫,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强大的社会力量,使壮民族得以生存与繁衍,发展成一个文明开化的民族。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来看待布洛陀信仰,不仅可以追溯到壮族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的关系,而且在弘扬壮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壮族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上也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骆驼祥子>中祥子和虎妞等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现出一个复杂、丰富的民间文化形态.作家借此种文化形态的书写,传达出一种带有批判、反思精神的民间文化意识,也传达了他对身处其中的民间文化的依恋和同情.  相似文献   

12.
在老舍先生塑造的女性形象中,悍妇形象是其对于传统女性形象的一种沉重的颠覆,在老舍的小说世界中占有独特而光辉的艺术地位。老舍先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恪守以及精神上的失衡和追求是其创作悍妇形象的重要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13.
周非的《多浪河边》是十七年时期新疆小说最美的收获之一,在迎合当时阶级斗争的政治主题的基础之上,尝试了一些此前新疆小说鲜有的叙事技巧。本文主要从叙事学的角度,剖析小说中的叙述视角与民族心理的转换问题,以及双重转换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4.
日本一直否认、歪曲、美化侵略.从日本传统文化角度而言,其强烈的民族耻辱感,狭隘的民族意识,神道信仰浓厚的真理观,愚忠的武士道精神,善于吸收外来文化而又乖张的民族文化心理,是造成日本拒不反省侵略战争历史的文化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15.
《骆驼祥子》中祥子和虎妞等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现出一个复杂、丰富的民间文化形态。作家借此种文化形态的书写,传达出一种带有批判、反思精神的民间文化意识,也传达了他对身处其中的民间文化的依恋和同情。  相似文献   

16.
京味文化的一面镜子--对老舍《茶馆》的一种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馆》因其“清明上河图”式的北京市井生活与民俗风情画卷的描绘而散发着浓郁的京味文化气息。由《茶馆》我们可以透视出京味文化重“礼性” ,讲“秩序” ,讲体面 ,求“排场” ,以及追求闲适生活方式的多重特征。京味文化的变动则隐喻了一个主题 :腐朽“吃人”的旧时代必将被新的进步历史力量所埋葬  相似文献   

17.
壮族歌咏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形式也独具特色,它是壮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审美人类学视野的观照下,通过对壮族歌咏文化的实地调查,进一步探讨壮族独特的以歌代言的诗性思维与民族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8.
民族审美文化具有突出的美育心理功能,民族共同体成员在文化活动中以审美态度进行创造和观照,使其心灵,人格得到美的陶冶,健全了审美心理结构,宏扬了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9.
电影《小武》是贾樟柯的处女作,他以冷峻、客观、真实的电影镜头刻画出中国“当下”的人情风物。影片对小武的友情、爱情、亲情分别进行了描述,反映了底层社会小人物的怨恨心理,折射出第六代导演对传统电影的宏大叙事结构、超现实人物、历史语言式叙事的颠覆精神。在这部后现代味十足的电影中,我们看到了贾樟柯那反叛传统电影的眼神,听到了边缘小人物内心的怨恨诉说。  相似文献   

20.
《诗经》中一船征战诗主要反映广大民众在战争中表现出的化心理。它与《诗经》周族史诗中反映出的统治阶级化心理存在着一定差异。但二又同属于大陆农耕民族范畴,而与海洋商业民族与草原游牧民族的化心理存在着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