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计算机已经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很少有人知道,计算机这项伟大的发明与一位数学家密不可分,他就是被誉为"计算机之父"的冯·诺依曼。冯·诺依曼(1903-1957年)是美籍匈牙利人,从小就天赋异禀、智商超群。他不仅拥有惊人的记忆力,还具备卓尔不群的数学才能。在他短暂的一生中,这位享有"火星人"美誉的科学巨人,几  相似文献   

2.
论数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诺依曼是二十世纪成就最杰出、国际影响最大的数学家之一。本文是作者全集的首篇文章,较完整地反映了作者对数学的对象、性质、起源、动力等基础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神经计算机将在不确定的知识处理和模式识别中显示巨大威力,而传统的冯·诺依曼型计算机依然能在精确计算中保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现代计算机科学的奠基人、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J.von Neumann)被人们推崇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他还是对策论和现代数理经济理论的奠基人之一.早在1928年,冯·诺依曼就发表了一篇题为《论社会对策》的论文,开始形成他的对策论思想.1944  相似文献   

5.
约翰·冯·诺依曼是一位成就卓著的数学家,他的重要建树包括量子物理学、逻辑学、气象学、军事学、高速计算机的理论和应用、对策论等方面,同时他又经过对博弈论的研究为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王祥静  万昌锦  万青 《科学通报》2023,(35):4751-4753
<正>传统机器视觉依赖于CMOS/CCD图像传感器获取视觉信息,并依赖于冯·诺依曼架构的计算机处理这些信息.这种信息获取模式是由人工创建的同步计时和控制信号进行驱动和控制的,这些人工创建的信号与视觉信息的来源及其动态没有任何关联性,因而包含大量的低特征密度的信息.而生物系统中视觉的形成是由视网膜上的光感受器接收光强和颜色信息,并将其转化为尖峰电位传入视神经且送至大脑的视觉皮层进行感知处理[1].  相似文献   

7.
《弗洛·文奇科幻小说集/世界科幻大师丛书》 弗诺·文奇的硬科幻小说逻辑严密,情节紧凑,展示出科技的奇妙之处,尤以细节的缔造和令人惊叹的预见力著称,大量细致又经得起推敲的描述让虚构出的“异世界”及生活其中的种族几可乱真,这和他本身的科学素养大有关系。弗诺·文奇本人就是数学家和计算机专家。阅读文奇的科幻小说,绝对是一种享受。  相似文献   

8.
在电场作用下阳离子或阴离子的传输导致离子导体电阻态的变化,是离子导体的一般性阻变机理.与现有的半导体器件相比,忆阻型离子器件有显著优点:离子器件作为存储器时其信息存储密度高、能耗低、擦写时间只需几纳秒;离子器件还可用于逻辑运算,这样未来的计算机将不受冯·诺依曼瓶颈的限制,信息的存储与处理将均可由离子器件完成.尤为重要的是,用离子器件构建的人工神经网络能够实现类似大脑的学习、记忆和遗忘等功能,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的SyNAPSE项目有望于2016年制造出与猫智力相当的人工大脑,该人工大脑的能耗约为1 kW,体积小于2 L,这将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场革命.纳米离子器件将在下一个信息时代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弗洛·文奇科幻小说集/世界科幻大师丛书》作者:(英)米切尔·伯恩斯|译者:王志宏出版社: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3月页数:600页,定价:39元弗诺·文奇的硬科幻小说逻辑严密,情节紧凑,展示出科技的奇妙之处,尤以细节的缔造和令人惊叹的预见力著称,大量细致又经得起推敲的描述让虚构出的异世界及生活其中的种族几可乱真,这和他本身的科学素养大有关系。弗诺·文奇本人就是数学家和计算机专家。阅读文奇的科幻小说,绝对是一种享受。  相似文献   

10.
<正>蒙特卡罗(Monte Carlo)是世界著名的赌城,是摩纳哥的标志。起初,蒙特卡罗方法即赌博方法,后来发展成今天非常强大的数学计算方法,可以求解复杂的科学问题。蒙特卡罗方法系统性的研究开始于1944年前后。当时由于研制原子弹,需要研究中子在裂变物质中的运动规律,提出了一些不易用常规数学方法求解的问题。冯·诺依曼、乌拉姆和费米等科学家发展了这个用于直接模拟的蒙特卡罗方法,解决了这些当时不易解决的难题。如今蒙特卡罗方法在原子能科学技术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2002年8月21日晚上7时30分,满头银发的博奕论大师纳什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报告厅出现,全场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纳什的演讲告诉你,那貌似高深的博奕论其实就在你身边。一声简短的“你好”之后,纳什开始了他关于“通过代理来研究博奕中的合作”的公众演讲。  相似文献   

12.
没有哪台超级计算机能够预测末来,《纽约时报》集众人之智,在读者中发起题为"预见计算技术的未来"的讨论。本刊关注并分两期选编了以下三方面内容:以"预见计算技术的未来"为题的始于2012,持续到5000年之后的计算技术未来畅想;以编年史为题的早期科技进展,包括计算技术、人工智能、交通运输与生活方式及通信技术;以及诸如拉瑞·斯迈、李开复、西奥多·霍尔姆·尼尔森等计算技术领域知名专家的思考和评论等。网站上的投票还在继续,截止本刊发稿前,由读者预见和投票的未来事件,TOP10是:1、2020年,Google将实现不同语言的即时沟通;2、2015年,汽车使用增强现实导航系统;3、2030年,无人驾驶汽车普及;4、2020年,冯·诺依曼计算机总体架构被取代;5、2029年,生活和工作无缝对接;6、2025年,全球高校招生使用在线互动参与;7、2100年,奇点来临;8、2014年,机器人侦察技术普及;9、2013年,实现互联网寻物;10、2025年,人们对这些预言感到好笑。  相似文献   

13.
胡作玄 《科学》2003,55(6):39-42
冯·诺伊曼(J.von Neumann, 1903-1957)可能是20世纪最出名的数学家,这倒不是由于他在数学方面的工作(尽管那也十分了得),而是因为他有"电子计算机之父"的桂冠.当然,他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应用方面还有许多开创性贡献,都对人类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无怪乎美国的<生活>杂志把他评为"千年100个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在这些显赫人物中,他几乎是唯一的数学家.  相似文献   

14.
王洋昊  刘昌  黄如  杨玉超 《科学通报》2020,65(10):904-915
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爆炸、摩尔定律的逐渐减缓和"万物互联"的最终愿景使得发展高性能的非传统计算迫在眉睫. 21世纪以来,神经形态计算以高度的并行、极低的功耗和存算一体的特征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中,具有独特物理机制的神经形态器件是神经形态计算硬件的基本组成单元,对新型非冯·诺依曼架构芯片的研发乃至类脑智能的最终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介绍了神经形态器件的研究进展和未来研发的趋势.研究低功耗的神经形态器件与集成方法,提高突触器件的线性度、对称性和开关比以及从动力学角度模拟生物启发的神经系统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5.
2010年10月14日,美国数学家伯努瓦·B·曼德布洛特(Benoit B.Man-delbrot)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家中逝世,享年85岁。据其妻艾莉叶特(Aliette)透露,死因是胰腺癌。曼德布洛特开创了分形几何学,并把它应用于物理、生物、金融等诸多领域  相似文献   

16.
作者是当代著名的大数学家之一,曾参加过美国研制原子弹与核弹的早期研究工作。本文节译自他的《一个数学家的历险》一书。在这一段中,作者从科学家的角度,叙述了美国试制原子弹基地洛斯阿拉莫斯的工作情况,记载了他根据亲身经历对那里的一些主要科学家,如泰勒·费米、冯·诺伊曼等所作的评述。文中还谈到了科学家们在那里的生活与思想,也述及了作者自己对科研工作的体会与对科学思维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对于约翰·冯·诺伊曼(JohnVonNeumann)来说。思考既是工作又是乐趣。和在短程往返于联邦政府机构与作为第一流顾问身份供职的私营公司之间的列车上相比,再也没有地方可使他更好地思考。这位伟大的数学家双眼凝视着车厢的天花板,不时地喃喃自语,思维沿着逻辑之路快速行进,宛如一辆蒸汽机车。列车还未到达终点站,约翰·冯·诺伊曼常常完成了他的思考之旅,至少抵达了思考之旅中的一个小站。他所探索的众多领域过于深奥─-然而又是极其重要,只有极少数人才能洞悉。诺伊曼的人生之旅的停留点之一是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正是他…  相似文献   

18.
“耶稣,请你原谅他吧,尽管他是个坏人。我现在正用他的眼睛看……”这就是十一岁的小哈依曼的话。他刚从帕尔玛·台·马约尔卡的玛累·诺斯敦医院里出来。这种一般看起来似乎是不可能成功的手术——让一个生下来就瞎的孩子重见光明——使孩子的父母亲和动手术的医疗小组的人员足足担忧了二十天。  相似文献   

19.
瑞典皇家科学院把198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斯图加特马克斯·普朗克固体物理研究所的一位主任克劳斯·冯·克利青(Klaus von Klitzing).这项180万瑞典克朗(约合23万美元)的奖金是为了奖励他在1980年的重大发现——量子霍耳效应.冯·克利青曾经是海森伯在符兹堡大学的同事.量子霍耳效应是他在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与全德科学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的数学比19世纪有哪些进展?对于非数学家来说,这是个难以搞清的问题;对于职业数学家,这也是个难以概括准确的问题.本世纪的数学发展迅速、分支林立,体系博大精深,远非一般人所能把握.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作了一项有益的工作,花费大量精力,凭着自己对众多数学分支的通晓,把75年来数学的进展概括为22个主题,对我们了解现代数学的发展颇有借鉴意义.哈尔莫斯毕业于伊利诺斯大学,曾给著名数学家冯·诺伊曼当过几年助手.他的研究领域主要是遍历理论、代数逻辑、希尔伯特空间算子等等.《数学译林》1985年4期曾译出他的影响很大的论文《应用数学是坏数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