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并研究社区护理干预在老年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某院1年内收治的68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各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社区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肢体运动功能、高血压控制达标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社区护理干预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肢体运动功能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高血压控制达标率为94.12%,对照组为73.5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各项指标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对老年脑卒中患者恢复期采用社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肢体运动功能,并且良好的控制患者高血压,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2.
探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选取某社区服务中心管辖的老年高血压患者738例,对其进行随机编号,按照单双号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社区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健康行为形成率及血压控制效果。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合理膳食、适度运动及压力管理等健康行为形成率与对照组相比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舒张压(DBP)及收缩压(SD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可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习惯,提高治疗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效果,提升社区护理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伴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存在抑郁状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性心理干预:行为干预、生物反馈、放松训练、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预防干预等。2月后复测患者HAMD抑郁量表和SDS抑郁自评量表,评价患者抑郁状态改善情况。结果入院治疗2月后,干预组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抑郁状态改善,HAMD评分及SDS评分与对照组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采取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社区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即补钙+止疼+常规护理;观察组在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措施,如心理疏导、生活方式指导、健康教育和防跌倒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股骨不同位置骨密度变化和随访一年的并发症发生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连续变量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a=0.05.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股骨粗隆处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其他部位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一年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骨折1次与2次统计分析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只有疼痛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认为观察组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社区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有利于提高患者护理质量满意度、提高股骨的骨密度、降低疼痛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的变化对新社区居民的心理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走访调研发现,新社区居民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较好,但存在心理健康知识贫乏、心理压力较大、人际关系紧张、幸福满意度低、缺乏合理疏导方式等问题,不利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平稳推进,必须通过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普查心理健康状况、设立心理服务中心、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和丰富居民业余生活等途径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研究渐进式放松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睡眠状况的影响。将本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接收的108例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4例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5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施以渐进式放松训练。对比两组睡眠状况及生活质量。干预后,两组且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elf-Rating Scale of Sleep,SRSS)各项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均有改善(P0.05),且干预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WHOQOL-100)与干预前相比均有增高(P0.05),其中干预组在生理、心理领域的增高幅度更为明显(P0.05),而其他领域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渐进式放松训练,可明显改善患者睡眠状况,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Orem自护理论为指导的系统的康复护理干预方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QOL)影响.[方法]按"不平衡指数最小的原则"选择1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实施为期6周的以Orem自护理论为指导的系统康复护理.分别在入院时和6周后测量其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在6周后的生活质量总评分、生理机能、情绪变化及情感控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移动能力及手功能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以自护理论为指导的系统康复护理干预方法有效提高了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为今后的康复护理干预提供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心理干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出院耐多药肺结核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出院后进行常规门诊随访,实验组出院后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通过电话随访和家庭访视,实施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后,两组采用心理健康测试量表的症状自评表(SCL-90)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在SCL-90评分因子比较中,干预组除躯体症状外其余各项均有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在抑郁、焦虑、敌意、恐惧、偏执取得显著效果(p<0.01),对不良心理反应有良好改善作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武汉地区维持性血透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并通过短程心理干预改变患者对社会支持的利用.方法:选取来自武汉市第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61例维持性血透患者,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干预组患者应用健康教育,心理支持,情境治疗及对患者家属教育等短程心理干预方法,观察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得分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在心理干预后主观支持度由16.2±5.6上升到21.6±5.1,支持利用度由6.4±2.3上升到8.8±2.8,社会支持总分由32.5±8.1上升为38.9±8.7.而对照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短程心理干预可改善维持性血透患者对社会支持的利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曾为留守儿童的在校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采用心理健康教育、团体咨询、亲子沟通、朋辈互助、个体咨询等方式,分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以探索改善并提高此类人群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通过研究发现:对该类人群做心理全方位的干预比不作干预效果改善显著;短时间的心理干预明显不及较长时间的心理干预效果,短时间的心理干预在学习生活事件中反弹快、症状反复多;长时期的干预可通过调动同辈同质、异质人群参与,对节省教师资源、更快捷跟踪、全面了解情况变化、必要时及时给与针对性强的专业指导起着强有力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实施心理干预措施对脑外伤后综合征病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对98例有脑外伤后综合征病人进行心理干预,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价,并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心理干预前后对脑外伤后综合征病人SCL-90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脑外伤后综合征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实施心理干预措施对脑外伤后综合征病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对98例有脑外伤后综合征病人进行心理干预,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价,并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心理干预前后对脑外伤后综合征病人SCL-90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脑外伤后综合征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3.
董玉梅  杨洁  杨晶 《甘肃科技纵横》2013,42(7):132-133,131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干预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8例AS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体化护理干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患者入院后发病时间和相关生理、心理反应,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对患者进行了调查。结果: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AS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干预可改善心理、生理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呼吸衰竭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选取定西市人民医院住院的呼吸衰竭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编号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根据临床表现进行对症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及护理后生活质量。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优于护理前,且护理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躯体功能、精神健康等生活质量评价指标相比,观察组各项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探究早期营养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观察。选取武威肿瘤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饮食,观察组采用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表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并给予早期的营养干预,观察2组患者的体内外周血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胆固醇(CHO),体重指数(BMI),腰围(AD),上臂围(MAMC),腹部皮褶厚度(Skinfold thickness),NISS评分的变化情况。观察组体重指数、腰围、上臂围、腹部皮褶厚度、胆固醇、NISS评分、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P0.05),总蛋白、白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早期营养干预可有效改善病人体质、营养状况,安全可靠,有利于预后,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了住院天数,减低了患者的经济费用,提高了生活质量,改善了患者的免疫功能,对于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配偶焦虑抑郁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160例脑卒中患者配偶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干预组给予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前,两组的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研究对象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配偶的焦虑、抑郁状况.  相似文献   

17.
探讨"三位一体"无缝隙护理服务模式在妊娠期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以在本院进行产检及分娩的73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三位一体"无缝隙护理服务模式,观察本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控制情况、心理健康状况及生命质量改善情况。干预后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心理健康状况得分以及生命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干预前(P0.05)。"三位一体"无缝隙护理服务模式可有效改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心理健康状况及生命质量,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为母亲和胎儿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探究整体护理干预对焦虑症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选取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焦虑症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编号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以及护理后生活质量并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SDS、S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焦虑症患者心理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减轻ICU护士心理状态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抽取广东省盐步医院及江西省九江学院附属医院东院ICU及普通内科护士各20名护士,前者为干预组,后者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干预组加用认知、情绪、行为的心理干预,然后检测两组的心理状态.结果 ICU护士的SAS和SDS评分均高于普通内科护士.经干预后,两组失眠发生率以及与失眠相关的心理和生理反应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前者明显优于后者,说明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ICU护士睡眠状况以及心理状况.结论 心理干预作用显著,可改善ICU护士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20.
研究心理护理在计划生育手术患者的应用价值。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1月接收的116例行计划生育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干预组各58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施以心理护理。对比两组心理状况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两组干预后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SAS及SDS)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满意度94.83%较对照组的81.03%高(P0.05)。计划生育手术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且能够大大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