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DSA在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诊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和脑动静脉畸形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DSA脑血管造影检查疑似颅内动脉瘤和脑动静脉畸形的患者36例,根据造影结果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结果:共发现28例颅内动脉瘤和脑动静脉畸形,分别采用了血管内治疗、手术夹闭和切除等不同的治疗方案.结论:DSA极大提高了脑血管造影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为颅内动脉瘤和脑动静脉畸形的栓塞治疗、手术夹闭和切除提供了可靠保障.具有准确、安全和操作方便的特点,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探讨DSA与TCD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准确性。选取甘肃省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可疑颅内血管狭窄患者22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TCD(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以病理确诊为依据,对比DSA和TCD确诊颅内血管狭窄的特异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220例患者经过病理检查确诊189例,DSA检查显示阳性163例、真阳性158例,TCD检查显示阳性113例、真阳性102例,得出DSA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特异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均比对照组高,对比差异明显(P0.05)。DSA诊断颅内血管狭窄准确率明显比TCD高,TCD可作为DSA的前期筛查,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显微外科经翼点入路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手术患者7例,夹闭动脉瘤10例.结果:手术成功率100%,出院时或术后1~3月复诊评定疗效.5例痊愈(工作和生活能力正常),1例部分偏瘫和语言稍有笨拙,1例死亡为术前和术后严重脑血管痉挛致脑缺血死亡.结论:显微外科经翼点入路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瘤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夹闭动脉瘤颈是最理想的方法,应属首选.因它既不阻断载瘤动脉,又完全彻底消除了动脉瘤.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判断CTA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64例拟诊断为因颈动脉处狭窄导致的脑供血不足的患者,行CTA和DSA检查的患者影像资料,对血管狭窄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64例患者中有150例患者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共341处。颈动脉轻度狭窄的检出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1,P〈0.05),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及闭塞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检查颈动脉狭窄基本可以替代DSA,作为常规怀疑颈动脉狭窄诊断的首选筛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56螺旋CT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头颈动脉造影的最佳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进行的282例造影病人实施全程护理、干预.结果:造影病人极积配合,顺利完成造影,CT质量效果好.结论:在进行256排螺旋CT冠状动脉及头颈动脉造影过程中进行科学全面的心理护理,是保障病人造影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总结颅内破裂动脉瘤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3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病人均于早期在全麻下行显微镜下动脉瘤夹闭术.结果:随访1~6个月,恢复良好27例,轻残2例,死亡1例.结论:早期显微手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有利于降低动脉瘤再出血的危险性,并有利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急诊显微手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3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急诊手术治疗患者进行规范、有效的护理,出院时进行GOS评分并结合患者预后进行评价.结果:良好36例(83.7%),差4例(9.4%),死亡3例(6.9%).结论:规范的护理可以有效的配合颅内动脉瘤破裂急诊手术并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心电图ST-T改变针对冠心病疾病临床诊断产生的影响.方法:将兰州市中医医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胸痛患者110例作为实验的研究对象.实验需要实施分组对比研究.针对患者ST-T变化的情况完成随机分组.分别设为A1组(ST-T动态变化组45例)以及A2组(ST-T段无动态变化组65例).针对A1组以及A2组高血压患者实施心电图监测检查,包括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等.针对心电图检查结果同ST-T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过检查发现,在A1组患者中,冠状动脉呈现为阳性的患者35例,所占比例为31.82%;冠状动脉呈现为阴性的患者10例,所占比例为(9.09%);在A2组患者中,冠状动脉呈现为阳性的患者17例,所占比例为15.45%;冠状动脉呈现为阴性的患者48例,所占比例为43.64%;在冠状动脉阳性率方面,A1组明显高于A2组高血压患者(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患者,其出现心电图ST-T改变同患者患有冠心病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针对早期冠心病的诊断能够提供显著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颅内肿瘤中,以胶质瘤和脑膜最为常见。前者约占颅内原发肿瘤的40%~45%,由于其多呈浸润性生长,可发生坏死、 变性、出血,钙化,故可形成复杂的CT表现,脑膜瘤约占15%左右(2),尽管其有典型的CT表现,诊断不难,但CT不能显示肿瘤血管状况及邻近的血管改变。因此,术前进行能反映肿瘤及其邻近血管结构特征的DSA检查, 对此类疾患的诊断及处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56例颅内肿瘤患者的DSA 资料,以探讨DSA应用价值。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56例病人,男34例,女性22例。年龄14-72岁。 排外血液病及心、肝、肾等疾患,… 相似文献
14.
费保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8,32(8):130-133
提出了一种利用数字血管减影(DSA)对颅内组织进行无框架立体定位的方法.该方法利用4个定位头标和2幅DSA投影图象,完全确定颅内任何一点相对于定位坐标系的三维坐标.计算机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理论正确,定位精度为0.5mm,可应用于放射治疗和计算机辅助神经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5.
评价超声诊断脐带绕颈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超声诊断脐带绕颈,根据脐带绕颈的周数及松紧度,可共临床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结果对诊断脐带绕颈2周以上者,放宽剖宫产指标,明显降低了胎儿窘迫及围生儿死亡率。结论超声诊断脐带绕颈简单、直观、无创、准确,为产科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颅内微小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技术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凹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0月-2012年3月共收治的10例颅内微小动脉瘤性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血管内治疗病例,其中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1例,后交通动脉瘤4例,前交通动脉瘤2例,大脑中动脉瘤1例,椎动脉瘤1例,小脑后下动脉瘤1例;行单纯可脱性微弹簧圈动脉瘤囊内栓塞8例,对其中的宽颈动脉瘤辅以血管支架、球囊辅助的瘤颈成形技术完成治疗2例。结果9例行可脱性微弹簧圈动脉瘤囊内栓塞病例,达完全致密栓塞8例,1例患者瘤颈有很小的部分残留为95%栓塞,在随访期间保持稳定;其中1例置人支架的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术后半年复查,未发现支架移位;本组病例无1例死亡。结论血管内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是可行和有效的,是外科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种有效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18.
颅内动脉瘤破裂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瘤体大于7mm可出现神经压迫症状,根据颅内动脉瘤破裂发生时间将其分为急性期和非急性期。非急性期外科治疗采用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蒂的治疗方式,但随着介入技术和材料的发展,很多医疗机构已将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作为首选治疗方式。这两种方法治疗颅内动脉瘤非急性期的效果仍存在争议。现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对颅内动脉瘤非极性期外科治疗现状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颅内动脉瘤的血液动力学二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临床患者的实际医学影像出发,进行颅内动脉瘤的二维CFD模拟.模拟的结果方便形象地给出了计算区域内的流场型态,同时也获得了相关的血液动力学参数,这对于临床上的诊断和治疗有着较好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患者实施外科治疗在显微镜下行颅内动脉瘤血管夹闭术的手术配合。方法对35例脑动脉瘤患者实施在显微镜下行颅内动脉瘤血管夹闭术术中的护理配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认真做好术前准备,熟悉手术步骤、手术器械、手术显微镜的性能和用法及术中默契的配合是颅内动脉瘤血管夹闭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