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采用跗骨窦入路可吸收螺钉加注入植骨治疗跟骨SandersⅡ型骨折的可行性。方法2009年3月~2011年6月采用跗骨窦入路治疗跟骨SandersII型骨折20例(23侧),骨折复位后,用可吸收螺钉固定加跟骨内注入植骨。手术前后进行跟骨轴位和矢状位CT扫描,拍摄跟骨轴位、侧位x线片。测量手术前后跟骨长度、宽度、高度、Gissan角和Bohler角。结果通过平均约10月的回访观察,本组病例均一期切口愈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2周。未出现排异反应和针孑L感染。术后X片显示跟骨关节面移位〈2mln。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宽度明显改善,跟骨外形恢复基本满意。术后6月后复查跟骨复位无明显丢失,植入注射型硫酸钙全部吸收。根据AOFAS后足功能评价标准:优15侧,良5侧,可3侧,差0侧,优良率86.9%。结论跗骨窦入路可吸收螺钉固定加跟骨内注入植骨可有效治疗的跟骨关节内骨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实用、有效的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的方法.方法:"Z"形跟键切断,经皮纵向钻入Φ(3.5~4)mm骨圆针至跟骨后关节面下方撬拨,跟骨钳钳夹跟骨内外侧壁,进行挤压,经X线透视及卡尺测定证实复位满意后,该针继续钻入,穿过跟骰关节直至骰骨,石膏外固定6周.比较双侧跟骨Boehler角及跟骨宽度,评估骨折复位情况,并测定踝关节功能,随访多项临床指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24例关节跟骨骨折行本法治疗,随访8~68个月(平均27个月),临床疗效优15例、良6例、一般2例、差1例.本组疗效优良率为87.5%.结论:跟腱切断有利于关节内跟骨骨折的复位.跟腱"Z"形切断石膏固定6周后,跟腱功能可逐步恢复,踝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行切开复位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100例(共103足)。男性76例,女性24例,其中单侧97例,双侧3例。年龄18~64岁,平均(33.19±5.97)岁。按Sanders分型Ⅱ型28例,Ⅲ型62例,IV型10例。均采用跟骨外侧L型切口,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9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8个月。应用Maryland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优46例、良40例、中4例(1例双侧跟骨骨折),优良率93.4%。其中1例出现骨不愈合,再次行距下关节融合术,1例出现皮肤坏死经换药后治愈,1例出现腓肠神经症状。结论:切开复位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距下关节镜技术是检查距下关节的一种微创方法,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跟骨骨折治疗中。从既往文献、历史发展、手术入路、手术方式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对距下关节镜微创技术在跟骨骨折中应用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发现目前距下关节镜主要以外侧入路、后侧入路及内侧入路3种手术入路为主,同时配合跗骨窦入路、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术、小切口入路、3D打印技术、外固定架、截骨矫形及距下关节融合术等技术,使距下关节镜的使用条件更加广泛。同时,提出了该项技术对于施术者的操作要求较高,操作不当极有可能引起神经损伤和骨折愈合不良等反应。  相似文献   

5.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丢失和骨微结构退化为特征的骨病,可增加骨脆性,从而增加骨折风险~([1-3])。骨质疏松症现已成为世界十大慢性病之一,年龄超过50岁的人群中,30%的女性和10%的男性都患有OP~([4])。本文主要对近年来OP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利用可塑性跟骨钛板加植骨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可塑性跟骨钛板加植骨术治疗跟骨骨折25例SandersⅡ~Ⅳ型骨折,测量术前、术后的Bohler角、Perie角并进行分析比较,随访12~40月,并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定功能。结果术后Bohler角、Perie角均恢复良好。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SanderⅡ型优占8例,良占1例,优良率达90%;Ⅲ型优7例,良2例,占75%;Ⅳ型优1例,良1例,优良率占66.7%。总体优良率占80%(20/25)。结论说明可塑性跟骨钛板加植骨术是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双钢板加植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自2003年5月至2008年3月, 对我院收治的12例胫骨平台复杂骨折患者, 采用双切口双钢板加植骨的微创技术进行手术治疗, 避免对胫前皮瓣和骨折端血供过分破坏, 所有患者术后第1天起即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 结果: 12例患者均得获9~37个月(平均19.8个月)随访. 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 膝关节功能按Merchant评分标准评定:优6例, 良5例, 可1例, 优良率91.6%. 结论: 采用双钢板加植骨治疗胫骨平台复杂骨折, 能良好的复位固定、植骨和早期功能锻炼, 可提高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跟骨骨折是创伤骨科常见病,多发病,因其受伤机制多为高能量暴力损伤导致,跟骨在人体负重中起重要作用,涉及关节面多,解剖结构复杂,高能量损伤往往导致关节内骨折,在治疗时,对骨折块的复位要求较高,因此,跟骨骨折后的治疗存在一定困难,对创伤骨科医师是一个挑战。骨折后早期组织肿胀、韧带断裂、骨折后复位困难或者复位不理想、术后切口的愈合情况,对跟骨骨折患者的预后都存在影响,因此,跟骨骨折的治疗具有一定难度,对手术医师的手术能力要求较高。随着对跟骨骨折的研究深入,手术方式多样化、内固定材料推陈出新,跟骨骨折的治疗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临床效果井总结经验.方法骨折采用Sanders分型法,对23例患者26足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进行切开复位井应用松质骨螺钉和可塑形钢板进行内固定治疗,其中12例一期植骨.4~36个月随访,平均14个月.结果所有骨折均愈合.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进行评价,本组优10足,良12足.可3足,差1足;优良率84.6%.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有效方法.骨折治疗的关键是尽可能恢复跟距关节面的适应性和艰骨的正常解剖形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随访2002-2004年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22例,平均随访18个月,骨折paleg分型:Ⅱ型3例,Ⅲ型11例,Ⅳ型8例.手术方法:跟骨外侧L型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结果按张铁良提出的跟骨骨折症状与功能评分系统评分:优5例,良13例,可4例.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通过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满意,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随访2002-2004年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22例,平均随访18个月,骨折paleg分型Ⅱ型3例,Ⅲ型11例,Ⅳ型8例.手术方法跟骨外侧L型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结果按张铁良提出的跟骨骨折症状与功能评分系统评分优5例,良13例,可4例.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通过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满意,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后骨筋膜室综合症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8例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病人通过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间室测压确诊为足部骨筋膜室综合症,均通过内侧+背侧切口对足部的所有9个骨筋膜室进行减压,延期闭合切口,2周后接受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所有病人的减压切口均愈合,无感染,随访中1例病人出现爪状趾,其他病人没有永久性的功能丧失、挛缩、肌力减弱和神经功能障碍。结论:早期诊断、早期足部所有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是治疗跟骨骨折后的足部骨筋膜室综合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观察穴位贴敷联合循经按摩对跟骨骨折术后患者护理效果。选取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跟骨骨折且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编号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进行跟骨骨折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穴位贴敷和循经按摩联合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6.67%明显低于对照组5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贴敷联合循经按摩能有效降低跟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泰国甜角嫁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省元江干热河谷引进的泰国甜角开展嫁接繁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嫁接方法、嫁接时间、切砧高度、砧木类型、砧木龄级、接穗年龄、接穗位置和天气条件等因子对嫁接成活率有明显影响.嫁接方法宜采用技术简单、操作方便的切接法,其平均成活率75.0%~76.4%;嫁接时间宜选在3~4月;用半年生切砧苗作砧木,切砧高度在20~40 cm比较适合;接穗的位置效应明显,宜选1年生枝的基部和中部枝段,带1~2个腋芽的穗段为优;此外,天气状况对嫁接成活率也有显著影响,以阴天或雨后晴天嫁接为宜.采用常规管理技术,嫁接后3个月可育成甜角嫁接苗进行造林.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不同部位肢体骨折术后骨不连的手术方法并分析其疗效。对19例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锁骨2例、肱骨1例、股骨5例、胫骨11例),积极完善术前准备,根据骨不连部位及具体情况分别采用骨折断端髓芯减压、自体微粒植骨;骨皮质剥离、植骨;结合外固定架外固定或加压钢板、克式针内固定治疗,并分析其疗效。本组19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8~21个月。骨不连均愈合,愈合时间5~10个月,平均7.2个月。骨折处所涉关节功能等恢复良好,2例出现切口感染,经伤口换药后愈合。充分认识导致骨不连的原因和局部病理改变,完善术前准备,术中彻底清除局部病变,骨折断端髓芯减压,针对不同部位采用相应的植骨、内外固定手术方法,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尺骨斜形截骨+局部残存纤维组织成形改良重建环状韧带术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陈旧性孟氏骨折患儿23例,施行尺骨斜形截骨+局部残存纤维组织成形改良重建环状韧带术,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检查前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Mackay临床功能评定表评估该手术方式的疗效.结果:23例患儿随访1~8年,平均2年,所有病例骨折均愈合良好,根据Mackay评分,优10例,良12例,中1例,优良率为96%.结论:尺骨斜形截骨+局部残存纤维组织成形改良重建环状韧带术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能有效纠正肘关节及前臂畸形,改善功能,手术效果确切,中远期随访疗效满意,是该类损伤的优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溶剂萃取分离铑所见报导有三异丁基胺~([1]),三氯乙烷~([2 .3]),三正辛胺~([4 .5],异戊醇~5,TBP及8—羟基喹啉—熔萘萃取等~([12])。但在金、铂、钯、铱和铑共存下萃取分离铑尚报导不多。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在毫克级量的金、铂、钯和铱存在下微量铑的萃取分离。根据Faye等的报导~([7]),铂、钯的碘络合物易乃TBP萃取,金的卤素络合物也被TBP所  相似文献   

18.
正锁阳(Cynomorium songaricum Rupr.)为中国锁阳科全寄生植物,具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的作用,主治肾阳不足、精血亏虚、腰膝酸软、阳痿滑精、肠燥便秘等~([1]).锁阳的寄主有白刺属(Nitraria L.)~([2])、红砂属(Reaumuria L.)~([2])、霸王(Sarcozygium xanthoxylon Bunge)~([3])及多裂骆驼蓬(Peganum multisectum(Maxim.)Bobr)等~([4]).甘肃省河西地区常见的白刺属锁阳寄主植物有小果白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在治疗下肢长管状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不同类型下肢长管状骨骨折35例,其中股骨骨折20例、胫骨骨折15例;选用带有远近瞄准器的股骨、胫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胫骨横形骨折使用闭合复位穿钉;其它类型股骨、胫骨骨折采用开放复位;粉碎性骨折或多段骨折采用静力固定并一期自体髂骨植骨;术后患肢抬高30,术后第3天开始患肢功能锻炼,对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骨折主动锻炼有困难者,术后第3天结合CPM机被动锻炼膝、踝关节。结果随访10月-2年4月(平均13月),35例均骨性愈合,未出现再发骨折、断钉、感染及膝、踝关节僵硬等并发症;2例胫骨远端1/3处骨折出现骨折远端5。向后成角畸形,未出现膝关节、踝关节功能障碍。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治疗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治愈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跟骨骨折是临床常见多发病 ,国内少有报导 ,国外报导较多 ,对其分类及治疗分歧较大 ,本文旨在对近年来国外有关这方面的文献作一简要综述。1 解剖特点跟骨是一很不规则六面体短骨 ,与距骨成前中后三关节、与骰骨成一关节。跟骨内密度不一 ,Hall等 [3]称位于关节面下方骨小梁是压力骨小梁 ;Soeur和 Romy[4 ]将前后关节面下方成凝聚状骨小梁区域称为跟骨的“丘脑”部 ,在其下方有一“中间三角区”,此区骨小梁稀疏 ,认为是血管进入髓腔部位。Carr[1]认为跟骨内骨小梁密度相差达 40倍 ,后关节面上骨皮质负重量拉近胫骨骨皮质 ,因此 ,当关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