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右室间隔部起搏与心尖部起搏对VVI起搏器植入患者心功能的长期影响。方法研究植入VVI起搏器患者112例,按起搏部位随机分为右室间隔部(RVS)起搏组54例,右室心尖部(RVA)起搏组58例,观察两组间LVESV,LVEDV、LVEF、SV等指标变化。结果54例RVS组患者中14例LVEDV和(或)LVESV术后有增加趁势,RVA起搏组58例中18例LVEDV和(或)LVESV术后有增加趋势,但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相比也无显著差异性;RVS起搏组54例心功能无明显变化,RVA起搏组58例LVEF和SV较术前明显降低,两组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RVS起搏较RVA起搏更有利于保证双心室电激动同步性,且对患者心功能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心率振荡现象的变化以及心率振荡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关系.方法:通过NYHA心功能分级法选择心功能Ⅱ级一Ⅳ级的患者102例,另选正常健康对照者80例,采用24h动态心电图记录资料,计算心率振荡现象(HRT)的两个参数,振荡初始(TO)和振荡斜率(TS),同时行心脏彩超比较LVEF与LVEDD两组之间差别;并计算TO、TS、LVEF、LVEDD之间相关性.结果:CHF组TO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S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TO与LVEF、LVEDD之间明显相关.结论:CHF患者室性早搏后的HRT现象减弱,与心功不全程度明显相关.HRT可能作为评价心力衰竭危险分层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3.
观察医用弹力袜和传统弹力绷带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以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行下肢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或分段剥脱术的71例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对患肢使用传统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观察组患者术后对患肢使用医用弹力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2组患者术前、术后3d、10d患肢疼痛情况,观察2组患者术后10d患肢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患肢小腿周径缩小值。术后3d、10d观察组患肢疼痛VAS评分较术前及同时间点的对照组有明显降低,2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患肢压迫性疼痛、患肢肿胀、足背肿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患肢小腿周径较术前缩小值、术后6个月较术后3个月患肢小腿周径缩小值均大于对照组,2组患者术后患肢小腿周径缩小值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使用医用弹力袜,能减轻术后患肢疼痛与肿胀,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缩小患肢小腿周径,效果显著优于传统弹力绷带加压处理,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椎间孔镜技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管狭窄症时与后路开放椎间盘融合术在疗效方面的差异.方法选择206例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行椎间孔镜技术)和对照组(行后路开放椎间盘融合术),每组103例.比较两组患者在围术期相关指标及术后不同时间点切口疼痛评分(VAS);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所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切口的VAS评分与时间点(0.5,1,2 d)呈负相关,而观察组VAS评分下降趋势更明显,两组交互作用比较(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的腰腿痛VAS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腰腿疼VAS评分与各自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前、术后6个月的ODI评分及JO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ODI评分和JOA评分与术后6个月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技术能够取得与骨科开放手术基本一致的临床效果,且可减轻术中对患者的创伤程度,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患者恢复进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优化介入流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治疗血管再通时间及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15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并完成6个月随访的STEMI的患者,按照优化介入流程启动时间顺序分为两组.记录两组患者靶血管病变、心功能Killip分级,比较两组患者Dt B时间、平均住院日、住院总费用、入院和PCI术后6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值及术后6个月死亡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基本情况、靶血管病变、心功能Killip分级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门-球囊扩张时间、平均住院日、住院总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LVEF相似,但在PCI术后6个月随访时左室射血分数变化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病种质量管理可缩短STEMI患者急诊PCI入门-球囊扩张时间,减少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改善术后6个月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前瞻性分析70例应用PTED术治疗的LDH患者治疗效果,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腰背部及腿部疼痛缓解程度;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随访期间患者生存质量;术后12个月采用改良Mac 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治疗效果;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部功能;术后1 h采用李克特量表对患者麻醉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入组患者均随访12~15个月,平均随访(13.69±4.29)个月,随访率100%;随访期间复发患者3例(4.28%),行二次PTED治疗;麻醉满意度为90.0%; Mac Nab疗效结果显示优良率为97.14%.术前、术后6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中SF-36评分的8个维度评分中相邻时间点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分数逐渐增高.术前、术后6周、3个月的VAS-LP评分、VAS-BP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评分逐渐降低;其中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VAS-LP评分、VAS-BP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D术治疗LDH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改善腰部及腿部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腓骨长肌腱和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7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行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A组)与腘绳肌腱(B组)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膝关节功能、稳定性,分析腓骨长肌腱组足弓的静力学变化.结果术后随访时,A组大腿周长减小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Tegner评分、Lysholm评分、IKDC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术后胫骨前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足弓情况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术后1 a足弓的静力学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自体腓骨长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与自体腘绳肌腱取得的临床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8.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左室收缩功能的变化。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正常组14例为冠脉造影无异常发现者,冠心病组49例行冠脉内支架治疗。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14天行实时三维超声检查,测得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正常组术前与术后LVESV、LVEDV及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心病组术后LVESV、LVEDV显著小于术前(P〈0.001),LVEF显著高于术前(P〈0.001)。结果表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准确评价左室收缩功能,冠心病患者PCI后左室收缩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分析氨氯地平联合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作用。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0月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组在前者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血压水平[舒张压(DBP)、收缩压(SBP)]。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71.29%(P0.05)。治疗后,2组LVESD、LVEDD、DBP、SB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LVEF较治疗前升高(P均0.05),且治疗组LVESD、LVEDD、DBP、SBP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LVEF较对照组升高(P均0.05)。氨氯地平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效果较好,可有效调节心功能指标,降低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分析经椎体间融合术合并动态及刚性两种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术后疗效及椎间融合程度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51例行后路单节段椎间融合的患者,其中动态组(A组)17例和刚性组(B组) 3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前和术后的影像学资料,术后椎间融合程度,以及术前、术后腰部及腿部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评分(ODI)、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JOA)等,评估两组的手术疗效,分析比较两种内固定方式术后椎间融合情况及邻近节段退变的差异.结果:5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在术后3个月及末次检查发现,腰部及腿部VAS评分、ODI及JOA评分、术椎椎间隙高度差异,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 05).术后3个月,A组术椎ROM明显高于B组(P 0. 05),而术后末次检查两组术椎椎间活动范围(ROM)(P 0. 05)无统计学差异.术后3个月及末次,两组上邻椎椎间隙高度无统计学差异.在术后3个月,两组上邻椎体ROM没有统计学差异(P 0. 05),而末次检查A组的上邻椎体ROM低于B组(P 0. 05).术后3个月、6个月A组的融合程度评分明显高于B组,而术后末次,两组的融合程度评分(P 0. 05)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动态内固定较刚性内固定有利于节段早期融合及延缓上邻节段退变.  相似文献   

11.
研究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对卵巢囊肿患者疗效的影响。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月期间于高台县中医院行手术治疗的85例卵巢囊肿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共分成2组,对照组42例均行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研究组43例均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比较手术一般情况、卵巢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雌二醇(E2)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且术后3个月研究组E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LH、FS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98%低于对照组23.8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8,P=0.039)。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卵巢囊肿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且对卵巢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12.
观察关节镜下松解髌股外侧支持带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法治疗髌股外侧高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对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行关节镜手术治疗的单膝髌股外侧高压综合征患者5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采用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术进行治疗,治疗组在下外侧支持带松解的基础上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分别在术后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评分标准)。5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8个月,采用Lysholm评分法评定: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前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Lysholm评分比较,术后1个月、3个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术后1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关节镜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髌股外侧高压综合征疗效良好,能够有效的改善膝关节功能,较单独进行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后康复更快,是治疗髌股外侧高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比较Wiltse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对椎旁肌的影响。选取甘肃省中医院2014.1—2015.6单节段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共69例纳入研究,椎旁肌间隙Wiltse入路组36例和传统后正中入路组33例,随访时间至少为12个月,比较术前、术后第二天肌酸激酶(CK)含量,末次随访时多裂肌肌电图变化及多裂肌萎缩比,使用SPSS21.0进行统计处理,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术前两组CK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二天,两组CK均高于术前,但Wiltse组明显低于传统入路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多裂肌肌电图检测比较,静息状态下Wiltse组自发电位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轻收缩状态下Wiltse组运动单元电位时限和波幅减小或增大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最大用力状态下Wiltse组募集相(单纯相、单混相、混合相)异常电位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Wiltse组多裂肌萎缩比低于传统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Wiltse手术入路和传统后正中入路均造成椎旁肌损伤,但Wiltse手术入路对椎旁肌损伤低于传统后正中入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肝血管瘤剥除术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及对患者远期恢复、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肝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手术方式分为肝血管瘤剥除术组(A组)和规则性肝切除术组(B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近远期恢复情况和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A组患者各指标、肝功能恢复时间及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小于B组(P0.05),两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两组GLQI各维度评分均较术前均有显著提升,且A组大于B组(P0.05).结论肝血管瘤剥除术治疗肝血管瘤手术情况、术后近远期恢复情况及生存质量改善效果均优于规则性肝切除术,对于瘤体位于肝脏周边、远离肝内大血管的肝血管瘤可优先选择肝血管瘤剥除术.  相似文献   

15.
观察两种白内障术后的屈光状态及并发症情况。前瞻性随机选取硅油并发性白内障患者28例28眼作为研究组,同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28例28眼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的内皮细胞损失率(ECL)、术前IOL-Master测得人工晶体植入后的预估屈光度数(EDR)与术后3个月电脑验光所测实际等效球镜度数(SE)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组内皮细胞损失率为9.37±1.80%,与对照组(10.91±1.3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75,P=0.075)。研究组术前EDR为-0.61±0.73D,术后3个月ESD为-0.60±0.84D;对照组分别为-0.50±0.90D、-0.60±1.02D,两组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319, P=0.75;Z=-0.558,P=0.58)。研究组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11.8%)高于对照组(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39, P=0.049)。所有患者均无持续性角膜内皮失代偿、硅油泡残留、人工晶状体移位和玻璃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与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无明显差别。使用IOL-Master测量人工晶体度数对于硅油填充眼是准确并适用的。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术后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等离子体改良微创悬雍垂腭咽成形术(CAUP)加舌根消融术在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治疗中的疗效.方法:42例重度OSAHS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行CAUP手术,实验组22例行CAUP术加舌根消融术,比较两种手术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软腭长度缩短、腭舌弓间距增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舌后区气道前后径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实验组明显增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14, P<0.01).术后6个月及12个月两组疗效同期分别比较,显效率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均P<0.01),总有效率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手术保留了咽部组织生理结构和功能,具有微创、安全等优点,远期疗效确切,重度OSAHS患者应立体解除上气道多平面阻塞.  相似文献   

17.
探究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治疗中的作用。选取2018年3月~2019年8月武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125例,采用随机对照组实验设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在给予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对比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血压水平及心功能。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1%高于对照组8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将2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LVEF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LVEDD、LVESD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疗效确切,且可改善患者心功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观察复杂骨盆髋臼骨折患者经腹直肌旁入路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对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对照组患者,行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经腹直肌旁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4个月患者的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失血量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前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个月,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复杂骨盆髋臼骨折患者经腹直肌旁入路手术治疗能够提升患者的临床效果,提高髋关节功能的快速恢复情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探讨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以及安全性。选取于本院行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术前,术后的第一天、第三个月、第六个月对其腰腿疼症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观察并记录患者的评分结果以及第六个月患者的临床好转情况。经治疗后所有患者术后第一天、第三个月、第六个月的腰痛情况、腿痛情况均较术前好转(P0.05),且术后第三个月、第六个月的好转情况显著优于术后第一天(P0.05);术后第六个月患者的JOA评分显著优于术前(P0.05)。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腰腿痛情况,且安全性较高,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李朝顶  张磊  管旭日  杨六中 《甘肃科技》2021,37(20):177-179
观察椎间孔镜(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收集医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7例,应用经皮穿刺椎间孔镜下腰椎椎板减压术进行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随访患者,用VAS评估疼痛程度,MacNab标准评定临床疗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VAS)评分:术前(6.93±2.08)、术后1周(2.78±0.48)、术后3个月(0.96±1.16)分.按照改良疗效评定MacNab标准,术后3个月的37例患者中优、良、可、差分别为32例、3例、1例和1例,优良率为94.00%.患者在术前、术后1周以及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校正后F(1.168,42.048)=150.659,P<0.001.组间两两比较,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术后1周的VAS评分比术前显著降低了 4.15(95%CI:3.40-4.90,P<0.001);患者在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比术前降低了 5.97(95%CI:4.78~7.17,P<0.001);患者在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比术后一周降低了 1.82(95%CI:1.23~2.42,P<0.001).采用椎间孔镜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