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美慧 《科技信息》2013,(16):487-488
脑卒中偏瘫后因防治不当极易使患者发生肩关节半脱位,发生后多留下长期的患侧上肢不能随意运动,严重影响日后的日常生活活动。通过临床对26例脑卒中偏瘫所致的肩关节半脱位综合康复治疗,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肢的功能,提高了他们的日常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偏瘫早期介入运动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论述了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介入运动疗法的时间,运动疗法的内容以及对早期运动疗法的评价。认为早期运动疗法能明显改善瘫肢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论述了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介入运动疗法的时间,运动疗法的内容以及对早期运动疗法的评价。认为早期运动疗法能明显改善瘫肢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影响的研究,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某医院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共50例;随机将其划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通过常规康复训练和临床药物治疗,康复训练主要有运动治疗、作业治疗、物理因子治疗等,共治疗8周,每周治疗5 d,每天训练2次。观察组除采用对照组治疗方法外,还进行等速肌力训练。通过、FMA评分表、ARAT上肢运动测量评分表、上肢肩关节外展和腕关节背伸主动关节活动度、肌电积分值对上肢功能进行评价。通过BI指数和DASH量表对生活方面进行评价。通过、峰力矩、峰值力矩体重比、平均功率、总功四个力学指标对肌力进行评价。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指标、生活方面评分指标和力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和治疗前各指标均有很大的改善。可见等速肌力训练能够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关节屈伸肌力,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式运动功能改善,帮助患者加强自理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预防和纠正脑卒中患者关节挛缩、肢体僵直等偏瘫痉挛模式的出现,最大限度地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治愈率,降低致残率。方法:口服抗痉挛药物,针灸及康复训练。结果:对106例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患者使用该法进行治疗,总有效率达91.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使用针灸及康复训练能有效地预防和纠正偏瘫痉挛模式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全麻前后摆放膀胱截石位巡回护士所用的时间、人力、医生对体位的满意度以及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方法 将76例手术需要摆放截石位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选择全麻气管插管前摆放截石位,请患者主动配合.对照组选择全麻气管插管后摆放截石位.结果 两组对比摆放体位的时间、人数、医生对体位满意度、术后不良反应等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在全麻患者意识清醒的状态下摆放截石位患者可以主动配合,巡回护士操作简单省力,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患者术后舒适度高.  相似文献   

7.
研究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取针灸推拿法对神经功能恢复效果。从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随机选取临洮县中医院82例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并伴随偏瘫的患者,按照治疗性质平均分组,其中41例采取常规联合康复治疗,纳入对照组,剩余41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和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实施针灸推拿,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和治疗效果。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较对照组好,其治疗有效率为97.6%,高于对照组80.5%,p0.05。研究差异明显统计成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取针灸推拿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郭艳 《科技信息》2011,(26):186-186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迅猛发展,脑血管病变的发病率与致残率也随着逐年提高,脑卒中后遗症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就显得尤为的重要,但是单纯的靠医院康复治疗人员一方的努力是完全不够的,因此要考虑到家庭成员因素对偏瘫患者康复恢复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脑卒中偏瘫患者异常步态和膝关节角度的关系,文章对8名患者和6名正常人的步态参数进行研究。利用自行研制的膝关节角度测量装置采集偏瘫患者和正常人步行时下肢膝关节角度,分析对比2组参数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膝关节角度测量装置与低频脉冲电刺激仪相结合的方法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异常步态。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患者步态异常的主要原因是患侧肢体进行屈膝动作时膝关节会出现痉挛状态,表现为患者膝关节角度动态变化曲线不平滑,膝关节角度活动范围和步速小于正常人,部分患者具有膝过伸的现象;患者康复训练结果表明,膝关节角度测量装置不仅可以用于步态分析,还可与其他装置结合用于异常步态的康复和痉挛等级评估。  相似文献   

10.
正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基于脑可塑理论新发展修复残障上肢功能的新方案""基于脑可塑理论新发展修复残障上肢功能的新方案"为中国原创应用于中枢性偏瘫患者的治疗中,凝聚了华山医院手外科团队数十年的心血,是几代人坚持不懈、努力创新的成果。中枢性偏瘫是指由于脑卒中、脑外伤、脑瘫等一侧大脑半球损伤造成对侧肢体偏瘫的一类  相似文献   

11.
张慧霞 《甘肃科技》2020,(17):121-123
分析肌内有效贴用于脑卒中偏瘫痉挛期患者肩痛的效果。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定西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痉挛期肩痛患者8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与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肌内有效贴。统计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同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与Barthel指数(BI)。①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两组FMA评分与Barthel指数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FMA评分与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行肌内有效贴治疗,则脑卒中偏瘫痉挛期患者肩痛明显减轻,同时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均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脑卒中肢体瘫痪的早期康复护理方法。方法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系统化地早期实施心理护理,保持肢体功能位置,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康复护理措施。结果 :22例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均显著改善。结论 :早期系统规范的康复护理可明显降低脑卒中肢瘫残疾率 ,可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药熏洗联合超短波治疗对脑卒中后I期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选取60例脑卒中后I期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超短波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熏洗联合超短波治疗。2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VAS、FMA和肿胀积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中药熏洗对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肢的疼痛及肿胀,促进患肢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针对缺少在社区与家庭中使用的康复机器人的现状,提出一种新型下肢康复机器人设计方案.首先,根据患者康复训练需求完成了机器人的机构设计,建立了机器人的三维模型并介绍了其具体结构;其次,在矢状面内建立人-机模型并对机构进行运动学分析,对精确实现踝关节规划轨迹的控制规律进行了仿真分析;最后,基于样机进行了多位姿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机器人能够实现"坐-卧-站"多位姿康复训练,该机器人设计方案具有可行性,能够为不同康复期的下肢偏瘫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轨迹,有助于偏瘫患者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肢体偏瘫患者进行针刺结合有氧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共12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进行针刺后有氧训练和单纯针刺疗法。治疗周期为4周,每周5次,针刺时间相同,有氧训练时间为30分钟。分别评定其生理耗能指数(physiological cost index,PCI)、10m最大步行速度测试(10m maximum walking speed,10m MWS)及Barthel指数(BI),并记录实验组结束后所测最大心率和患者耐受时间。结果:治疗前实验组PCI、10m MWS、BI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与组内治疗前比较,PCI、10m MWS、BI指数各评定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结束后所测最大心率和患者耐受时间较治疗前明显延长(p〈0.05)。结论:针刺结合有氧训练对脑卒中肢体偏瘫功能的恢复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患者心肺功能的提高,明显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并增强生存信心。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临床缺少多位姿康复训练设备的现状,文章研制了一种新型多位姿康复机器人,该机器人能够满足偏瘫患者在卧、坐、站等不同位姿下进行康复训练。首先介绍了机器人各部分组成及机构设计方案,通过多位姿座椅、脚踏式训练机及运动底座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多种位姿的转换与训练轨迹的规划;然后在矢状面内建立了人-机模型,对其运动学、工作空间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样机试验验证了该机器人工程实践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旨在对偏瘫患者康复中,功能性电刺激对下肢功能恢复的原理、作用及研究方向进行讨论,发现其在偏瘫康复中对下肢肢体功能尤其是步行功能改善,起到重要作用,并根据研究现状,提出动态功能性电刺激概念.  相似文献   

18.
探讨应用自制肢体康复装置包括上肢康复装置、下肢康复装置(实用新型发明专利:上肢康复装置,发明专利号:ZL201520279231.0;下肢康复装置,发明专利号:ZL201510040238.1)治疗7 d、14 d,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变化、治疗14d后ADL量表评分变化、总有效率等。选择武威医学科学院神经内科2018年6月—2020年6月诊断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84例,均有程度不同肢体功能障碍,肌力0~5级,其中脑梗死68例,脑出血16例。采用简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患者采用自制肢体康复装置康复治疗+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总有效率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总有效率均有显著差异变化,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自制肢体康复装置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了了解湘西地区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需求及影响因素,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湘西地区206名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46.6%患者不知道社区康复,对社区康复的需求主要为康复训练、康复治疗、康复知识普及、康复护理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表明,子女数情况是康复知识普及需求的第1位影响因素,医疗费用承担方式是康复转介服务需求的第1位影响因素,年龄是康复护理需求的第1位影响因素.湘西地区脑卒中患者对社区康复的认知程度低,对社区康复需求呈多样化,子女数情况、医疗费用承担方式、年龄等对社区康复需求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患者在医院进行康复治疗后最终要走向家庭,患者的康复是一个漫长过程,对于后遗症患者来说居家康复成为一个重要环节。为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家庭康复器械设计与制作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功能恢复,重建幸福美好的家庭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为一位脑卒中后遗症患者量身定做了分指板,并且为他制订了长期的康复计划,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