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2005年12月至2006年11月连续观察其他药物或手术后残余高眼压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或高眼压患者42例(42眼),将患者从原药物替换为曲伏前列腺素单一药物治疗.采用Goldman眼压计测定眼压,观察基线眼压,治疗后4周及12周眼压的变化及安全性指标、结膜充血症状、睑皮肤色素沉着症等.结果显示,42例(42眼)中疗效显著者25例,占59.6%;有效者10例,占23.8%;无效者7例,占16.6%;基线平均眼压3253.05 Pa(24.40 mmHg),替换4周的平均眼压2306.47 Pa(17.30 mmHg)及12周为2119.82 Pa(15.90mmHg);结膜充血轻度37例,占76.2%;中度10例占23.8%;睑皮肤色素沉着症2例,占4.76%.研究表明曲伏前列腺素替换治疗能够显著降低目标眼压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或高眼压患者的眼压,降压疗效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渠道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2例(12)眼,其中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绝对期2例,术后随访虹膜新生血管、眼压、滤过泡、视力变化.结果:术后部分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术后眼压平均值(17.30±2.75)mmHg,功能性滤过泡10例,视力未见提高.结论:渠道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3.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对住院178眼能药物控制眼压在21mmHg以下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结果表明:术后3个月内平均眼压为12mmHg,比术前平均眼压48mmHg有明显下降;术后视力:<0.1者16眼占9%,0.1~0.2者18眼占10%,0.3~0.4者59眼占33%,0.5以上者85眼占48%,比术前视力有明显的提高.研究显示: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可治愈房角关闭早期青光眼或可缓解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且有比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ranibizumab)联合眼用内窥镜引导睫状体光凝术(ECP)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26例(36只眼),所有患者均先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眼用注射液,注药后3~7 d内再行眼用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术后进行1~6个月随访,观察包括视力、眼压、术后并发症和降眼压药物的使用等情况.结果:26例患者(36只眼)中30只眼手术完全成功,3只眼为条件成功,3只眼为失败,手术成功率为91.67%.治疗前患者眼压平均值是(42.49±2.36)mmHg,经过治疗后在不同的时间点其眼压平均值分别为:1周(20.14±5.88)mmHg、1个月(18.81±6.14)mmHg、3个月(18.45±6.05)mmHg、6个月(17.60±6.23)mmHg.治疗之后各个随访时间点测量的眼压值同治疗前眼压值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少量前房积血、瞳孔区纤维素样渗出及渗出性脉络膜脱离是ECP术后早期出现的并发症,经过对症治疗后均能恢复.结论: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内窥镜引导行睫状体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3例(35只眼)确诊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分别评估术前、术后1周及1个月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前房角宽度.结果术后所有病例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前房深度较术前明显加深;眼压明显低于术前眼压(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40只眼的难治性青光眼施行复合式小梁除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滤过泡形态,随访6~24月。结果11只眼术后视力提高,术后早期(1~5d)Ⅱ度浅前房发生率7.5%,3~5d后前房逐渐恢复。出院时40只眼眼压为6~14mmHg,平均(9±2)mmHg;术后6月,40只眼平均眼压(13±2)mmHg,36只眼压处于12~17mmHg之间。随访1年,功能性滤过泡占95%(38/40)。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能有效提高难治性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CCT对眼压测量的影响以及CCT在高眼压症、正常眼压性青光眼以及慢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变化特点、CCT与视野、视杯的关系,CCT对青光眼进展的危险性以及CCT与青光眼处理和随访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氩激光小梁成形术是降低眼压的有效措施之一,但其疗效可能随时间延长而减弱。文献报道,随访3—8个月,成功率为55%—99%,随访5年成功率则为50%。为了评价氩激光小梁成形术的远期效果,本文作者对1981—1982年期间所行氩激光小梁成形术的33例(43只眼)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了为期2—4年的追踪观察。判断氩激光小梁成形术是否成功的标准是:患者术后在无药物治疗的情况下眼压≤21mmHg,青光眼杯和视野缺损无进展。作者发现17只眼治疗成功,成功率为39%。术后1个月15只眼失败,其中7只眼因药物不能控制眼压而行小梁切除术,这提示氩激光小梁成形术可能损伤小梁,使一些患眼眼压  相似文献   

9.
青光眼是现今主要的致盲疾病之一,是一组以特征性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青光眼的重要类型,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其临床特点是起病隐匿,多数患者眼内压升高,特征性视盘改变,进行性视神经损害,最终导致不可逆的视野缺损乃至失明.青光眼造成的视功能损伤是不可逆的,后果极为严重.在长期的医学实践中,人们发现很多青光眼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但是,遗传因素并不能完全解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同时还伴随着很多危险因素.本文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危险因素和致病基因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0.
探究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用于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作用。将本院收治的96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划分成两组,即对照组(n=48例)与治疗组(n=48例),分别实施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比两组裸眼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中央前房深度均高于术前(P0.05),眼压均低于术前(P0.05),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8.33%与对照组的27.08%相比较低(P0.05)。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使裸眼视力大大提高,中央前房深度明显增加,眼压显著降低,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在睑缘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睑缘炎患者152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76例患者采用红霉素眼膏治疗为对照组,76例患者采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为观察组,疗程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7 d近期疗效、28 d远期疗效、眼压改变情况、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眼压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眼压(16.3±2.2)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14.5±1.6)mmHg;观察组患者7 d近期疗效(30.3%)、28 d远期疗效(92.1%)均明显好于对照组(13.2%,63.2%);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3%)明显低于对照组(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是治疗睑缘炎的有效药物,可明显改善患眼的临床病症,显著提高疾病治愈率,不良反应少,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与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提高复明率.方法:针对78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的急救、护理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78例病人经治疗平均3.5d眼压降至1.46~2.67kPa,58例滤过性手术病人眼压为1.36~2.69kPa,56例获理想滤泡.结论: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加强急救及心理护理有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探究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产后出血情况的影响。选取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82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产后给予缩宫素治疗,观察组产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产后出血情况以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75.61%(P0.05)。观察组术后2h、8h及24h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产后出血率2.44%明显低于对照组19.51%(P0.05)。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产后出血效果较好,可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我国最常见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由于其发病机制极其复杂,诊断和治疗手段主观且有限,对其进行建模与仿真有重要的医学意义.在前期对人眼房水动力学系统仿真建模的研究基础上,结合闭角型青光眼的病理学特点及临床数据,提出了适用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人眼房水循环系统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并运用数字仿真的方法对模型进行了仿真运行,获得了与临床结论较为一致的结果,能较好地模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病理状态下的房水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疗效比较,分析阐述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难点。方法:随机对照研究。将41例(41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随机分为2组:A组(20眼)行手术区域虹膜、房角新生血管光凝及小梁切除联合前视网膜冷凝术;B组(21眼)行睫状体冷凝术联合前视网膜冷凝术。观察1周内眼压及眼内情况,随访1年眼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周A组眼压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2,P〈0.01);A组疼痛消失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5,P〈0.01)。术后1年A组眼压90%(18/20)正常,B组49%(10/21)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7,P〈0.05)。两组病例中虹膜新生血管均有减退,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3,P〈0.05)。结论:手术区域虹膜、房角新生血管光凝及小梁切除联合前视网膜冷凝术疗效更优越。  相似文献   

16.
观察人工泪液治疗青光眼术后干眼症的临床疗效。将甘肃省高台仁济医院收治的青光眼术后干眼症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编号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普拉洛芬滴眼液进行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泪膜破裂时间测定(BUT)、泪液分泌试验(SIt)、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FL)等眼部检查,以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眼部功能,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两组患者BUT、SIt、FL各项检查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治疗后各项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眼睑瘙痒、刺激感、眼膜充血、眼睑炎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33%,对照组总发生率为11.11%,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拉洛芬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青光眼术后干眼症效果明显优于单独用药,能显著改善患者眼部功能,缓解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9月1日~2016年8月31日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将42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21例/组.单一实施血液透析(对照组),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观察组).对比两组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浓度、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血浆内皮素-1以及血清瘦素浓度.结果:观察组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后的舒张压78.94±3.41 mmHg、收缩压140.25±12.37 mmHg以及平均动脉压97.96±9.88mmHg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肾素0.90±0.27ng/mL、血管紧张素Ⅱ82.04±12.25pg/mL、醛固酮浓度1.21±0.24ng/mL以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6.14±6.62μmol/L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浆内皮素-1 104.36±11.53pg/mL以及血清瘦素浓度10.58±2.29ng/mL与对照组存在高度差异(P0.05).结论:对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联合采用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治疗的效果优越,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的护理,临床收治37例急性闭角性青光眼患者,对其护理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症状消失,视力和眼压得到良好控制。结论:对急性闭角性青光眼患者通过加强用药护理和心理护理,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和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104例均为单眼发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采用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患者52例为对照组,采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患者52例为观察组,疗程3周,随访1 a,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浅层型、深层型、混合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治疗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和阿昔洛韦滴眼液均是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有效药物.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的治疗效果更好,可明显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不良反应少,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冷雪  王芳华 《科技资讯》2014,(33):232-232
青光眼是我国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随着发病率的逐年增加,其治疗方式也成为了当今医药界的重点关注之一。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是治疗青光眼的首选措施。目前青光眼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降眼压药物及视神经保护药物两大类。在临床工作中,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眼压水平、视野缺损情况等因素来制定其个体化治疗方案。该文将临床上常用的抗青光眼药物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