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郑楠 《甘肃科技》2022,(22):100-102
本研究探讨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选取敦煌市医院肛肠科2019年6月—2020年12月收治的早期结直肠癌患者92例,按不同术式分为ESD组(52例)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组(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40例),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ESD组不同病灶直径患者手术时间和总体手术时间均明显长于EMR组(P<0.05)。ESD组病灶直径≥2.0 cm患者的完全切除率和整块切除率均高于EMR组(P<0.05),病灶直径<2.0 cm患者的完全切除率和整块切除率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C反应蛋白(CR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CRP、ACTH、Cor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ESD组低于EMR组(P<0.05)。ESD组术中出血和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EMR组(P<0.05),复发率则低于EMR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治疗早期结...  相似文献   

2.
研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食管癌及食管癌前病变的治疗价值。对25例早期食管癌及食管癌前病变在确定病变范围及浸润深度后行黏膜下剥离术。先超声内镜判断浸润深度及利用Lugol液染色确定病灶范围,后采用术中标记、粘膜下注射、边缘粘膜切开、剥离及创面处理等方法。结果显示,病灶完整切除,术中无穿孔、出血;术后3、6、12月常规随访,均无复发。1例术后3个月出现食管狭窄,给予扩张后狭窄缓解。结果表明,对早期食管癌及食管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一种安全的内镜下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跨主动脉弓段食管癌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五年来手术治疗跨主动脉弓段食管癌 1 1 9例 ,根治性手术切除 1 0 1例 ,姑息性切除 1 1例 ,探手术 7例 ,切除率 94.1 % .本组无手术死亡 .术后随访一年、二年、三年、五年生存率分别是 77.2 %、 64.3%、 48.4%、 38.0 % .笔者认为 :跨主动弓段食管癌 ,手术中应熟悉该部位的解剖结构 ,细心操作 ,能提高手术切除率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 ,病变部位及长度不应成为手术切除的决定性因素 .食管癌病人除有明显的手术禁忌者外 ,均可采取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  相似文献   

4.
分析青年与中老年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效果。回顾性分析49例青年和98例中老年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青年食管癌占同期食管癌的6.55%,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肿瘤病变部位、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病理分期、根治性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青年组与中老年组的手术死亡率分别为0.0%和2.0%,两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青年人食管癌肿瘤病期偏晚,手术切除率更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死亡率优于中老年组,两者在生存预后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食管癌术后患者生存分析,了解影响该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的诊治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确诊710例食管癌病例的基本信息、危险因素、家族史、手术记录、术后病理报告随访资料等相关信息.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分析计算生存率,绘制生存曲线,对预后相关因素进行筛选和评价.[结果]食管癌术后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8.4%、56.9%、27.0%,中位生存期为900 d.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是:病理形态、肿瘤大小、分化程度、侵犯层次、切缘、淋巴结是否转移、转移数量、手术方式与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侵犯层次、手术方式、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分化程度与食管癌预后有关.[结论]食管癌术后5年生存率仍较低,临床分期是食管癌术后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临床分期较早的病例术后预后较好,生存率较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仍是降低食管癌死亡率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EMRC和EMRL两种EMR技术在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8例病人(其中食管病变5例、胃内病变13例。超声内镜及病理检查早期胃癌1例、食管平滑肌瘤1例、增生性息肉7例、扁平腺瘤6例、不典型增生3例)。7例用EMRC、11例用EMRL技术进行了内镜下粘膜切除术。结果EMRC技术对食管平滑肌瘤、增生性息肉、扁平腺瘤、不典型增生的完全切除率分别为100%、100%、85.71%、85.71%,平均92.86%。而EMRL对胃早期胃癌,增生性息肉,扁平腺瘤,不典型增生的完全切除率分别为100%、100%、90.91%、90.91%,平均95.46%。结论EMRC和EMRL对上消化道早期癌、癌前期病变、黏膜下肿瘤及宽基息肉等均有较高的完全切除率。作为一项微创内镜技术,可替代部分胃肠道早期癌肿的外科手术治疗,降低治疗费用,且创伤性小,并发症少,疗效可靠,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高龄食管癌贲门癌外科治疗经验. 方法:高龄食癌贲门癌 12 例, 均合并进行性营养不良和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肿瘤切除+ 胃食管吻合 10 例(包括根治术和姑息手术) , 探查造瘘 2例. 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手术切除率83.33%, 3 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基本接近文献大宗病例报告.行切除术后病例随访均获得满意生存质量. 结论: 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应得到积极的手术治疗,高龄不是手术禁忌症.高龄患者围手术期处理至关重要,尤其是呼吸系统和营养不良,应在术前得到积极治疗和改善,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和有效的营养支持,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对于高龄食管癌、 贲门癌手术治疗的评价,不仅要重视术后生存率, 更应重视术后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食管癌放射治疗后病情进展导致进食梗阻症状患者,应用125Ⅰ粒子支架植入进行治疗,并对其进行临床观察,以期找到对放射治疗后病情进展的食管癌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在透视下对食管癌放射治疗后病情进展导致进食梗阻患者,经口置入捆绑式125Ⅰ粒子覆膜支架.术后按Stooler计分评价患者吞咽困难缓解程度,Karnofsky评分进行生活质量评价.定期随访进行食管造影,胸部CT检查,评价食管通畅率,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生存时间统计.结果19例食管癌放射治疗后病情进展患者125Ⅰ粒子支架植入成功率100%,术后即刻吞咽困难缓解率100%,发生上消化道出血2例,术后再狭窄3例,纵隔内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1.58%(6/19).置入术后生存期2~16个月,平均生存时间11个月.结论125Ⅰ粒子支架植入可有效改善放射治疗后病情进展导致进食梗阻患者的吞咽困难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是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胃经食管床食管胃颈部单层吻合治疗食管癌10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经食管床食管胃劲部单层吻合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总结10年间我院胃经食管床食管胃颈部单层吻合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痊愈出院102例,临床治愈率99%.术后病理发现有淋巴结转移37例.其中颈、胸、腹3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77%(8/103)、18.45%(9/103)、9.71%(10/103),并发症发生率为18.45%(19/103).结论胃经食管床食管胃颈部单层吻合食管癌切除术的手术治疗效果良好,严重并发症少,食管癌病灶切除彻底,有效地提高手术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经食管床食管胃劲部单层吻合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总结10年间我院胃经食管床食管胃颈部单层吻合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痊愈出院102例,临床治愈率99%.术后病理发现有淋巴结转移37例.其中颈、胸、腹3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77%(8/103)、18.45%(9/103)、9.71%(10/103),并发症发生率为18.45%(19/103).结论胃经食管床食管胃颈部单层吻合食管癌切除术的手术治疗效果良好,严重并发症少,食管癌病灶切除彻底,有效地提高手术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因素,为术后综合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5例实施肝癌根治性切除术,且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肝细胞癌的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对18项潜在的可能影响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组术后早期复发82例(42.05%)。早期复发组的1、2、3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5.9%、22.5%和13.3%,对照组相应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95.3%和77.7%,两组生存曲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825,P〈0.001)。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白蛋白浓度、术前碱性磷酸酶浓度、肿瘤病灶数目和手术中输血量是影响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结论根治性切除术后容易复发是肝细胞癌的生物学特性之一,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术前碱性磷酸酶浓度、肿瘤病灶数目、手术中输血量是影响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在治疗下消化道肿瘤中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94例患者共175个病灶,以注射法行黏膜切除治疗,记录操作方法并按照性别年龄分布情况、并发症、切除标本病理类型等进行分析.结果:94例患者中20-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50-59岁组,60-69岁组,70-79岁组,80-89岁组所占比例分别为1.06%,4.26%,19.15%,40.43%,22.34%,10.64%,2.12%.175个病灶均完整切除,治愈率100%.并发症:术中渗血5例(5.32%),以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成功止血.无一例发生延迟出血、穿孔、狭窄及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诊断:炎性息肉3个,增生性息肉67个,腺瘤性息肉104个,类癌1个.结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在下消化道肿瘤治疗中,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内镜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引导Amplatzer封堵器经心导管封堵继发孔中央型房间隔缺损(ASD)治疗术前、术中、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运用TTE筛选出适于封堵术的继发孔型ASD患者89例,并配合X线指导封堵过程,选择合适型号的封堵器并观察随访疗效.结果:TTE引导封堵术成功率100%.术后封堵完全闭合率93.3%(83/89),一周后为95.5%(85/89),3个月以上为100%.术后随访均未发现封堵器结构断裂、移位、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运用TTE引导Amplatzer封堵嚣经心导管封堵ASD是否成功,术前病例的筛选及封堵器型号的选择是关键,而且TTE较经食道超声操作简便、安全,更易掌握及推广.此外,对术后疗效评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内镜诊断与微创手术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33例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内镜进行诊断,患者肿瘤直径0.8cm~5.5cm.患者中直接套切11例,采用黏膜切除15例,针状刀玻璃切除患者4例,3例患者进行热活检.患者切除标本均行常规的病理检查与免疫组化检查,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本次33例患者中经过内镜治疗后30例患者成功切除.术后有2例患者创面发生出血,经过钛夹止血,有5例换成出现轻微胸骨后疼痛,经治疗后消失,无其他症状发生.患者手术后4周进行胃镜复查,并进行1~18个月随访,无并发症状复发.结论:应用内镜微创手术切除直径2cm的上消化道肿瘤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以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及预防以及局麻下行病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78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8例病人均在局麻下行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切除术,术后口服孕三烯酮治疗3~6个月,术后随访10~24个月,全部患者症状完全消失,无1例复发.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明确后,累及腹壁筋膜及以上的异位症病灶可在局麻下彻底切除,安全可行.术后用药3~6个可避免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对肾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67例病理证实为肾透明细胞癌并行肾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手术后应用IL-2治疗;对照组(34例)行单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5年的生存率.结果 1年、2年生存率:治疗组分别为100%、93.9%,对照组分别为100%、85.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年、4年、5年生存率:治疗组分别为90.9%、84.8%、69.7%,对照组分别为70.6%、58.8%、38.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对肾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应用IL-2治疗,可减少肾癌复发、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微创Ivor-Lewis手术(MIILE)治疗中下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分为行胸腹腔镜+MIILE的MIILE组(43例)和行微创McKeown术(MIME)的MIME组(52例),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和术后生存率.结果 MIILE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MIME组(P0.05);两组清扫淋巴结数、淋巴结转移率、R0切除率、术后拔胸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ILE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MIME组(P0.05);MIILE组术后1,7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均低于MIME组(P0.05);两组术后14 d 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ILE组术后1个月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30)评分高于MIME组(P0.05),两组复发或转移率、生存率及术后6个月QLQ-30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腹腔镜联合MIILE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早期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复发性卵巢癌患者无瘤生存期(DFI)的临床因素.方法通过对复发性卵巢癌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确定可能影响复发性卵巢癌患者DFI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首次术后残余病灶直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化疗疗程之间DF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首次术后残留病灶直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化疗疗程多因素分析结果 P分别为0.03,0.04,0.35,0.72.结论首次术后残余病灶直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化疗疗程是影响卵巢癌的危险因素;首次术后残留病灶直径、临床分期是影响复发性卵巢癌妇女无瘤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在脑胶质瘤临床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7月期间入院就诊的64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就诊顺序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2例,所有患者术后2~3周实施三维适形放疗,研究组另联合采用替莫唑胺进行化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随访生存率进行对照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28/32)、37.5%(12/32),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随访出院后1年、2年、3年研究组存活率分别为81.25%(26/32)、59.38%(19/32)、34.38(11/32),对照组存活率分别为62.5%(20/32)、28.13%(9/32)、9.38%(3/32),中位存活时间为25个月与10个月,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结合替莫唑胺在脑胶质瘤临床治疗中的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不可切除的晚期肝细胞癌(HCC)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初次确诊的中晚期HCC患者90例,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n=45例)及对照组(n=45).对照组采用TACE单独治疗,观察组采用TACE联合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及远期疗效,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治疗总有效率(ORR)高于对照组(80.0%,62.2%,χ~2=4.486,P=0.034),两组患者均随访6~27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24±5.67)个月;观察组随访期间患者死亡19例,对照组患者随访期间患者死亡28例;观察组的0.5,1,2 a生存率分别为100%,84.4%,57.8%,对照组分别为100%,73.3%,40.0%;观察组的中位生存期为高于对照组(16.4个月,13.5个月,P=0.026);观察组患者ALT,TBIL水平高于对照组(t=4.289,2.924,P=0.000,0.002);观察组患者术后1 d的VAS评分高于对照组(t=4.825,P=0.000).结论 TACE联合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不可切除HCC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生存期且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