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乙酰丙酸为原料,经α-当归内酯,合成了原白头翁素。用IR,UV,~1HNMR,Ms谱进行合成物的结构的确证。并进行了杀虫活性的试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云南产菊科大丁草属毛大丁草(Piloselloides hirsuta (Forssk.) C.J.Jeffrey ex Cufod.)进行初步的生药学研究。方法:采用来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详细描述了毛丁白头翁的生药学特征。结论:为毛丁白头翁的鉴别,质量标准的制订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滤纸片法和试管稀释法研究不同浓度的白头翁提取物药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产气肠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白头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产气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较强,最低抑菌浓度为62.5 mg/mL,对产气肠杆菌抑制作用一般,最低抑菌浓度为250 mg/mL. 相似文献
4.
赵一之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4)
作者对内蒙古境内分布的白头翁属(Pulsatilla Adans.)植物进行了分类及其生态地理分布的研究,1978年出版的《内蒙古植物志》第2卷中白头翁属植物只收载了3种,本文按现行内蒙古的行政范围进行整理与研究,共收载了8种、1变种,增加了5种、1变型,其中发现1个新变型——P.turozaninovii Kryl.et Serg.f.albiflora Y.Z.Zhao,2个内蒙古分布新记录——P.dahuria (Fish.ex DC.)Spreng., P.cernua (Thunb.)Bercht. et Opiz., 1个中国分布新记录——P.tenuiloba(Hayek) Juz. 本文指出内蒙古是我国白头翁属植物集中分布的地区。在内蒙古,本属植物分布于草原区和森林区,主要集中于大兴安岭东麓和阴山山脉大青山一带,其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的组成是以亚洲中部草原和山地成分为主,在北部滲入了欧洲——西伯利亚成分,在东部和南部渗入了东亚成分。此外,本文还编写了本属植物的分种检索表及植物地理分区统计表。 相似文献
5.
用大孔树脂对三七提取液中的皂苷进行选择性吸附分离,采用减压内部沸腾法对三七进行提取,以人参皂苷Rb1与人参皂苷Rg1的比值高低作为吸附选择性考察指标,通过静态吸附法找出最佳树脂及吸附液的浓度,在动态吸附中确定上样量及解吸剂的用量。实验结果表明:D-4020树脂对Rb1的吸附选择性最高;减压内部沸腾提取液的浓度符合直接上柱要求,上样量为每克树脂54 mg Rb1,树脂吸附饱和后先用30%乙醇洗涤,再用60%乙醇解吸可得到Rb1含量为57.7%的人参二醇型皂苷;通过回收泄漏液,再用D-4020树脂吸附,30%乙醇解吸,可得到Rg1和三七皂苷R1总含量为75.2%的人参三醇型皂苷,分离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7.
RP-HPLC法同时测定三七安宫胶囊中人参皂苷和三七皂苷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同时测定了三七安宫胶囊中三七皂苷和人参皂苷的含量.实验中,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作为填充剂,乙腈-0.2%磷酸梯度洗脱(0~30 min,V乙腈∶V磷酸=20∶80;31~80 min,V乙腈∶V磷酸=30∶70)作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3nm,流速为1.0 mL/min.结果表明:三七皂苷R1在0.42~2.1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平均回收率(n=5)为96.4%;人参皂苷Rg1在1.59~10.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n=5)为97.7%;人参皂苷Rb1在1.497~9.98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平均回收率(n=5)为98.1%.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离鉴定秦岭中草药槐角的人参皂苷类成分.方法 槐角用乙醇提取,利用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高分辨质谱及核磁共振波谱法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槐角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均为人参皂苷类化合物.这8个化合物分别为人参皂苷F3(1),人参皂苷F5(2),人参皂苷Re(3),人参皂苷Rg1(4),20(S)-人参皂苷Rg2(5),20(R)-人参皂苷Rg2(6),20(S)-人参皂苷Rh1(7)和20(R)-人参皂苷Rh1(8).结论 这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槐角中分离得到,这为槐角在医药工业领域的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秦岭槐角的进一步综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建立了快速测定人参皂苷Re和Rh2含量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Extend C18(4.6×1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5%乙酸梯度洗脱溶液,流速1.00 mL/min,波长203 nm,柱温30.0℃。人参皂苷Re和Rh2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7~456.6 mg/L和6.00~449.4 mg/L;人参皂苷Re和人参皂苷Rh2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9.60%和99.78%。本方法快速、灵敏、准确性好,可用于测定人参和西洋参提取物中人参皂苷Re和人参皂苷Rh2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采用HPLC法测定复方血塞通滴丸中三七皂苷类成分含量.用C18(4.6 mm×200 mm,5 μm);乙腈-水线性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03 nm.本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加样方法学总回收率为100.71%,RSD为2.03%.梯度洗脱HPLC法测定三七皂苷类成分的专属性强,准确性好,可用于三七滴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海参皂苷是由苷元和糖基侧链组成的结构复杂的糖基类化合物.本研究以海参筋为原料进行海参皂苷的提取,以D101大孔吸附树脂和半制备液相色谱仪进行分离纯化,得到3种物质SCTS-Ⅳ-W、SCTS-Ⅳ-20和SCTS-Ⅳ-40.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气相色谱法(GC)以及安装了电喷雾电离源和飞行时间离子阱的串联质谱仪(ESI-IT/TOF-MS/MS)分析其结构,结果表明:3种物质含有皂苷类物质的官能团以及奎诺糖、木糖、3-O-甲基葡萄糖和葡萄糖4种糖基,并且发现了其可能的结构. 相似文献
12.
从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sis)植物中提取与人工合成了毛莨科植物含有的原白头翁素和白头翁素.经UV、IR、NMR、MS 等光谱分析鉴定,结构正确.经果蝇、水稻白叶枯病菌等生测试验表明,原白头翁素具有杀虫活性和显著的抑菌活性.原白头翁素聚合后,生物活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原白头翁素生物活性中心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原白头翁素的结构是带γ-亚甲基的共轭不饱和五元环内酯设计合成了五种辅助化合物:α-当归内酯、β-当归内酯、α-亚甲基-γ-丁内酯、β-亚甲基-γ-丁内酯γ-亚甲基-γ-丁内酯,以研究原白头翁素的结构与其生物活性的关系。通过五种辅助化合物和原白头翁素的生物活性实验,得出了原白头翁素的抗菌生物活性中心为连在五元环内酯上的亚甲基(甲叉,methylene CH_2=)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木鳖子皂苷提取分离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皂苷为木鳖子主要药效成分之一.本文对木鳖子皂苷的几种提取方法和分离纯化方法进行比较,以期得到一种能够快速简便的提取和纯化方法.考察了木鳖子皂苷的浸渍提取、超声提取、闪式提取对提取率的影响,并进行比较;把小鳖子皂苷的粗提物,分别采用正丁醇萃取和大孔吸附树脂法进行纯化.结果显示,超声提取的提取率最高;闪式提取时间最短;经大孔树脂处理纯度提高,为54.17%;超声或闪式提取结合大孔树脂纯化,成本低、操作简便易行、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裸燕麦皂苷的提取分离及其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裸燕麦麸皮中提取得到总燕麦皂苷,研究了乙酸乙酯对异黄酮的脱除效果,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裸燕麦总皂苷进行了初步分离,并研究了裸燕麦皂苷对卵磷脂脂质过氧化、小鼠肝自发性脂质过氧化和Fe2+-H2O2诱导的小鼠肝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乙酸乙酯可有效去除异黄酮,裸燕麦总皂苷中有6种皂苷类化合物,裸燕麦皂苷对卵磷脂脂质过氧化、小鼠肝自发性脂质过氧化和Fe2+-H2O2诱导的小鼠肝脂质过氧化均具有极显著的(P<0.01)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达到58.7%、42.4%和18.6%. 相似文献
16.
白头翁花的石蜡切片制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白头翁花进行取材、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切片、染色等一系列过程的试验研究,掌握了白头翁花石蜡切片的制作方法,总结出了白头翁花石蜡切片制作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为进一步从解剖学上观察和研究白头翁花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从剑麻渣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两个已知的皂苷元成分和一个新的皂苷成分4-乙二醇葡萄糖-1-海柯皂苷,经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二维谱等方法确定了它们的结构。 相似文献
18.
19.
建立金铁锁总皂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品,5%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为显色剂,采用分光光度法,在540nm处测定吸光度,计算金铁锁中总皂苷的含量。结果:金铁锁总质量浓度在1~10μg.mL-1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 4),平均回收率为97.9%(n=6),RSD=1.61%;金铁锁中总皂苷含量四川最高,云南次之,贵州最低。结论:建立了金铁锁中总皂苷超声提取含量测定方法,此方法简便、准确,稳定性好、可用于金铁锁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
拟原白头翁素的合成与杀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的前期工作发现拟原白头翁素对水稻白叶枯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的杀菌活性比原白头翁素更高、结构更稳定.该文继续报道拟原白头翁素系列化合物的合成,并通过离体和大田小区试验测定其对小麦赤霉病菌和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杀菌活性,筛选出杀菌活性更高的目标化合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