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低渗岩心物性参数与应力关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应力是影响低渗油气田地层参数的重要因素 ,尤其直接影响油层的渗透率、孔隙度等。通过室内试验 ,利用围压模拟地层应力 ,研究了有效应力与岩心的渗透率、孔隙度、岩石压缩系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低渗岩心渗透率、孔隙度及压缩系数对有效应力变化较为敏感 ,随着有效应力的增大呈指数递减。试验发现 ,在有效应力的变化过程中发生了岩心弹塑性变形 ,在测量过程中低渗岩心存在启动压力梯度  相似文献   

2.
松南八屋油气田储层物性参数与油气储集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八屋油气田,储层的物性参数随深度呈较强的指数规律变化,且在T4界面附近出现较明显的特点,不仅反映了T4界面上下地层的压实情况和储层的含油气性,也反映了不同地层中含油气储层物性界限值的复杂函数变化趋势,油气运移时总是优先储集在物性条件相对较好的储层中,同时储层的油气储层物性界限值的复杂函数变化趋势,油气运移时总是优先储集在物性条件相对较好的储层中,同时储层的油气产能与孔隙度和渗透率都是成正比的,而T3界面附近的储层物性条件相对最好,是油气储集的最佳场所,所以应将登娄库组的小I至小Ⅲ和泉一段的农Ⅷ油气层作为重点开发层系。  相似文献   

3.
岩心气体渗透率的测定结果表明,岩心的气体渗透率是围压的函数。随围压的增加,气体渗透率逐渐变小。围压对低渗透率岩心的影响比高渗透率岩心大得多。同时还表明,岩心的气体渗透率是不可逆的,从最高围压下逐次降压,渗透率逐渐变大,到一定大时且出现滞后现象。  相似文献   

4.
有效应力对低渗低孔介质孔渗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油田开发,地层内孔隙压力逐步降低,岩石骨架所受到的有效应力随之增大,岩石的物性参数也随之改变,主要表现为渗透率降低,孔隙度减小。本文主要研究了低渗透多孔介质的孔隙度、渗透率和孔隙体积压缩系数与作用在岩石上的有效应力的关系实结果表明有效应力对渗透率的影响较大,产生不可逆伤害,而对孔隙度的影响较小,孔隙压缩系数仅仅是有效应力的函数。  相似文献   

5.
低渗储层岩心在有效上覆压力增大的过程中会表现出较强的应力敏感性.提出了一种定义应力敏感系数的新方法,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分析得到了应力敏感系数与初始渗透率的关系式.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定义的应力敏感系数不受实验中所测数据点个数的影响,并且与实验岩心所受的最大围压无关;用二重乘幂函数式可表征出任意初始渗透率随有效覆压变化的关系,能方便地确定地层条件下储层渗透率,并能对油气井产能作出正确评价.应用该方法可以计算非均质油气储层开发过程中任意渗透率的变化动态,为建立低渗变形介质油气藏渗流模型及进行数值模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确定低渗岩心渗透率随有效覆压变化关系的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渗储层岩心在有效上覆压力增大的过程中会表现出较强的应力敏感性。提出了一种定义应力敏感系数的新方法,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分析得到了应力敏感系数与初始渗透率的关系式。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定义的应力敏感系数不受实验中所测数据点个数的影响,并且与实验岩心所受的最大围压无关;用二重乘幂函数式可表征出任意初始渗透率随有效覆压变化的关系,能方便地确定地层条件下储层渗透率,并能对油气井产能作出正确评价。应用该方法可以计算非均质油气储层开发过程中任意渗透率的变化动态,为建立低渗变形介质油气藏渗流模型及进行数值模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吉林油田长岭火山岩气藏基质岩心、裂缝充填岩心、裂缝-基质岩心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油藏条件下的应力敏感实验,以储层原始有效覆压下的渗透率为基准渗透率评价了该火山岩气藏的应力敏感程度,并与传统评价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火山岩裂缝-基质岩心具有中等偏强的应力敏感性,基质岩心和裂缝充填岩心应力敏感程度较弱.这与用传统方法评价的3类岩心均具有极强应力敏感性的结果偏差较大,火山岩中天然缝和人工缝的闭合是造成应力敏感性的主导因素.由于有效覆压变化引起的渗透率损失主要在低有效覆压范围内(<20 MPa),而这种情况在整个油气藏开发期内可能并不会存在,因此认为新评价方法更加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致密储层中常具有裂缝发育特点,裂缝使孔隙度和渗透率有明显改善。裂缝类型和充填程度不一样,随着围压的增大,孔隙度和渗透率降低的幅度也不同。一般是构造缝和充填少的裂缝闭合程度高,物性变化大。同时指出,在20MPa内,孔隙度和渗透率变化很明显,以后趋于平缓,而且渗透率的降低幅度远远大于孔隙度的降低幅度。孔隙度一般会降低20%,渗透率一般降低到90%。  相似文献   

9.
针对变围压应力敏感性实验结果不能直接用于储层应力敏感性评价,研究了一种对变围压应力敏感性实验进行修正的方法。通过实验测定岩心有效应力系数,分别进行变围压、变内压的应力敏感性实验,分析不同有效应力对油井产能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实验岩心的有效应力系数介于0.39和0.57之间;基于Terzaghi有效应力会夸大应力敏感程度,基于本体有效应力会削弱应力敏感程度,经本文测定的有效应力系数修正的有效应力评价应力敏感为中等偏弱,对产能的影响结果与变内压实验测试结果非常接近;在生产压差为10 MPa时油井产量下降6.91%,生产压差为20MPa时油井产量下降14.77%。因此,建议在应力敏感性评价及对产能影响分析时采用有效应力系数修正的变围压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胜坨油田的油藏岩石用大量水冲刷前后岩石渗透率、毛细管压力及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岩石水洗前后气体渗透率增加,孔隙半径增大的居多;气体渗透率减小,平均孔隙半径减小者也有之,另外还有气体渗透率,平均孔隙半径变化不大的情况,总之,油水相对渗透率变化情况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地应力实测资料的分析,论述了套芯法地应力测量中产生钻孔轴向主应力偏高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克服此类现象的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2.
利用自洽的自旋波方法解析地研究了由两种不同的自旋所构成的海森堡亚铁磁(ferri-magnetic)自旋链的基态性质,并得到了该系统的两支激发谱。在平均场近似下,给出了两种自旋z轴分量基态的平均值。在低温时,系统的比热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为T1/2。这些结果同量子荣特卡罗(QMC)和Schwinger玻色子平均场理论所得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降压开采对低渗储层渗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将渗流力学与弹塑性力学相结合,考虑地下流体和岩土骨架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低渗透油藏流固耦合渗流数学模型,并给出数值计算方法及渗流场与变形场耦合分析的方法.通过数值模拟,对一五点井网首先进行衰竭式,而后进行注水开发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实施降压开采对储层渗透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棉包涤纶长丝摩擦纱、棉包锦纶高弹丝摩擦纱、棉包锦纶全牵伸丝摩擦纱以及棉包粘胶长丝摩擦纱的平纹织物的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将它们与纯棉环锭纱和纯棉摩擦纱的平纹织物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棉包涤纶长丝摩擦纱织物和棉包锦纶高弹丝摩擦纱织物在服用、舒适性等方面均优于环锭纱织物。这两种摩擦包芯纱织物作为服用织物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从正交切削试验获得低碳钢动态剪切流动应力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采用正交切削试验技术,获得0.2%C钢在温度200℃,剪应变1-2,剪 应变率3×103-3×105s-1范围的动态流动特性。通过对数学模型的非线性回归分 析,得到动态剪切流动应力的定量表达式。与分离式Hopkinson杆试验数据的对比, 证实了该技术所得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量子统计理论中的 Wigner 矩阵方法对激光低温等离子体电子量子基态能量进行了计算,得到了量子基态能量的分析表达式。结果指出:因长程库仑相互作用而导致基态结构变化,同位相振动的电子是形成量子基态的主要原因,并指出激光等离子体中激光场和粒子相干振动对集团性离子反应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二维稀磁Ising亚铁磁体基态性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有效场理论研究了二维稀磁Ising系统的基态磁性质和基态能量,计算了基态时相变补偿点随磁原子浓度的变化情况,得到了基态相图,给出了基态时磁化强度曲线,得到和相图自洽的结果,同时还给出系统基态能量曲线。  相似文献   

18.
罗德参数、软性系数和应力三维度是研究金属材料变形、破坏时常用的应力状态参数,分析从三向压缩到三向拉伸不同应力状态下各参数值的变化,得出:应力三维度值从小向大有规律地变化,罗德参数和软性系数则不能分析裂纹体、无裂纹体金属材料断裂破坏的试验结果;同时认识到构件中,体积变形较大、形状变形较小处是材料发生脆断、准脆断的断裂萌生点,此危险点正是应力三维度有较大值处。  相似文献   

19.
方解石晶体的低压冲击压缩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57mm气炮上采用与电磁粒子速度计相结合的正向冲击和反向冲击两种 实验构形及其相应分析技术,研究了方解石晶体(初始密度为2.714g/cm^3)的冲击压缩特性,获得了0.35-1.41GPa下方解石晶体的雨贡纽数据,确定了冲击波速度D与粒子速度u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以河北省下花园煤矿构造煤为研究对象,通过一些先进的实验手段,对该矿构造煤的特征进行了微观定量研究并从理论上分析了构造煤容易发生突出的原因,从而加深了对构造煤的认识,为突出预测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