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7月20日,我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从上海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起航,前往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这是我国首次环北冰洋考察,也是"雪龙"号首次试航北极西北航道。作为中国首次执行北极业务化观测任务。在本次考察中,中国北极考察队将首次实施环北冰洋考察,同时,"雪龙"号将首次试航北极西北航道。此次极地考察以"雪龙"号为平台,将开展北极航道综合调查、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水文、海洋化学、海洋地质、海洋微塑料和海洋垃圾等污染物调查等考察工作,在白令海、  相似文献   

2.
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 ,自1999年7月1日于上海正式启航起 ,至9月9日靠港为止 ,共历时71天。本次北极科学考察的主要内容是进行“北冰洋的海、气、冰相互作用综合研究”。考察的具体科学目标有3个 :一是探讨北极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和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二是了解北冰洋与北太平洋水团交换对北太平洋环流的变异影响 ;三是了解北冰洋临近海域的生态系统与生物资源对中国渔业发展的影响。共有来自海洋、生物、大气、地质、海冰等近10个学科的124名科学家参加了本次科学考察 ,其中来自大气、海洋、海冰等多学科的科学家在北纬75…  相似文献   

3.
 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 自1999年7月1日于上海正式启航起, 至9月9日靠港为止, 共历时71天。本次北极科学考察的主要内容是进行“北冰洋的海、气、冰相互作用综合研究”.考察的具体科学目标有3个: 一是探讨北极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和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二是了解北冰洋与北太平洋水团交换对北太平洋环流的变异影响; 三是了解北冰洋临近海域的生态系统与生物资源对中国渔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6月20日,中国国家发改委与国家海洋局联合发布的《"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首次将"北极航道"明确为"一带一路"三大主要海上通道之一。北极航道成为新时代"冰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航线。2017年7月3日,在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中方欢迎并愿积极参与俄方提出的共同开发建设滨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议,希望双方共同开发和利用海上通道特别是北极航道,打造"冰上丝绸  相似文献   

5.
库姆塔格沙漠综合科学考察的初步结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库姆塔格沙漠位于中国西北干旱区,被称为我国第六大沙漠.由于技术手段等多方面原因,长期以来对库姆塔格沙漠没有进行过综合科学考察,成为中国沙漠科学考察的一个空白.2005年8月26日至9月24日,在甘肃省科研项目资助下(QS041-C31-03),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组织发起,聘请中国科学院郑度院士、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杨根生研究员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卢琦研究员为科学考察顾问,在2004年9月前期考察的基础上,由甘肃省治沙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和兰州大学15名科技工作者组成的库姆塔格沙漠科考队,首次对库姆塔格沙漠的地质、风沙地貌、动植物种类及分布、地表水系分布特征和变迁、沙漠气候和风沙活动等进行了全面综合科学考察,取得了初步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6.
触摸北极     
《甘肃科技纵横》2001,30(6):15-16
今年7月1日,我国雪龙号破冰船首次叩开北极科学考察之门,开始了我国自南极之后对另一个未知世界的"处女行".  相似文献   

7.
<正>[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2/30]11月10日消息称,中国第8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圆满完成任务,实现多项历史性突破,例如穿越中央航道、试航西北航道、开展环北冰洋考察。自1999年首次开展北极科考以来,中国北极考察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本次科考是中国第一次完成环北冰洋考察,以北极点为中心,顺时针航行"环形"始自上海,穿白令海峡至楚科奇海,经中央  相似文献   

8.
《科技潮》1999,(2)
日前,中国执行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勘察的科学考察船"大洋一号"在经过长达199天的航行后,圆满完成了勘察任务,顺利返航。由中国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等国内14家科研单位的100多名科技人员及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国专家参与的这次勘察活动,标志着中国已经在东北太平洋的国际海底区域最终圈定7.5万平方公里的21世纪深海采矿区。  相似文献   

9.
<正>"少年极先锋——青少年极地科学考察活动"是由中国科学教育促进会主办,国内多家科研机构与大学参加的大型青少年国际科学考察系列活动。2015年元月,在多名极地科考专家的带领下,考察队员们将远赴南美洲和南极半岛地区,通过十余天的考察生活,详细了解那里的自然、生态、环境、历史和文化,并通过对前期选定的课题进行采样、记录和现场检测,为考察结束后期学生进行数据分析、报告撰写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图说直销     
正安利护驾中国第六次北极科考队中国第六次北极科学考察队暨"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从上海起程,奔赴北极。安利12款家庭护理、个人护理产品因符合极其严格的"南极条约",成为"中国南(北)极考察队独家专用产品",伴随考察队员一起飘洋过海前往北极。  相似文献   

11.
《科技潮》2004,(3)
中国首个北极科考站 3月“开张”1月14日消息, 我国在北极建设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将于3月正式投入运行,这将结束我国在北极没有科学考察站的历史。记者从国家海洋局了解到,我国首个北极科学考察站建立在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这里是北极地区天然的科学实验室,拥有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部科技》2005,(22):7-14
编者按:由中国科学院、中国联通公司、中广赛博三方共同启动的主题为"科考世界风探秘中国结--中国科学院可可西里科学考察探秘行动",是人类首次在青藏高原腹地可可西里无人区进行的大规模科考探秘活动,将持续三年(每年至少进行为期40天的考察).  相似文献   

13.
一株具抗肿瘤活性的北极细菌的筛选及分子鉴定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在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从北极海域采集了水体,沉积物等样品,从中分离得到一批嗜冷细菌,采用MTT法对这些北极海洋细菌进行了细胞毒活性物质的筛选,得到一株具有细胞毒活性的菌株。采用16SrDNA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分析方法对该株菌株进行了分子鉴定。  相似文献   

14.
《科技潮》2005,(5)
我国首次环球大洋科考起航4月2日,我国远洋科学考察船“大洋一号”在青岛起航,开始执行我国首次环球大洋科学考察任务。该次科考的总体目标是对相关的大洋中脊开展综合科学考察,对海底热液硫化物资源、生物资源和相关环境开展调查,为人类探索和认识大洋,为人类和平利用大洋资源做出中国应有的贡献。根据计划,“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将东出太平洋,途经巴拿马运河、好望角、马六甲海峡,横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此间将分别在6个作业区进行作业,计划历时约300天,预计2006年1月回到青岛港。洛阳科技人员克隆牡丹4月5日,在河南省洛阳市国家牡…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八六年四月,中国和加拿大恐龙研究合作计划在北京正式签字.按照计划规定,我方于今夏派出五名古生物工作者参加加拿大阿尔伯达省和北极地区的恐龙考察.我有幸作为中方考察组负责人,前往参加考察活动,并在北极地区工作了三个多星期.现把我在北极的点滴见闻笔录于后,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格罗夫山地区位于我国南极中山站南400~500公里处,面积约8,000平方公里,属于东南极冰盖内陆的冰原岛峰群,共有独立的冰原岛峰64座。格罗夫山虽然贫瘠、荒凉,但它是南极大陆为数不多的科学考察空白区之一,填补这个空白,将大大提高中国在南极研究中的地位,同时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1998年12月15日,地质学家刘小汉等4人奔赴格罗夫山考察。1999年—2000年,在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领导和组织下,刘小汉博士再次带队对格罗夫山进行多学科的综合考察,两次共回收32块陨石。凭着一个科学家的直觉,他认为格罗夫山可能是一个新的陨石富集区。据统计…  相似文献   

17.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5,36(1):F002-F002
2004年10月25日,我校窦银科老师随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队乘雪龙号破冰船踏上南极科学考察的征程。这是我省高校科研项目首次入选国家南极考察计划,科研人员首次入选国家南极考察队并参加越冬考察,是促进与宣传我省、我校科研工作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一次极好的机遇。  相似文献   

18.
实地开展过北极地区科学研究的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位梦华同志,曾于1992年10月提出《关于开展北极考察研究的建议》,受到有关领导和部门的重视,产生一定影响。在此基础上经与有关科学家反复磋商,进一步提出了《关于组织深入北极点综合性科学考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奇特的自然风景,还是神秘的极地动物,两极给过人们无数的猜测和想像。“科技论坛”上,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我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队长位梦华的精彩讲述,将我们带入了神奇的南北极。这里的一切,无一不透露着科学考察的艰辛。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中国南极考察和北极科学考察在南大洋和西北冰洋开展的连续围绕大气和表层海水pCO2及其相关参数观测和海气CO2通量评估,阐述南大洋和西北冰洋碳池的年际变化性,分析探讨其脆弱性,并展望了极区海洋碳池探测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