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雪波 《科技信息》2008,(16):101-102
母管制运行锅炉的燃烧特点和单元制锅炉不同,本文详细分析主蒸汽母管压力内、外扰动的形成原因,提出能克服内外扰动的加前馈的串级控制方案。在某电厂的DCS控制系统上实现了这套控制方案。控制系统的工作站级和现场站级之间的通讯是通过工业以太网环网实现的,而现场站级之间的通讯则使用的是Profibus现场总线。生产实践证明该控制方案设计合理,控制系统使用方便、鲁棒性强,基本满足了母管制运行锅炉燃烧过程自动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根据锅炉设备控制要求,传统的锅炉给水控制系统存在诸多不足.为此,设计开发DSP的锅炉给水变频控制系统,以TMS320LF2407数字信号处理芯片为主微控制器,给出了相应的原理方框图和主程序软件流程图,程序是采用C语言与汇编语言混合编写,对系统的关键部位进行了详细介绍.现场使用结果表明,实现了锅炉给水变频控制.  相似文献   

3.
一种实用的串行通信RS232/RS485转换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种RS485接口芯片SN75LBC184,并给出了一种低成本、带光电隔离的RS232/RS485转换器的设计。经现场使用表明,该转换器结构简单,工作可靠,能满足大部分工业现场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石光员 《科技资讯》2014,(31):106-106
在对于保护环境和能源使用方面具有越来越高的要求,炉内脱硫、燃料适应性比较广则是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的特点,能够满足发展的要求,正在逐步进行推广使用。从发展十多年的国内CFB锅炉过程中,在实际运行中全国各电厂的大中型的CFB锅炉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分析电站建设全过程中的大型CFB锅炉设备管理特点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大型CFB锅炉设备在电站建设管理中相关问题,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提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希望对于今后的大中型CFB锅炉设备建设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锅炉燃烧的特点是反馈慢、迟滞性大,而循环流化床锅炉则要求控制迅速、反应灵敏,因此对自控要求很高。文章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自控系统的设计原理与现场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油田注汽锅炉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并且利用组态王作为开发平台,完成了锅炉监控系统的软件设计·该系统能够实现趋势曲线显示、报表打印、故障报警,以及现场设备实时控制等功能,提高了锅炉监控的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一台75 t/h平面流分离器循环流化床锅炉存在出力不足,飞灰含碳量高,运行中床温较高的问题,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平面流分离器分离效果较差,炉内未能组织起大量细颗粒的有效循环。为改善锅炉的性能,根据用户要求和现场的实际条件,结合该锅炉的特点,使用旋风分离器部分代替平面流分离器。改造后的运行实践证明,锅炉出力有了较大提高,物料循环系统工作正常,主循环回路温度分布合理,改造后的锅炉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8.
以热工测量信号为对象,研究开发了具有多种通信协议接口的通用数据采集装置。实际使用表明,该装置容量大、速度快、精度高,能满足现场的实时性要求,参与DCS组态,降低当前电厂自动化改造的成本。  相似文献   

9.
在火电厂生产电力过程中,锅炉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特种设备,同时锅炉存在比较高的额危险性,在生产制造锅炉过程中,必须要严格遵守维修检验、施工顺序、施工工艺等要求,同时锅炉工程的安装技术要求是非常高的,施工工艺非常复杂。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要有效提高锅炉项目安装管理的质量,能够对锅炉的作用进行充分发挥,同时能够有效提高火电厂的生产安全性。基于此,本文对电站锅炉安装工程项目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能够对锅炉设备事故爆发率进行有效降低,保证火电厂生产的顺序进行。  相似文献   

10.
基于网络的锅炉故障诊断数据支撑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锅炉现场的实际情况,有效地进行诊断系统的开发,设计并建立了一个可以模拟锅炉实际运行的锅炉数据支撑平台。该平台采用网络客户/服务器方式设计,用于创建并维护锅炉系统的各种数据库,包括历史数据库、结构数据库、组态数据库、故障数据库等。平台可对锅炉系统的各种故障以数据的形式模拟、再现,并以数据公告板的方式实现对分布式诊断、协作诊断等高级诊断方法的支持。经过仿真试验,平台能够很好地模拟锅炉现场的实际情况,并能提供故障诊断系统调试所需数据。本数据平台可支持锅炉诊断系统的开发、调试,挂接各种诊断模块并连接锅炉的实际数据后,即形成一个完整的锅炉在线诊断系统。  相似文献   

11.
锅炉改造燃烧过程的自动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钢厂循环流化床锅炉改造的燃烧过程自动控制,提出了输煤系统和燃烧系统进行联动控制的一种方案,从而减少了锅炉结焦事故的发生。以锅炉给煤系统采用单片机控制变频器的闭环交流调速为重点,结合锅炉其它自动控制系统,如汽包水位、过热蒸气温度、炉膛负压等接口,采用模糊PID自整定算法,并对控制算法进行了研究与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算法具有超调量小、稳定性好、对模型参数适应能力强等特点,能够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环境监测适配器可以适配各种环境检测仪器的接口,并进行统一管理控制.然而复杂的环境现场要求适配器的接口种类具备高度的灵活性,采用PC104总线技术,将适配器的主控单元和接口单元设计成PC104总线规格的模块,使适配器以主控模块为基础,通过灵活增减接口模块,完成对现场检测仪器的实时配置和功能扩展.将以太网技术嵌入到适配器主控单元中,实现了适配器的网络功能,便于对现场检测仪器远程监控.模块化的软件设计提高了适配器的现场实时控制能力.授权和防火墙技术使数据传输安全可靠.通过在B公司现场模拟测试表明,该适配器可以根据现场检测仪器接口,灵活选择接口模块,组合成在线环境检测系统,实现对检测仪器的管理控制和向环保总站信息结果的反馈.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方形型煤锅炉的工作原理及特性,论述了型煤锅炉对燃料的要求,探讨了型煤锅炉使用注意事项以及型煤锅炉今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设计的IEEE 1394事物层接口连接了PLB(Processor Local Bus)总线和1394链路层模块,主要实现1394事物层模块数据的发送和接收.首先对事物层接口进行系统结构设计,然后对PLB从接口、FIFO接口和主机访问寄存器接口这3个子模块分别进行逻辑设计,最后采用硬件描述语言对设计进行可综合描述,并使用软件QuestaSim进行仿真验证.该设计使事务层能够跨时钟域同链路层进行数据包的传输,并进行有效的数据位宽转换,提高传输效率.经过仿真验证,结果满足设计要求,表明IEEE 1394事物层接口能够正常发送和接收等时及异步数据包.  相似文献   

15.
以新研制的USB接口水位变送器为例,结合USB协议和计算机基本原理,对设备软、硬件设计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在数据采集设备中直接使用USB接口的实现方法,该设备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便于现场使用和维护。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化工业的飞速发展,对能源利用率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工业锅炉在生活中使用广泛,其控制和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介绍了两台供暖锅炉控制系统的DCS系统设计,控制系统运用PLC实现整体控制,运用变频器调节鼓风、引风和炉排电动机,运用工业计算机实现上位机监控,利用PLC的PID功能,对锅炉系统采用先进的控制技术,不仅能够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还能够节煤节电并能使排放更环保,具有很好的市场发展空间和投资收益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与以往使用的锅炉压力容器焊接技术不同,新型的自动化焊接技术操作更加方便,流程得到显著优化,能够应用于多个方面。然而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因一些企业不重视锅炉压力容器焊接自动化技术,以及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出现操作不规范、应用不当等现象,由此影响到该技术的应用效果,也使得技术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锅炉是一种特殊装置,对技术有着很高的专业要求,必须采取专业有效的技术进行制造,特别是焊接技术,才能保证使用效果。当前有许多企业应用了焊接自动化技术,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基于此,文章就锅炉压力容器焊接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浅析如何预防和降低锅炉水垢的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锅炉用水不合要求时,锅炉受热面就会结生水垢,因而不仅浪费大量的燃料,还会危及锅炉安全运行。阐述了锅炉水垢形成的原因和性质,分析了水垢对锅炉安全、经济运行的危害,指出相关的预防措施,以引起锅炉使用单位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清洁燃料在各大中型城市已普遍使用,小型燃油(气)锅炉已逐步取代小型燃煤锅炉。由于锅炉结构形式各异,使用环境不同,燃油(气)锅炉对燃烧器的要求也各不相同。由于燃烧器选用不正确有的造成锅炉损坏事故,有的造成运行效果不理想使用户与供应商发生纠纷。如何正确选用燃烧器成了锅炉设计、使用等各方面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仅就小型燃油(气)锅炉燃烧器的选用作一些探讨:二、燃烧器的选配原则:燃油、燃气锅炉燃烧器的选用,应根据锅炉本体的结构特点和性能要求及燃料特性结合用户使用条件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20.
锅炉烟道电除尘监控系统使用现场总线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采用网桥模块将多个现场智能监控设备、上层以太网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互联,完成了基于现场总线和以太网远程监控与管理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