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0年代末期,科学家在一次动物实验中发现,雌章鱼在孵出小章鱼以后,便不肯进食,只是等待着死亡的来临。经生理解剖发现,雌章鱼的双眼窝后面有一对腺体,只要割掉它,雌章鱼即可恢复进食,继续生存一年左右的时间。科学家把这种促使“自我灭亡”的腺体叫做死亡腺。尔后,美国哈佛大学登克拉教授进一步研究发现,动物的脑下垂体会定期分泌一种类似死亡腺分泌的激素,简称DECO,这种激素的分泌会导致细胞的新陈代谢失调,使动物体走向衰亡。有的科学家把老鼠的脑下垂体切除,使DECO的分泌断绝,同时又把甲状腺素注射到老鼠体内,结果发现这只衰老的老  相似文献   

2.
珍妮·卡尔梅特(Jeanne Cal-ment)于1997年在法国南部的一所护理院中逝世,享年122岁,是史上记载最长寿的人之一。倘若如一些科学家与人口学家所预言的那样,那么她这种不寻常的身份将在随后的数十年中黯然失色。从酵母菌到老鼠,各个生物种群的平均寿命正在逐渐延长,而人们对于长寿的渴望也与日剧增,这一切使一些科学家们深信:人类的寿命将可以普遍地超过100或110岁(现今,在一个工业化城市中只有万分之一的人能达到这种水平)。然而,另一些科学家们则认为,人类的寿命是受到很大限制的,从其他物种身上发现的所谓寿命的延伸,是不能应用在我们人…  相似文献   

3.
<正>和章鱼有关的每一件事都会显得不同寻常,这种动物告诉我们,没有脊梁并不一定意味着缺乏智慧,而当研究人员把几只章鱼带进实验室研究这种动物是如何移动的时候,他们有了离奇的发现——这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的科学家们用渔民捕获的9只普通章鱼作为研究对象。当这些章鱼在实验室安顿下来后,科学家把它们一股脑塞进了一个底部透明的水箱里,紧贴着水箱底部安装了摄像机,以仔细观察这些软体动物是怎么爬行的。  相似文献   

4.
<正>关于人类到底能够活多久的争论几天前被再度点燃,而导火索便是科学家在2016年10月5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该研究指出,人类寿命已经接近了"天花板",即人类寿命存在一个天然极限——均值约为115岁。目前有记录的世界最长寿的人是法国老太太Jeanne Calment,她已于1997年逝世,终年122岁。而近20年后发表的这项新研究无异于"火上浇  相似文献   

5.
1991年5月份,法国第七巴黎大学的科学家们菲利莆(Phelep)等利用生物工程技术,由含有两种根状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品系A_4或2659的木麻黄科植物Allocasuarina verticiliata培养的上胚轴,子叶扣下胚轴诱导毛状根从而获得了具固氮能力的,可以在无激素培养基上生长的并发育出异常广阔的根系统的转基因植物。通过特异的章鱼碱的存在和Southern斑点印迹分析均肯定了上述的实验结果。由此,法国的科学家们在树木固氮的生物工程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人类能够最终利用大气  相似文献   

6.
正日前,美国潜水员在对夏威夷群岛附近的深海进行勘测的过程中,通过远程深海勘测装置"深海探测器",在4000米深处发现了一种奇特的"幽灵章鱼"。通常来说,头足类动物大都拥有色素细胞,但这种最新发现的"章鱼"却因为缺少色素,身体几近透明。同时,由于它们缺少卷须和鳍(深海章鱼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无卷须章鱼,另一种是卷须章鱼),因此研究人员已  相似文献   

7.
人类一直想方设法永葆青春。然而,尽管取得了医学的巨大进展和饮食的显著改进,人的寿命目前只能达到70岁左右。大部分专家认为人的寿命至多为120岁。因此科学家并不徒劳于延长自然寿命,而致力于改善生命质量,控制衰老和防止老年性疾病。一项新的鼓舞人心的发现是,蚯蚓某一基因的突变可使其寿命延长60%。美国基因学者希望能发现同样的人体基因。但其它学者认为人体只是由某一基因控制的设想过于简单。事实上,人体是处于生命基因,而不是死亡基因的  相似文献   

8.
据科学家们推算,人类的自然寿命可高达160岁。然而,为什么大多数人只能享年其半呢?究其原因,除了坎坷劳累之外,折寿的主要因素当首推感情损伤。近年来,在西方国家,一种新的医学理论——感情应力学说正崭露头角。这种学说提倡人们不要积累"感情势能",不要一概从药理上去做文章,而应多从心理方面来防病治病。  相似文献   

9.
百变章鱼     
倪娜 《大自然探索》2001,(11):18-18
科学家最近在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地区离海岸不远的水底淤泥中发现了一种的章鱼,它十分擅长于模仿其他海洋生物,因此,长期以来骗过了许多科学家的“法眼”。 这种有着8只触手的61厘米长的无脊椎动物是一种以前人们还没有见到过的新型海洋生物,尽管它到现在还没属于有自己的科学的名字,但这种不起眼的头足类动物却凭借自己不同寻常的本领在动物学家中掀起了一股研究的热潮。因为,除这只刚刚被发现的章鱼以外,人们目前还没有发现哪种动物可以模仿多个其他的生物体。这的确是种了不起的本领。 我们来看看这只神奇的章鱼都可以模仿哪些…  相似文献   

10.
《大自然探索》2005,(8):8-8
一旦发现自己面临掠食者的攻击,章鱼通常会通过改变身体的颜色或者喷出一团墨雾来让自己隐身,从而躲过杀机。不过,这些防御手段也许还算不上富有想象力,一些章鱼竟然还能只靠两条腿逃跑求生。另外六条腿呢?章鱼把它们故意藏起来了!科学家说,这是他们最新发现的一种章鱼逃生策略。在研究中,科学家拍摄到了两种以如此方式逃命的章鱼。其中,一头印度尼西亚章鱼把  相似文献   

11.
石磊 《世界科学》2007,(9):23-23
最近,两个科学家团队分别独立发现了一种新型的干细胞,并认为这种干细胞能够更好地治疗目前的一些不治之症。来自牛津和剑桥大学的研究者们在实验室小鼠和大鼠身上发现,这种新型干细胞的行为更像人类的干细胞,有助于寻找更好的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大自然探索》2007,(12):5-5
蜂巢中,一群年轻的工蜂(均为雌性)围着"母王"忙碌着,默默地奉献自己,在一旁鸣叫的则全部是雄蜂。"女儿们"为何会如此听话?科学家最近惊奇地发现,蜂王竟然是通过释放一种激素来让"女儿们"俯首称臣的。换句  相似文献   

13.
这个喜人的消息来自一篇最新报道.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美国科学家最近研制出了一种人工"冬眠"技术,使老鼠进入假死或"冬眠"状态,再在必要时将它们"唤醒".因此,科学家们相信,这种"冬眠"技术也可以用在人类身上,为人类在冬眠中飞越漫漫星球打开一扇大门.  相似文献   

14.
新种章鱼     
《大自然探索》2010,(10):4-4
最近,科学家首次从南极海域捕获的章鱼身上提取了毒液,在此过程中他们还发现了四个章鱼新种(下图为其中一种)及两类全新的头足类动物毒液。科学家希望这些毒液有助于研发新的药物,以缓解疼痛、对抗过敏和治疗癌症。虽然动物毒液一直被视为是开发药物的潜在资源,但科学家只是在最近才意识到头足类动物(包括章鱼、乌贼、鱿鱼)的毒液性质独特。  相似文献   

15.
<正>自从文明的曙光降临大地,人类便孜孜不倦地探求宇宙内在的规律。面对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人类自古以来就企图用少数几种"元素"来归纳它们。到了19世纪末期,科学家们认为所有物质都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组成的。此后,在一段较长的历史时期里,科学家们都认为原子是不可再细分的基本单元。直至人们发现了"放射性"现象。  相似文献   

16.
《大自然探索》2005,(3):8-8
不久前,科学家在太平洋底部发现了280万年前的一次超新星爆发的证据,并由此推测是这场大爆发促进了人类的诞生。科学家在过滤取自4800米深的太平洋底的沉积物时,发现了大量的铁-60。他们相信,这种铁元素的放射性同位素只可能来自超新星核反应所产生的极度高热和高压。因为铁-60的寿命很长,而衰变速度不变,所以科学家算出它  相似文献   

17.
《大自然探索》2006,(9):6-6
2004年,科学家在加拿大极地地区发现了三具几乎完美的鱼化石。经过两年的分析之后,他们于2006年4月宣布:很可能正是这种此前未知的鱼使得人类的出现成为了必然。科学家们说,这种  相似文献   

18.
墨鱼及其近亲--章鱼都很善于伪装自己,能在几秒钟之内改变自己无骨之身的形状和皮肤的颜色。科学家最近发现,对许多渴望当"爸爸"的雄性墨鱼来说,这一伪装技巧十分重要。雄性澳大利亚大墨鱼常常会为争夺雌性配偶而打得不可开交,然后还会满怀戒心地守护配偶,直到后者产卵。那些体型瘦小的雄性墨鱼为避免"打光棍",竟然通过隐藏自己的一些"胳膊",或者改变一些"胳膊"的形状,以及改变身上的斑点来将自己伪装成雌性,然后偷偷潜近雌  相似文献   

19.
人们总希望能够推迟衰老,延年益寿。但尽管人们一再努力,人类的平均寿命也只是由两千多年前的45岁提高到了74岁。迄今为止人类寿命最高者只有英国人弗姆·卡恩,活了200岁。科学家指出,人类的自然寿命应该是100~150岁。目前人类的实际寿命显然与此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20.
非凡的章鱼     
正原本我们以为,头足纲动物都是独来独往的,但现今科学家发现,一些头足纲动物也会生活在像社区一样的环境中。美丽的传说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科学家罗丹尼齐在尼加拉瓜海岸潜水时,曾有一个足以挑战传统头足纲生物学的诱人发现。那次他不但观察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美丽的章鱼(另一位生物学家后来也说这是他见过的最美丽的章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