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莲生 《科学通报》1989,34(7):510-510
当前,测定天然水体对某金属的总络合能力即络合容量和表观稳定常数的方法很多,例如伏安法、离子选择电极法、荧光猝灭法、离子交换法、溶解度法、渗析法,…,其中报道较多的是伏安法和离子交换法。但这两种方法都假设有机配位体和金属有机络合物跟固体粒子界面不发生交换(或吸附)作用,这显然与实验事实不符。然而,若不设此假定,理论处理  相似文献   

2.
朱建华 《科学通报》1991,36(16):1234-1234
钼负载型沸石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和其它负载方法相比,MoCl_5气相吸附法可以得到较高的钼负载量和均一的氧化价态,又不影响沸石的结晶度。本文考察了HZSM-5沸石上MoCl_5的负载及其催化性能,发现MoZSM-5沸石上甲醇转化(MTG)反应中的芳烃产物含量上升,同时伴有铝和钼组分的表面迁移,并探讨了MoCl_5的负载对于HZSM-5沸石酸性分布的调变作用。  相似文献   

3.
傅军 《科学通报》1992,37(12):1095-1095
一、前言 Y型沸石的酸性一直是沸石催化研究中的重要课题。Y型沸石的酸性可以通过脱铝和稀土交换等方法进行调变,从而提高其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从Y型沸石的晶体结构来看,用脱铝以调变沸石的酸性是由于改变了沸石骨架中A1位的密度及其分布,增加了次邻位无A1原子的A1位,或标记成O-NNN(NNN为Next Nearst Neighbor)的数目,从而提高强酸中心  相似文献   

4.
杨更亮 《科学通报》1987,32(19):1459-1459
在许多晶体离子交换剂上,例如在沸石上,有多种交换位可以被阳离子A和B占据。这些不同的交换位在晶体内部是到处混合均匀的。只要一部分交换位被阳离子占据,就可以中和整个晶体骨架上的负电荷,即有空位存在。本文用统计热力学方法研究具有多种交换位的晶体离子交换剂的交换平衡。  相似文献   

5.
张铨昌 《科学通报》1981,26(13):803-803
工矿排放含重金属阳离子的废水,会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但目前又无妥善的处理方法。因此,探索天然沸石处理上述废水的可能性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本文介绍我国目前一些主要沸石产地的斜发沸石岩和丝光沸石岩对于重金属阳离子Cu~(2 )、pb~(2 )、Zn~(2 )和Cd~(2 )的交换试验,包括沸石的再生和重金属回收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6.
马永利 《科学通报》1987,32(18):1375-1375
一、引言 和常规球状离子交换剂相比,壳-核型交换剂能显著提高离子的传质速度,因而近20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在高效色谱分离中薄壳型交换剂作为固定相便是其成功的一例。不过,与传质速度得到提高相联系的是交换容量的必将降低。对分析分离而言,后一影响可以不计,但对制备分离及常量物料富集,则希望传质速度和交换容量同时兼顾,因此需适当选择这  相似文献   

7.
强碱性沸石分子筛催化材料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朱建华  淳远  王英  须沁华 《科学通报》1999,44(9):897-903
综述了90年代以来国内外在研制强碱性和超强碱性沸石方面的主要进展,沸石分子筛由于其结构特征,很难通过改变骨架的化学组成而产生强碱位,剖析了硅铝沸石负载碱金属盐难以产生强碱性的原因,探讨了中性钾盐改性及氧化镁微波辐射分散法制备碱性沸石的规律;阐述了载体结构性质与形成超强碱位的关系,并展望研制强碱性和超强碱性沸石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原位红外光谱法研究(CdS)_4分子簇在八面沸石笼内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戚明 《科学通报》1995,40(5):417-417
纳米(nm)级的CdS半导体分子簇具有良好的非线性光学和光能储存等特性.当簇的尺寸小于5nm时,表现出“量子限定”的特性,即位于分子簇界面上的原子,它与分子和体相晶体内的原子不相同,相应地改变了它的光吸收特性,纳米DdS分子簇相对体相晶体CdS,光吸收产生了蓝移.在具有纳米尺寸微孔,并以周期性排列的沸石晶体内,合成CdS分子簇,它的尺寸应小于HY沸石的超笼(直径1.3nm)和β笼(直径0.9nm)的孔直径,这类分子簇的结构测定已不能采用常规的X-衍射法(只能定出晶粒在2.5nm以上的固体).采用EXAF法只能定出原子间的间距,需配合理论模型进行拟合计算.这里建议的原位IR谱法,以沸石表面羟基为探针,结合已知的沸石笼内阳离子分配的位置,能更简便地定出分子簇在笼内形成的结构,并能跟踪合成步骤观察到它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9.
介孔沸石及其催化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芳  孟祥举  肖丰收 《科学通报》2010,55(29):2785-2793
介孔沸石最近成为催化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课题, 这主要是由于它集合了介孔材料以及微孔沸石的优点. 早期的介孔沸石合成方法主要是使用后处理, 包括水热处理、酸处理或者碱处理. 近年来模板的使用成为合成介孔沸石的主要方法, 主要包括介孔碳模板、高分子聚合物、有机硅烷以及纳米无机物等. 本文就模板法合成介孔沸石的进展及其在催化领域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并探讨今后介孔沸石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朱绫、张起麟、王光中同志: 《自然杂志》8卷2期中报道,你们对蛋壳在孵化前后钙含量认真地进行了测定,很有科学价值,从数据看来,鲜壳平均为2.240克,胚壳平均为2.293克,孵后比孵前增殖为2.27%,我认为这个数值,没有必要疑惑取材不确,或EDTA容量法的误差。同我们从1973年以来所做试验在蛋  相似文献   

11.
陈方  程谟杰  邓风  岳勇  叶朝辉 《科学通报》2001,46(24):2044-2048
用变温^129XeNMR研究了Xe在具有两套独立孔结构的新型沸石分子筛MCM-22中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较低吸附时,Xe优先吸附在该分子筛的超笼里;随着吸附压力的增加,Xe也可以进入到二维正弦孔道里,用^129XeNMR二维化学交换谱技术证实,在145K的实验温度下,处于超笼不同吸附位的Xe(如在超笼中央和超笼的两个口袋里的Xe)之间存在化学交换,其交换的时间尺度为几个毫秒。  相似文献   

12.
研制强碱性沸石分子筛催化材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90年代以来国内外在研制强碱性和超强碱性沸石方面的主要进展.沸石分子筛由于其结构特性,很难通过改变骨架的化学组成而产生强碱位.剖析了硅铝沸石负载碱金属盐难以产生强碱性的原因,探讨了中性钾盐改性及氧化镁微波辐射分散法制备强碱性沸石的规律;阐述了载体结构性质与形成超强碱位的关系,并展望研制强碱性和超强碱性沸石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N,N-二烯丙基吡咯烷溴盐([DAPy][Br]),采用光引发聚合的方式制备了基于[DAPy][Br]的聚合物膜,经过离子交换后得到OH~-型阴离子交换膜.改变原料配比调控膜的离子交换容量,发现膜的溶胀度、吸水率、离子交换容量与电导率都随着[DAPy][Br]含量的增加而增大.该阴离子交换膜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拉伸强度在室温下为10.6~19.8 MPa. 80℃下最高离子电导率可达7.29×10~(-2) S/cm.在成膜过程中[DAPy][Br]发生交联,形成拥有两个五元环的N-螺环结构阳离子,有效提高了膜的耐碱性能,[PSAN]_(70~-)[DAPy][OH]_(30)膜浸泡于80℃下1mol/LKOH溶液中240h,电导率仅下降了11%.上述结果表明,拥有N-螺环季铵盐的脂肪主链的阴离子交换膜有望应用于燃料电池.  相似文献   

14.
以十八胺(ODA)为改性剂, 乙醇为溶剂, 通过液相化学镀饰的途径, 制备出同时具备亲油和亲水性能的两亲性ODA/HY和ODA/Hb沸石. 真空红外光谱及酸量测定的结果证实ODA分子与沸石表面的酸性位发生了化学吸附, 因而表现出较高的热稳定性和耐醇冲刷性. 这些两亲性沸石在环己烷/水和水/CCl4两种体系中均处于水油两相之间, 显示出用于相界面催化或吸附过程的潜力. 由于该制备过程中不产生强酸性副产物, 因而可被用于合成两亲性低硅铝比的酸性沸石.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共沉淀法和固相烧结法相结合合成LiNi1/3Co1/3Mn1/3O2和Ce掺杂LiNi1/3Co1/3-Mn1/3O2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不同Ce含量的正极材料均具有良好的层状结构、结晶度高.采用电化学性能测试的结果表明,放电容量随着Ce含量的增加而有所增加,首次可逆容量的衰减也随着掺杂Ce而有所降低,当Ce含量为x=0.2,0.2C恒电流充放电时,循环50次后的容量保持为91%.  相似文献   

16.
周建清 《科学通报》1984,29(10):599-599
HZSM-5沸石经某些氧化物改性后,可使其选择性大大提高。Chen和Keading等提出,改性使沸石孔道变小,间、邻二甲苯不能从孔道中扩散,只有对二甲苯能进出孔道,因而提高了对二甲苯的选择性。Yashima等指出,甲苯甲基化产物中,对二甲苯的含量与沸石的酸性有关。HZSM-5沸石存在强酸中心,产物是接近热力学平衡的二甲苯异构体混合物,改性后,外表面强酸中心被除去,而反应在孔内进行,由于孔道效应,故仅能产生对二甲苯、对于选择性提高的原因迄今尚无令人满意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于建国 《科学通报》1983,28(7):405-405
重水成品的检测一般采用比重法,同时用质谱法分析氧同位素而作校正。该方法在我们的实验室中曾予验证,准确度为±0.02原子%D。另一方法是用质谱计直接测定D,实际上是测定与水样呈同位素交换平衡的氘气的HD/D_2比值;刘琦等曾在一台MN-1301型通用质谱计上,用单接收法获得测量准确度为±0.02原子%D。  相似文献   

18.
王维达 《科学通报》1982,27(18):1139-1139
热释光测定年代的成功关键是尽可能准确地测量标本所受的自然辐照历史。我们研究TLD系统测量标本内部的β吸收剂量,不仅因为它比测量放射性核素浓度方便,更主要原因是采用直接法测量样品受照历史,比任何间接法测量准确可靠。因铀的扩散和交换,使小于一  相似文献   

19.
吴平东 《科学通报》1981,26(24):1511-1511
丝光沸石是一种多孔的硅铝酸盐晶体。天然丝光沸石是1864年发现的,人工合成的丝光沸石始于1940年。根据丝光沸石的晶体骨架结构,它的主孔道截面尺寸是6.7×7.0A。但是,实际的丝光沸石却有着不同大小的孔径。根据Sand的分类,能够容纳苯分子(其尺寸为6.6A)的称为大孔丝光沸石,不能容纳苯分子的称为小孔丝光沸石。目前,所有已经发现的天然丝光沸石都是小孔的,合成的丝光沸石的孔径则因合成条件而异。  相似文献   

20.
张守海  张本贵  陈宇宁  蹇锡高 《科学通报》2019,64(2):中插8,187-193
离子交换膜是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主要部件之一,其选择性和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电池的寿命,而目前大多数离子交换膜存在选择性或稳定性欠佳的状况.为了制备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用高选择性离子交换膜,本文将不同溴甲基含量(0.75~0.99,平均每摩尔重复结构单元含有溴甲基的摩尔数)的含溴甲基杂萘联苯聚醚酮酮(BPPEKK)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基膜,之后在三甲胺水溶液中进行胺化得到季铵化杂萘联苯聚醚酮酮阴离子交换膜(QBPPEKK).测试了QBPPEKK的离子交换容量、吸水率、溶胀率、钒渗透系数和面电阻.随着BPPEKK溴甲基含量的增加,所得QBPPEKK膜的离子交换容量和含水率增加,而其面电阻和钒离子质量传递系数降低.将QBPPEKK膜组装于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中,电池的电压效率(VE)和能量效率(EE)随着QBPPEKK膜离子交换容量的增加而上升;当BPPEKK的取代度为0.99时,所制得的阴离子交换膜为QBPPEKK90膜,由其组装成电池的EE为87.7%(电流密度为40m A/cm~2),大于同条件下Nafion117的数值(86.0%).在1.5mol/L的VO_2~+溶液中浸泡60d后, QBPPEKK膜的拉伸强度高于36 MPa、膜表面形貌没有明显变化、组装电池性能变化不大,结果表明QBPPEKK膜在VO_2~+溶液中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