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期现代人的出现及演化一直是国际古人类学研究的关注点。根据可靠的年代数据,早期现代人在东亚的出现时间在4万年前左右。由于多数在东亚发现的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的年代不确定,学术界对在东亚地区是否存在距今4—10万年前的具有现代人类解剖特征的早期现代人有争论。本文的研究报道了在广西崇左木榄山智人洞发现的一件11万年前的人类下颌骨和两枚牙齿化石。形态分析显示这件下颌骨已经呈现一些现代人的典型特征,包括较明显的颏三角、联合结节、中央脊、颏前窝、联合部前面弯曲、下颌联合倾角超过90°等,但这些特征的表现程度很弱。另一方面,崇左下颌还具有一些相对原始的特征,包括下颌体比较粗壮及较明显的下横圆枕。与迄今发现的早期现代人相比,崇左下颌比较原始,呈现出原始与进步特征镶嵌特点(mosaic),在形态上似乎代表一种古老型智人与早期现代人之间的过渡类型(transitional type)。崇左下颌骨的年代及形态特点提示早期现代人在东亚的出现时间可以追溯到10万年前,比以往的认识至少要提早6万年。早期现代人在东亚地区的形成过程中经历了一定程度的连续演化。  相似文献   

2.
苏联科学问题研究专家格雷厄姆教授提出赫森论点的真实意图可能与文本含义恰恰相反,针对这一观点,本研究通过对赫森生平和前期论文的回顾,辅之1931年以后赫森与英国科学作家克劳瑟的往来书信,认为格雷厄姆教授的猜想是站不住脚的,没有证据表明赫森事实上不同意自己在1931年论文中表达的观点。但赫森的论文在屈从政治压力的同时仍与苏联当时的主流观点保持了距离。绕开《原理》中的科学知识内容,批评其神学内容的社会根源也是一种避重就轻的斗争策略,是对自然科学内核的一种变相保护,在这个意义上赫森的前后工作并没有完全断裂。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恩格斯自然界不是存在着,而是生成着并消逝着命题的德文原文、英译文以及多种版本的中译文进行了考察,并对该命题的语境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命题的涵义是:自然界不是一成不变地存在着,而是不断生成、演化和消亡着。建议将该命题的翻译可以修改为:自然界不只是存在着,而是生成着并消逝着。文章认为,该命题是辩证自然观的基本点。  相似文献   

4.
<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我国妇孺皆知,被很多人当为达尔文进化论的精髓。"其实,这是一个谬误!"旅美知名生物学家苗德岁在一场讲座上纠正说。其实除了在《物种起源》第五版序言中引用过这一句话,达尔文从没说过这样的话,甚至他自己都怀疑"适者生存"是否靠谱。严复译文时加进"适者生存"苗教授年轻时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攻读完硕士后,于1982年赴美,在加州大学  相似文献   

5.
作为地质学概念的“人类世”,有着丰富的人文意涵。在对“人类世”进行解读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将其误解为支持“人类中心主义”或者等同于“资本主义社会”。首先需要对以上误解进行澄清:“人类世”并未过分强调人的独特价值,与“人类中心主义”无关;“人类世”并非完全遵从现代社会的资本逻辑。在对概念澄清的基础之上,进而研究“人类世”的核心涵义,即:“人类世”更加关注“人-技术-自然”的整体力量,强调多元联结和凸显关系的多样性。最后,通过澄清和阐释“人类世”的核心内涵,其将会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例如如何看待人类世中人与技术的一体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等。综合理解人类世涵义,有助于理解变化,借助契机重构人类思维方式和社会组织模式,形成与地球共同发展的新的稳定态。  相似文献   

6.
近日上映的徐克版《智取威虎山》结尾时有段大胆设想,威虎山上有飞机跑道,飞机上杨子荣与座山雕一场激战……据专家考证,徐克的假想,绝非子虚乌有.“东北剿匪”时,我军真的就动用过飞机.  相似文献   

7.
<正>于光远是我的恩师。他不仅是我学术生涯的启蒙者,人生道路的引导者,而且是我遭受磨难时的雪中送炭者,始终给予我慈父般的关爱和温暖。他的离世,我无限悲痛,他的崇高品格和谆谆教导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里。于光远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经济学家、思想家,是一位博学睿智、著述等身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在半个多世纪的学术活动中,开拓了许多新兴学术领域,提出了一系列独特的新思想、新观点,对我国的学术、文化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风向标”原为一种测定风向的工具,用于气象等专业领域。《现代汉语词典》把“风向标”解释为:“指示风向的仪器,一般是安在高杆上的一支铁箭,铁箭可随风转动,箭头指着风吹来的方向。”《汉语大词典》中的释义跟《现代汉语词典》相似,是指“指示和测定风向的仪器。一般是在高杆上的一支铁箭,铁箭可随风转动,箭头永远指着风吹来的方向。”而近年来,“风向标”不再仅仅用于气象等专业领域,而广泛流行于各个领域,出现了新的用法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医术语的英译原则,比较《黄帝内经·素问》所载“心痛”一词的英译。通过文献考证, 比较分析国内外常用中医术语词典和四部《素问》译本中关于“心痛”的翻译。目前中医术语标准化工作虽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对中医古籍的翻译仍需完善,希冀为中医药的对外交流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风向标”原为一种测定风向的工具,用于气象等专业领域。《现代汉语词典》把“风向标”解释为:“指示风向的仪器,一般是安在高杆上的一支铁箭,铁箭可随风转动,箭头指着风吹来的方向。”《汉语大词典》中的释义跟《现代汉语词典》相似,是指“指示和测定风向的仪器。一般是在高杆上的一支铁箭,铁箭可随风转动,箭头永远指着风吹来的方向。”而近年来,“风向标”不再仅仅用于气象等专业领域,而广泛流行于各个领域,出现了新的用法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朝鲜被清朝征服后,仍长期以明朝为正统,形成了强烈的尊周思明文化心态。文章讨论了有清一代朝鲜君臣对于不同历书的复杂情感,以及特定的处理方式:明朝先前所颁之《大统历》历书,勾起了朝鲜君臣关于明朝以及皇帝恩情的历史记忆,他们将旧历书视为故国遗物,对其倍加珍视与尊崇;由于朝鲜通行的历书——清朝所颁《时宪历》以及观象监所制之历——刊载有清朝年号,士大夫们对其相当厌憎,甚至对其加以改造。朝鲜人的“睹历思明”现象,有助于今人反思古代东亚世界中,历书作为媒介物在不同情境下的性质变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物权法》中的术语“占有”在概念上存在着一定的逻辑缺陷,这个缺陷不仅妨碍了人们正确理解“占有”的内涵,同时也会对该术语的英译产生负面影响。文章基于术语学中有关术语系统内部逻辑一致性的原理,评析了术语“占有”的英译,并提出了建议的译法。  相似文献   

13.
《自然辩证法通讯》作为国家一级学术期刊、哲学类和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创刊于改革开放伊始的1979年,将近三十年以来她对于促进自然辩证法(又称科技哲学)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的历程就是为自然辩证法立言、立德、立功的光荣历史:她以弘扬科学精神、播撒人文情怀为旨趣,“三十而立”的她在经历了三十年的洗礼与磨砺,早已成为学人心目中的灯塔——以星星之火点亮了前行的路途,更以燎原的热情鼓舞着每个奋斗的心灵;同时她肩负推动思想解放的历史使命,继往开来迈步走在新的征程匕。  相似文献   

14.
白寿彝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是中国历史研究的皇 皇巨著。对于科技史知识给予了充分重视,是它有别于传统中国历史学著作的一个显著特点 。但是,书中的科技史部分也存在着诸如叙述不准确、概念不清楚、对科学原理理解有误、 对古代科技文献解读有偏差之类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无损于该书所享有的崇高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15.
本文考察"波动光学知识"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历程。在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评析与综述的基础上,对这一历史过程进行全面的梳理:首先,介绍"波动光学知识"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其次,探寻"波动光学知识"传入中国的途径与形式;第三,对于有关"波动光学知识"的传播内容进行总结,尤其是"以太"与"光浪"基本概念以及"两说之争"内容的中文翻译,从而得出对于这一传入过程特点的认识;最后,阐述"波动光学知识"对晚清知识分子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文智 《科学大观园》2014,(22):53-54
因为在法庭上指证制造了1993年纽约世贸中心爆炸案的恐怖分子,义迈德·萨勒姆被迫隐姓埋名了近20年。这位"FBI最有价值的线人"在美国佛罗里达州黄金海岸一家露天餐馆接受《洛杉矶时报》采访时,将多年的"地下"生活和盘托出。64岁的义迈德·萨勒姆没有住房抵押贷款,没有退休金,只有一段惊心动魄的逃亡史。  相似文献   

17.
《科学大观园》2010,(21):47-49
<正>晚婚确实能降低闪电离婚的风险,但是同时,年轻人也会在等待结婚的过程中做很多无益于今后婚姻的事情。29岁的凯琳这样描述她的那场婚姻,完全不知道未来在哪里,就像被踢打着前进一样。过去的生活是积极向前的,但是结婚后就突然像掉进了  相似文献   

18.
自2003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来,报刊上关于“以人为本”的由来说法甚多。这里稍作考辨。1.中国的“以人为本”。不少人认为,“以人为本”提法源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其实,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就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管子-霸言》:“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见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版本《管子》,1936年版,第2册第8页)管仲所说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为本。  相似文献   

19.
自2003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来,报刊上关于“以人为本”的由来说法甚多。这里稍作考辨。1.中国的“以人为本”。不少人认为,“以人为本”提法源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其实,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就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管子-霸言》:“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见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版本《管子》,1936年版,第2册第8页)管仲所说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为本。  相似文献   

20.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多处提到消炼五石铸造阳燧。对于王充所说阳燧的材质,学术界的看法存在分歧,一种认为阳燧是玻璃透镜,另一种认为是铜凹面镜。文章结合文献记载和考古出土材料考证出汉代五石是丹砂、曾青、雄黄、石、磁石五种矿物,指出《论衡》所载用五石铸造的阳燧是铜镜,不是玻璃透镜,并从社会文化因素和技术发展因素两个层面对古人用五石铸造阳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