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科学与人文以及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内涵和发展面向问题,是学术界长期以来反思和讨论的关涉人类进步的重要的、基础性问题之一。该问题的探讨对于正确理解各个时代思想冲突、社会思潮的更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代心理学研究存在着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种不同取向 ,并且长期对峙。由于其哲学基础的对立 ,形成了实证主义与现象学方法论的对立 ,从而构成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对峙。21世纪 ,心理学必须采取“元分析”的态度、采用唯物辩证法、加强理论建构 ,促使心理学通过两个主义的对抗斗争 ,相互扬弃得以较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科尔沁小说开阔的文化视野与深厚的人文性来源于科尔沁地区多元文化的滋养。分析科尔沁小说中的多元文化主要体现在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错,蒙古族文化与满族、汉族等多民族文化混血,内蒙文化与山东文化、东北文化的交融,以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外来文化之间的冲突和融合。指出在多元文化的塑造下,科尔沁小说形成的自觉的文化意识,较强的文化综合能力使其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中的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浅析《活着》中余华所传达的人文主义,这在小说主人公福贵身上最能体现。福贵具有顽强的生命意识,他身上所体现的人文主义色彩,进而折射的世俗人文主义,都是对"活着"主题最好的诠释。从余华小说创作的转型期开始,其小说就带有了世俗的悲悯情怀,在苦难与温情的相互激荡下,演绎着生命的本戏。  相似文献   

5.
科学评价标准是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统一。然而,现行的评价标准却一再向数量化倾斜,甚至达到了对数量化的崇拜。数量崇拜的症结是对质的疏远,对质的漠视,其谱系根源是科学主义、物质主义和现实主义,与此相伴的必然结果是理想主义的衰落和虚无主义的兴盛。因此,克服数量紫拜的对策只能是以对立面制衡对立面,即用理想主义、人文主义和定性评价来制衡现实主义、科学主义和数量主义的横冲直撞。在大力倡导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如何同时建立起具有科学发展观的评价标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多丽丝·菜辛的《屋顶丽人》是一篇不朽的短篇小说,文章体现了男权主义与女权主义的冲突,而这种冲突是通过一系列的对立表现出来。运用结构主义批评理论下的“二元对立”解读了小说中的各种对立,从文学象征手法、文学符号学和叙事视点等方面探讨了小说的表层意义和深层内涵,从而进一步肯定小说在世界文坛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哈代的小说,在形态上存在着对其他门类艺术的借鉴、兼容乃至潜移倾向。本文以威廉.阿契尔的“戏剧”理论为根据,着重探讨戏剧艺术在哈代小说结构中的运用。本文作者认为,哈代的小说在结构上存在着对戏剧艺术的借鉴,他的小说结构富有戏剧结构特点。哈代在创作小说的过程中,大量使用了戏剧艺术中的“冲突”、“激变”等技巧,以增加小说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使读者由此获得视觉、听觉和感觉的多重效应。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的乡土小说以大量的民俗活动展开矛盾冲突,在日常生活和民俗文化的交融中,以民俗化的称谓、肖像描写和方言来刻画特定时代中特定人物的性格,这对于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刻画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促进了现实主义文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儒林外史》冷峻的叙述态势与消除激烈冲突的写法,对传统小说以热衷干叙述和激烈冲突为特征的传奇手法构成了消解,这种消解的原因既与时代和小说的内容有关,也与作家理性的生活态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汪淏的小说里,差不多都有一个与作家本人经历极其相似或在性格上极其相近的主人公形象,这些人物的共同的性格全都是与世俗格格不入。他们虽然极力想为社会做些事情却无论如何都不能被社会所接受。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所遵循的精神是与现实完全不能相容的。汪淏小说中的所有矛盾冲突都基本上是围绕着一个具有着共同身份的知识者和广大的市民社会的各个阶层的关系而展开的。而且其中的对立主要在于他们各自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精神世界的互不相容。小说主人公们大都以精神上的追求高于一切,甚至可以为了精神的高尚而不顾一切,不惜一切。汪淏理想的小说就是所谓诗意的小说,而他所追求的诗意的小说,又是以“语言”为根本要素,以“叙述”为根本技巧,以“故事性”为核心构成的小说文本。  相似文献   

11.
 在前科学心理学的漫长历史中,心理学曾一度是灵魂的奴仆、神学的婢女和哲学的附庸。现代心理学流派萌芽于古希腊,发端于近代欧洲。古希腊心理学思想表现为存在(being)与形成(be-coming)的张力,近代欧洲心理学思想表现为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对立,到科学心理学时期就演变为冯特开辟的科学主义心理学和布伦塔诺奠基的人文主义心理学两条路线的纷争。  相似文献   

12.
陈颖聪  黄燕 《科技信息》2009,(20):I0090-I0090
荷兰哲学家伊拉斯谟为16世纪初欧洲人文主义运动主要代表人物,作品因善用讽刺和机智的语言而著称。小说《愚人颂》为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该书全文以动态的内心独白为基础,揭示了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作者对人性的呼唤和渴求。本文将对《愚人颂》里的人文主义和人性关怀做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张军 《科技信息》2009,(33):T0197-T0197,T0213
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通过资本主义早期新兴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在经济利益上的冲突和夹杂其中的民族、宗教的矛盾.充分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本文旨在分析作品中的这一理念。  相似文献   

14.
管理研究方法论中存在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之争。贯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篇的基本思想是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作用。在实践的观点的基础上去理解《提纲》对于管理研究方法论具有重要意义,在探寻《提纲》所蕴含的思想对科学与人文在管理研究方法论中的分歧和融合的启示中得出,管理研究方法论应该是一种人文和科学相融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吴宓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先驱,他的小说观涉及小说功用、主题、小说与生活的关系,叙事艺术,人物塑造,结构形式等诸方面的内容。吴宓用西方小说理论观照中国小说,又受美国新人文主义文学批评的影响,但他的小说观又秉承了中国传统小说的美学传统,是中西合壁的小说观。本文拟对吴宓的小说观作一番粗浅的梳理并予以适当评介。  相似文献   

16.
随着知识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化的发展出现处多元化的特征,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进一步融和。在此情景下,作为文化传载主体的课程,如何促进学生主体性主动性发展,成为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注的热点。本文论述了多元文化背景下课程文化的重构,以促进学生主体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当代哲学思潮,是20世纪初以来现代西方哲学的直接延伸与演变,呈现多元性,流派林林总总,表现为从科学主义向人文主义思潮的转变,科学的思维方式向人文思维方式的转变。后现代主义哲学是这一趋向的发展结果,在哲学思潮渗透下,地理学亦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多元化。全球性问题的出现,促使哲学的对象、功能、研究方法再次形成重大的调整和转换。哲学本身的危机也在全球性问题的探索中有了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8.
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的江泽民同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在此间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主张: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体现着科技与人文思想的统一;首倡科教兴国战略以同时推进科技发展与人才培养;倡导发展高科技之时不忘科技伦理;倡导大科学观以推进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共同发展。这些新观点和新主张克服了单纯科学主义或人文主义的局限,实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通与共建。  相似文献   

19.
以长篇小说《琳达》入围首届梁晓声青年文学奖的作家王嘉馨,接续了老舍、汪曾祺等作家小说与戏剧的“两栖创作”传统,其小说内部的戏剧性也就显得有迹可循。从戏剧冲突看,王嘉馨的小说集《织锦缎》中阿胖嫂、小何、琳达等这些丰富的上海女性群像,既有新女性与旧女性、个人与时代的外部冲突,也有人物自我内心的冲突。从戏剧情境看,精心安排的事件中,女性的命运借由贯连的事件展开,她们的性格也在不同的情境中得以丰富。一些突发的偶然情节,既加强了小说的戏剧化效果,又凸显了人物的真实性格,显示了作家对人生存境况的关切;戏剧悬念则以女性命运的沉浮这一总悬念与层出不穷的小悬念共同营造了小说的戏剧性。  相似文献   

20.
从20世纪科学哲学和语言哲学的历史发展上看,哲学方法论演变总结了语用思维在德国、英国、法国和美国哲学传统以及维特根斯坦和哈贝马斯哲学中的表现形式和基本观念,并从大陆哲学和英美哲学、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合流的角度揭示了语用思维的意义;揭示了语用学转向给哲学研究带来的新的思维和观念,指出“语用学转向”为哲学提供了新的对话平台,使科学逻辑不可逆转地为科学语用学所取代,形成了新的哲学发展生长点。这对于理解和把握哲学的发展路径,探究哲学方法论的演变和哲学思维的演进均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