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边静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3):11-14
印度裔美国作家裘帕·拉希莉以一种敏锐冷静的眼光关心移民群体的心理活动,描写小人物的生存状态与境遇。她的短篇小说集《解说疾病的人》普遍关注散居国外者的困境问题。小说中带有印度地域色彩的食物描写是小说的特色之一,同时食物也成为散居国外者用于追寻和建构精神家园的重要文化符号。食物可以帮助个体寻找精神上的归属感,对于群体来说是文化身份选择和民族认同的桥梁。 相似文献
3.
4.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5,(5):73-75
底层叙事是随着社会转型而逐渐形成的一股以底层视角来呈现现实、关注民生的文学思潮。王祥夫是当代底层叙事的代表作家之一,新时期以来他执着于卑微人生的关注,善于描绘底层个体琐碎的日常生活,并从中发现存在的社会问题。而且他还有意识地摆脱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深入底层人民的精神世界去深度挖掘人性的复杂性。社会批判和人性挖掘的相互照应形成他独特的底层叙述方式。 相似文献
5.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家庭的明天,是祖国的未来。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怎样对孩子进行家庭素质教育呢? 相似文献
6.
唐雪峰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2):125-127
借助沃尔夫冈.伊瑟尔有关文学文本和读者之间相互影响的理论,分析了福克纳独具匠心的叙述视角,探讨了作品中的空白对读者的启示意义,认为正是这两个方面的因素造成了作品中的种种不确定性,同时揭示了"不确定性"在阅读过程中对读者形成个人见解和探寻小说深层主题意义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盛海耕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3)
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新诗集——胡适的《尝试集》——问世近七十年了。开风气之先,一空依傍,试作新诗,並且取得了相当的成绩,这本来是胡适的光荣;可是,由于胡适后来思想上的倒退与政治上的反动,在一些人眼里,《尝试集》简直变成胡适的耻辱的又一标志了。《尝试集》出版于1920年3月(上海亚东图书馆印行),比郭沫若《女神》的出版(1921年8月,上海泰东书局印行)早一年零五个月。这是 相似文献
8.
赵捷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1987,(2)
艺术风格是文艺美学中的重要课题。布封有一段名言:“只有写得好的作品才是能够传世的:作品里面所包含的知识之多,事实之奇,乃至发现之新颖,都不能成为不朽的确实保证;如果包含这些知识、事实与发现的作品只谈论些琐屑对象,如果他们写得无风致、无天才,毫不高雅,那么,它们就会是湮没无闻的,因为知识、事实与发现都很容易脱离作品而 相似文献
9.
论舍伍德·安德森短篇小说《鸡蛋》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侯艳萍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5,18(3):47-49
舍伍德·安德森短篇小说<鸡蛋>是美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也被视为安德森最好的作品之一,尤其是他对象征、反讽、顿悟等文学创作手法的娴熟运用和对美国梦幻灭这一主题的揭示对美国现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我们是谁》的作者亨廷顿认为,美国的民族性正面临着多元化和多样性的“生死挑战”。其实,由美国“定居者”创立的民族性是相当有限的“美国”民族性,亨廷顿全力赞美同化主义、批评和抑制文化多元主义的主张,其实质是现代民族主义。实际上,美国活力之所在是不断走向多元和多样,这是亨廷顿的“斗争哲学”也为之无奈的。 相似文献
11.
《百合花》是茹志鹃的成名作,小说主要描写了两个光辉的形象:小通讯员和新媳妇。本文拟从叙事学的角度,重点分析作品的叙述者我对小通讯员的感情变化来说明我才是另一个主人公。 相似文献
12.
胡德才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03,25(2):50-54,63
《失去的金铃子》是一部“往事追忆型”的诗化小说,借抗战时期三峡小镇“三斗坪的故事”描写了一个女孩子的成长过程。小说充满了对淳朴的山乡大自然的无限眷念,蕴涵着透彻的人生感悟、深刻的人性描写,是作者于“绝望的寂寞”中对生活意义的追寻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的《园丁集》收集的是“关于爱情和人生的抒情诗”,它们明确地表达了作者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爱情观,体现了诗人对真善美的追求,必将采远给人们欢乐、激励和启迪。 相似文献
14.
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的《园丁集》收集的是“关于爱情和人生的抒情诗”,它们明确地表达了作者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爱情观,体现于诗人对真善美的追求。必将永远给人们欢乐、激励和启迪。 相似文献
15.
姜嘉镳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2)
(一)茅盾早在四十年代就批评过写得过长的短篇“似长篇之缩写,又如短篇之拉长”,①可是事隔四十年,还是老样子。据《北京文学》副主编陈世崇统计,1979年至1984年,六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评出优秀之作达一百三十余篇,而其中四、五千字的作品仅有屈指可数的几篇,大部分则逾万言,甚至数万言。②症结在哪里呢?恐怕就是未能充分认识短篇小说结 相似文献
16.
傅光明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19-123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一部经典喜剧。莎士比亚所有的戏剧创作,都有或单一或多元的素材来源,即对其艺术构思产生直接影响的“原型”故事,《威尼斯商人》也不例外,仔细梳理该剧中的“原型”故事,有利于进一步诠释、理解、研究《威尼斯商人》的创作及其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7.
胡志伟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09,(Z1):189-191
郑海陵教授所提出的"和谐说"是目前比较科学的翻译标准和审美标准。本文利用"和谐"的翻译标准对比分析《厨房》的两个译本,试图在原作理解与译文表达中,发掘出哪个译本更能与原作达到"和谐"。 相似文献
18.
新晋“新移民”文学作家凌岚的新作《海中白象》以离散人生为书写对象,展示了从中国“离散”到美国的新移民的生活状态及离散心态,揭露了美国华人社区乃至整个美国当下所面临的社会问题。本文尝试分析作者如何在该作品中以“离散”主题为素材表现人性的思考、生命的价值,同时也尝试讨论作品中的情感书写风格和作品的诗意表现,唤起读者对新移民作家作品的艺术审美和普遍人文关怀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芦花公鸡》[1]是关于两性处境的隐喻文本,可以被看作是麦买提明·吾守尔认识性别历史与现实的象征性逻辑框架.在《燃烧的河流》一书中,作者无论是把女性放置在叙事的中心,还是让她们退居为影像,都或隐或显地暴露了女性符号化的存在事实;对男性的书写则是多样态的,他们是富有较大弹性和生命力的主体形象.一方面,可以看到由民族文化传统积淀并延续而来的男主女次的性别权力关系在当代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另一方面,还可以看到,即使麦买提明·吾守尔这样富有思想力和批判力的民族精英,在涉及性别问题时,也难逃二元对立的思维框架,表现出逻各斯中心的男性优越感.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