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国家铸魂育人、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以文化人"是一项掌握主动、赢得未来的具有战略性、引领性、实践性和持久性工程。面对新时代新机遇,积极从"文"和"化"的育人内容和载体着力,从文化传承、情感共鸣、实践体验、社会协同等育人途径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现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2.
《漳州师院学报》2019,(1):152-156
法治精神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具有助推核心价值理念认同、催生核心价值动力萌生、内化核心价值理念于心的积极作用。因此,培育大学生主体法治精神、奠定大学生法治思想基础、拓展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外部环境和有效开发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践场域,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学生头脑,内化于心而外化于行,使大学生能够成为真正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3.
《漳州师院学报》2022,(2):147-151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伟大抗疫精神已逐渐融入大学生的生活。伟大抗疫精神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基因,诠释真善美的公德品质,蕴含逆行担当的家国情怀。伟大抗疫精神有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能够有效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内化认知、情感归属认同、日用实践养成。因此,伟大抗疫精神引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要以伟大抗疫精神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当下性,构建大学生全析式参与防疫抗疫的日常活动,用实践参与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蕴含。  相似文献   

4.
推进大学生“中国梦”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和国家的需要,是高校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梦的精神内核、灵魂所在,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高校应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明确方向,凝聚力量,通过创新运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利用高校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固化作用和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互联网“四位一体”的教育模式等路径推进大学生中国梦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他们树立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奉献.  相似文献   

5.
价值观的多元化使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复杂,大学生的价值需求、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价值评价和价值标准三个方面对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都有积极和消极影响,针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特点及价值取向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分析,试从改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水平,巩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识,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辐射范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等途径培养大学生形成稳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高校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着力探索有效途径和方法,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对接融合。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引导和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形成的基本途径。是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基本保障和重要保证。正确认识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必要性,深入探究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途径,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的引导和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漳州师院学报》2019,(3):141-144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阵地,近年来境外敌对势力在高校进行宗教渗透越发频繁,严重影响校园安全稳定和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宗教渗透的手段多样,特点隐秘,高校应对宗教渗透面临诸多困难。高校应从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和无神论教育;加强校园宗教事务管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作用;先发制人,主动出击,建立反渗透网络等方面积极抵御宗教渗透。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催生了大学生价值观的个体需要,为其提供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准备,但也在一定程度削弱了其践行的稳定性和积极性,导致了其践行水平的降低.社会转型强化了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需要,也为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良好机会,但又极容易导致其边缘化.要利用双因素所产生的功利思想提升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水平,利用其所催生的个体需要提升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层次,利用其所提供的客观条件提高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高职生进行问卷调查、访谈、数据分析,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途径探索课题进行认真研究,认为高校要积极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新路子,进行思政课教学改革,搭建实践平台,创建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形式,以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儒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其经典著作,《论语》对社会价值的认识、表达和塑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给养,对于我们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能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能否承担21世纪历史使命。最近几年来,有些人宣扬,市场经济就是个人发财致富,说什么“个人主义伦理原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集体主义价值观已经过时了,等等。这些错误的说法,给大学生造成了价值观混乱,因此,我们要对学生进行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要使学生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然要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一、关于集体主义价值观价值观就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对事物、特别是对人生的相对稳定的根本的观点。从人生价值观来说,就是作…  相似文献   

13.
《漳州师院学报》2017,(3):143-146
当代大学生是思想活跃的群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公共精神不仅与自身的成长息息相关,也关系到社会健康稳定发展以及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厘析大学生公共精神缺失的原因,强化大学生育德和育心、课内和课外、线上和线下结合,加快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培育,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高校学生干部是大学生中的精英分子和骨干力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素质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开展、构建和谐校园的过切需要,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促进学生干部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素质建设,突出对学生干部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理性爱国意识、创新意识以及道德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和实用性,强化校园文化建设的渗透性和感染性,加强主流舆论氛围的控制性和引导性以及提高党团组织建设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是高校解决教育因素存在问题,发挥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中更大作用的主要途径.同时,利用学校教育因素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时,还要注意理论灌输与说服教育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以及全面提升与重点突破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作为特殊的青年群体受变革的影响,最深刻地最有意义地表现在他们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对社会的总的看法上,即价值观的变化。研究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及其发展变化,有助于探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思想教育有的放矢地帮助、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价值观。更具历史意义的是,由于大学生客观历史地位和巨大的社会期望,使大学生价值观的研究和教育具有跨世纪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前瞻性社会意义。一、传统的政治价值观仍在大学生中居主流地位,但也明显地印上时代的烙印。据某省高校工委1997年6月在某高校进行的抽样(问卷)调查资料…  相似文献   

17.
高等学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任务。今天的大学生是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专门人才与生力军,是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他们的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和国家的未来。为此,必须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集体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因此,在高校坚持集体主义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这里笔者仅就集体主义教育的内容及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一、集体主义教育的内容如同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集体主义道德也具有不断发展变化的特性,需要在社会生活的变革发展中…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步伐,高等教育显著发展,国家创新教育体系日趋成熟。为此,增进高校大学生的创新教育效果成为高等教育的迫切要求,高校大学生素质水平提高的核心即是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尤其是对于新升本科院校来说,创新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更不容小觑。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维度对高校大学生创新教育进行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9.
《漳州师院学报》2021,(4):138-142
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教导大学生崇尚劳动行为、尊重劳动成果、厚植劳动情怀、锤炼劳动品质、养成劳动习惯,最终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也是助推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必然要求。新时代高校必须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培养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不断丰富和拓展培养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积极推进和落实培养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过程,才能科学构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0.
《漳州师院学报》2019,(1):134-137
劳动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培育大学生劳动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大学生的劳动精神培育已经提上教育日程,但在培育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究其原因,有外界因素影响,也有主观因素。因此,要培育大学生劳动精神,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发力,以及激发学生自我教育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