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漳州师院学报》2022,(1):147-154
二十世纪以来出土文献大量涌现,对《楚辞》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汤漳平先生将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相互结合,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纠正了许多前人的谬误,解决了许多学术界悬而未决的《楚辞》问题,同时参与了时代学术论争,推动了《楚辞》的溯源研究和《楚辞》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四库全书总目》集部类首列《楚辞类》,共收著作六部六十五卷;存目十七部七十五卷。《总目》中的《楚辞》批评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看。一是肯定了汉代以来的几种注本的优长。二是《总目》对历代的楚辞注释多有不满和批评。《总目》对楚辞研究义理和方法的批评是值得重视的。其一是对楚辞这种新的文学样式的认识。其二是对《楚辞》注本作者的"借他人之酒杯,浇胸中之垒块"的问题,四库馆臣虽有所批评,但还是给予了比较宽容和中庸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汤漳平所著《出土文献与<楚辞·九歌>》汲取了考古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对《九歌》重新解读,建构了《九歌》学的诠释体系。其学术上不懈求索的精神和可贵的批评意识,使汤著具备了超越性和前沿性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楚语,是楚辞文学作品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它和楚声、楚地、楚物共同形成了"楚辞属楚"的这一鲜明的地方特色,因而,研究楚辞中的楚语,是楚辞研究中的十分重要的课题。但楚辞中的楚语研究是四者中最薄弱的环节。东汉王逸及宋代洪兴祖为后代的"楚语"研究奠定了基础。此后,"楚语"研究长期停滞不前,直到20世纪初才出现了第一部研究《楚辞》中之"楚语"的专著。文章对二千年来楚辞中之楚语研究状况作一回顾,并以此怀念在这一研究领域作出重要贡献的历代学者。  相似文献   

5.
《漳州师院学报》2021,(4):41-45
闻一多是现代著名诗人,也是学贯中西的学者。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其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中国古代文化与文学研究领域,尤其表现在上古及先秦文学研究上。闻一多学术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对新出文献的重视和多重文献的自觉运用。其之所以能够成功运用出土文献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既得力于其对朴学传统的继承,也与其对近、现代西方学术方法的自觉借用息息相关。闻一多的这种研究进路已由"二重证据"发展为"三重证据",具有重要的学术典范意义。所有这些,无疑对今天的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史研究具有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漳州师院学报》2019,(3):45-48
敦煌医学文献《张仲景五脏论》是非常重要的中医理论文献。以往学界主要从中医学理论的角度出发对这一材料进行研究和考释,取得了很大成果。但仍然遗留了一些难以通读或存在争议的字词。语言文字的角度出发,对文中个别存在较大争议的字词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诗经》与《楚辞》,以其迥异的地域文化特征、杰出的思想艺术成就、鲜明的创作倾向,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元典,对后世形成无可估量的示范作用。自古迄今,专门研究《诗经》、《楚辞》的著作无代无之,然将双方进行对比研究的专著却令人遗憾地付之缺如。因此,由江西人民出版社新近推出、首次将《诗经》、《楚辞》进行全面深人对比研究的李金坤先生大著《风骚比较新论》,就显得格外引入注目。笔者身为有幸先睹者,窃以为此著特色至少包括下述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科技资讯     
《河南科技》2024,(2):1-5
<正>二维重费米子材料首次创建科技日报2024年1月18日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合成出第一个二维重费米子材料。这种新材料是由铈、硅和碘组成的层状金属间化合物晶体(CeSiI)。它具有比普通电子更重的电子,是探索量子现象的新平台。研究成果于2024年1月17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相似文献   

9.
近年考古发现,众多文物与千古奇书<山海经>的部分内容暗合,使<山海经>中相应部分的传说成为信史,学界开始重新审视<山海经>神话的史料价值.出土文献和文物为研究<山海经>神话原型提供了最新资料,也开启了<山海经>神话原型研究的新视角.通过时照解读作为文物的太阳鸟造型与作为文献的"太阳鸟"神话,将各种研究成果做一综述的同时探究太阳鸟神化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尔雅》是中国训治史上第一部成系统的训治专著,是西汉以前古书训估的总汇。它产生的具体年代汉作者众说纷云,尚未有定论。我比较同意赵振锋和徐朝华二位专家的意见,《尔雅》成书当在战国末年,是由当时一些儒生汇集各种古籍词语的训释资料编纂而成的,流传到秦汉间续有增补,西汉年间即为人所重。本文试图从训治体例(即按照各种训治材料成文的方式)和释词方式二方面阐述《尔雅》在训治学上的贡献和影响。一、《尔雅》开创了按意义分类编排的体例,对训活专著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尔雅》全书十九篇可分为二大类:第一类包括《释诂》…  相似文献   

11.
原初楚声音乐与《今有人》所属的相和歌存在密切联系;二分节奏的楚辞“九歌”句型“○○○兮○○○”,通过对“兮”字的置换、改用叠词或联绵词、在“兮”字之前某个位置增添一个字等三种途径,实现向三分节奏的“○○/○○/○○○”七言句型的转换;楚辞体中的另两种句型“〇〇〇〇,〇〇〇兮”、“〇〇〇〇兮〇〇〇”,也是产生七言诗句的渊薮。七言诗源于楚辞体,可以在张衡《四愁诗》、曹丕《燕歌行》等早期七言诗的形式特征及其演进发展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2.
<正>《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决定开设专栏,陆续发表有关出土文献研究的最新成果,作为这项研究的积极提倡者与推动者,我深感欣慰。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从2003年起,便确定将"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史研究"作为古代文学研究的重点课题。随即又被确定为福建省重点学科研究方向,这在全国高校中应当是十分超前的。  相似文献   

13.
汤漳平先生译注的《楚辞》综合梳理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在运用历史学、哲学、美学、文艺学、民俗学、考古学等理论进行观照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重视历史过程的考察,重视文本的解构,较为准确地把握《楚辞》的精髓。  相似文献   

14.
《楚辞学通典》是规模浩大的《楚辞学文库》第四卷,旨在会通自战国时期至公元2000年之间楚辞与楚辞学领域中的系列问题,原始要终,考镜源流,以简约的形式,显示楚辞学的发生、发展全貌。设“作家”、“作品”、“词语”(楚语)、“典故”、“典籍”、“专题”内分六大类。两千余条目。搜罗宏富,超越前贤,注重对大陆、香港、台湾两岸三地研究信息的全面把握;对长期忽略的研究“弱项”——学者研究,旁搜远绍,根据不同时代特点,作出全面而迅捷的反馈与评价;敢于指点得失:揭示传承,纠正讹错,追踪前沿,调查争端,突出热点,以突出学术史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5.
楚辞学为我国古代文学中的"显学",但国外楚辞研究状况国内学者知之甚少.韦利和霍克思两位英国汉学家(东方学家)长期浸淫于楚辞,颇有独到见地,但也有一些歧解.二十世纪中期至今有数个语种的楚辞译本在海外流传.  相似文献   

16.
重文词的运用,在屈赋其它二十四篇里并不明显;但在《悲回风》一文中却特别突出,疑非屈原所作。宋玉《九辩》及《高唐赋》中有类似《悲回风》之情形,而在刘向《九叹》之前的拟楚辞类作品里没有此种形态。《悲回风》存在明显的错简,"惟佳人之永都兮"之后的文字历来颇遭学者质疑。综合各种迹象,《悲回风》应系宋玉作品与屈原残缺的《悲回风》所拼接而成。  相似文献   

17.
胡应麟品评历代诗歌的著作《诗薮》中涉及对楚骚的认识与评价,胡置楚辞于历代诗歌发展变化的大格局中予以审视,认为“体的代变”、“格的代降”、“以古为尚”。并从体、用、格、词四个方面对楚辞风格特色作了高度概括。《诗薮》还论及宋玉作品的真伪,其独到的眼光和系统的诗歌发展观反映了明代诗学的理论成就。  相似文献   

18.
《论语》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它不仅是中国思想史研究的重要文献,也是一部文学价值极高的文学文本。千百年来,虽然研究《论语》的论著汗牛充栋,浩如烟海,但由于文献流传过程中的误脱、增衍及“疑古”思想等主、客观方面原因的影响,《论语》研究中依然有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出土文献的发现可以有效地解决诸如《论语》成书、流传、文义释读等方面的争议,推动《论语》研究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9.
汤漳平、王朝华译注《老子》,是国内利用北大汉简《老子》进行文本校勘、字词训诂的第一本专著,并较为全面地利用有关出土文献开展了对《老子》文本及老子思想的研究。此书对老子思想体系中重要概念、范畴具有独到的辨析;推崇林语堂先生有关老子哲学的阐释亦是此书特色。  相似文献   

20.
关于怀商的研究,自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资料撰述(整理)阶段,时间大致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主要形式为各地政协组织编写的文史资料;二是研究的起步阶段,时间大致在本世纪以来,主要体现在《河南商帮》《怀商的历史与文化》《怀庆商帮研究》等著作的出版以及相关的探讨.从研究的现状来看,成果数量少,层次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