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534-537
以鲜切红薯为材料,通过测定一定条件下其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与邻苯二酚反应产物的吸光度值,研究pH值、温度、反应时间以及肉桂酸、L-半胱氨酸、柠檬酸、抗坏血酸4种抑制剂对红薯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波长为410 nm的测量条件下,以0.01 mol/L的邻苯二酚为底物测得红薯PPO反应产物吸光值分别在pH值为6.5、温度为10℃和反应时间为5 min时最高,相对活性最强. 4种抑制剂中,只有抗坏血酸对红薯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有显著抑制效果,且0.1%抗坏血酸的抑制效果最佳.研究为鲜切红薯贮藏加工提供了有效的保鲜方法,有利于提高红薯的食用品质及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2.
3.
首先综述了果实酶促褐变的多种生化条件 ;继而论述果实褐变与酚类物质、多酚氧化酶 (PPO)、过氧化物酶 (POD)在果实中分布的关系 ,与PPO、POD的存在形式和活性的关系 ,以及与膜脂过氧化的关系 .据此并提出了果实酶促褐变的可能机理 . 相似文献
4.
黄花梨多酚氧化酶特性及防褐变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黄花梨中提取多酚氧化酶,并对其特性进行研究.以邻苯二酚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pH值、温度、底物浓度、酶浓度及抑制剂对PPO活性影响.结果表明:黄花梨PPO具有同工酶.黄花梨PPO的最适pH值为6.0,最适温度为25℃,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抗坏血酸、柠檬酸、亚硫酸氢钠和L-半胱氨酸对PPO的褐变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酶促褐变是影响切割莴苣货架期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主要研究了几种抗褐变剂及其共同作用对切割莴苣的酶促褐变抑制的影响并探讨了MA包装对切割莴苣的货架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植物组织褐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叶梅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2(4):326-329,381
外植体的褐变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主要障碍,从酶促褐变的底物和多酚氧化酶出发,阐述了国内外有关外植体褐变的研究现状、褐变发生的机理及防止措施等问题,并对目前所提出的各种机理假说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7.
8.
本文报道一种天然、高效、无毒的新型抗褐变剂(KH—1)用于防止速冻荔枝果皮变褐的试验结果,新鲜荔枝经KH—1处理三分钟后,速冻冷藏三个月,解冻后其果皮保色时间可达24小时以上,裂果率为4%,果肉品质和风味保持良好,通过测定贮藏期间果皮多酚氧化酶活性和果肉中糖和维生素C等的含量,表明整体效果明显优于其它技术措施处理的速冻荔枝。 相似文献
9.
10.
红豆杉愈伤组织培养中褐变现象的初探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的性高低与红豆杉愈伤组织的褐变程度有着密切关系,即酶活性高,愈伤组织褐变严重,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Vc、活性炭、CA、GA3和ABA等物质,能抑制酶的活性,减轻褐变程度,提高愈伤组织的生物产量。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通过对蔬菜汁多酚氧化酶的钝化条件的研究,以及游离果胶酶对蔬菜汁果胶降解的正交设计试验和固定化果胶酶处理,得出结论:(1)在100℃下加热3min可使多酚氧化酶钝化,达到防止褐变的要求.(2)游离果胶酶的用量对产品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影响最大,在F0.05(2,4)=6.940和F0.10(2,4)=4.320条件下,具有显著性;反应温度次之.(3)经过壳聚糖固定化酶处理后,蔬菜汁的澄清度比对照提高2.6%,色值比对照提高15.48%,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提高了10%.4℃放置48h,可明显观察到经过固定化果胶酶处理后的蔬菜浓缩汁比对照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鲜切茄子在切片、贮藏和货架销售过程中易发生酶促褐变,从而降低其品质。文章对鲜切茄子褐变的过氧化物酶的酶学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茄子皮的过氧化物酶活性略高于茄子肉,过氧化物酶的最适pH为6左右,在pH6~8范围内较稳定;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左右,对热稳定性较差,90℃加热4 min,过氧化物酶完全失去活性。考察了抗坏血酸、L-半胱氨酸、亚硫酸氢钠对茄子过氧化物酶的抑制作用,其抑制效果依次是抗坏血酸>L-半胱氨酸>亚硫酸氢钠。 相似文献
13.
桑树组织培养中褐化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桑树组织培养中褐化问题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选取桑树基部发现的幼枝上的腋芽做外植体,使用1/2MS培养基和2.0-5.0mg/L BA,适当提高培养硬度,无菌苗初期勤转种并进行暗处理,降低温度,是削弱或减轻褐化现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板栗加工褐变机理及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板栗加工褐变机理及控制方法的研究状况。引起板栗褐变的原因包括酶促褐变和非酶褐变。从酶促褐变的机理、氧化酶性质及其与底物的分布,分析了引起板栗酶促褐变的原因;而Maillard反应、抗坏血酸氧化、酚类物质的自动氧化和金属离子的存在,导致板栗非酶褐变,但焦糖化反应不是引起板栗非酶褐变的原因。分别从加热处理、降低pH值、加入化学物质等方面对抑制板栗加工褐变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影响甘薯褐变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抑制剂的最佳褐变抑制浓度分别是:0.02‰亚硫酸钠、0.8‰抗坏血酸、1‰柠檬酸,效果强弱顺序为:亚硫酸钠>抗坏血酸>柠檬酸;单一抑制剂的实验中抑制效果最好的条件:浸泡都为30 min,亚硫酸钠为45℃、抗坏血酸和柠檬酸为4℃,亚硫酸钠和柠檬酸pH=2、抗坏血酸pH=1;打浆时间越长,抑制效果越差;复合抑制实验确定最佳条件:抗坏血酸与柠檬酸比例为1∶4,浓度为0.4%,浸泡温度为45℃,pH=2. 相似文献
16.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16,(1):18-21
利用600~1 100 nm波段的便携式可见-近红外光谱仪,以烟台大樱桃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樱桃糖度可见-近红外光谱的特征提取的实验研究.利用小波滤波对樱桃可见-近红外光谱进行预处理,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建立了樱桃糖度的定量分析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显示:樱桃中糖度的可见-近红外光谱校正样本集的相关系数(R)为0.939 6,校正均方根误差为0.138 2;预测样本集的相关系数(R)为0.907 4,预测均方根误差为0.149 2.结果表明:利用便携式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在600~1 100 nm范围内检测樱桃糖度是可行、可靠的,为樱桃内部品质的野外在线检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固定化乳酸脱氢酶(LDH)的制备和催化性质,讨论了戊二醛体积分数、酶的偶联时间、pH值对酶固定化的影响.对游离酶和固定化酶催化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酶促反应最适pH分别为9.2和10.2,最适温度分别为51℃和50℃,米氏常数分别为16.2 mmol/L和0.7 mmol/L.与游离酶相比,固定化酶的活力稳定性更佳,有更好的贮存稳定性和复用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16份樱桃番茄材料比较试验,调查了各樱桃番茄的物候期、生长状况、产量及园艺性状指标。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6份材料可分成3类,其中第Ⅰ、Ⅱ类为优质品系,包括9604-11、9604-10、哈引红珍珠,其品质优良、性状稳定、商品性好,较适合上海地区载栽培,可在生产中作为特色品种推出。 相似文献
19.
用正交试验设计选择了最佳酶处理工艺;探讨了麻纤维酶改性后的强力、伸长、模量等的变化.研究发现:经酶处理后的苎麻纤维的减量率为2.36%时,虽然断裂强力下降了24.0%,断裂伸长率下降了30.9%,但纤维模量下降了13.1%,从而改善了麻纤维的纺纱织造性能和服用性能. 相似文献
20.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ATB)-异辛烷-戊醇反胶束体系对乳酸脱氢酶(LDH)了固定化,探讨了体系含水量W0(W0=n(水)/n(CTAB)、CTAB浓度、戊醇体积比对LDH固定化的影响及游离酶和固定酶的催化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LDH进入反胶束的最佳条件是:体系含水量为4.3,CTAB浓度为0.24 mol/L,戊醇体积比为25%.对游离酶和固定化酶的酶促反应的最适pH值均为8.8,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52℃和30℃,米氏常数Km分别为65mmol/L和48mmol/L.在25℃时,游离酶存放2 h后失活35%,而固定化酶仅失活16%,说明反胶束固定化LDH具有良好的活力稳定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