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4 毫秒
1.
世界近现代生物学史研究进展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立发展与一般趋向生物学史研究自1875年J.sachs出版《植物学史》以来,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但直到本世纪五十年代后才有较快发展。生物学史作为一门学科史,既有自己发展的特点,又有与整个科学史发展的一般趋向相一致的共性。首先是生物学史的研究逐步摆脱医学史的影响,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医学史研究是一支比较强大的力量。萨顿在三十年代还感叹科学史未能象医学史那样受到重视与支持。生物学史研究长期受医学史的影响,是与生物学本身发展较晚以及现代生物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从医学范围内发展起来的历史情况分不开的。例如,E.Mayr就认为从亚里士多德开始到十九世纪,生物学的内容实际上分属于医学及自然史两大部分。这种  相似文献   

2.
《生命是什么?》一书是著名奥地利理论物理学家薛定谔(E.Schrǒdinger)的一本重要理论生物学著作。自1944年出版以来,该书引起了哲学界、自然科学界和科学史界的普遍兴趣和评论,褒贬不一,进行过一系列争论。到1948年,距该书出版仅4年时间,有关本书的评论文章已达65篇;到1979年,评论文章又增加了120多篇。([1],p.555)1987年是薛定谔诞辰一百周年。在这前后,科学界围绕此书又展开了一场新的论争。这种论争不仅见之于学术刊物,也反映在出版的纪念文集中。这里,笔者仅就这场争论的几个主要方面简要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3.
评《科学革命的结构》新译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托马斯·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TheStructureofScientificRevolutions) [1](以下简称《结构》)算得上是 2 0世纪学术史上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其影响不仅仅限于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 ,而且延伸到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文学史、艺术史、政治史、宗教史等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对于从事科学史研究的人来说 ,《结构》当然是一本必读之书。近来因准备开设“科学史导论研讨班”课程 ,自然要把《结构》列入该课程的必读参考书目。但大陆的老译本现已不易找到 ,正巧我在书店中看见北京大学出版社最近出版的《结构》新译 …  相似文献   

4.
一科学史是人类精神历史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这一学问领域有漫长的发展过程。然而,很久以来,科学史研究很少对科学史概念的意义加以确定,且从不曾将科学史概念作为独立的对象加以深入的探讨。近代意义上的科学史研究,差不多是与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一起产生的。最早出现的是所谓各门类的科学史著述,其中有以D.勒克莱尔(D.Leclerc,1652—1728)的《医学史》(H.La Medecine,1969),J.E.蒙特克拉(J.E.Montucla,1725—1799)的《数学史》(H.of Mathématiques,1758),J.S.巴伊(J.S.Bailly,1736—1793)的《古代天文学史》(H.de L'astronomie ancienne)和《近代天文学史》(H.de L'astronomie moderne,  相似文献   

5.
美国科学史和科学哲学家托马斯·S·库恩1977年出版的《必要的张力》是他继1962年《科学革命的结构》之后另一本系统阐述他的科学观的著作。本书包括作者从1958到1976年发表的论述其科学观的重要文章、讲演,共十四篇。这些文章,如《序言》所说,记录了作者二十多年来思想探索的脚印,以及《结构》出版后的新的探索。这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他是怎样达到他的结论的,从而进一步了解这些结论本身。这就是《张力》一书的某种独立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我的《科学与社会秩序》一书是于1952年在美国出版的,自那以后,出版了一种英国版本(1953年),两种美国平装本(1962年和1970年),一种美国精装本(1978年),以及日文译本(1955年)。当然,还有即将出版的中译本。幸运的是,自1952年以来的三十五年间,科学社会学和科学政策领域有了长足的进步,所以《科学与社会秩序》就材料而言、特别是就这三十五年间用先进的调查研究技术和新发  相似文献   

7.
库恩在中国     
2022年是美国著名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诞辰100周年及库恩的重要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出版60周年,为此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于2022年7月18日在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举办了“纪念库恩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以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其中线下约40人,线上近800人。研讨会由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副主任蒋澈博士主持,科学哲学家和科学史家范岱年先生、科学史家刘钝先生、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孙小淳教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刘孝廷教授等分别在会上致辞。清华大学科学史系王巍教授、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李创同教授、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崔伟奇教授、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任吴国盛教授等分别作了《库恩与后库恩科学哲学》《规范与游戏规则——库恩与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库恩哲学对其他学科的影响》《库恩与后库恩编史学》的主题报告。本刊从研讨会致辞和专家报告中选择三篇文章集中刊出,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8.
1998年12月,10卷本的《李俨钱宝琮科学史全集》(以下简称《全集》)由辽宁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这可以说是中国科学史界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科学史出版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纵观国际上与科学相关的出版物,许多著名科学家大多有纪念性的文集留传于世,而一些顶级的科学大师,或是在某一国地位突出的科学家,亦可见有全集出版。与近代科学的发展相比,科学史是一个诞生较晚的学科,也是一个发展相对滞后,且至今规模仍相当有限的小学科。虽然在科学史的历史上,也像其它学科一样有著名的奠基者或大师为这门学科的发展做出过不可磨灭…  相似文献   

9.
通过跟范发迪教授的访谈,探讨了他在科学史研究方面的一些独特经历.范发迪教授围绕着他的代表作《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科学、帝国与文化遭遇》一书,向我们介绍了他进入科学史研究的契机、博物学的选题、相关研究方法等问题,并对未来的科学史研究作了一些展望,最后介绍了他近期所做的一些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0.
席文(Nathan Sivin,1931—)院士的《科学史方法论讲演录》一书,2011年11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科学史方法论讲演录》是作者应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之邀,于2009年4月13日至22日在北京大学所做"竺可桢科学史讲席"系列演讲的中英文对照版。  相似文献   

11.
《进步及其问题——科学增长理论初探》[美]L.劳丹著,方在庆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L.劳丹是著名的科学哲学家、科学社会学家。目前任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本书是他的成名作及代表作。自1977年问世以来,曾多次再版,已被译成德、法、日、西、俄等国文字。全书共七章。一、经验问题的作用、二、概念问题;三、从理论到研究传统;四、进步革命;五、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六、思想史;七、合理性与知识社会学。在书中,劳丹提出了一个足以概括所有学科的合理性模式。这个模式乍看比较简单,实则  相似文献   

12.
国际数学史学会现任(1985—1989)执行主席、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科学史教授道本周(J.W.Dauben)于今年4月5日至6月12日来我国进行学术访问。道本周教授是国际上知名的数学史家和科学史活动的组织者。著有《G.康托》、《古今数学文献选》等书,这次中国之行是他对亚、欧数国进行工作访问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华期间,道本周教授先后与北京、呼和浩特、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自然辩证法教研室部分同志合作编写的《<自然辩证法>解说》一书,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新华书店发行。全书共370页。《解说》力求忠实于原著,完整准确地介绍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为了便于阅读,《解说》按照《自然辩证法》目前译本编排的顺序对每篇论文和扎记逐一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解说》中大量引用科学史的材料和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4.
传教士伟烈亚力在华的科学活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通过对伟烈亚力的研究,探讨19世纪英国新教传教士在中国的科学活动,试图对西方科学传入与时代之关系,从多方面加以阐述。首先简要叙述了他的生平,与中国学者的交往,着重分析他在墨海书馆从事的科学译书活动,并首次披露了新发现的伟烈亚力和李善兰翻译的《奈端数理》,即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第一个中译本。在查阅伟烈亚力的中西文著作,以及英国所藏书信、手稿的基础上,对他在中国科学史研究方面的成就,及其在欧洲学术界产生的反响进行了论述。伟烈亚力对中国科学的看法,与研究中国科学史的关系,本文也进行了探讨。最后论述了他的宗教观,即科学和宗教之关系。  相似文献   

15.
量子物理尤其量子力学,是20世纪对人类社会影响和改变最大的科学分支。托马斯.库恩是20世纪几位最著名的科学哲学大师之一。他率领物理界、科学史界以及科学哲学界的专家,成功完成了《量子物理历史文献》的建设项目。这一文献十分重要,值得中国学术界深入了解。建立这一文化工程,需要处理的文献数量巨大,涉及的重要物理学家约百人之众。在完成这一项目过程中,有很多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在类似文化工程中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16.
在王铃博士的协助下 ,李约瑟博士撰写了一部中国古代机械工程史 ,即《中国科学技术史》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的第 2 7章 (机械工程 )。该章篇幅很大 ,被单独列为全书第四卷 (物理学及相关技术 )的第二分册 ,于 196 5年在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这部书受到了欧美、中国、日本等国学者的重视。 1976年 ,它被台湾学者首次译成中文 ,书名为《中国之科学与文明》第八册机械工程学。该译本对原著 (特别是注释 )做了少量的删节。 1978年 ,日本出版了日文译本《中国の科学と文明》第 8— 9卷机械工学。80年代 ,鲍国宝、张景泰、张新…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科学事业的日益兴旺发展,科学史的研究和普及也为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关注。但那种内容丰富、脉络清晰,既有严密的科学性,又通俗易懂的科学史著作在国内还不多见。最近,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的《解说科学文化史年表》(日本著名科学史专家汤浅光朝著,张利华译,樊洪业校)一书,则兼有上述优点,是一部很有特色的综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英国名数学家德摩根的符号代数学作在晚清传入中国,但《畴人传》并未为他作专。本主要论述他的生平、他在数学、科学史特别是数学史等方面的工作,并对他的科学史观作一透视。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史与人文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中对人文主义阐释,来考察科学史与人文主义的和者主要依据著名科学史家科学哲学家的研究成就,从四个方面来说明,科学史研究是人文主义传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科学史特别关注科学家的思想和生产,它旨在弘扬人的创造性;作为一门思想史,它还是沟通科学与人文主义的桥梁。  相似文献   

20.
正应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历史系邀请,英国知名科学史学者罗布·艾利夫(Rob Iliffe)教授于2017年9月10日至23日来华讲学。艾利夫现为牛津大学科学史讲席教授,兼任牛津大学科学史、医学史与技术史中心(OCHSMT)主任,《科学年鉴》(Annals of Science)杂志共同主编(2006-)等职。艾利夫教授是目前国际科学史界顶级的牛顿研究专家,长期主持"牛顿项目"(The Newton Project),(1)且有多部著作问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