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藏铁路块石夹层路基结构的冷却作用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块石夹层路基结构的冷却作用机理, 建立了开放和封闭状态下块石夹层路基结构试验段, 获得了一个冻融循环的监测资料. 研究结果表明, 开放状态下冬半年块石层内温度场主要表现为强迫对流效应; 当风速减小时, 靠近坡脚处块石层内能产生微弱的空气对流效应; 夏半年块石层以热传导过程为主. 封闭状态下, 由于阻断了风的影响, 块石层内强迫对流效应减弱, 全年基本以热传导过程为主. 块石夹层路基结构对路基下部土体产生的冷却作用机理主要为强迫对流效应加微弱的空气自由对流效应, 其过程和冷却作用强度主要与风速和风向有关. 由于冷却作用机理的差异, 开放和封闭状态块石层对路基下部土体的冷却作用要相差2~4℃.  相似文献   

2.
深入理解水油两相在多孔介质内的非混相驱替过程对于水驱油藏开发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为摸清水油两相流动模式,本研究基于Navier-Stokes (N-S)方程模拟水油两相在微观多孔介质中的非混相驱替过程,采用相场方法实时描述两相界面变化.并对比了均质多孔介质模型与非均质多孔介质模型内的水驱油过程,研究了多孔介质非均质性对于水油非混相驱替模式、驱替效率及出口端见水时间的影响.两相流体的非混相驱替模式通常可分为三种类型:毛管指进、稳定驱替、黏性指进.其流动模式通常取决于两个无量纲数,毛管数和黏度比.本研究结果表明,多孔介质非均质性会增强水油两相驱替过程界面的不稳定性,使得非均质模型内的非混相驱替更易向黏性指进发展,降低黏性指进产生的临界毛管数;非均质模型的无水采收率较均质模型低,多孔介质无水采收率并不随毛管数的增大而增大,当驱替模式由毛管指进向黏性指进转变时,无水采收率随毛管数的增大而减小;相同毛管数条件下,非均质模型出口端的见水时间比均质模型早,黏性指进的形成会减小均质与非均质模型见水时间差异.该研究初步揭示了多孔介质非均质性对于水油非混相驱的影响,为深入理解油气储层中水油两相流动规律提供...  相似文献   

3.
植被护坡的根和土力学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被护坡最基本的功能是植物根系对岩土体的加固能力,借助植物根系的作用可以明显提高边坡土体的抗剪强度,从而增大边坡的稳定性.但由于植物根系在岩土介质中受力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使得其加固能力的计算十分困难,在工程问题中,植被护坡的设计计算仍停留在经验阶段.虽已有人开始分析植物根系与土体间相互作用,但均未就植物根系对边坡表层岩土体的力学加固机制和加固效果进行系统分析.本文着重从植被护坡作用机制和对岩土体的加固效果分析入手,探讨了植被护坡对边坡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从而为植物防护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超低介电常数材料和多孔SiOCH薄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集成电路的特征尺寸将降低到0.1μm,这时器件内部金属连线的电阻和绝缘介质层的电容所形成的阻容造成的延时、串扰、功耗已经成为限制器件性能的主要因素。目前集成电路的金属连线价质层材料为铝/二氧化硅配置,用电阻更小的铜取代铝作金属连线,用低介电常数(低K)材料取代二氧化硅作介质层成为科学意义重要、应用价值巨大的研究课题,微电子器件正经历着一场材料的重大变革中。本文着重评述了纳米尺度微电子器件对低介电常数(低k)薄膜材料的要求,介绍了多孔硅基低k薄膜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采用传播角高斯分布,考虑了n为0到±5阶的共振贡献,分析了传播角O(X=tanO)对L=4.5处向阳侧和背阳侧合声波驱动两种典型能量0.1和1.0MeV电子扩散系数的影响.在投掷角αe〈10°,对于0.1和1.0MeV电子在向阳侧与背阳侧,5阶(-2,-1,0,1,2阶)扩散系数均随峰值增大而减小,这样导致总扩散系数随峰值增大而减小.当投掷角αe〈10°时,对于向阳侧1.0MeV以及向阳侧和背阳侧0.1MeV电子,正阶扩散系数均小于同阶负阶扩散系数,-2,1,2阶扩散系数很小,而占主导地位的-1阶扩散系数随峰值增大而不变,导致总扩散系数基本保持不变.但对于背阳侧1.0MeV电子,-2,1,2阶扩散系数贡献大于-1阶贡献,且随峰值增大而增大,导致总扩散系数随峰值增大而增大.结果表明波的传播角对合声波与外辐射带电子回旋共振的定量分析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理论上分析了超短激光脉冲在二阶非线性晶体中光整流效应产生THz辐射的过程,讨论了影响激光能量转换为THz辐射能量的效率的各种因素;入射激光脉冲宽度对转换效率影响非常大.对于一般二阶非线性晶体,当晶体厚度等于相干长度Lc时,光对THz的转换效率最高.对于周期性极化的非线性晶体,在忽略介质吸收的情况下,转换效率与介质厚度成正比.考虑介质对THz的吸收,晶体的有效长度Leff=0.63/α,再增大晶体长度,转化效率将没有明显增加,并最终趋于常数.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惯性约束聚变靶用厚壁(5~10μm)空心玻璃微球(Hollow Glass Microsphere,HGM)的干凝胶法制备,从数值模拟和工艺实验两个方面研究了玻璃配方发泡剂种类和含量、炉内载气组分、压力和温度对厚壁HGM制备过程及其壁厚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对厚壁HGM在炉内成球过程中停留时间短的特点,需要对玻璃配方以高表面张力和低高温粘度为目标进行优化设计,需选用分解温度高和分解速率慢的发泡剂,并对发泡剂含量进行精确控制.提高载气中氩气的体积比例有利于增加HGM的厚壁.由于载气压力可调范围有限,提高载气压力不能显著增大HGM的壁厚.升高载气温度将减小HGM的壁厚,但有利于提高HGM的品质和合格率.当载气中氩气的体积分数在80%~95%、载气压力在1.0×105~1.25×105Pa、炉温在1600°C~1800°C时,能制备得到壁厚5~10μm、直径200~300μm的HGM,其球形度、壁厚均匀性和表面光洁度较好,但合格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厚壁HGM的抗压强度、抗张强度和对氘气的渗透系数都随着壁厚的增大而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8.
含油轴承基体中油液的渗流行为对轴承油膜润滑性能影响显著.以不同孔隙率分布的环面复层含油轴承为研究对象,耦合分析轴承系统(包括轴承间隙和多孔轴承内部)的流体流动,基于Darcy定律描述油液渗流行为,并在极坐标下建立含油轴承系统的渗流润滑模型,研究轴承系统中油膜压力的分布规律,分析表面粗糙度、结构参数等对油膜润滑性能的影响.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不同表层孔隙率的复层含油轴承试样,在端面摩擦试验机上开展含油轴承的摩擦学实验,并对数值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与普通单层含油轴承相比,不同孔隙率分布的复层含油轴承能阻止润滑油液渗入多孔介质,提高轴承润滑性能;随着综合表面均方根粗糙度增大,油膜润滑性能变好,随着表层厚度或表层渗透率增加,油膜润滑性能变差.摩擦实验与润滑理论分析具有相似的结论,验证了所建数值模型的可靠性.研究工作为明晰含油轴承渗流润滑机理及其影响机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一种以功能驱动的超材料结构数字化设计新方法,以实现电磁波传播方向90°偏折的伊顿(Eaton)透镜为典型应用目标,研究了其介电常数理论分布模型的数字化离散方法,获得了三维90°伊顿透镜介电常数离散化分布工程模型;通过理论计算建立起超材料单胞结构几何参数(木堆单胞结构柱宽ω与单胞尺寸a)与其等效介电常数之间的映射关系,从而实现三维90°伊顿透镜的工程模型向结构模型的转化;以光固化树脂(介电常数为3)、混合液体介质(介电常数从2.2到40)为原材料,采用光固化3D打印工艺,实现了液固耦合的三维90°伊顿透镜宏/微结构一体化制造;通过仿真和实验测试表明,所实现的三维伊顿透镜能够调控入射电磁波的传播方向,实现入射电磁波的90°偏折,且在12~18 GHz频段范围内具有宽频特性.本文所提出的数字化设计方法与3D打印工艺相结合,为实现面向电磁波传播调控的新型电磁波器件提供了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0.
由于自由曲面特征形状复杂多样,难以有效地进行参数化表示.本文提出了一种以特征线为中心的曲面特征层次参数化的表示方法.该方法将特征线作为曲面构建的基本单元,将特征线划分为几何层、约束层、语法层和语义层,利用特征线信息对曲面特征进行参数分层,实现曲面特征的整体形状和局部形状的层次控制;在参数化表示上,按不同自由度分为半自由和完全自由曲面特征,并对曲面特征进行了统一的定义表示.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表达多种形状的自由曲面,在高层语义参数层面上方便地编辑曲面特征,是一种有效的曲面特征表示方法.  相似文献   

11.
提出一种新型液压变压器配流副结构以扩展其输出压力,建立了恒压网络实验系统以测试液压变压器的性能.通过仿真和实验研究来探讨液压变压器的输出压力、排量特性及速度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液压变压器能够实现压力调节功能,输出压力由配流盘控制角度决定同时受负载的影响,负载压力与油源压力之比的变化范围大致为0-1.2.液压变压器是一个变排量液压元件,排量由配流盘的控制角度决定,而不受负载的影响.液压变压器的速度稳定性随着配流盘控制角度的增加而提高,当配流盘控制角度小于15°时,液压变压器存在运动死区.液压变压器的高瞬时驱动扭矩波动是其速度稳定性差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液压变压器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二维互注入锁相耦合振荡器阵列采用矩形栅格结构,可以实现无移相器的波束形成和扫描.矩形结构阵列相邻阵元相位差限制在[-90°,90°]内,当阵元间距为半波长时,其水平和俯仰波束扫描范围限制在偏离法线方向30°以内,论文提出了一种菱形结构的二维耦合振荡器阵列,给出了其相位控制方法,并对相位控制误差进行了分析,在对菱形结构的耦合振荡器阵列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后,给出了稳定条件,对阵列的稳定过程和相位控制方法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该菱形结构耦合振荡器阵列,在水平和俯仰方向上相邻阵元的相位差可达[-180°,180°],具有比矩形栅格结构更宽的波束扫描范围。  相似文献   

13.
将棕榈油的提取物作为添加剂,分别以0.2%,0.4%和0.6%的体积比例加入基础汽油(辛烷值93的市售汽油)、已知成分汽油、乙醇汽油和甲醇汽油中,采用城市路况车用典型发动机转速2000r/min负荷特性下的台架试验,并对基础汽油中添加0.6%的添加剂油品进行道路试验,对加剂前后的汽油机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基础油和已知成分汽油,分别添加0.4%和0.2%比例的添加剂,其节油效果最大分别达到8.1%和10.2%;醇类汽油燃油消耗率高于纯汽油,E10和M10汽油分别比基础油的质量燃油消耗率高出3.1%和3.9%;在0.6%的添加比例下,M10和M20汽油燃油消耗率平均降低约为3.7%;道路试验平均节油约7.0%.同时通过定容燃烧弹、缸内燃烧过程分析、同步辐射以及高温摩擦试验等手段,从燃烧特性和摩擦学的角度初步探讨了这种生物基添加剂的节油机理.试验结果反映使用添加剂后可以提高最大缸内压力和增大燃烧放热率、改善排放,并且能够大幅度的降低摩擦系数.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长链分子和表面活性剂对非牛顿流体流变特性的影响,分别在水中添加了羟乙基纤维素以及十二烷基三乙基溴化铵和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混合物.流变实验结果显示,前者出现了典型的剪切稀化现象,而后者出现了先切稠后切稀的特殊流变现象.先切稠后切稀这种特殊的流变现象是由于活性剂分子形成的分子团在不同剪切速率下的团聚速率和分散速率不同造成的,溶液的黏度变化与剪切速率有关.结果表明,通过选择合适的添加剂可以调节流体流变特性,非牛顿介质的分类中应当包含这一类黏度非单调变化的流体.  相似文献   

15.
为了从微观角度解释ZnO压敏电阻的导电机理,利用电声脉冲(PEA)法,对4种ZnO压敏电阻试样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空间电荷分布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呆表明,空间电荷和电流密度之间的关系与伏安特性曲线具有一致性,可以反映非线性特性.在小电流区,空间电荷与场强和电流密度呈线性关系,空间电荷的增加反映了晶界层表面态的减少和肖特基势垒的变化.小电流区到中电流区存在过渡区,过渡区的电流是由热电子激活和隧道电流共同构成.在中电流区,随着电流的增大,空间电荷会呈减小趋势,当耗尽层减小为零时,空间电荷会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16.
利用MEMS技术,首次在硅基芯片上加工制作了梯形截面的微型振荡热管.借助摄像机,对以FC-72为工质的两个通道水力直径分别为352μm(#1)和394μm(#2)的微型振荡热管的启动和稳定情况下的运动特征和流型等进行了可视化观察.结果发现微型振荡热管的启动相当迅速,在启动过程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的核化现象,蒸发段内的汽塞主要通过液塞断裂而产生;进入稳定阶段后,微型振荡热管对倾斜角度的适应性较强,在10°~90°的范围都可实现持续稳定的大幅振荡,但只在#2热管内明显地观察到工质的单向循环运动.实验中观察到泡状流、塞状流、环状流、半环状流和波环状流等,而核态沸腾只发生在#2热管的蒸发段,在其冷凝段还观察到了喷射流.  相似文献   

17.
王江  施明恒 《中国科学(E辑)》2005,35(11):1202-1214
从液态进料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水管理的角度, 对PEM中水的相变过程的发生和发展作了定性的分析, 阐明了PEM干涸的机理. 建立了PEM中两相区内的一维、稳态、含内热源多孔介质相变传热传质模型. 该模型考虑了毛细力、电渗力和相变的影响. 推导出了PEM中两相区的无量纲理论长度δ t的计算公式和PEM临界干涸准则数[-ω/γ] cr的表达式. 利用该模型对两相区内液相水饱和度、各相的压力以及温度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 模拟结果能够从机理上解释Ohm极化区电池性能变化规律, 并能为阴极催化层催化剂含量和PEM最佳厚度的选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酶消化结合组织块培养法对山羊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盘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扩增,探索TMJ关节盘细胞体外培养及扩增的新方法。方法在无菌条件下,切取一月龄山羊TMJ关节盘,剪至1.0mm^3的碎块,用0.25%胰酶、0.01%I型胶原酶消化关节盘组织块,将消化好的组织块置入6孔板中培养。在倒置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及贴壁率,甲苯胺蓝染色、I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细胞鉴定,测定其生长曲线。结果原代培养的关节盘纤维软骨细胞4天可观察到贴壁细胞,7天贴壁细胞逐渐增多,第10天时细胞彼此相连,铺满平底,细胞以梭形为主,部分多角形。传代后12小时贴壁率达90%,大部分为多角形,4~5天即可长满瓶底。甲苯胺蓝染色可见异染颗粒,胶原免疫纽化染色胞浆内可见棕黄色颗粒。结论酶消化结合组织块培养法培养的山羊TMJ关节盘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可作为TMJ关节盘组织工程中获取大量原代细胞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9.
几种超声速横向射流方案混合特性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先发展了AUSMDV格式结合k-ωSST湍流模型的数值模拟方法,利用三维圆孔垂直喷氢实验算例验证了数值方法的可靠性.在确定质量加权平均总压和混合效率作为喷射方案性能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基于所发展的数值方法研究了不同喷射方案的混合特性.研究发现:超声速横向射流的近场混合主要由对流输运控制,而远场混合主要由质量扩散控制;圆孔喷射与狭缝喷射造成的总压损失相当,但圆孔喷射的三维绕流特性可使其导致更高的混合效率;圆孔喷射时,喷射角的变化主要影响射流近场的混合程度,喷射角120°为最优的喷射角喷孔间距与喷孔直径的比值增大时,可导致更高的混合效率,但也可相应带来总压损失的大幅增加;采用缩小喷孔面积而保证燃料质量流量不变的方法设计二级喷射方案时,其所引起的总压损失相比于单级喷射的增幅较小,而导致的混合效率增幅较大,因此二级喷射的混合性能优于单级喷射.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内燃料的喷射方案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单晶铜线材在冷拉拔变形过程中的组织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  严文  王雪艳  范新会 《中国科学(E辑)》2007,37(11):1444-1454
采用光学金相、电子背散射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单晶铜线材拉拔变形的组织演化进行了分析. 发现单晶铜线材除了有少量的晶界之外, 还有枝晶和少量生长孪晶, 但凝固过程中所产生的枝晶在变形组织中却很难观察到. 在室温下拉拔变形过程中, 单晶铜线材的组织演化可分为 3 个阶段, 当真应变小于0.94时, 宏观尺度上晶粒没有发生明显的分裂, 从微观尺度上讲, 组织的演化为位错胞形成以及沿拉丝方向拉长的变形阶段; 真应变为0.94~1.96时, 宏观上出现晶粒分裂, 微观上胞块和沿{111}的MBs开始增多; 真应变大于1.96时, 宏观上晶粒分裂加剧, 形成纤维状组织, 微观上出现剪切变形的S带. 随变形量的增加, 由晶粒竞争生长形成的á100ñ丝织构转变为á100ñ, á111ñ以及比较弱的á112ñ丝织构, 剪切变形是织构组分转变的原因. 变形形成的界面, 其角度随变形量增加而增大. 真应变为0.94时, 界面属于小角度界面; 真应变为1.96时, 界面角度超过50°, 并在25°~30°高角度范围出现了由织构演化所形成的第2个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