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1 毫秒
1.
石墨相氮化碳纳米薄片(g-C3N4NSs)具有优良的电化学发光(ECL)性能和良好的成膜特性.以g-C3N4NSs作为ECL材料,利用其良好的成膜性能将其固定在玻碳电极(GCE)上,再以毒死蜱(CPF)作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作功能单体,通过分子自组装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将该聚合物引入g-C3N4NSs修饰电极,构建了一个MIP-ECL传感器.除去模板分子的传感器能够选择性识别CPF,利用CPF对g-C3N4NSs ECL信号的淬灭作用实现了CPF的高灵敏、高选择性检测.传感器对CPF的线性响应范围是1.0×10-8~1.0×10-4mol·L-1,检出限(LOD)是5.0 nmol·L-1,用于蔬菜中CPF残留量检测,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作为一种新型的二维半导体纳米材料,石墨相氮化碳纳米薄片(g-C3N4 NS)因其优异的电化学发光(ECL)性能和良好的成膜特性在ECL传感领域备受关注。然而,g-C3N4 NS在较高的工作电压下产生的ECL信号不稳定,而金纳米粒子(Au NPs)的引入可明显改善其发光稳定性. 基于这个特点,采用原位生长法将Au NPs引入g-C3N4 NS中,制备了一种金-石墨相氮化碳纳米复合材料(Au-g-C3N4 NS),以其作为ECL物质固定在电极上. 同时,引入具有专一识别能力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构建了一种检测叶酸(FA)的分子印迹-电化学发光(MIP-ECL)传感器. 该传感器对FA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响应,在优化的条件下,信号变化与FA物质的量浓度在1.0×10-10~1.0×10-3 mol·L-1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LOD)达到0.07 nmol·L-1. 并且探讨了检测机理,考察了传感器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将传感器用于实际样品中FA的检测,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一种新型功能单体1-苯基-3-甲基-4-甲基丙烯酰基-5-吡唑酮(PMMP).采用牺牲硅胶法,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从功能单体的用量、交联剂的用量和致孔溶剂的种类3个因素各取4个水平分别合成了16个苯酚分子印迹聚合物及相应的非印迹聚合物.平衡吸附实验表明正交设计优化条件下得到的印迹聚合物MIP17具有较大的吸附容量和较好的印迹效果.对MIP17进行了混合标准样品的选择性及实际样品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该新功能单体制备的苯酚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较好的选择分离性能和一定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对NLi4超碱团簇和NLi4+超碱离子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稳定性等物理化学性质进行理论计算,进而研究NLi4团簇和NLi4+团簇的储氢性能。结果表明:NLi4团簇和NLi4+团簇结构稳定性均比较高,但是通过理论计算表明NLi4团簇不能有效吸附氢分子,而NLi4+团簇在吸附氢分子过程中不仅结构稳定,而且NLi4+团簇中的每一个锂原子均可有效吸附3个氢分子,氢分子平均吸附能为1.517~2.931 kCal/mol,储氢质量分数达36.67 wt%,合适的吸附能和较高储氢容量表明NLi4+团簇可有望成为良好的储氢材料。  相似文献   

5.
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针(PMMA-MNs)阵列上修饰聚多巴胺(PDA)层,通过离心技术将金纳米粒子(Au NPs)组装在MNs表面,构建纳米金@聚多巴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针阵列(Au@PDA@MNs).Au@PDA@MNs有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效应,以罗丹明6G(R6G)作为拉曼探针,在10-4~10-8 mol·L-1的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响应,检测限(LOD)可达3.1×10-10 mol·L-1.为了检测过氧化氢(H2O2),4-巯基苯硼酸(4-MPBA)被修饰在Au@PDA@MNs上以构建功能化的MNs.利用4-MPBA分子氧化生成4-羟基硫代苯酚(4-HTP)和MNs的透光性,基于1 000 cm-1和1 068 cm-1处拉曼强度比(I1 000/I1 068)的变化,完成了H2O2的拉曼定量检测,I1 000/I1 068的变化与H2O2浓度成定量关系.线性响应范围为10~2 000 μmol·L-1,LOD为0.93 μmol·L-1.MNs和SERS技术的结合为确定具有短半衰期和弱拉曼信号的疾病相关生物标志物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利用低温下的水化学生长法合成了镍钴氧化物(NiCo2O4)纳米针,因其自组装而表现出立方晶相,再用二氧化钛/炭黑(TiO2/CB)对NiCo2O4表面进行了改性,合成了TiO2/CB-NiCo2O4复合纳米材料.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X)图谱对材料的形貌进行了表征,运用循环伏安法(CV)、时间-电流(i-t)曲线法考察了TiO2/CB-NiCo2O4修饰玻碳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实验发现:TiO2/CB-NiCo2O4修饰电极对葡萄糖的氧化有良好的电催化性能,其线性范围为0.001~1.780 mmol·L-1,检测限为0.53 μmol·L-1(信噪比S/N=3).将该法用于实际样品中葡萄糖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通过溶剂热方法合成了一个以2-[(2-羟基苯基)亚甲基联二腙]-N''-[(2-羟基苯基)亚甲基]-丙酰腙(H3L)为配体的稀土镝(III)配合物[Dy2(CH3CN)2(H2O)2(HL)2(Cl)2]·2CH3CN,并通过单晶和粉末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直流和交流磁化率对其结构和磁学性能进行了全面地表征。结构研究表明,该配合物结晶于单斜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78136(2)nm,b=1.81946(6)nm,c=1.63321(5)nm,β=97.365(3)°,V=2.32182(12)nm3,Z=2。在该配合物中,双去质子的HL2-配体连接两个畸变的双帽三棱柱构型的DyIII离子形成中心对称的双核结构。该配合物在零场下呈现出单分子磁体行为,其自旋磁矩翻转的有效能垒和指前因子分别为91.7 K和5.04×10-6 s。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纳米Al2O3对铊的吸附性能,考察了吸附热力学,最佳酸度和吸附容量.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pH条件下,铊定量、快速地被吸附在纳米Al2O3材料上;其2,20,40 ℃时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4.44, 5.78, 6.28 mg·g-1;等温吸附线呈现可逆的Langmuir吸附形式.吸附反应的焓变ΔH0和熵ΔS0均为正值,ΔG0为负值,说明该过程是自发的吸热反应.被吸附在纳米Al2O3上的金属离子能采用1.00 mL 0.25 mol·L-1 HCl溶液定量洗脱, 其回收率达到98%.该法对铊的检出限为0.84 μg·L-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4%, 已成功地应用于实际水样和多金属结核样品GBW07296的测定,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CO和Cl2分子在TiO2(110)面上的吸附反应,通过计算体系的吸附结构、吸附能、电荷密度和态密度等性质,揭示了CO和Cl2共同吸附在TiO2(110)表面的行为机制。CO和Cl2在TiO2(110)面上的吸附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共同吸附时其平均吸附能为-1.367 4 eV,Cl2能够被表面Ti原子捕获,表面Ti (5c)原子发生sd3轨道杂化,吸附发生时表面形成CO→TiO2(110)→Cl流向的瞬时电子流,态密度的分布显示TiO2(110)表面的Ti-O键强度被削弱,说明CO的存在对TiO2的氯化有促进作用,同时表面O原子被激活,其随着CO从表面解离形成CO2分子平均释放1.418 6 eV的能量,使得TiO2(110)结构被破坏,同时也为下一个Cl2分子提供了良好的吸附位。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亲水性核-壳结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并考察其吸附、分离性能.以尿苷为模板分子,通过回流沉淀聚合方法(DPP)制备亲水性的核-壳结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研究了模板分子UR与功能单体MMA之间的相互作用,考察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的吸附动力学、吸附平衡以及吸附选择性,评价了该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高效液相色谱柱填料时对尿苷及其类似物的分离能力.UR分子印迹聚合物对UR的吸附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Freund lich等温方程能更好地拟合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印迹分子尿苷的等温吸附数据;UR分子印迹色谱柱能够实现UR及其类似物的分离,对尿苷具有选择性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11.
杨本晓  唐瑾  鲜啟鸣  于红霞 《河南科学》2007,25(6):1047-1051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双酚A为模板分子、2-乙烯吡啶为功能单体,通过微球法合成了对双酚A具有高度选择性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以此印迹聚合物为固相萃取填料,试验了聚合物在结构相似底物竞争环境下对双酚A的特异选择性能.通过Scatchard分析,该聚合物对双酚A存在两类不同的结合位点,其中特异性结合的平衡常数达1.78×105 L/mol,表观最大吸附量为7.23μmol/g.固相萃取结果表明:合成的MIPs对双酚A具有高度的特异选择性,为从复杂环境介质中分离富集双酚A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制备了对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具有特异选择性的印迹聚合物(MIP)并成功用于水样中DMP的固相萃取.改变功能单体和聚合方法制备了4种DMP印迹聚合物,并用平衡吸附方法研究了各聚合物对DMP及结构类似物的吸附选择性.进一步将优化聚合物MIP3用作固相萃取(SPE)柱填料,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研究其对某环境水样中DMP的萃取能力.结果表明,MIP3可选择性富集水样中的DMP和净化干扰物质.萃取后DMP的质量浓度由8.2μg/L浓缩至80.06μg/L,富集倍数达到了9.76.回收率为99.16%~103.97%,而传统的液液萃取回收率仅为87.73%~96.14%,方法的灵敏度大大提高,检出限由0.04μg/L降低至0.007μg/L.  相似文献   

13.
以α-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在乙腈溶液中合成了邻氨基酚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静态平衡吸附实验和选择性实验研究了印迹聚合物的吸附能力和选择特性。采用Scatchard模型评价了印迹聚合物的结合特性。结果表明,该印迹聚合物对邻氨基酚具有较高的亲和性和特异性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以间苯二酚为模板分子,4-乙烯基吡啶(4-VP)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静态平衡吸附实验和选择性实验考察了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和选择性,采用Scatchard模型研究了印迹聚合物的结合特性,并考察了印迹聚合物对同类底物吸附特异性.结果显示,该印迹聚合物对间苯二酚呈现出良好的吸附能力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沉淀聚合法, 以PdCl42−为模板, 以4-乙烯基吡啶(4-VP)、2-烯丙巯基烟酸(ANA)、2-乙酸胺基丙烯酸(AAA)为功能单体, 加入交联剂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和致孔剂甲醇, 制备钯离子印迹聚合物。通过添加不同种类、用量的功能单体和不同用量的交联剂, 探究不同制备条件对钯离子印迹聚合物制备效果的影响。优化结果表明, 与ANA和AAA功能单体对比, 4-VP和PdCl42–能形成4:1的稳定配合物, 结合常数最大, 印迹效果最好, 是 3 种功能单体中用于制备钯离子印迹聚合物的最佳选择。吸附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 按照模板、功能单体、交联剂用量比例为1:4:40制备的钯离子印迹聚合物对Pd(II)的吸附量最大, 为5.042 mg/g。  相似文献   

16.
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环丙沙星为模板分子,采用悬浮聚合的方法制备了球形分子印迹聚合物,并用扫描电镜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通过平衡吸附法研究了聚合物对模板分子及其类似物的吸附行为和选择识别能力.结果表明,实验所研究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吸附4 h后基本接近最大吸附量,其中模板分子、MMA和交联剂物质的量比为1:6:20的MIPMs2最大表观吸附量为183.18 μmol/g, 印迹因子为1.58,效果最佳.吸附过程存在两类结合位点,一类为特异性印迹吸附,另一类为非特异性吸附;该分子印迹聚合物有很好的选择吸附性和再生性,可用于环丙沙星药物的分析和分离.  相似文献   

17.
A molecularly imprinted electrochemical sensor was prepared based on poly folic acid(PFA) for rapid detection of barbital(BAR). The PFA membrane was obtained via directly electropolymerization technique on the surface of chemically modified Au electrode(Au/CME) by means of cyclic voltammetry(CV) in the potential range between-0.4 and 1.0 V in 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PBS) pH 7.04. The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MIP) membrane was synthesized with BAR as template molecules and folic acid(FA) as the functional monomer. The performance and surface feature of the proposed imprinted sensor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CV, differential pulse voltammetry(DPV),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Under the optimized conditions, the peak current decrease(ΔI_p) was proportional to the BAR concentration in the range of 1.00×10~(–7)-1.00×10~(–4) mol/L(R~2=0.998 2) with a detection limit(S/N=3) of 4.65×10~(–8) mol/L.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imprinted sensor exhibited an excellent selectivity for BAR and it was successfully used to determine BAR in real samples with recoveries of 94.7%-106.2% by using the standard addition method.  相似文献   

18.
以奎宁分子为模板,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在亲水体系中,利用两步种子溶胀和微乳液聚合的分子印迹技术,通过条件优化,成功制备得到一种单分散性好的球形分子印迹聚合物.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电镜扫描、粒度分析等技术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通过聚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吸附量的变化,揭示采用酸性的功能单体MAA制得的聚合物可与带胺基的模板分子通过氢键、离子键(静电)相互作用,且识别机理随溶剂类型改变而改变.对不同底物的选择性实验表明该聚合物对模板分子具有良好的识别能力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