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直肠前壁低度恶性间质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直肠前壁低度恶性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经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均为直肠低度恶性间质瘤.其中,2例完整切除,1例未完整切除.未完整切除者术后16个月死亡,另2例现无瘤存活.结论直肠前壁低度恶性间质瘤临床虽极少发生,但术前仍可作出初步诊断,病理及免疫组化可确诊,术中要尽可能完整切除肿瘤,这是治疗的关键,可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胆总管囊肿的诊治经验。方法对1994年-2002年经治的7例胆总管囊肿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易漏诊。4例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行囊肿空肠吻合术,2例行部分切除 肝管空肠吻合术。死亡一例。结论CT及ERCP可明确本病的诊断,对手术有帮助。治疗以囊肿切除 肝管空肠吻合术为最佳手术方式(Todani分型I型)。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临床及CT证实的急性胰腺炎病例的临床表现及CT影像学改变.结果:临床症状和体征包括急性及弥漫性上腹疼痛、呕吐,均伴有血、尿胰酶及淀粉酶增高.CT检查表现为胰腺体积增大31例;密度改变18例;胰腺包膜改变11例;胰周间隙渗出26例;肾旁筋膜增厚及脾肾间隙模糊32例;并发假囊肿7例;少量腹腔积液4例等影像学改变.结论:螺旋CT对急性胰腺炎及炎症累及范围显示细微、准确,其有效特征性表现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提供具有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成娜  雷炜 《甘肃科技》2022,(6):122-124
探讨MRI与CT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纳入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经临床诊断证实的86例AS患者,对所有患者均经CT和MRI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AS骶髂关节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的检出率及对不同级别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效能。MRI对骶髂关节中骨髓水肿、腰5骶1关节突病变及关节面下骨质囊变的检出率明显优于CT (P<0.05),而CT对于骶髂关节骨质硬化及关节侵蚀病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MRI(P<0.05)。此外,MRI对于AS早期骶髂关节病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P<0.05)。临床医师可根据AS患者自身病情,对于早期疑似AS患者采用MRI检查,而对于已经确诊患者宜采用CT检查,在满足临床需求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Osteitis condensans ill英文缩写OCI)的X线及CT影像表现,提高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的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确诊的36例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的X线及CT表现,对二者的影像诊断进行了对比。结果:36例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中,X线诊断为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的25例,骶髂关节显示正常13例,3例可疑;CT扫描诊断为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的32例,正常3例,1例可疑。结论:CT扫描可以提高致密性骨炎的检出率,对可疑X线平片应行CT骶髂关节薄层扫描,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特点,为急腹症、便血患者的治疗提供临床经验.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0年1月住院的经结肠镜、全腹CT、腹部彩超、血管造影等检查确诊的符合缺血性肠病临床特点的患者20例.结果5例患者进行手术切除治疗,其他均行内科保守治疗;1例在手术后3 d因肠坏死、感染性休克死亡,1例放弃治疗.结论对于中老...  相似文献   

7.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及CT影像表现,提高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116例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及CT表现,对二者的影像诊断进行了对比。116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X线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71例,正常38例,可疑7例。CT薄层扫描+骨算法重建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107例,正常4例,可疑5例。CT薄层扫描骨算法重建可以提高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检出率及正确分级,可疑X线DR平片应行CT骶髂关节薄层扫描,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搜集经临床和CT确诊的颅内蛛网膜囊肿36例.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颅内蛛网膜囊肿CT表现具有特征性,容易诊断和鉴别诊断,颞区蛛网膜囊肿是引起癫痫发作的原因之一。结论:CT对颅内蛛网膜囊肿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是发现蛛网膜囊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探讨骶神经根周围囊肿的临床症状和低场强MRI表现。搜集经MRI诊断为骶神经根周围囊肿的172个病例,对其临床症状和MRI表现进行分析。在172个病例中,发生在第1~2骶椎水平的74例,占43%,发生在第2~3骶椎水平的89例,占52%,发生在第3骶椎水平以下的7例,占5%;146例出现骶椎后缘凹陷性压迹、骶骨椎板变薄,占85%,骶椎后缘无压迹26例,占15%;所有病例在T1WI上均呈低信号,在T2WI均呈高信号。在临床上部分病例有腰骶部疼痛、会阴部感觉异常等症状,大多数无临床症状。低场强MRI对骶神经根周围囊肿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地总结分析2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肿瘤的病例资料.结果发现原发性小肠肿瘤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中、晚期以出血、肿块、梗阻、黄疸为主要表现.良性肿瘤9例,恶性肿瘤16例,病理类型多样,治疗以手术为主.说明本病早期缺乏临床特异症状及体征,X线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及纤维内窥镜检查是诊断的重要手段.治疗以完整手术切除为主,必要时联合脏器切除,对恶性肿瘤应强调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青少年女性的乳腺巨大幼年性纤维腺瘤的诊断治疗、诊治经验及临床观察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青少年女性的临床病例资料、诊治经过及随访预后结果。结果:31例乳腺巨大肿物均行手术完整切除治疗,术后乳腺外形恢复基本良好,术后随访1-3年,均无一例复发。但乳腺的哺乳功能个别丧失。结论:青少年女性乳腺巨大幼年性纤维腺瘤临床比较少见,属于良性肿瘤,但由于生长速度较快,应及时尽早治疗,选择手术治疗完整切除,同时尽量保持乳腺的外观及日后哺乳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强锦辉 《甘肃科技》2001,17(4):53-53
我院自1990年1月至2000年10月年间手术治疗82例肝包虫病,效果满意。我们认为在各种手术方式中,以内囊穿剌摘除术最安全,损伤最小。在残腔处理上,以外囊部分切除敞开法为佳,既简单又安全,值得推广应用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本组82例,男44例,女38例。年龄17-72岁,平均42岁。病变发生在右半肝69例,左半肝13例。囊肿直径6-10cm16例,11-30cm66例,单发者64例,其中合并感染的11例,囊肿破入胆道并发梗阻性黄疸的10例。多发者10例。病变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1.2 治疗与结果行肝部分切除2例,占2.4%;肝包虫完整摘除5例,占6.1%;内囊…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低位直肠是直肠癌的好发部位。传统的手术是腹会阴联合切除加腹壁永久性结肠造口术。随着医学科学和手术技术的发展,对低位直肠癌要求在根治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保留肛门功能。在诸多的保肛术中,应用管状吻合器行直肠前切除低位或超低位吻合是最理想的手术,能提高盆腔内低位吻合的成功率和降低深部操作的难度。本文总结自1988年 6月至1998年10月应用管状吻合器(GF- 1型 34 mm或 GW-1型 32mm)行直肠前切除低位或超低位吻合术82例,对其优点、适应症、禁忌症、常出现的问题和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探究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64层螺旋增强CT表现,以提高SPTP的诊断水平。回顾性分析我院16例经病理诊断为SPT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增强CT特点。SPTP的增强CT特点动脉期不均匀轻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渐进性强化。增强CT对于SPTP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有助于临床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张卫书 《科技信息》2009,(27):I0380-I0380
先天性巨结肠基层医院常见,手术方法有多种,传统手术方式需经腹和肛门完成,如改良环钳法^[1]、经腹会阴改良Soave术式或经腹会阴前高后低大斜面(鸡心领形)吻合根治术等口。本文报告了2002年至今本院采用单纯经肛门结肠拖出治疗先天性巨结肠18例患者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直肠上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直肠癌的安全性,减少化疗药物剂量后的疗效与副反应,以及对手术切除的影响。方法:采用经皮股动脉入路作直肠上动脉化疗栓塞术,用表阿霉素30mg,羟基喜树碱20mg(或顺铂30mg),5-Fu500mg化疗,明胶海棉条(大小1.0cm×0.2cm)1条栓塞。并于化疗栓塞术后第二周或择期行肿瘤切除术。结果:16例患者临床症状减轻,CT复查10例中9例肿瘤有缩小,1例无变化为恶性间质瘤,16例中15例顺利完成根治术,尤其术前评估难以切除肿瘤的9例中有8例顺利完成肿瘤切除。结论:直肠上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直肠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可提高手术切除率,可作为直肠癌综合治疗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胆总管囊肿的治疗体会和心得,提高对于胆总管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一例典型胆总管囊肿的病例治疗方法及经验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在诊断明确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病人行"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胰胆分流胆道重建手术",患者手术后恢复理想,效果佳。结论:胆总管囊肿一旦诊断明确,应该尽早手术,而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胰胆分流胆道重建手术对于患者来说创伤小,恢复快,手术方法相对简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评价同侧髋臼及骨盆同时骨折患者经腹直肌外缘的直切口(腹外直切口)入路进行手术的临床疗效。选择经腹外直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同侧髋臼及骨盆同时骨折24例患者,18例患者单纯髋臼前部及骨盆骨折,在平卧位下实施经腹外直切口入路的复位及固定;6例患者骨折涉及髋臼的后壁及后柱,在漂浮体位下实施腹外直切口联合后侧K-L入路的复位及固定。髋臼骨折术后复位质量评定:13例解剖复位,8例满意复位,3例不满意复位。术后发生坐骨神经损伤的症状1例患者,另1例患者的腹壁切口出现皮下脂肪液化。术后6个月评定疗效:优16例,良6例,可2例。同侧髋臼及骨盆同时骨折经腹外直切口入路进行手术,对于累及前柱、方形区的髋臼骨折术中可充分暴露并及时处理,也可同时对同侧耻骨上支、骶髂关节及髂骨翼周围的骨折给予有效复位及固定,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经肛门乙直肠切除治疗直肠脱垂的临床研究作一综述.方法:为治疗直肠脱垂寻找新的有效的手术方法,在文献复习基础上,设计经肛门乙直肠切除治疗直肠脱垂的具体方案并在临床上实施和总结.结果:临床成功实施了经肛门乙直肠切除治疗直肠脱垂的手术并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在学术会议和医学教育中进行了经验交流.结论:该研究为治疗直肠脱垂寻找到了新的手术方式,治疗直肠脱垂的个性化经肛门乙直肠切除术易于掌握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直肠灌水后CT增强显像在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临床高度怀疑直肠癌的病例46例,先用生理盐水进行直肠灌注后,再行盆腔的CT增强扫描,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对直肠病变进行诊断,并将所得结果与肠镜活检病理或术后病理结果对照,以判断直肠灌水后CT增强显像对直肠癌诊断的准确率,以及评估直肠肿块局部浸润情况与术后病理的符合率。结果46例病例中,CT增强显像阳性为43例,阴性为3例。其中CT显像病变侵犯肌层,但未突破浆膜层25例;突破浆膜层10例;周围组织侵犯8例;病理确诊为直肠癌有42例。CT增强显像假阴性1例,假阳性2例,CT增强融合显像对直肠癌诊断的准确性为93.48%,局部侵犯的符合率为98%。结论直肠灌注后CT增强融合显像在直肠癌的诊断及判断肿瘤局部侵犯情况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