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正> 玉米是河南省仅次于小麦的主要秋粮作物,具有杂种优势强,增产潜力大,综合利用途径多,经济效益高等优点,是进一步提高粮食总产量的支柱作物。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食物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玉米的用途结构已由主食作物逐步转变为饲料和工业原料,发展玉米生产已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总趋势。提高玉米产量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是选用高产杂交种。根据株型不同,目前生产上推广的玉米杂交种中,分为竖叶型和平展叶型两大类,国内外玉米高产研究与实践表明,在高产条件下,竖叶型杂交种较平  相似文献   

2.
<正> 我所于1975年开始征集韭菜品种资源,同进进行了韭菜育种工作。经多年努力,育成了韭菜一代杂种397-2A×352-4、397-2A×397-2B、274-9A×274-9B。韭菜一代杂种的育成,填补了我国韭菜杂种优势育种的空白,为韭菜杂种优势的利用开辟了广阔的新途径。韭菜是以收获叶,叶鞘、韭(雨眿)等为主要产品的蔬菜作物。因此,只期望F1的杂种优势主要在叶、叶鞘、花(雨眿)及抗逆性和营养品质等方面表现出来,而不要求F1具有良好的育性恢复性状。  相似文献   

3.
玉米自交系是杂交制种的物质基础。合理配制的自交系杂交种在生产上表现出强大的杂种优势。在影响杂种优势的诸因素中,自交系的纯度是最关键的因素。所以,生产高纯度的自交系是繁殖玉米种子的重点,但也是难点。多年来,我国玉米自交系生产主要采取提纯复壮的方法。此方法虽在生产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不少弊端。一是自交系的典型性没有保证,易走样变形;二是程序繁锁,费工费时,成本高。为此,我们提出了自交系育种者种子→自交系原原种→自交系原种→亲本自交系种子的四级种子生产程序(简称“四级程序”)。并在实施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为母本和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或三角鲂(M.terminalia)为父本的杂交育种工作,在国內已进行了多年的试验研究和养殖,由于两个组合的杂交种在夏花阶段的成活率太低(5—10%),至今未能在生产上普遍推广应用。武汉大学生物系动物教研室和长江水产研究所育种室曾撰文报导草♀×团头鲂♂杂种一  相似文献   

5.
湘矮型油菜雄性不育系,是由湖南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油菜研究室培育成的一个甘兰型油菜雄性不育系,并已初步筛选出了恢复力较强的恢复系,实现了三系配套。其杂种一代,经一九七八年全省多点较大面积试种,表现较好。为了使油菜杂种优势尽快地运用于我省油菜生产,我们今年做了如下工作: 一、育性情况为了鉴定湘矮型油菜雄性不育系的育性,今年春天,分期(3月7日、3月12日、3月17日)  相似文献   

6.
<正> 在作物育种工作中,株高、生育期以及产量性状,是在确定育种目标中所考虑的主要内容,这些性状之间的关系已被广大育种者所基本掌握。但是,随着育种工作的发展,对一些农艺性状的遗传规律仍需进一步探讨。玉米的这些性状在杂交后代的表现与其他作物不尽相同。本文即通过试验、观察和分析,对株高、生育期以及产量性状在杂交种后代的遗传表现规律作了进一步探索,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玉米是高产稳产作物,适应性广,增产潜力大,特别是杂交种玉米,增产更为显著。目前生产玉米的先进国家,都以推广自交系间杂交种作为提高单产的主要手段之一。近十年来,我国以推广单交种为主的三交、双交和综合品种,已占杂交种面积的55%,而河南省更广,1979年占到77%。由于种植杂交种面积逐年扩大,相应地加大了制种任务。一般增产种子有两条途径:一是扩大制种面积,一是提高制种单产。扩大制种面积,在单交比双交制种减产较多情况下,也就相应抵消杂种优势的增产作用。所以主要应放在提高制种单产方面,才  相似文献   

8.
<正> 70年代末以来,小麦白粉病在河南省发生逐年加重,并多次大面积流行成灾。常年发病面积都在1千万亩以上,年损失小麦1-2亿公斤左右,大发生年发病面积在4千万亩以上,损失小麦3-5亿公斤左右。发病面积和损失小麦数量都居全国首位,已成为河南省小麦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重大灾害性问题之一。为了进一步研究了解小麦白粉病流行成灾的原因,并且为生产及育种部门提供科学依据,近年对河南省的24个主要推广品种(占全省推广品种80%以  相似文献   

9.
应用花药培养的技术,进行单培体育种,是育种方法上的一项重大技术革新。它能够使隐性基因迅速表现出来,提高选择效率,加快育种速度,因而国内外对这项技术都非常重视。我国在花药培养方面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在烟草和水稻等作物上已经育成了新品种。然而,作为主要粮食作物的冬小麦,由于花粉植株诱导频率低,难度大,至今还很少有育成花培冬小麦新品种的报导。省农科院生理室和小麦所从1976年开始用花药培养新技术应用于冬小麦育种研究,经过六年的努力,已经培育出一个综合性状优良、耐旱、耐寒、早熟、适合中上等肥力水平种植的冬小麦新品种——花培2321。现将其研究方法、培育过程和产量表现等叙述于下。  相似文献   

10.
桑蚕春用多丝量新品种豫华×渭春,正是应用了杂交育种及杂种优势利用的原理,选配而成中系杂交原种三对,日系杂交原种二对,通过配合力测定,发现由我场育成品种华豫、春云和陕西省蚕桑研究所育成品种131、230组配而成的四元杂交种杂种优势最高。通过品种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记者日前从河南省优质小麦新品种郑州9023暨第十二届小麦品种展览观摩会上获悉,我省是小麦生产大省,面积、总产和单产均居全国前列,小麦育种水平在全国也处于领先地位。“八五”以来,在省科委的直接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省的小麦育种取得了显著成就,所育成的小麦品种在我省及皖北、苏北、鲁西南等黄淮南片麦区大面积生产上一直占有主导地位。如豫麦18、21、41、49、51、54、55等不仅是河南省第六次、第七次和第八次小麦品种更换的主导品种,也是苏北、皖北、鲁西南生产上的当家品种,深受当地群众欢迎。“九五”…  相似文献   

12.
<正> 自从Arther(1891)首次报道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存在差异以来,世界各小麦产区都开展了大量的品种抗性鉴定工作,筛选出一批抗(耐)病品种和抗源在生产和育种上应用,对控制赤霉病的危害起了积极的作用。由于河南省是赤霉病的偶发区,过去选育和推广小麦品种,只注重对小麦锈病和白粉病的抗性,因而导致近几年我省赤霉病连续发生。因此,我们1984—1987年利用本省菌系对我省现行推广的小麦品种和一批有希望的品系进行抗赤霉病性鉴定,希望筛选出抗病良种和抗源材料,为生产上品种的合理布局和抗病育种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 2.4-滴丁酯为苯氧乙酸类激素型选择性除草剂。主要用于小麦、玉米、谷子、水稻等禾本科作物田。可以有效地防除播娘蒿、藜、蓼芥菜、野油菜、苦真菜、苍耳、田旋花、马齿苋等阔叶类杂草。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进步和新技术的普及,2.3-滴酯作为化除农药已在生产上逐步推广应用。如正确使用,对防治杂草、减轻劳动强度,增加粮食产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该药属激素类型制剂,不仅具有极强的选择性,而且对不同作物的使用浓度、使用时期土壤墒情、施药时气候状况等要求极为严格,稍有不慎,便会给生产上造成不应有的损  相似文献   

14.
<正> 作物性状间的相关性是作物育种后代选择的重要根据。小麦品质性状测定困难,掌握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有助于利用农艺性状对品质性状进行间接选择,节省人、财、物,提高育种效率。为此,本文目的在于研究小麦主要籽粒品质性状同农艺性状的相关性,为优质小麦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 番茄是我省栽培面积较大的蔬菜之一,近年来对优良品种,尤其是对一代杂种需求越来越迫切。实践证明,番茄一代杂种具有生长势强、早熟、丰产和品质优良等特点,目前国内外生产已广泛应用。我省通过几年的试验研究,已选育出早熟优良一代杂种“郑番2号”、“汴红一号”,中晚熟优良一代杂种“郑番1号”,并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郑番1号、郑番2号主要生物学特性“郑番1号”植株属无限生长类型,生长势和抗逆性强,果实扁园形、红色、大果、平均单果重165克左右,果肉较厚,含可溶性固形物5%,品质好。一般亩产  相似文献   

16.
李艳波 《松辽学刊》2004,25(2):83-86
由于作物产量是由基因和环境众多因子相互作用、调节的最终结果.要希望任何单个因子与作物产量相关,建立一种与作物产量的关系是非常困难的.本文从生理、生化和遗传等方面概述了杂种机制的形成及杂种优势预测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育种是推进小麦产业发展的关键,河南省作为小麦生产重要基地,要加大对小麦育种方向的探讨和分析,增加小麦品种的产量,改良农艺性状,不断增强其抗逆性和抗病性。为此,本文将结合河南省小麦育种实际,在育种目标、育种方向上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8.
<正> 小麦赤霉病是我省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1985年在我省造成了严重的损失。1986和1987年发病面积一千万亩左右。小麦赤霉病为气候性病害。近年来,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和耕作制度的改革,已跨过长江,越过黄河,并逐渐向北扩展。目前,生产上推广的小麦品种还没有免疫品种,也缺乏抗病品种,化学农药乃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主要手段。1986年我们选用15种杀菌剂、在全省多点试验,从中选出8种杀菌剂在1987年再次进行研究,以找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最佳药剂和施药技术以指导大面积防治。  相似文献   

19.
<正> 小麦是我省重要的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7000万亩左右。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病害有20多种,主要是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和一些病毒病等,此外,近年来黑穗病和纹枯病也在局部地区严重发生。由于应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病害经济有效而又简便可行的方法,对控制小麦锈病和土传花叶病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省在1966年以前小麦条锈病曾大面积流行达4~5次,每次损失达5~10亿公斤,因此成为抗病育种的主要对  相似文献   

20.
<正> 应用化控技术改变作物的生理特性,使之更符合人类要求,已引起世界各国科技工作者的重视。美、苏、日、西德等国对赤霉素,干扰素、整形素、Br等激素的研究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在我国,六十年代开始对矮壮素和赤霉素在农业上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七十年代又开展了乙烯利,缩节胺等类外源激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大面积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综合各种生长激素(特别是外源激素)的特性和使用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