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利用山东地区17个气象站1961 ~2011年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等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法、Mann-Kendall法、累积距平法等方法,分析了山东地区近50年的气温变化特征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1961 ~2011年山东地区各气象站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均呈现增温趋势,平均增温速率分别为0.22℃/10a、0.17℃/10a和0.33℃/10a,年平均最低温度的上升幅度大于年平均最高温度的上升幅度,山东地区气候变暖主要体现在年最低温度的升高上.近50年来山东地区气温变化过程具有显著的阶段性,而不是单调递增.山东地区增温主要发生在最近的20余年内,各气象站点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发生增温性突变.山东地区气候变暖的区域差异比较明显,龙口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增温最明显;年平均最高气温增温最为明显的是日照地区;龙口地区年平均最低气温增温趋势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利用1961~2006年喀什气候观象台月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风沙日数资料,研究其长期变化趋势和年际变化,得出:气温具有增暖趋势,90年代增暖最强,特别是最低气温增暖明显;而最高气温呈下降趋势,风沙和大风日数都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云南近50a雾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08年云南120个县市逐月雾日资料,分析了云南近50a雾日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①云南雾日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布.全年及四季雾日有从北到南有增加的趋势.②云南雾日的发生具有明显月际变化特征.云南全年各月都有雾日发生,主要集中于11月、12月和1月,最多的月份是12月.从季节分布来看,云南属典型的冬雾发生区.从不同气候带看,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及温带属于典型冬雾发生区,最大月是12月;高原气候带属于典型夏雾发生区,最大月是7月.③近50a来云南全省四季及年的总变化趋势非常一致,为减少的趋势.6个气候带年雾日频次近50a总的变化趋势也为减少的趋势.④云南年及四季雾日也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6个气候带年雾日频次也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⑤云南各地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程度不一致,云南滇中以西以南大部地区雾日频次对气候变暖有着极好的响应,即偏暖时期,雾日频次偏少,而偏冷时期则偏多.  相似文献   

4.
利用1961~2006年喀什气象站月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以及平均气温资料,研究其长期变化趋势和年际变化,得出平均气温具有增暖趋势,90年代增暖最强,特别是最低气温增暖明显;而最高气温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利用1960-2011年新余站逐日地面气温资料,对近52年来影响新余的强冷空气频次及其变化特征,采用线性趋势、5年移动平均和墨西哥帽(Mexican hat)子波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后影响新余市的强冷空气的次数开始转入年代际偏少阶段,冬季平均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则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明显增暖。降温频次的减少导致冬季平均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的升高,在一定程度对暖冬的维持产生作用。北极极涡面积越大,新余冬季气温越低;北极极涡强度越强,新余冬季气温越高。新余的强冷空气发生在极涡面积较大强度较弱,且亚洲中高纬地区的大气环流以经向型为主。亚洲中高纬地区的大气环流以纬向型为主,极地的冷空气只在较高纬度活动,不会南下影响新余市,相应新余市气温偏高。  相似文献   

6.
利用1961~2005年南宁市最高、最低和平均温度资料,分析近50a来南宁市的气温变化特征,通过气候变暖前后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的对比,分析南宁市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61~2005年南宁市年平均气温增温趋势明显,温度变率为0.3C/10a,各季节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秋季增温最明显,冬季次之,夏季位居第三,春季增温最小。年平均最高气温呈较弱的增暖,变率为0.13C/10a,而年平均最低气温的增暖趋势比年平均最高气温明显,为0.36C/10a。年平均日校差的变化则呈递减的趋势,变率为-0.23C/10a。在全球气候增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南宁市的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极端强降水有增加趋势,高温天气明显增多,持续高温天气加剧,雷暴和大风日数明显减少,春季低温阴雨天气减少。南宁市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变化的原因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城市化可能是造成南宁市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长沙气温的长期变化趋势及R/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三阶幂函数和R/S分析法,对1951年以来长沙1月、7月和年平均的气温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长沙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增暖幅度与全国平均增暖幅度持平.20世纪90年代以前偏冷,20世纪90年代开始变暖,近10年变暖加剧.②长沙1月气温呈上升趋势,而7月气温呈下降趋势,1月气温变化对年平均气温变化的贡献大于7月.③R/S分析的结果得出,1月H值略小于0.5,说明冬季气温呈波动性变化;而7月和年平均H值达0.81,存在明显的Hurst现象,气温变化趋势具有持续性,7月气温将延续下降趋势,年平均气温将延续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利用昌宁国家一般气象站1961~2010年的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趋势拟合等方法,分析了昌宁近50 a气温、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 a昌宁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四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气温增温非常明显,气候变暖主要来自秋、冬气温增高的贡献;降水量呈缓慢下降趋势,夏、冬下降趋势最为明显.过去50 a昌宁县气候存在凉湿—凉干—暖湿—暖干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利用楚雄市1961~2010年50 a的气候和水资源等资料,分析了楚雄市近半个世纪以来气候的变化及其对径流、水资源变化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50 a来楚雄市各季和年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以0.33℃/10 a速率上升,冬季平均气温增暖速率最为显著;近50 a来楚雄市年降水量有增多的趋势,以21.26mm/10 a的速度在递增.春季和夏季降水量增加较多;而冬季和秋季平均降水量则呈缓慢增多的趋势.水资源总量、地表水径流量、地下水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0.
根据近60年的逐日气温资料,采用线性拟合、小波变换、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R/S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营口地区的气温变化。结果表明:近60年营口地区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气温倾向率为0.32℃/10a;四季平均气温上升速度存在差异,倾向率分别为0.42℃/10a、0.17℃/10a、0.23℃/10a、0.47℃/10a。年平均气温存在准2a、4a、6~7a和16a左右的显著变化周期,其中4a和16a左右周期振荡能量强大,时域中4a年际尺度变化表现在1980年以后,而16a年代际尺度振荡主要表现在1970年以前。显著偏暖年出现在1998年和2007 年,1976年为冷夏,2007年出现暖冬。年平均气温在20世纪80年代末发生突变。预计未来一段时期营口地区气温变化依然保持增暖趋势,春季和冬季的增温尤其显著。  相似文献   

11.
采用1961—2015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华南地区降水资料,分析了7—9月亚洲-太平洋涛动(APO)与热带西太平洋环流系统以及垂直运动、水汽输送等条件的关系,探讨了其与华南7—9月汛期强度的联系机制.研究表明:(1)7—9月APO强度的年际变化与同期华南降水雨强存在显著负相关,即APO偏强(弱)年华南汛期少(多)雨.(2)在APO偏强(弱)年,副高偏北偏东(偏南偏西),副高南侧偏东气流减弱(加强),不(有)利于热带气旋西行影响华南,华南易少(多)雨.(3)在APO偏强(弱)年,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偏强(弱),冷空气偏北偏弱(偏南偏强),不(有)利于华南及近海的热带气旋发展,华南易少(多)雨.(4)在APO偏强(弱)年,热带西太平洋纬向风垂直切变明显增大(减小),垂直上升运动减弱(加强),不(有)利于热带气旋的生成,且热带西太平洋水汽条件易使得热带气旋偏北偏东(偏南偏西)生成,华南易少(多)受热带气旋影响和少(多)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8个高山站近50年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高山站近50年来气温的年变化、四季变化、无霜期及年平均气温的突变特征并探讨了城市化发展对气候的影响。通过探讨发现:(1)近50年来8个高山站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日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日最低气温都有升高的趋势,且呈现出一定的非对称性,纬度较高高山站的平均气温和日最低气温增温趋势大于纬度较低高山站。(2)8个高山站冬季气温都有明显的增温趋势,而且冬季气温的增温趋势大于春、夏、秋三季;庐山夏季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日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日最低气温有微弱的降温趋势。(3)除天池外,近50年来,7个高山的无霜期天数及无霜期变化趋势率呈现除南高北低的现象,且无霜期天数都有增长的趋势;绝大多数高山年平均气温变化突变点和年平均气温显著上升起始年大都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4)近50年来,人类活动及城市化只是在一定范围内对气候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并不是很大。  相似文献   

13.
宁夏冬季气温变化与大气环流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15年冬季(12月到次年2月)宁夏20个气象站月平均气温资料,NCEP/NCAR发布的500 h Pa位势高度场和海平面气压场,200 h Pa、850 h Pa风场月平均再分析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M-K法及合成分析等方法,在研究宁夏冬季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化及年代际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分突变前后的冷、暖期时段进一步分析大气环流场不同影响因子与宁夏冬季气温异常的关系,揭示宁夏冬季气温异常的成因。结果表明:(1)宁夏冬季平均气温由冷变暖的趋势非常显著,在1985年之前为冷期,1985年以后为暖期;冬季平均气温年代际变化在20世纪增暖趋势显著,21世纪后上升趋势趋于平缓。(2)不仅500 h Pa位势高度场的乌拉尔山高压脊和西太平洋副高是影响宁夏冬季气温异常的主要系统,海平面气压场的西伯利亚高压也是影响宁夏冬季气温异常的关键系统;高低空的偏北气流和偏南暖湿气流异常流场也对宁夏冬季气温变化造成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开封市近60年温度和降水年际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君 《河南科学》2012,30(9):1327-1330
研究基于开封市1951—2010年逐日气温和降水量资料,采用滑动平均、趋势分析和Yamamoto检验法,探讨了开封近60年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开封市年及四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的趋势,年平均气温在1993年发生了一次突变,其后气温达到一个更显著的增暖时期,21世纪头10年是开封市近60年以来的最高温期.开封市年及各季降水量除秋季外均呈上升趋势,以夏季降水增多最为明显,研究时段内无明显的突变过程.开封市未来几年气候存在着向暖湿变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51-2013年的NCEP/NCAR月平均气温、4次/d的日平均气温、位势高度再分析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74项环流指数中的10项极涡指数,统计了近60 a 100、300、500、1 000 h Pa等压面上北半球冬季气温的演变特征以及10项极涡指数与冬季气温的相关关系,讨论了极涡面积和强度指数的变化对北半球冬季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以20世纪70年代为界,北半球冬季气温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所关注的4个等压面上,气温年代际变化均较为明显.300、500、1 000 h Pa等压面上于70年代前中期气温开始升高,而对于100 h Pa等压面上的气温,80年代初期气温突然升高,随后下降.亚洲区极涡面积指数和北美区极涡强度指数与300、500、1 000 h Pa等压面上的冬季气温呈显著相关,且相关系数均为负值.冬季气温与极涡面积和强度指数的相关系数显著的个例在1 000h Pa等压面上分布最多,随着高度的升高,显著的个例逐渐减少.极涡对2012年冬季发生在欧亚大陆和2013年冬季发生在北美洲的极端低温事件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根据昆明1921~1993年的年、夏季(6~8月)、冬季(12~2月)平均气温资料,分析研究了昆明的气温变化趋势、冷暖阶段、气温异常发生频率及气温突变点。结果表明:从本世纪20年代开始,昆明气温呈上升趋势,至40年代前后达最高,此后下降,70年代降至最低,80年代开始略有回升。1921~1954年为偏暖阶段,1955~1993年为偏冷阶段。昆明高温异常主要出现在1950年以前,低温异常大多出现在1960年以后,且气温异常发生频率低。年平均气温突变点出现在1957年,冬季平均气温突变点出现在1955年,夏季平均气温未达到突变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近60年西安市极端气温事件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西安市近60年极端温度事件的变化特征以及极端温度指数与气温的关系。选取1951—2010年西安市逐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以及日最低气温资料,采用世界气象组织(WMO)公布的极端温度指数,利用Mann-Kendall(M-K)方法进行极端气温事件分析。认为近60年来,西安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呈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增温尤为明显;3种气温的变化趋势除夏季平均最高气温呈下降趋势外,各季节均为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与极端气温指数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暖夜日数和暖昼日数呈上升趋势,而霜冻日数、冷夜指数和冷昼日数呈下降趋势,冷夜指数减小、暖夜指数增大的幅度远大于冷昼日数减少的幅度,夜间气温的上升对增暖的贡献更大;极端气温指数的变化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并伴有突变发生,西安市气温升高主要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祁连山中部33a的观测资料分析表明,在全球气候逐渐变暖的背景下,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祁连山中部气候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年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最热月平均气温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气温的季节变化明显,夏季气温显著升高,尤以夏、冬两季升温最快,植物生长期的温度也呈升高趋势,偏暖温和高温的年份出现频率较多,且这一趋势在近6a表现明显,说明本地区气温正出现变暖趋势。  相似文献   

19.
对2008年1月12日~2008年2月20日和2011年1月1日~2011年2月2日发生在昭通市的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次过程均发生在拉尼娜事件年大气纬向环流异常期,500 hPa极涡偏离极地向亚洲和北美伸出2个槽,亚洲极涡面积偏大,南支槽活跃,地面蒙古冷高压偏强,滇黔静止锋偏强且维持时间长.不同的是:500 hPa上2008年1月乌拉尔山地区为倒Ω槽,而2011年1月乌拉尔山地区阻高脊线北伸到65°N附近,脊前新疆北部及蒙古西部为一冷槽;拉尼娜强度2011年比2008年强.  相似文献   

20.
近48年新疆博州地区气候变化趋势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线性回归、Molet小波和Mann-Kendall突变检测等方法,对博州地区所辖4个气象台站1961-2008年的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以及年潜在蒸散量和湿润指数等要素的变化趋势和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近48年博州地区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呈升高(增多)趋势,日照时数和年平均风速呈减少(小)的趋势;2)博州地区潜在蒸散量与年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年降水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受其综合影响,潜在蒸散量呈减小趋势而湿润指数呈增大趋势;3)博州地区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湿润指数分别在1972年和1971年发生了突变性的升高,年日照时数、平均风速和潜在蒸散量分别于1979年、1970年和1978年发生了极显著的突变性减小,综合气温、降水和湿润指数的突变特征,可以认为,博州地区气候在1971-1972年发生了"暖湿化"的突变;4)各气候要素和潜在蒸散量、湿润指数分别存在不同时间尺度的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