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一精神是在举世闻名的南昌起义中孕育形成的。八一精神体现为敢为人先,听党指挥,不屈不挠,为民奋斗的革命精神。周恩来作为南昌起义的组织领导者,起义最坚决、信念最坚定、工作最繁忙,为起义的胜利以及保存起义的火种发挥了重大作用。周恩来是八一精神的主要缔造者、培育者和杰出代表,用自己的革命行动生动地诠释着八一精神,为八一精神的形成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八一精神的理论内涵和外在表现都与朱德在南昌起义中的伟大革命斗争实践密不可分。作为南昌起义的亲历者和领导者,朱德为伟大的八一精神的培育和形成贡献了智慧和力量。朱德经历了南昌起义成功及南征失败,率领起义军余部转战广东、赣南,组织湘南暴动,与毛泽东会师井冈山的全过程。他凭着坚定信念、听党指挥的工作态度,英勇战斗、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革命风范,积极探索、为民奋斗的高尚情怀,对八一精神的形成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纪念南昌起义88周年,2015年8月1日"八一精神与红色文化研究"专栏建设研讨会在江西南昌举行,此次研讨会共邀请到省内外专家、学者50余人,就八一精神的历史地位、时代价值,八一精神的研究方法,人民军队听党指挥原则的确立以及专栏的建设与展望,进行了深入而有价值的探讨。基于此,未来专栏要加强学术性,拓展作者群,培育读者群,方能彰显品牌特色,扩大影响,这次会议推动了"八一精神"的理论研究并为专栏凝练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南昌起义是党史、军史上重要的事件。由南昌起义而产生的革命精神———八一精神,已有许多党史、军史界的专家学者深入研究,对其内涵的表述方式,有多种多样。在参考诸多专家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将八一精神概括为"敢为人先的英雄气概;听党指挥的坚定信念;不屈不挠的刚强毅力;为民奋斗的献身精神"四句话,并逐一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5.
83年前,因为八一起义,南昌成为了名震海内外的英雄城.80多年间,八一起义孕育的八一精神已深深地融入到了这座英雄城中,成为这座城市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如今,在南昌经济快速崛起的新时代,我们更应当大力弘扬八一精神,精心打造八一文化,使之为建设现代文明英雄城市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6.
南昌起义中产生的八一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和红色经典文化之基。历史和现实证明,聚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先进政党品质于一身的八一精神,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开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但由于种种因素,对同属红色文化范畴的八一精神研究和运用,却相对滞后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不仅与南昌起义和八一精神的历史地位、伟大意义和现实作用不相符合,而且极不利于科学把握民族文化和革命精神,特别是对红色文化和区域文化的全面、完整和深入地研究与运用。本文将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研究与运用的核心前沿问题,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纠正对八一精神的偏见与错误,阐述八一精神形成的科学解读、承继的战略意义、能量的释放路径和品牌的塑造环节。  相似文献   

7.
南昌起义所蕴含的"八一精神"博大精深,内涵极为丰富."八一精神"要永葆青春,必须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道路上弘扬、践行.要繁荣发展"八一精神",相关研究部门和研究者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重新审视"八一精神"研究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精髓,贯彻到"八一精神"各方面的具体研究中,在课题选择、史料搜集、"八一精神"内涵的分析等方面和环节,自觉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原则,进一步推进"八一精神"研究.  相似文献   

8.
1927年8月1日在南昌爆发的八一起义事件,震惊中外,意义重大而深远,由此孕育、凝聚和铸就的八一精神,是共产党人革命精神不断发展的源头.八一精神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革命实际中的丰富和发展.大力弘扬八一精神,不但有利于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发扬革命优良传统,而且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9.
南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人民军队的摇篮.八一起义产生的八一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其集中体现了我党、我军的性质和宗旨,体现了对无产阶级的思想、作风和道德风貌,以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追求,它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事业的宝贵精神财富.本文从八一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方面着手,认识到八一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0.
从南昌起义到古田会议召开的881天是我们党创立人民军队,独立探索武装斗争的重要时期。在南昌起义中产生的八一精神所蕴含的“听党指挥”、“坚定信念”、“敢于斗争”和“为民奋斗”等人民军队的特点和特征,以古田会议召开得以传承,遂为人民军队的军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1.
南昌起义所蕴含的“八一精神”博大精深,内涵极为丰富。“八一精神”要永葆青春,必须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道路上弘扬、践行。要繁荣发展“八一精神”,相关研究部门和研究者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重新审视“八一精神”研究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精髓,贯彻到“八一精神”各方面的具体研究中,在课题选择、史料搜集、“八一精神”内涵的分析等方面和环节,自觉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原则,进一步推进“八一精神”研究。  相似文献   

12.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创建了人民军队,并形成了伟大的八一精神,八一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和红色基因的直接源头。八一精神的重要内涵"坚定信念、听党指挥"、"为民奋斗、百折不挠"、"敢为人先、勇于创新"一直在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中不断传承,是我军履行使命的巨大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实现强国梦强军梦的奋斗目标,我们更需要弘扬八一精神,确保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相似文献   

13.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开展武装斗争,重建人民军队的开端,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八一南昌起义孕育了革命先辈不屈不挠、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八一精神.面对现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八一精神,努力开创大学生创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南昌起义所孕育的八一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是我党我军克敌制胜的强有力武器,如今是南昌进行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和政治优势。当文化软实力成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持久驱动力之时,未来南昌要实现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的目标,大力弘扬八一精神,发挥红色文化的功能并打造好红色文化品牌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南昌城市精神提出至今,因宣传力度不够,并未达到广为人知、引导市民行为习惯的良好效果。八一精神是扎根南昌的革命传统精神,其民众知晓度和认同度均高于南昌城市精神。作为同属南昌城市文化范畴的两种精神,二者并不矛盾,且相互依托,交相辉映。南昌城市精神可以充分利用八一精神的美誉度来大力宣传自己,以扩大社会影响力,成为城市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6.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应运而生的八一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璀璨瑰宝。红军长征揭开了中国革命的崭新篇章,实现了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无与伦比的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八一精神与长征精神一脉相承,同条共贯,两者具有一致性又有相异性。继承和弘扬八一精神与长征精神,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八一精神的本体是南昌起义,南昌起义的灵魂是八一精神。本文认为,目前八一精神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死胡同",要深化对八一精神的研究,就要以党史文化为视阈。以党史文化为视阈,就要求我们:一是要更新思想观念;二是要改变研究方式;三是要保护利用遗址;四是要坚持资政育人。概括起来说就是要与时俱进,实现人们当代审美和思想品格的完美结合,适应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赢得全社会的广泛共鸣。  相似文献   

18.
1927年8月1日爆发的南昌起义,不仅锤炼、锻造了我们伟大的党和人民军队,还熔铸了"坚定信念、敢为人先、不屈不挠、勇于开拓"的"八一"精神,这种精神具有永恒不变的历史价值和光照千秋的辉煌色彩,至今仍闪烁着熠熠光芒.八一精神对加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爱国主义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南昌起义铸就了不朽的"八一精神",而研究"南昌起义"和提炼"八一精神"过程中似乎忽视了和谐因素。其实,和谐因素也是"八一精神"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昌起义肩负"救国救民"的崇高使命,凸显共产主义和谐理念。起义领导人分工明确、互补协调、和谐共生;干部身先士卒,官兵互助友爱,军民团结互助;革命组织和谐,力排干扰毅然发动起义;惩处、整顿变节及违纪分子;进行"赣南三整",部队重获新生;灵活开展统战工作;尽可能地化解各种不和谐因素。  相似文献   

20.
论文从分析八一精神和南昌城市精神的内涵及相互关系入手,论述了利用城市老建筑,公共空间及主题活动,弘扬和传承八一精神,并从市民的自觉行为,城市发展的动力和魅力等方面,探讨了八一精神在南昌城市精神塑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