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后殖民理论是东西方反殖反帝的政治文化运动的产物。其根本主张是反对一切文化帝国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为边缘文化的发声提供支持。后殖民理论对中国文化发展带来深刻的启迪和思考。在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过程中,需要重新确立中国文化的民族认同与合法身份,中国文化只有通过创造性转型和批判性重建才能在新世纪焕发出光彩。我们既要积极地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现代阐释,又要与西方的先进文化展开对话和交流。这样,才有可能产生新世纪的中国文化新形态。  相似文献   

2.
后殖民理论在中国研究三十年,但后殖民文学的概念与内涵却较为含糊。后殖民概念的发展与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之间密切关联,因此后殖民文学的发展与殖民文学、殖民主义文学之间具有强烈的承继关系和解构意识。后殖民文学应该被看做是萨义德为首的后殖民批评家以后殖民理论观照西方自扩张时期至今的文本,并进行的西方中心主义批判,及阿什克罗夫发展自"英联邦文学"研究的跨民族、跨区域的梳理殖民文化遗产的文学与文化关系研究。对后殖民文学名与实的重新辨析将有助于我们在教学与科研中有效地选择文本和阐释文本。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现代史上一位重要文化名人,"五四"运动的先驱者,周作人在日本侵略中国后不久就迅速投靠日伪政权,这是极其耐人寻味的文化现象.周作人附逆是由于他首先在精神上被日本文化所征服,进而产生民族文化认同困境所造成的.认识到这一点,对于在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被西方后殖民文化侵蚀是非常具有启示性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明清以来的西学中译史,论证了西学中译的文化杂合及非文化殖民性,为防止后殖民翻译外延内涵无限扩大化提供了佐证。西学中译的主流不是后殖民翻译所能涵盖的,而是属于正常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中外文化和思想的交流从来都是双向的,不但来自西方的学说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的思相和社会面貌,而且中国思想也在西方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后殖民主义批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殖民理论是继后现代主义之后的又一理论景观。这种反人本主义的文化政治理论和批评方法,在西方批评界再掀波澜,并迅速由西方蔓延到全球。这种批评理论主张消解中心,倡导多元文化研究,强调意识形态话语批判和文化政治批评,其主要观点是针对“东方主义”、“文化帝国主义”、“西方神话”和“东方寓言”等等西方中心主义观点的批判。  相似文献   

6.
萨乔万尼学校道德领导理论之中国适应性批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年以来,美国教育管理学者萨乔万尼的道德领导理论开始传入中国,国内学者竞相传播,并视之为解决学校领导困境的良药。但是,道德领导理论的文化内核与中国传统文化内核无契合性,而且中国的道德困境使道德领导理论无法扎根立足,最重要的是,道德领导理论不能满足和适应中国教育管理实践需要。基于以上认识,萨氏的道德领导理论在中国没有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论的"失语"与后殖民文化心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国文论失语与中国的后殖民理论关系的思考与分析,力图揭示中国文论的后殖民化只是一种变体的后殖民理论,中国文论的失语症也只是一种文学现代化进程中的焦虑和迷茫心态的表现。中国的后殖民批评正处于一种欲解构文化霸权主义,同时又建立别一种权力话语的理论悖论中。要建立中国文论的新框架,则要从文化融合的全球化大语境中寻找出路。  相似文献   

8.
爱德华·赛义德被认为是后殖民文化批评理论的开创者,他的理论思想有着强烈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批判色彩。赛义德的东方学研究带给了我们多方面的启示。西方对东方错误再现塑造出的东方学只是西方的东方学,并不代表东方。在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东、西方文化应该尊重彼此的差异,消除界线划分,共同参与多元文化的共建。  相似文献   

9.
后殖民批评试图超越“西方作为主体,东方作为他者”的思雏框架,期望摆脱“西方影响和决定东方”的单向的东西文化交流模式。由此观照中国译者在汉籍英译中的异文化表述,剖析其可行性,进而佐证中国译者从事汉籍英译的资格,以利于中国译者弘扬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0.
《白牙》是当代英国女作家扎迪·史密斯的成名作,真实描述了后殖民时期英国移民所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探讨小说《白牙》中反映的英国战后第一代移民所处的社会困境,指出反对异族通婚和有色移民边缘化是造成困境的主要原因,同时认为这一困境导致战后移民迷失自我身份、模仿西方文化、扭曲宗教信仰、产生自卑心理等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