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胡忠青 《科技信息》2010,(8):151-151
纳丁·戈迪默的小说《我儿子的故事》讲述一个和睦的黑人家庭在种族隔离制度和父权制下走向解体的悲剧故事。本文通过分析女主人公的转变揭示黑人女性在父权社会的生存困境及可能的出路。  相似文献   

2.
托尼·莫里森的小说《秀拉》描写了黑人女性秀拉为构建自我身份所作出的不懈抗争。小说再现了生活在种族和性别歧视双重压迫下的黑人女性的悲惨命运,揭示了黑人女性面临的身份困境,并进一步引导读者对生活在社会边缘的美国黑人女性的生存状态和身份建构等问题进行思考。本文将对秀拉的身份建构历程进行回顾,并就其失败的结果分析可能的原因和由此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萨尔曼·拉什迪被誉为后殖民主义教父,代表作《午夜之子》为其赢得了包括布克奖在内的多项文学大奖。在斯皮瓦克后殖民女性主义语境下解读《午夜之子》,可以凸显拉什迪如何揭示父权对第三世界女性压迫的瓦解,以及如何揭露全球化语境中帝国主义在殖民地影响力的消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后殖民女性主义思想以及对第三世界女性权利和地位关注这一主题。认真探究这一主题,对于深入分析萨尔曼·拉什迪的后殖民女性主义思想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杜海霞 《科技信息》2010,(34):40-40,43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南非作家库切的作品《耻》通过描述各色人种之间的种种问题和矛盾,提出了对生活在黑人世界的白人文化身份的探究。本论文尝试运用生态女性批评和后殖民的相关理论,揭示出露西作为书中唯一的白人女性如何经历了压迫,反抗和与大自然的亲近中建立自己的身份,从而体现库切的人文主义关怀。  相似文献   

5.
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埃尔弗丽德·耶利内克的大部分作品以女性的处境与命运为主题,揭示女性在男权社会、封闭环境或暴力压迫等境遇下的生存悲剧。《逐爱的女人》通过两位女性的爱情对比,展现了资本主义机械化大生产与父权社会的时代环境下,女性如出一辙地陷入一种封闭且循环的命运悲剧中。本文通过文本与人物形象的剖析,从两性因素、社会原因和女性自身因素三方面分析造成女性爱情与命运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美国华裔女性作家伍慧明是美国文坛上近几年出现的后起之秀,她的处女作《骨》成功地塑造了四位鲜活的女性角色。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角度对文中处于父权主义和种族主义社会“双重边缘”的美籍华裔女性进行了尝试性分析,展现了她们从沉默到抵抗再到对话的独特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7.
美国华裔女性作家伍慧明是美国文坛上近几年出现的后起之秀,她的处女作<骨>成功地塑造了四位鲜活的女性角色.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角度对文中处于父权主义和种族主义社会"双重边缘"的美籍华裔女性进行了尝试性分析,展现了她们从沉默到抵抗再到对话的独特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8.
徐嘉 《攀枝花学院学报》2009,26(4):51-54,24
本文通过对凯特·肖邦三部作品中几位女性人物的分析,揭示出传统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与束缚.通过对<觉醒>中艾德娜进行分析,揭示出她在父权制度下所遭受的精神压迫和物质压迫;对<一小时故事>马兰德夫人的"本我"、"自我"以及"他我"的分析,阐释女主人痛苦的精神生活;<黛西莱的婴儿>中从黛西莱的身世以及其成长的环境,分析其对父权制下压抑的婚姻生活的逆来顺受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认为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书信体小说《紫颜色》从独特的视角描写了女主人公西丽从混沌到觉醒的心灵历程,探究黑人女性的生存环境,并为她们寻求可能的出路。即:黑人女性在物质空间上得以拓展,女主人公们终于收获了"自己的房间";在精神空间上,黑人女性摆脱了白人基督教的束缚,走向妇女主义的新解放;在社会空间上,黑人女性深受白人与黑人男性的双重压迫,却要努力争取自己的社会地位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紫颜色》是艾丽斯.沃克(Alice Walker)最著名的书信体小说。本文从文学伦理学视角探讨小说中所反映的男权、两性关系、同性恋等社会伦理关系。深入文本研究笔者发现小说中所呈现的伦理关系是黑人女性苦难的根源,而追求合理的社会道德关系是一种黑人女性反抗种族歧视和父权社会,发展和完善自我,追求幸福生活的路。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推测了中国未来英语教学的状况。文章简要介绍了中国目前使用的英语教学法;在未来的十年中,英语的教和学可能产生的变化;探讨了学生可能产生的变化及他们学习英语原因的变化;英语语言及网络的发展可能对中国的英语教育产生的影响;以及英语教师们如何看待未来他们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借助Bauer定理给出了一个猜想的简短证明:如果图G含有k-因子且是2-连通的,并满足σ2(G)≥n-k,那么图G是哈密顿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战后日本历次颁布的体育教学大纲进行研究,对大纲中的课程目标进行历史分期,归纳起来,战后日本现代体育课程目标大致可划分为六个时期:(1)强调生活目标时期(1945—1957年);(2)强调基础运动能力与技能时期(1958—1967年);(3)学校体育的发展体力时期(1968—1977年);(4)终身体育与快乐体育时期(1978—1988年);(5)自我教育时期(1989—1997年);(6)多元化体育课程目标时期(1998—今)。研究对各段时期课程目标的侧重点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社会发展最终是以人的发展为尺度的,而人的精神生活,是人的发展的重要标志,更是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中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漠视和冷淡.构建未来中国的和谐社会之根本在于教育,尤其是人文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中国旅游立法的现状,分析旅游立法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旨在重视旅游立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旅游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16.
我国湿地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概括了近年来我国湿地的研究进展,包括湿地的定义、湿地的分类,并探讨了近年来湿地功能和效益、湿地开发利用、湿地保护以及湿地恢复和重建等四方面研究工作进展,并提出了今后湿地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导了罗非鱼海水养殖鱼种运输、海水放养驯化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19.
“国中之国”问题是关乎国家安全利益和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个大问题。笔通过对中国历史上曾经存在过、当今中国仍存在着的冠有“国”字称谓之政权组织的分析研究。得出迄今为止,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国中之国”都不是现代国际法语汇中的“独立国”,更不是相对中国而言的所谓“外国”。它们或为中国改朝换代时遗留的“残存国”,或为统一多民族中国缔造时期的“并立国”,或为中国巩固时期的“藩属国”,全部都是完整中国的组成部分的结论。有力批驳了“台独”、“疆独”和“藏独”谬论,阐明了台湾、新疆和西藏自古就是完整中国的组成部分的正确结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