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科技潮》2007,(11):62-63
姜世禄先生自幼酷爱书法艺术,曾临汉楷隶篆行草、魏碑。在50多年的书法艺术实践中,受到书法名家的熏陶和指点,一贯遵循"书品诗品画品人品至上,才气文气灵气骨气当先"的原则,汲取众长熔于一炉,广博鱼虫花鸟天地山水之灵气,精采民  相似文献   

2.
晚明江南士人家居陈设出现审美化、时尚化、宜居化等新变化,对陶瓷艺术发展产生深刻变化。晚明江南士人家居陈设[1]"尚雅"思想促使陶瓷艺术朝文人化、写意化、古意化发展;晚明江南士人家居陈设[2]"尚奇"思想推动陶瓷艺术朝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最近在北京展出的日本现代“少字数”书法展览和日本现代书法展览,为我国书法艺术爱好者带来了异国风采。从展出的作品中,人们可以看到日本书法家勇于创新的精神。日本书法艺术流派日本书法艺术大体可分为七个部分:汉字,又称“唐式书道”。它以中国传统的楷、行、草、隶、篆各种书体来书写一首中国诗或其中几句。由于字数较多,所以也称“多字数”书道。  相似文献   

4.
赵之谦书法初宗二王,后取法颜真卿,得其坚实严谨与浑穆从容。他师从邓石如,博采秦汉瓦当、铜币、权量、魏晋六朝碑铭,融合真、行、草、隶、篆之笔法,创造出一种浑厚朴茂的手札行书艺术风格,并留下了丰硕的艺术成果。赵之谦在书法艺术上成功地开创了清末以后碑学书法的先河,这也为当前书法家在碑帖融合创新中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王铎书法理论主张"善师古者不泥古",在拥有传统功力的同时,又要拥有创新精神。王铎书法创新观念与释亚栖、苏轼、黄庭坚、米芾等的创新主张遥相呼应。"不规规模拟""拓而为大"与"挥斥八极之势",是王铎在自己"不泥古"观念和释亚栖、苏轼、黄庭坚、米芾等创新主张的基础上,在艺术理论中的进一步拓进。它使王铎在书法临帖与创作中拥有了非凡的实践手段,并使他获得了迥异前人的书法艺术审美个性,而且,它对当代中国的"大幅式"书法创作及日本的"明清调"书风影响至大。  相似文献   

6.
袁跃奇 《科技资讯》2011,(15):234-234
书法是通过对汉字的书写,借助汉字而创造出形象的创作艺术,而作为书法创作手段的书写则贯穿于于整个书法创作过程,既然书写是艺术创造,不仅要讲究书写的技能功夫也同时也要讲究创造的审美效果。书法艺术到底是该讲求"工"还是该追求"拙"?在书法艺术中",工"与"拙"究竟是对立的还是有有统一元素在里面,究竟哪种可以被称作更有价值的艺术形式,这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晚明文人,徐渭坎坷的一生与他在文学艺术等方而取得的丰硕成果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本文结合晚明社会文化背景,在阐述徐渭人格状态的基础上,分析他的书法美学与书法创作,特别是对其行草作品的赏析以及对其独特风格形成原因的探析。  相似文献   

8.
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徐渭以其极为个性化的狂草开启和引领了晚明"尚态"书风,把明代书法推向了新的高峰。徐渭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是因为其笔墨之中融入了"逆数"的因子,并通过加强书法线质疾涩对比、突出笔画纵向横向夸张对比、注重章法的散密与整体对比,最终形成了方圆兼济、纵横捭阖、狂放不羁的书法风貌,在中国书法史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9.
书法与诗歌,是南北朝两朵瑰丽的奇葩,二者关系甚密。南北朝书法兴起于秦汉魏晋书法的基础上,其创作,北朝尚碑,故碑书尤兴;南朝禁碑,文人习书,仅在尺素之间,故隶草盛行。其书法之美趣为“力”、“韵”、“意”,这既是他们书法创作的追求,也是他们用来衡量书法优劣的标准。南北朝诗人得此美趣之后,致力于诗歌理论的研究和艺术关的创造,并灵活处理了三者之关系,打通了书法同诗歌之关节。  相似文献   

10.
右江学者谱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6,19(4):F0003-F0003
李汉宁,1966年生,壮族,广西平果县人,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进修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现为广西右江民族师专艺术系书法副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书法美学与高等师范书法教学,五种书体篆、隶、行、草、楷作品均入展过省级以上书法展。  相似文献   

11.
晋代书法与唐代书法作为我国书法发展史上的两个高峰,在创作及审美追求上都各具特色.晋人书法呈现出平和自然、含蓄蕴藉的美的境界;强调情理统一,崇尚刚柔相济、骨肉相称、骨势与韵味和谐统一的"中和"之美,以"尚韵"著称.唐代则推崇雄强肥硕、豪放飞动的阳刚之美,以"尚法"见长.而这种创作及审美的差异性,则主要是由社会文化心理、时代风尚以及创作主体的情感好恶等主、客观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陆学宣,1936年生于书香门第,江苏无锡人。先生幼受家庭熏陶,遍临唐宋碑帖;及长,又悄研秦汉篆隶,深悟魏晋意蕴,故呈弱冠,已善豪、隶、正、草、行各体。多年来。致力于书法研究与创作.取各家之长,溶己之灵性,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书法特色。先生之书,在韵逸中见雄浑,于规范巾出天真,话体并发,互为融容,蔚为大观;先生之得,早已因《篆书概论》、《正草隶篆四体概论》等专著而闻名于世。先生还致力于篆刻艺术,曾主讲中央电视台《中国书法电视讲座·篆刻学》,其作品构思精巧,黑白经营大胆独特,用刀爽劲.静中寓动,自成一格。此…  相似文献   

13.
随着书法艺术的发展,"拙"的内涵和外延也在发生着变化。以"拙"论书的思想体系经历了以妍为美、华质相半、拙多于巧、宁拙毋巧的过程,可将其分为萌动期、初始期、发展期、高潮期四个时期。不同时期对"拙"的不同理解,出现了不同的审美格调,也导致不同的审美追求和不同的创作风格。关于以"拙"论书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书法批评的开展,而且能够有效地指导书法创作和书法实践。  相似文献   

14.
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有着其自身的独特魅力。书法更是用来抒发艺术家丰富情感的主要载体。从注重"主体介入"的作用到书法的结构、线条、力度,再到情感因素的来源等多方面探寻情感角度学习书法艺术并延伸到情感因素在书法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对书法作品情感内涵得出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  相似文献   

15.
经"书同文"、"焚书坑儒"之后,楚简书法名亡实存,以其成熟的书写性、丰富的笔法、自觉的审美追求、发后继书体之先声的前瞻性和创新精神,暗中向汉代书法递交了关键一棒。其后经汉代四百多年的发展,篆、隶、楷、草、行五种书体全部创立完毕,从此,中国书法以风格史为主线,不断从辉煌走向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16.
在曲靖地区当代艺术创作领域中,书法艺术是地乡文化传统风格渊源最深的艺术品类。新时期书法艺术创作的振兴,不仅产生了众多优秀作品,培育了众多书法新秀,而且形成了较为成熟的风格与流派。从《爨乡书法作品集》所载数十位作者的上百幅作品看,大略可分为传统功力派、爨体流派、先锋派和才情派。这四个风格流派的相互切磋与共同发展,为当代爨乡书法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晚明尚奇书风盛行的同时,以传统观念观照书法的态度作为一种惯性,还存在并以极为强硬的姿态对世风进行反拨。项穆的《书法雅言》可以说是声音最为强烈、态度最为坚决的。在《书法雅言?品格》一篇中,项穆明确提出自己的正宗观。项穆自小在一个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中成长,父辈艺术风格与审美指向以及传统的思想教育对项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项穆正宗观的形成是家庭潜移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破山海明不仅是明末清初巴蜀禅宗的领袖人物,也是书法的代表人物。其书法艺术与禅宗思想融为一体,特点鲜明,清新可贵。遗迹流传虽少,但价值甚高,影响了后世禅宗书法的繁荣与发展,对当代书法创作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书法艺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形质技巧,积淀了数千年中国传统化的精华,蕴含着丰富深厚的民族化精神。从民族化的角度审视书法艺术的传统特质,理解其与华夏化的密切联系,可以提高广大书法爱好的化素质和美学修养,促进书法创作和书法审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纸张出现之前书法已经存在,造纸之初也并非为书写之用。纸张成为新兴的书写载体时,虽然可以催生许多新鲜的书法元素,但是并不能形成固定的创作规范。艺术需要依附载体表达,成功的表现形式无法一蹴而就,载体的规模使用是其中关键。本文深入探讨了纸张的规模生产对书法艺术的影响。在东汉末至两晋时期,纸张的制作技术水平与生产规模有两次提高,相应地推动了两次书法热潮。从此,用纸书写逐渐成为习惯;同时,物质基础的保障也扩大了书法爱好者的数量。一方面人们在心理上解放了以往的拘谨风格;另一方面章法进入到书法审美的范畴。丰富的书写技巧被不断创造,个人风格得以强化,书法体系与审美意识终于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