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 1928年1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在中共湘南特委配合下发动了湘南起义,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后我党领导的又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武装起义。湘南起义从1月12日宜章年关暴动揭开序幕,到4  相似文献   

2.
湘南起义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之后我党领导的又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武装起义。毛泽东早已设想"以汝城为中心"实行湘南起义,但因多种原因,将湘南暴动的打算变成了极力攻打长沙,并最终放弃了湘南割据。朱德召集汝城会议,讨论了湘南起义的计划,但因准备不足决定推迟,后因支援广州起义,湘南起义再次推迟,而宜章首义更利于湘南起义的实现。湘南起义大可不必与三大起义齐名,但它在党史军史上的地位依然突出。  相似文献   

3.
八一精神的理论内涵和外在表现都与朱德在南昌起义中的伟大革命斗争实践密不可分。作为南昌起义的亲历者和领导者,朱德为伟大的八一精神的培育和形成贡献了智慧和力量。朱德经历了南昌起义成功及南征失败,率领起义军余部转战广东、赣南,组织湘南暴动,与毛泽东会师井冈山的全过程。他凭着坚定信念、听党指挥的工作态度,英勇战斗、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革命风范,积极探索、为民奋斗的高尚情怀,对八一精神的形成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南昌起义前夕,在九江召开的李立三等部分起义领导人碰头会上,决定放弃依靠张发奎的打算,独立领导起义,得到了中共中央常委和共产国际代表的同意,并转报联共(布)中央政治局,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回电同意。受中共中央派遣到南昌传达这个指示的张国焘,曲解指示的原意,并把加伦有条件地联合张发奎的建议,变成了联合张发奎是南昌起义的先决和必要的条件。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委,并没有按照这个所谓的"共产国际指示"行事,坚决举行起义,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敢于担当;高举武装斗争旗帜、坚持革命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南昌起义的历史地位应怎样认识?一方面,头顶着"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璀璨光环;一方面,又长期笼罩在"失败了"的阴影中.这是我们以往南昌起义研究长期面临的困惑.经过长期艰苦的探索、研究,我们终于破解了这一长期的困惑.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证明:南昌起义没有失败,它是一次胜利的起义;南昌起义的历史作用不仅仅是"打响了第一枪",它的历史贡献是多方面的.它创建了一支英雄的部队,它对土地革命进行了初步探索,对中国革命武装斗争正确道路、新型人民军队建设和革命战争指导的实践和理论都作了开创性的探索和宝贵的贡献.我们理应驱散阴影,恢复历史本来面目,让南昌起义的光芒更加辉煌灿烂.  相似文献   

6.
纪念南昌起义90周年暨第五届八一精神理论研讨会于2017年5月在江西南昌召开,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中央党史研究室等相关单位共计120余人出席此次会议。会议围绕南昌起义的历史地位、三大起义的比较、南昌起义的史实及人物研究、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研究、人民军队的建设以及红色文化如何咨政育人等方面展开了充分而又具有探索性的交流。通过本次会议,对深入研究南昌起义,进一步推动八一精神研究,培育学术共同体有重要意义,以人民解放军成立90周年为契机,八一精神研究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7.
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是我党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恐怖统治而举行的武装暴动,在我党我军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比较两次起义的某些相同点与不同点,分析其原因与影响,对于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两次起义的地位与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南昌起义期间,中国共产党为挽救革命,确立了仍打“国民党旗帜”,实行与国民党及一切真正革命分子“合作”的统战原则,并努力在政治和军事领域内与国民党进行合作。中国共产党此阶段政治领域的统战工作为南昌起义的成功提供了有利条件;军事领域内的统战虽有失误之处,但积极作用仍是主流。  相似文献   

9.
为纪念南昌起义88周年,2015年8月1日"八一精神与红色文化研究"专栏建设研讨会在江西南昌举行,此次研讨会共邀请到省内外专家、学者50余人,就八一精神的历史地位、时代价值,八一精神的研究方法,人民军队听党指挥原则的确立以及专栏的建设与展望,进行了深入而有价值的探讨。基于此,未来专栏要加强学术性,拓展作者群,培育读者群,方能彰显品牌特色,扩大影响,这次会议推动了"八一精神"的理论研究并为专栏凝练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新军与会党是革命党发动反清武装起义所依赖的两支基本力量,这两支武装力量在辛亥革命中始终没能整合成一支声势浩大的反清武装。钦廉防城起义是同盟会联合新军与会党发动武装起义的首次尝试,因同盟会缺乏居中协调的经验,新军与会党在起义中没有坦诚相待,没能形成良好的协调合作机制,双方分歧越来越大,合作最终失败。新军与会党在革命理念、行事方式等方面存在诸多分歧,如果不积极加以引导、协调,很难组合成一支强大的反清力量。  相似文献   

11.
唐末黄巢起义和明末李自成起义,是中国历史上极具特点的两次疾风骤雨般夺取政权的农民战争。战争中,农民军以长途奔袭、掠抢财物、裹胁兵丁的流寇思想为出发点,以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取,集中力量占领都城为目标,充分利用旧政府内部的矛盾,依靠广大农民推翻了旧王朝。建立政权后,农民军首领的腐败,人才的匮乏,政策的失误,以及旧王朝残余势力的反扑和久窥中原的外敌的入侵。导致了新生政权的过速灭亡。两次起义相似的背景,相似的思路,相似的历程,相似的结局,从中不难看出黄巢起义对李自成起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为挽救革命,先后发动领导了南昌、秋收、广州三大起义,开创了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篇章。这三大起义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在其发展过程中,党中央始终关注并促成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协助。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有些又是同一领导人。三大起义的结局也是相同的,先是胜利而后失败。三大起义失败后,各自保存了革命火种,为创建新型的人民军队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以及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恽代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青年运动领袖,党内最早认识到武装斗争重要性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人民军队及其政治工作的奠基者之一。恽代英在南昌起义中任前敌委员会委员,他与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共同组织和领导南昌起义,成为南昌起义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恽代英与南昌起义的历史渊源既深刻又丰富,多次救国行动的尝试与失败是其走上革命道路的实践基础,对泛社会主义思潮的汲取与抛弃是其提出武装斗争的思想基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与发展是其参与领导南昌起义的理论基础。恽代英全程参与了南昌起义的决策、计划、组织和实施,成为南昌起义的领导者之一,人民军队的缔造者之一,土地革命的倡导者之一。他坚持发动南昌起义,重视革命政治宣传组织工作和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无数热血青年走上革命道路,为人民军队的缔造和土地革命的兴起作出了巨大贡献,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南昌起义作为中国革命道路转折和苏维埃革命兴起的起点,就中国革命道路和模式问题进行了开拓性的初步探索,开始了中共独立领导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历程,建立起一支由党指挥的军队,并培育一批革命骨干,重新积聚革命力量,直接吹响了江西乃至全国苏维埃革命的号角,为苏维埃革命的兴起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聂士成耐劳苦,治国事如家事.所部一万六千人,为清军五大主力之一.用洋法操练,成效显著,可称为洋务派.八国联军进攻天津,所部英勇抵抗,阵亡数千,他本人也壮烈牺牲,可歌可泣.他的死,也带有清流派与洋务派争斗的痕迹.  相似文献   

16.
李济深与新桂系的崛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他从维护广州革命政府的利益出发 ,为早日实现两广统一 ,完成孙中山北伐的遗愿 ,自 192 3年起就对新桂系采取了军事上援助、政治思想上引导、财政经济上支持的策略 ,使新桂系在 192 5年消灭了旧桂系 ,统一了广西。  相似文献   

17.
富有地区民族特色的雷再浩李沅发起义 ,是近代中国特别是湘桂边境交界地区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它对广西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太平天国起义的爆发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壮举。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步入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历史新时期。南昌起义虽然距今已经过去了83年,但回想起来,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首先,必须牢牢把握中国国情,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独立领导;其次,必须端正党的路线,对国民党反动派坚决实行武装反抗;再次,必须坚持武装斗争,率先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相似文献   

19.
百色起义精神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强大精神动力,要把百色起义精神与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结合起来。“实事求是”,培育求真务实的学风、教风和校风;“大胆创新”,积极培养创新型人才;“坚定信念”,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百折不挠”,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进大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团结奋斗”,营造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人际关系;“自强不息”,培育符合时代特征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