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地图的地理空间认知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地图的地理空间认知过程,经历了地图的感知觉阶段,心象形成阶段、心象记忆对比分析阶段和认知思维(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阶段.对地图的认知具有强烈的目的性,地理空间概念对地图表示的地理空间认知有重要影响.知觉过程经历了先自上而下,后自下而上两个阶段;心象地图的形成过程是概括地物图形特点,抽取地物组成元素及其组织关系的过程;认知思维是根据地理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是地理空间认知的核心;心象地图(地理空间概念)则是认知思维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中学生基于地图的空间认知过程进行研究,分析其认知特点和影响因素,从而得出认知过程与能力培养的相关性,为中学地图教学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锐君  王秀梅 《甘肃科技》2009,25(14):25-27
对地图使用者来说,其地图空间认知过程与客观世界认知过程是相同的,即包括感知过程、表象过程、记忆过程、思维过程等。而地图空间认知论对地图设计制作者来说,主要表现在认知地图与心象地图在地图设计中的应用上,这是因为地图设计制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过程,特别是对于小比例尺地图、地图集的设计与制作来说。主要阐述了地图空间认知论在地图设计中的作用,分析了地图的使用者和设计者之间的关系,以之为基础,讨论如何在地图设计制作过程中更好地运用地图空间认知论的知识。  相似文献   

4.
环境行为学的城市认知地图理论,对于我们研究社会个体人对社会的认识很有启发意义。人的社会化实质上是一种社会意义上的移动,因而也需要社会认知地图来导向,以确保其成功。社会认知地图是人对社会结构的主观认识,是对人的社会化过程的程序性反映,是客观的内容和主观色调的统一。构筑积极健康的社会认知地图,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5.
6.
为研究地上空间与地下空间的认知特点和关系,在以往空间认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使用认知地图、问卷调查和跟踪观察结合的方法,组织被试者参加了南京河西中央公园的地上地下空间认知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被试者对地上空间的认知普遍好于地下,地上空间与地下空间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们对空间环境的印象。地上地下空间的位置、主次、功能、特色节点等,都对使用者的空间认知产生影响。这些为理清地上空间与地下空间之间的认知关系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7.
学科知识的线性组织结构以及知识导图类的目录状、网络状平面呈现,将认知的结构信息与知识细节信息同时呈现,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认知的负担,同时,无法对知识及其相关性进行定位,知识间的拓扑关系无法较好表达.针对上述问题,该文从认知过程出发,分析了学科知识结构认知过程与地理空间认知过程的层次相似性,并依此建立学科知识结构的地理空间化方法,将传统的线性知识组织及线性空间,转化为二维平面化知识组织与二维平面空间,探讨一种新的利用地图空间化的层次认知,形象、直观、快速提高传统课程知识结构认知的方法,为知识导航与智能导学建立地理化的位置服务基准,有效地扩展了知识地图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模糊数学的地铁站安全疏散综合评价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阐述了地铁站人员疏散的安全评价在消防中的重要意义,并根据地铁站的特点建立了评估因素集,根据模糊数学原理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地铁站安全疏散评估模型,并结合此模型给出了地铁站安全疏散的评估实例.因素权重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对评估结果采用最大隶属度法进行了处理.模糊综合评估不仅可用于地铁站,亦可用于其他建筑.  相似文献   

9.
基于C#地铁站安全疏散模糊综合评价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铁站的火灾特点和安全疏散的影响因素建立了评估因素集,结合模糊数学原理和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地铁站安全疏散评估数学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运用C#在.NET2005平台上,开发了地铁站安全疏散模糊综合评价系统,用该系统对南京某地铁站的安全疏散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0.
张玉媛 《科技信息》2013,(12):196-197
认知地图是空间表征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综述了认知地图的提出、影响因素、变形及其评估方法,并介绍了最新的认知地图评估界面,为以后有关认知地图的研究提供基础支持。  相似文献   

11.
地铁出口条件对人员疏散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综合考虑建筑物结构和人员行为对疏散的影响,建立了地铁车站的疏散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详细模拟了各种不同出口条件下的人员疏散过程.通过模拟,获得了每个时刻的人员分布状态,找到了不利于人员疏散的“瓶颈”位置,分析了地铁出口条件对于人员疏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了优化地铁站台火灾通风系统,应用标准κ-ε双方程模型湍流模型,建立人员安全疏散判定条件和通风方案优化控制模式;对比无火源状态下的速度实测值和模拟值,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是可靠的;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基于CFD技术的地铁站台火灾通风系统优化模式在工程应用上是可行的.该结果对地铁站台火灾通风模式合理性的评价及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当地铁站的站厅发生火灾时,连接地面与站厅的楼梯就成为了空气进入站厅和火灾烟气流向地面的唯一通道.在这些楼梯之间存在着对火灾烟气的竞争,竞争的结果是站厅一侧的楼梯成为烟气的出口,而另一侧的楼梯则成为空气的入口.为了了解这种烟气竞争现象的机理,首先分析了烟气在流动过程中受到的驱动力和阻力,然后研究了火源位置和楼梯截面尺寸对驱动力和阻力的影响,并在一1/8尺度的实验台上进行了实验验证.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烟气竞争现象是浮力和空气流阻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该研究成果可为地铁站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应急预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针对深软场地条件,建立了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模型。利用Python二次开发程序实现了黏弹性边界的自动施加。考虑远场大震波及人工波的不同频谱特性,对典型两层三跨地铁车站结构动力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车站结构动力响应受输入地震动的峰值加速度及频谱特性影响明显,结构在不同地震波作用下关键部位的内力及位移变化趋势一致。大震远场波作用下和人工波作用下的车站相对位移曲线形状有差异。对于典型的框架式地下车站而言,中柱的内力反应最大,为最不利受力构件,设计时应重点考虑。深软场地对地震波具有低频放大、高频滤波的效果,远场大震波中的低频含量丰富;与人工波作用相比,车站关键位置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增大明显。  相似文献   

15.
应急预案框架下地铁防灾标识系统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地铁灾害事故发生后,灾区人员有效利用防灾标识系统进行及时疏散,则是防止和减少伤亡损失的重要措施. 本文对国内外大中型地铁站标识进行了系统的调研,分析了国内地铁防灾标识系统现存的问题. 通过国内外防灾标识系统的比较,提出了优化的建议. 最后对地铁防灾标识系统与应急预案框架系统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通过数值计算方法对北京地下直径线侧穿地铁2号线某车站的结构变形进行预测,并将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和差异性原因分析,以期对类似工程预测变形、指定控制指标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鉴于地铁应急疏散中决策者的有限理性、决策者的异质性以及所面临决策环境的差异性,本研究通过将决策者的个人属性和备选方案的方案属性引入参照点,建立了基于动态异质性参照点的地铁应急疏散出口选择模型。通过将该模型应用到上海世纪大道地铁站的调查数据,并将不同情景和不同决策者类别的模型结果分别与基于静态同质性参照点的模型结果进行对比,表明基于动态异质性参照点的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选择结果之间的误差更小,能更准确的描述决策者的决策行为。  相似文献   

18.
文中从发展对儿童适宜的生活环境的观点出发来研究城市住房项目.该项研究是针对Makahari湾城镇的中层住宅及附属教育设施的公寓区展开的.文中采用草图来确定Makahari湾城镇中儿童生活与其环境之间的关系.1999年进行首次研究,接着在2003年进行第二次研究,此间该镇的建设有所发展.具体研究是利用儿童凭记忆点出的关于他们的住宅、学校、玩耍场地和其它较多被注意的场所的草图来进行的.在两次研究期间,该地区发生了许多实体环境的变化,这些变化能从儿童的草图的许多元素中反映出来.将这些草图中的变化加以对照、分析,并将环境的改变与儿童的空间认知的关系加以探讨,同时注意分析比较体现在草图中的区域范围。结果表明,儿童早期对目标物的了解能从Makahari湾的空间结构以及环境变化中得到增强,而两者都由方格的模式构成.经验、每目的生活以及对小学和儿童游戏场所的空间认知与儿童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此项分析揭示了在一个发展中的住宅区中儿童对其生活环境的空间认知与其附属教育设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国地震带的分布特点,设计了一种适用于中国地震救灾的链状空间应急通信系统.该系统由若干个高空平台链状排列而成,每个平台搭载一个移动通信基站.针对基站、频谱等系统资源受限的现实约束,为了提高用户容量,提出了一种基于对称用户分组和平均功率分配的低复杂度基站协作方法.对该方法的用户容量性能的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  相似文献   

20.
以南京地铁建设为工程背景,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中场地类别的分类方法,保持场地覆盖层厚度不变,通过改变场地等效剪切波速,设计出典型的Ⅱ、Ⅲ、Ⅳ类工程场地类别.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考虑土体与混凝土的非线性以及土与结构接触非线性,研究地铁车站在规范规定的不同场地类别条件下地下结构的层间位移和位移角反应特征以及结构关键部位的应力反应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场地类别对地铁地下车站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规律和影响程度有所不同.总体来看,在较差场地类别条件下,基岩输入峰值加速度峰值对层间位移角幅值的影响程度较大,且对车站结构下层层间位移角幅值的影响更大.在本文所有的输入地震动强度条件下,Ⅱ类场地下地铁车站结构基本处于弹性工作状态,而Ⅳ类场地下地铁车站结构在中小地震发生时层间位移角很容易进入整体弹塑性工作状态.同时,场地类别越差,车站结构整体残余变形越容易发生,造成结构的残动内力也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