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姓名权作为人格权的一种,一直受到我国法律的保护。随着知识产权重要性的突显,我国对商标权也日益重视。当外国名人的姓名被恶意抢注时,名人应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本文将从法理和实践的角度分析这一问题,同时给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引起世人高度关注的乔丹告"乔丹"案,引发各界再次对名人对包括其姓名、肖像在内的形象商业价值保护的思考,我国的商标权制度、反不正当竞争制度和姓名权制度在这方面都有不足。美国的"形象权"制度认为每个人对其肖像的形象价值享有权利,这种权利可以是一种财产权,为了商业目的,盗取他人身份的商业价值,即构成侵权,需承担赔偿责任。该制度为我国相关制度的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87版《西游记》中美猴王的扮演者六小龄童在微博中怒斥自己的艺名被抢注,并晒出了自己多年前注册的商标。从六小龄童的微博中可以看到,从今年7月至今,在短短4个月内,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的网站上就有8个以"六小龄童"名字申请注册的商标。不难看出,名人姓名称呼(包括姓名、艺名、译名、外号、笔名)被恶意抢注为商标的现象亟待规制。所谓"恶意抢注商标",是指以营利为目的、用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社会公共领域的知名标识或者他  相似文献   

4.
张蕾 《科技资讯》2012,(7):10-10
本文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理论为指导,对域名注册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影响着整个社会生活,它的出现同时也引发一系列新问题,比如域名问题,域名与传统知识产权冲突问题也越来越显著。并且在实践中出现了许多纠纷,使域名问题引起了国际、国内有关人士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域名的介绍,分析域名与商标的矛盾及对恶意抢注如何裁决的问题进行探讨,强调应该加强对域名的保护,对于我国法律在认定域名与传统知识产权特别是商标权的问题上如何更好的保护企业的利益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商标权作为知识产权的一部分,它的价值已经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是随着网络的发展,对商标权的侵害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现实生活中的对注册商标恶意抢注、复制、摹仿驰名商标等方式,在网络中,这种侵权行为也以域名抢注的方式存在,这给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即如何在网络中对商标权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6.
李长宝 《华东科技》2000,(12):18-19
2000年上半年,大名鼎鼎的美国宝洁公司(P&G)将名不见经传的上海晨铉科贸有限公司告上法庭,起因就在于1998年初晨铉公司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注册获取的域名"WWW.safeguard.com.cn"。宝洁公司认定该域名本该属于自己,因为"safeguard'就是该公司旗下的知名品牌"舒肤佳",晨铉公司的行为是"恶意抢注"、"搭便车",属不正当竞争;晨铉公司的解释则为,之所以起这个名字,是因为公司主营安全防卫系统,而"safeguard'中文意为"保卫",故择此名。两家公司协商不成,对簿公堂。庭审中,宝洁公司通过出示近年来"舒肤佳"品牌的广告投放情况、产品市场占有率等方面的有关材料,证明"舒肤佳"即"safeguard"是驰名商标,被告却恶意抢注,侵害了原告的合法权益;被告晨铉公司则辩称,该公司是"善意在先注册",还特别强调,宝洁公司的指控缺乏法律依据,因为"迄今为止还没有哪部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域名所有权等于商标所有权"。  相似文献   

7.
专利权是专利权人对其发明创造在一定的时间内依法享有的各种专有权利的总称。善意与恶意都起源于罗马法,其含义都有意思主义和认识主义之分。专利权保护与侵权中的善意应采意思主义,即只有出于善良的动机或愿望才能认定其为善意。专利权保护与侵权中的恶意应采认识主义,即只要明知其行为缺乏法律根据、有损他人或社会公共利益就认定其为恶意。专利权的善意保护应当得到国家和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专利权的善意侵权不应视为侵权,专利权的恶意保护与恶意侵权应是当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打击知识产权违法行为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我国名誉权法律保护存在着言论自由和公众人物名誉权保护的协调问题。合理界定公众人物名誉权保护的范围与边界是化解公众人物名誉权保护困难的出发点。加强公众人物名誉权的保护需要明确引入公众人物的法律概念,建立我国公众人物名誉权保护的强化机制,引进西方的"惩罚性赔偿"制度、"恶意不实诉讼"制度和"实际恶意原则"。同时,公众人物的名誉权的保护也应受到合理的限制,国家需要制定新闻法以及相关法律保障言论自由和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9.
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规定在我国《商标法》第63条第1款,新《商标法》施行近4年来,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的具体适用及其对司法实践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对中国裁判文书网上111份有效判决书梳理研究,发现司法实践中对惩罚性赔偿条件即"恶意"及"情节严重"认定不清;惩罚性赔偿与法定赔偿关系不明。故在此基础上,探究惩罚性赔偿中"恶意"和"情节严重"的具体认定以及惩罚性赔偿与法定赔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域名作为互联网用户用以确定其在网上位置的稀缺性资源,正成抢注的对象。应制定相关法律来明确界定域名抢注问题,在没有明确的法律保护之前,我们应了解域名注册组织及域名抢注纠纷解决程序并加以运用,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的《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驰名商标通常是指在中国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的商标.对于驰名商标的认定方式,上述《规定》修改了原来的"主动保护、批量认定"的方式,转而采取"被动保护、个案认定"的国际通行惯例.然而,对于驰名商标定义中的"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享有较高声誉"应如何界定,以及为什么要将以前的主动认定方式修改为被动认定方式,本文从我国驰名商标的认定标准和认定方式等几个问题做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科技促进发展》2010,6(9):92-92
印度政府启动了一个通过抢注专利来实施防御性公开的项目。例如,"瑜伽"是全球流行的印度传统技术。在美国,瑜伽行业每年的产值高达300多亿美元。为了保护这个市场,人们纷纷抢注版权、商标、专利。例如,举重运动员乔杜里下海经商,申请了一些瑜伽姿势的版权,还申请了数十项高温瑜伽功法专利,并抢注了印度瑜伽学院的文字商标。2006  相似文献   

13.
王跃文案提出了作家是否属于"经营者"问题,虽然法院对个案已做了认定,但新型的不正当竞争却会不断出现,若一一对适用主体进行解释将增加司法成本。所以《反不正当竞争法》适用主体应从"经营者"扩展到"凡影响市场竞争活动之人"。另外,该案也反映了名人形象保护的必要性,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亦应增加一款专门规定予以保护,防止消费者对具备商业标识的名人形象产生混淆。  相似文献   

14.
王波 《当代地方科技》2011,(10):113-114
由于消费者往往"认牌(品牌)购物"或者"识名(企业的商号)购物,一些商事主体恶意使用驰名商号,搭便车、傍名牌,或恶意抢注驰名商号,企图利用已有的知名商号,走上获利的捷径。目前我国商号侵权事件屡屡发生,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制下,又往往不能很好地约束和惩罚这些行为,商号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域名抢注的现状,分析了抢注域名行为可能导致的五种结果,即无过错使用、合理使用、竞合使用、不正当竞争和侵权。最后提出了域名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郭建 《安徽科技》2008,(2):46-47
据国家工商总局最新不完全统计,我国有15%的知名商标在国外被抢注,近几年,中国内地著名商标在海外被侵权或恶意抢注的至少在300件以上,1999年博世·西门子公司在德国注册“HiSense”商标,该商标与海信的“Hisense”商标极为近似,双方由此展开商标纠纷,2006年4月,一位华裔律师发现,加拿大一家公司申请注册了“桂发祥十八街”商标,  相似文献   

17.
正苹果这样一家伟大的公司,在知识产权上犯了一个低级错误。一个是目前全球市值最大的企业帝国,一个是辉煌一时却早已破产的中国公司,苹果与唯冠的iPad之争,算是迄今影响最大的一场商标案了。但这次既不涉及恶意抢注,也不是偶然撞车,而是一个无心孽债,现在双方都打出了委屈牌。  相似文献   

18.
公共环境中计算机数据保护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为有效保护硬盘数据免遭病毒感染、恶意破坏、误删除,给出一种基于WDM过滤驱动程序的磁盘免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经过测试该系统可有效保护硬盘数据,对磁盘I/O性能无太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目前的移动代理系统中,保护主机免受恶意代理攻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而保护代理免受恶意主机攻击,却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提出了用JavaCard来提供安全的执行环境,首先系统分析了代理所受的攻击,接着给出用JavaCard保护代理的详细方案。  相似文献   

20.
移动代理是一种可以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自主异步传输的程序,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移动代理安全性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保护代理免受恶意主机的攻击是移动代理系统独有的安全问题。由于代理必须在主机环境中运行,有效解决该问题比较困难。提出一种基于代码控制流混乱和时间核查技术的移动代理保护方案,该方案在实际网络管理系统中进行了验证,能够有效识别恶意主机,移动代理的保护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