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中国近代义务教育是在太平天国平等教育思想、近代改良主义思想以及欧美近代义务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产生的。中国近代义务教育的贡献有三:一是推动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二是促进女子教育的飞速发展,三是推动师资结构的不断变化。探讨中国近代义务教育的产生、历程与贡献,有助于人们对当今义务教育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2.
李爱民 《科技信息》2009,(30):43-43
西方的基督教传教士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一股特殊势力,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可否认,近代的基督教传教活动,具有很大的侵略性和隐蔽性,给近代的中国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但是在另一方面,基督教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也有积极的一面,本文主要介绍的是1900年以前基督教对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和政治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类比分析法,对中华传统武术的近代化转型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传统武术的近代化转型,是在缓慢的政体变革、思想解放的启蒙、经济与科技的进步、军事转型的失利以及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等社会背景下发生的。这种转型突出反映在近代化教育转型、近代化科学转型以及近代化体育转型三个方面。而近代化转型的完成,既反映了西方近代体育文化全球广布的影响力,更昭示着中华文化在近代世界大变革中融入世界体系的强大意愿。传统武术逐步走向世界、学校教育功能获得提升,是其在近代化转型中给予我们的历史启示。而传统武术近代价值体系形成过程中所带来的缺憾,亦是传统武术在近代化转型中带给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歌曲体裁在中国近代所呈现的繁荣景象表现在:近代大部分作曲家创作的大部分作品都是歌曲;近代的很多歌曲都可谓经典之作,且至今仍在传唱;近代的音乐活动以涉及歌曲创作和歌曲表演为主;近代歌曲体裁比古代歌曲体裁更为多样,其受众面也比古代更加广泛。这种繁荣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的音乐审美心理,即中国人固有的音色审美观、填词审美观、线性审美观和他律审美观;直接原因是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现实,当时的民族独立和民主革命都需要歌曲体裁作为其有力的宣传工具。可见,中国近代歌曲的繁荣是历史的积淀和时代潮流碰撞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
在对大量东北近代图书馆相关史料梳理的基础上,阐明了近代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是当时图书馆工作中最重要的一条生命线。同时又以近代社会教育兴起为契机,详细考证了东北近代图书馆在隶属、规章制度、藏书情况、服务项目等多个层面上所体现的社会教育职能,从而鲜明地折射出近代图书馆在近代社会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充分证明了图书馆以其特有的社会教育职能,在提高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东北近代知识分子是东北近代发展史上特殊的社会群体,为东北近代历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推动了东北区域的社会进步、促进了东北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东北地区反帝斗争的深入、同样也推动了东北近代教育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謇是著名的近代实业家,也是一名出色的教育家。由于传统藏书体制弊端的影响、西学东渐浪潮的影响和古越藏书楼的启发,张謇萌发了兴办近代公共图书馆的动机,并形成了其近代公共图书馆理论体系。张謇对近代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旅游史在我国旅游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它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中国旅游发展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近代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为我国现代旅游业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对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30年间中国近代旅游史的研究成果按其研究内容分为近代旅行社研究、近代特定人物及群体研究、近代旅游思想研究等十六个类别,对典型文章进行相应的概括和评述,对当前近代旅游史研究的现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等方面进行考察和分析,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以期能对中国近代旅游史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女性教育思潮的产生、演变是中国近代女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社会的一次客观度量.中国近代女性教育思潮从鸦片战争时期至“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先后历经三个阶段.近代女性教育思潮是社会变革的产物,又是一种推动社会变迁和时代进步的一种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0.
连词研究一直是近代汉语研究中比较薄弱的环节,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对其进行过专门的深入的研究。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回顾和总结,认识到近代汉语连词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近代汉语连词的数量不确定;二、近代汉语连词的界定不明确;三、近代汉语各个时期的常用连词亟待总结;四、近代汉语连词的语法化研究不够深入。因此,应加强常用连词的语法化研究。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沈阳近代具有代表性的独立式住宅建筑特点的研究,分析了沈阳近代独立式住宅的建筑类型和艺术特征,从而进一步研究分析形成这些特征的政治、社会和历史因素。近代独立式住宅建筑是沈阳近代建筑与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纺织工业形成发展于19世纪后半期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旧中国工业生产的主要部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近代纺织工业发展的历史就是大工业化纺织生产在中国诞生和形成的历史。探讨中国近代纺织工业发展的原因、特征,对中国纺织工业历史地位的正确认识是近代纺织历史研究不可或缺的,同时,对中国近代纺织工业地位的正确认识,对我们今天的工业现代化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任何一种经济思想的产生,都是一种由同时代的社会生产关系在人们的意识形态上所得到的最直接的反映。同样,中国近代对外贸易思想的确立,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产物,其中中外贸易冲突是近代对外贸易思想确立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中国近代那个特殊的社会结构里,有着中外贸易冲突出现的客观性和由此而产生近代对外贸易思想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黎锦熙先生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积极倡导开展近代汉语研究和教学。他的《中国近代语研究法》不仅确立了近代汉语研究的范围、材料、方法和步骤,而且还就近代汉语学科建设、课程设置和专门人才培养等问题提出许多指导性的意见。以黎先生的这篇文章为视角,从理论价值特别是实践意义方面能论析出他对近代汉语研究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国倍受西方列强蹂躏,救亡与启蒙成为双重的历史使命和时代主题。在救亡与启蒙的双重变奏中,自由、平等不仅成为了中国近代的时代主题和价值诉求,救亡还使近代思想家所追求的平等具有跨越国界的意义,如何使中国摆脱列强奴役,建设独立、自主的国家成为时代的最强音。这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所讲的平等迥异于西方之处,也是近代启蒙思想的特色。遗憾的是,近代思想家并没有实现中国与西方平等的目的,反而在其论证平等时默认了中西之间的不平等。出现这种事与愿违的结果,原因颇为复杂,既与中国近代复杂的政治环境和中西之间的强弱对比有关,又与近代思想家的软弱和对现实估计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16.
近代佛教制度“入世”转型的发生,一方面是由于近代之前佛教制度“入世”开展存在着低效率乃至扭曲的表现,另一方面也与近代社会“世俗化”的时代趋向密切相关。在此背景下,太虚的僧制改革运动以及近代居士佛教的组织化开展与制度创新,成为近代佛教制度“入世”转型的两大典范性实践。而近代佛教制度在“入世”转型的过程中存在的诸如世俗化、滞后性、实践性不够等问题,以及佛教自身一直存在的所谓的“路径依赖”问题,使得近代佛教制度的入世转型最终陷入功败垂成的境地。  相似文献   

17.
近代苏北市镇手工业的转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产工具的进化,表现为传统手工工艺的改进、近代机器的推广以及非自然动力的使用;二是生产组织的进化,表现为手工工场的兴起以及手工工场向近代工厂的转型。近代苏北市镇手工业仍然是市镇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与近代工业形成互补,推动了市镇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对大量东北近代图书馆相关史料梳理的基础上,阐明了近代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是当时图书馆工作中最重要的一条生命线。同时又以近代社会教育兴起为契机,详细考证了东北近代图书馆在隶属、规章制度、藏书情况、服务项目等多个层面上所体现的社会教育职能,从而鲜明地折射出近代图书馆在近代社会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充分证明了图书馆以其特有的社会教育职能,在提高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科技在一千多年内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到了近代却停滞不前,而西方科技却在近代迅速掘起,发生了近代科学革命。中西方近代科学发展的这种逆向运动,是发人深思的,这是中西方近代在不同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必然结果。考察中西方近代不同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我们可以知道:科学的产生和发展需要开放的思想观念,民族进步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的有力推动。在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这种思考所给予我们的启示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科技在一千多年内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到了近代却停滞不前,而西方科技却在近代迅速掘起,发生了近代科学革命。中西方近代科学发展的这种逆向运动,是发人深思的,这是中西方近代在不同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必然结果。考察中西方近代不同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我们可以知道:科学的产生和发展需要开放的思想观念,民主进步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的有力推动。在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这种思考所给予我们的启示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