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人胃十二指肠穿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5-2007年间我院治疗的60岁以上溃疡病急性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例保守治疗成功,25例手术治疗,其中行单纯穿孔修补手术17例,围手术期死亡率11.7%,胃大部切除和溃疡局部切除8例.结论 胃单纯修补术是老年人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的主要治疗方法,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应掌握手术适应症,以提高治愈率,降低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探讨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的手术治疗情况.方法:对所收治的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的118例病人中的接受手术治疗的93例病人进行研究、分析,并随访2~3年.结果: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病人大部分需要手术治疗,且不同的病例选择的手术方式不同.结论: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患者除少数病例可行单纯修补术加抑酸剂治疗外,还应以及早手术治疗为好,并尽可能行胃大部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并分析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280例,平均年龄43岁,男女比例13.3:1。保守治疗34例,穿也修补32例,胃大部分切除214例,术前误诊12例,术后发生合并症18例,死亡5例,文中对溃疡病穿孔的诊断、保守治疗适应症及各种术式的选择加以讨论。认为胃溃疡穿孔应施行胃大部份切除术,并提倡作B-I式吻合。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因修补后抗溃疡治疗效果不理想,除特殊情况外,应选择彻底性手术,并采用B-II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最佳治疗模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资料.结果 行简单术前准备后立即行溃疡修补术9例,治愈3例,死亡6例;延迟行手术治疗21例,治愈18例,死亡3例;保守治疗2例,均治愈.结论 对穿孔小,腹膜炎体征较轻的患者,可行保守治疗;腹膜炎体征明确者,宜行液体复苏,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以抢救生命为首要治疗.手术上选择简单快捷的穿孔修补手术.  相似文献   

5.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36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6例,年龄35~50岁,术前均确诊胃十二指肠穿孔。术后发现胃穿孔13例,十二指肠穿孔23例。1.2治疗方法本组病人均行手术治疗,其中30例行穿孔修补术,6例行胃大部分切除术。1.3结果本组病人36例均痊愈出院,但行修补者术后随访均有不同程度疼痛症状发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术的治疗。方法在腹腔镜监视下,尽量吸净腹腔内溢出的胃肠内容物后,使用腹腔镜行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术。结果14例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80min,术后2~3d进流质饮食,5~7d出院,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患者康复快、肠粘连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术的治疗.方法 在腹腔镜监视下,尽量吸净腹腔内溢出的胃肠内容物后,使用腹腔镜行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术.结果 14例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80 min,术后2~3d进流质饮食,5~7d出院,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患者康复快、肠粘连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经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10例临床分析傅全胜王存川宋逢春(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外科,510632,广州)关键词: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腹腔镜;溃疡中图分类号:R6566我院自1992年开展腹腔镜外科手术以来,经腹腔镜应用普通弯针丝线缝闭...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统计6年来治疗的老年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总数、发病率及病因,综合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结果。结果:急性重型颅脑损伤86例,占同期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91例)的17.5%。手术治疗55例,保守治疗31例,死亡率分别为38.2%和38.7%,与同期35-60岁同类型病人86例比较,老年组合并伤及治疗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高(P<0.005)。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危及生命的合并伤,急取在脑疝前期开颅,充分脑减压,早期防治并发症可降低老年人急性重型脑损伤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1~2010-10间收治的120例老年人急性阑尾炎临床资料.结果:120例均行手术治疗,无手术死亡病例,治愈率100%;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2例,化脓性阑尾炎27例,坏疽性阑尾炎、穿孔性阑尾炎68例,阑尾周围脓肿13例.结论:阑尾穿孔时脉率明显加速,可作为诊断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穿孔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128例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DTICH)病人的诊治经验,以期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力.方法:对我院11年间收治的128例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128例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中,手术治疗112例,非手术治疗16例,其中6例病人确认DTICH时已进入脑疝晚期,临床死亡.手术治疗的112例DTICH病人,良好率为81.3%,致残率为8.9%,死亡率为9.8%.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提高DTICH病人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左半大肠癌并发急性梗阻一期切除吻合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左半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笔者对83例左半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进行了一期肿瘤切除吻合治疗观察.结果表明:83例病人中除2例属癌肿晚期无法施行一期切除吻合而行单纯结肠造口,1例行急诊Miles手术,5例行Hartmann手术外,其余75例均行一期肿瘤切除吻合术,手术后1例死于呼吸衰竭(占1.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2%,均予以治愈,手术效果满意.因此,对左半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病人施行一期肿瘤切除吻合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切口妊娠(CSP)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我院2007年6月。2009年6月确诊的CSP病例资料。结果28例CSP中,保守治疗成功20例(71.4%),经手术治疗后痊愈8例。B超是临床早期诊断CSP首选方法,宫腔镜技术是诊治CSP有价值的方法。结论CSP可行保守治疗,必要时则应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agA阳性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胃炎等胃及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对Hp阳性(~(13)C-呼气试验为阳性)、胃黏膜快速尿素酶联免疫法阳性的512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及80例对照者(健康体检:~(13)C-呼气试验为阴性、胃黏膜快速尿素酶联免疫法阴性)行血清CagA抗体检测.512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中慢性浅表性胃炎(CSG)18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120例,十二指肠球溃疡(DU)100例,胃溃疡(GU)108例.结果 CagA抗体阳性检出率对照组为30%,慢性浅表性胃炎组阳性率为61.96%,慢性萎缩性胃炎组阳性率为63.33,十二指肠溃疡组阳性率为68.00%,胃溃疡组阳性率为74.07%.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CagA阳性总检出率为66.0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十二指肠疾病Hp阳性感染者中CagA抗体阳性总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CagA抗体阳性感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密切相关;两组胃炎患者CagA抗体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CagA抗体阳性感染与胃炎密切相关;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CagA抗体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CagA抗体阳性感染与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64例就诊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82例给予序贯疗法治疗,对照组82例给予传统三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84.15%)明显优于对照组(67.07%),治疗组治愈50例(60.97%),总有效率为91.46%,对照组治愈35例(42.68%),总有效率为74.39%,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并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观察单一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肾感染石的疗效,探讨碎石过程中的定位技术和冲击方法,采用B超或X线定位碎石机治疗128例肾感染石患,其中部分性鹿角石116例,完全性鹿角石12例;结石为单发101例,多发27例,共178枚,结石直径1.4-1.7cm,平衡2.2cm,碎石前,在33例体积较大的患中,28例放置双“J”管,5例放置Dormia支架,单次治愈71例(55.47%),2次30例(23.44%),3次13例(10.16%),4次5例(3.91%),5次(91%),失败(3.13%),要后因尿路感染而发热14例(10.94%),其中1例被迫行肾切主,其余均用抗生素治愈,17例(13.28%)并发5cm以上的石街,经保守治疗或重复碎石后痊愈,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认为在肾感染石碎石过程中,B超定位效果优于X线;单一ESWL治疗肾感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肝圆韧带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寻一种大网膜以外的其它自体材料进行上消化道溃疡穿孔的修补方法。方法:将肝圆韧带在靠近脐部切断、结扎,紧贴前腹壁游离近肝侧至肝纵裂处与肝脏附着,再将肝圆韧带游离端覆盖在穿孔处,按常规方法缝合修补。结果:本组12例,全部治愈,手术时间45-110分钟,平均56分钟,无手术死亡,无胃瘘,腹腔脓肿、切口感染等并发病,结论:用该方法修补,效果满意,取材方便,距病灶近,韧性好、血运佳、不易坏死,易于粘连封闭穿孔处,不失为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方法,可以作为大网膜不能利用等特殊情况下的一种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特点,为急腹症、便血患者的治疗提供临床经验.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0年1月住院的经结肠镜、全腹CT、腹部彩超、血管造影等检查确诊的符合缺血性肠病临床特点的患者20例.结果5例患者进行手术切除治疗,其他均行内科保守治疗;1例在手术后3 d因肠坏死、感染性休克死亡,1例放弃治疗.结论对于中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