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曲再鸣  汤向 《广东科技》2013,22(6):14-14,9
通过探讨传统审美以及传统文化对,试图说明传统审美能力应该成为当代艺术设计教学的重心,通过分析这些影响将会为我们当代从业者或教育者带来积极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彭飞 《科技咨询导报》2014,(13):228-228
在社会经济的推动下,当代艺术呈现多元化发展。为了凸显艺术设计的特色,让设计富有新鲜感,突破固态设计思维,我们可以到传统艺术文化中需找能够与现代艺术结合的元素,将新艺术文化与传统艺文化联系起来,设计出既符合当代审美,又能够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杰出作品。该文,笔者分析我国传统绘画的用色特点,并联系作者自身经验及当代艺术设计理念,谈谈如何在进行艺术设计时,融入传统美术创作的色彩元素。  相似文献   

3.
意象性审美特征贯穿着中国雕塑的发展历程,这是因为它生长于中国传统文化这块肥沃的土壤,道家观念和儒家学说给了它丰厚的精神内涵。这种审美特征使得中国雕塑注重精神力量的表现,讲究"道法自然"和"天人合一"的精神气象,中国雕塑艺术也以这种充满了传统哲学魅力的审美特征满足着几千年来中国人的审美需求。及至当代,中国雕塑的发展承受着各种文化的冲击,如何使中国意象性审美特征与当代艺术的文化大环境相融合,成为当代雕塑家探索和践行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4.
健钧  南迪 《世界博览》2023,(7):86-91
<正>方力钧以其独特的视觉叙事与空间句法为中国当代艺术提供了一系列具有世界性影响的艺术作品,推动了中国当代艺术和视觉文化在观看方式、视觉机制乃至审美趣味整体上的创造性变革与转型。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方力钧不仅是中国艺术发展重要节点上最有标志性的艺术家之一,而且也为中国当代艺术赢得世界性的声誉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于20世纪90年代初推出的“光头泼皮”系列作品,开创了中国蔚为大观的“玩世现实主义”艺术思潮,深刻影响着70后、80后甚至90后新生代艺术家。  相似文献   

5.
我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发展状况对高校的绘画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000年前,当代艺术市场不是很景气,这期间艺术市场与高校绘画教学是平行发展,互不影响的.2000年至2008年期问,当代艺术市场从复苏走向全面高涨,高校绘画教学陷入迷茫,过分追求经济价值、胡乱跟风的现象尤为严重.2008年秋,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当代艺术市场的大好形势急转直下,进入自我调整时期.对此,教师和学生都应以平淡的心态理性地对待当代艺术市场的变化,绘画教学也应回归艺术的本体价值及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6.
刚刚起步的中国当代艺术教育,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意识形态的双重宰制下,正在艰难地建构一个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全新理论体系和实践机制,然而,如何打造适应时代审美文化和伦理规约发展需要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操作平台,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具有代表性的当代艺术家及其作品在消费文化时代中体现出了新观念、新趣味以及新方式,以此为依据,阐释中国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材料运用和观念表达等语言特征,有利于人们更全面地了解当代艺术家的创作主张及当代艺术。  相似文献   

8.
融合了传统艺术的标志设计承载着凝重的中国文化传统、先进的审美观念和昂扬的时代激情,既有历史文化,又具现实精神,能够使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艺术设计领域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语境下产生的中国当代艺术,在西方势利和市场的操纵下,出现了艺术价值定位被动、模仿与套用、前卫与传统割裂的发展困境。随着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中国要实现当代艺术国际话语权,必须脱离对西方艺术的依附,构建具有中国文化艺术地域性特征、整合传统与现实的“中国图像”,重建本土价值,蕴藏着巨大创作能量和精神力量的中国当代艺术才能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0.
在消费时代,广告设计者以美学为外衣,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审美创造.受众进行审美接受的活动时,广告便进入了审美文化视野.在消费文化影响下的广告审美文化已经泛滥成灾,人们的审美创造和审美体验受消费文化的影响不断异化和嬗变.本文在分析广告审美文化嬗变的几个突出问题基础之上,进一步探撼广告审美文化的美学走向.  相似文献   

11.
具有代表性的当代艺术家及其作品在消费文化时代中体现出了新观念、新趣味以及新方式,以此为依据,阐释中国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材料运用和观念表达等语言特征,有利于人们更全面地了解当代艺术家的创作主张及当代艺术。  相似文献   

12.
当代艺术是一个以文化的身体体验为原发的"生活世界",体现人类的自由需求和潜能。当代艺术感性的理论主要以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为理论依据,对艺术感性要素的分析主要体现在身体化、知觉化,语言暴力化及由此而生成的新的社会批评中。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画艺术走的是一条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对文化精神的再研究和体验的深入解读与自觉认知的道路。在当代中国画艺术的创作中,人们试图在传统中寻找着与个体创作相联系的生存意义和传统审美的纽带,并探索和运用新的材料语言形式来自由地表达思想,形成个性风格突出的艺术表现方式。因此,在中国画创作领域探究重彩画的源流和材料技术的发展历程,研究天然矿物质颜料在中国画创作中的作用,分析中国画当代艺术的理念,阐释当代重彩画的绘画语言及其材料价值,对当今中国画创作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吉祥纹样历经不断挖掘、开发、变化和改造,日益被艺术设计界所重视和应用。该文主要论述了我国传统吉祥纹样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及应用,旨在进一步探索如何科学、合理地将中国传统吉祥纹样融汇于当代艺术设计的实践中,大力弘扬和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能充分体现民族文化价值和意义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现代设计更具有活力和生机。  相似文献   

15.
文化视野中的审美心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如一位批评家所言 ,现在文化和审美越来越分离 ,孤立的审美成为当代主要的问题 ,作者反对这种不良的研究倾向 ,希冀着文化审美心理学的突显。因为审美心理并非栖居在理想的真空中 ,而是生长在人类文化这片沃土上 ,无论是群体审美心理还是个体审美心理 ,它们都是文化这棵巨树上的果实。  相似文献   

16.
周来祥主编的《中华审美文化通史》对中华审美文化的概念、对象、范围和方法以及它的基本特征做了与以往学者不同的阐述;此书从先秦开始,一直写到二十世纪的审美文化,对各个时期的审美文化概况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抓住各时代审美文化的总范畴与主导思想,采取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对中华审美文化进行了总体的把握。  相似文献   

17.
刘洋 《科技信息》2012,(28):162-162
当代中国艺术的传统与现代的冲突愈发明显,随着时代变迁所产生的思想意识和审美价值的变化,当代艺术无论是从观念还是表现方法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美学思想面临冲击与融合的艰难抉择,传统与现代该怎样取舍,是决定中国艺术体系走向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广西百色田阳县布洛陀文化旅游节为个案分析对象,从布洛陀文化旅游节的审美文化创意、审美文化特色、审美文化意义三个方面进行审美文化分析,以期从中探寻出布洛陀文化旅游节文化产业的特色及举办成功的原因、价值和意义等。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全球化趋势下,在世界当代艺术的语境中如何更好的展现中国自我的雕塑体系,表达中国的艺术精髓和时代精神,文中对殷教授的解读使我们看到,经过严格西方写实训练的雕塑家,再充分利用自身造型优势,依托传统美学意象观,抓住本土地域独特性,展现民族审美。  相似文献   

20.
当代美学理论研究中话语转型的学理诉求和审美对一般文化领域强势介入的姿态促成了当代美学的文化转向。审美文化在当代更是消费大众审美狂欢的盛宴,繁荣的表象却遮蔽了"小众"生产者制造的审美文化"传播假相",由此带来当代审美文化的感官化、娱乐化、虚拟化和可塑化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