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历史演变美苏在第三世界的争夺始于五十年代后期.那时,美苏在欧洲的严重军事对峙,使欧洲形成了势力范围分明,局势相对稳定的局面.赫鲁晓夫上台后,改变了斯大林的外交路线,加上苏联的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都有所增强,便在保住和加强欧洲战略重点的同时,开始向第三世界伸展势力.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奉行”解放东欧”和把苏联势力从东欧“推回去”的政策受到阻遏,面对苏联向第三世界伸手,遂强调它同苏联的斗争已不再是防止苏联在欧洲发动战  相似文献   

2.
在谈论当前的美苏关系时,人们对布什总统5月所提出的“超越遏制”投以了极大的关注,而且诸多评点。我认为美国的“超越遏制”还不能说已经有了一个很清楚的理论框架,但它的提出确实表明美国对苏政策已作了进一步调整。首先,美国决策层开始认为,苏联的改革已经出现符合西方利益的发展势头,西方应抓住这一“历史性机会”,从以往在军事、政治、经济各方面对苏实行全面“遏制”的战略思路中跳出来,在确保美国安全战略稳定的前提下,对苏联的改革给予“支持”,以促进苏联内部进一步发生有利于西方的变化。第二,美国认为苏联仍然是它的主要对手,苏联对美国长期构成战略威胁这一事实不会改变。因此,美国不会放弃以往“行之有效”的“遏制”战略。在这个意义上“超越遏制”只是策略改变,是在新的条件下对“遏制”战略的补充和发展。它是建  相似文献   

3.
吴付山 《科技信息》2009,(35):197-197,54
质量互变规律同样适用于社会历史的发展,苏联的解体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应该有它的量的积累,并且当量的积累超过了一定的“度”时,也就发生了解体这种“质”变。激变论否认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否认把质变绝对化,视质变为突然发生的、没有量变准备的突如其来的一击,因此它不仅是违反辩证法的形而上学观点,而且也是一种背离唯物主义的唯l心主义学说。我们要反对它。那么.苏联解体的量变的起点首先出现在哪儿呢?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勃列日涅夫在苏联工会十七次代表大会上宣布,苏联单方面暂停在欧洲部署中程核武器。苏联宣传机器立即全力开动,把这项建议吹嘘为“裁军的良好榜样”,是“对爱好和平活动的重大贡献”,等等。其实,只要深入分析当前形势和苏联建议的实质,就不难看出,它不过是苏联的一个以退为进的和平攻势;同时,它又是苏联霸权主义者虚弱本质的反映。  相似文献   

5.
古巴从充当苏联社会帝国主义搞侵略的打手,在非洲为非作歹以来,声名狼藉;它在不结盟国家中,处境越来越孤立。莫斯科显然认为有必要替这个马前卒吹嘘一番,以挽回一点它的“声誉”,于是苏联的宣传机器开动起来了。苏联《新时代》杂志发表专文,给哈瓦那送上了一顶顶桂冠:什么“革命典范”,什么“站在了世界解放运动的前列”,什么给予非洲国家以“国际主义援助”、“帮助发展国民经济”,等等,真是把古巴捧上了天。事有凑巧,正当莫斯科不遗余力地吹捧古巴在  相似文献   

6.
赫鲁晓夫的和平共处外交思想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赫鲁晓夫鉴于“冷战”方酣的国际形势,继承和发展了列宁的和平共处思想,把和平共处的原则定为苏联对政策的总路线。赫鲁晓夫的和平共处外交思想,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同时对缓和冷战时期紧张的国际局势和改善与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也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基本上奠定了苏联后来奉行的“缓和战略”的理论和策略,为解决一些重大的国际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当然,我们在看到它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应看到它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维果茨基是苏联杰出的心理学家,虽然他只活了38岁(1896—1934),但起着苏联教育心理家奠基人的作用.他的思想和著作在苏联国内外都有较大影响.本文旨在对他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作初步探索并给出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测试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粗浅的例子,抛砖以期引玉.维果茨某研究了教学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问题,提出了认知过程中互相联系的两个发展区: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它已成为当今苏联教学改革的心理学基础.维果茨基把儿童的发展水平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种是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8.
1月底2月初,苏联共产党召开了第二十一次非常代表大会。会上热烈讨论了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同志所作的“关于1959—1965年苏联发展国民经济的控制数字”的报告,并通过了相应的决议和批准了“控制数字”。这是苏联人民在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光辉旗帜,向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前进的大会。这次大会的深刻的历史意义,不仅在于它标志着苏联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全面展开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的时期,而且在于它为全人类指明了历史发展的方向,鼓舞了一切为和平和社会主义而斗争的人们,为世界和平和社会主义事业作出重大的贡献。赫鲁晓夫同志向代表大会所作的报告,对苏联共产主义建设的实践和理论问题作了  相似文献   

9.
美国并不低估苏联在中东经营几十年的影响和作用,并要借助它的合作与配合在中东地区和会问题上收“事半功倍”之效;苏联无力充当主角,想要通过“苏美协调机制”取得在中东“仅次于美国的发言权”。  相似文献   

10.
几点希望     
“世界知识”自创刊以来,已经有二十五年了;如果把它比作一个青年,那么,这个青年已经超过了“弱冠”之年,快要到“而立”之年了。由于我关心着它的成长和发展,当它经过了二十五年的不断成长、发展,而且要进一步成长、发展的今天,我想提出以下的几点希望。第一、目前我们已经面临着国庆十周年,十年来的国际形势所表明的,可以说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日益蓬勃发展和强大,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日益削弱而行将就木,亚非及拉丁美洲各国的波澜壮阔的民族独立斗争正震撼着  相似文献   

11.
我们伟大的盟邦苏联,在今年的第二天,成功地发射了一颗巨型、多级的宇宙火箭,现在,这颗宇宙火箭已经进入围绕太阳运行的新轨道;从此它就永久地成为太阳系其他大小行星的新伙伴。象征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优越性的苏联红色行星,也将永远地在宇宙间同日月争光。这是英雄的苏联人民和优秀的科学技术人员在伟大的苏联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向宇宙进军又一次光辉灿烂的新胜利。人类在很早就有想“遨游太空”的主观愿望。我国古代有嫦娥奔月这样美丽的神话;在人民中间广泛地流传着如西游记、封神榜中“腾云驾雾”的幻想;孙悟空一个斤斗翻去十万八千里路程的故事更是我们每个人在童年时代所向往。但是能使物体——不论是车、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日本《读卖新闻》刊登了该新闻社围绕日本的安全保障和防卫问题而进行的一次舆论调查的结果,它表明,百分之四十多的人已感到日本安全受到威胁。其中“感到威胁来自苏联”的人高达百分之七十八点九,有百分之六十四点四的人认为“苏联的军事动向对日本的安全有影响”。《读卖新闻》就此评论说,这在和平时期是“相当高”的数字。苏联无视日本关于归还北方四岛的要求,任意在国后、择捉岛建立军事基地;苏联还在历次渔业谈判中对日本采取“高压态度”;再加近几年来,苏联的飞机,军  相似文献   

13.
自7月底以来,在联邦德国和苏联的政治关系中,出现了一个令人瞩目的动向:以《真理报》为首的苏联舆论工具连续载文,对联邦德国发动了近十多年来空前未有的猛烈攻击,给它扣上了“军国主义”“复仇主义”和“泛日耳曼民族主义”等等帽子.攻击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结为三点:一是指责联邦德国充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经济建设飞快地发展着。在过去四十一年里,它在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竞赛中一直取得胜利。而在未来十几年中,它更将最终地从经济水平上战胜和超过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美国。还在苏维埃政权建立后的初期,列宁就提出了苏联的基本经济任务:要使苏联不但在工农业总产量上,而且要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量上赶上和超过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苏联经济发展目前的水平,已经有可能把这个基本任务提到日程上加以解决。我们先回顾一下现有的水平是在怎样的起点上发展起来的,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情。三十七年前,“真理报”在为纪念十月革命四周年而发表的社论中写道:“贫穷的、疮痍满目的、饥饿的劳动共和国正在庆祝它  相似文献   

15.
国际札記     
对西方的“挑战”苏联公布的發展國民經济第六个五年計划的指示草案给全体進步人类以巨大的鼓舞,但是西方國家,特别是美國的报刊評論員却因此感到極大的不安。他們認为,苏联国力的迅速和巨大的增長是对於西方國家的一个“挑战”。美國“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記者哈希寫道:“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一个非西方國家建立的工業能够响应西方自工業革命以來在工業方面發出的挑战。”美國报界担心的是:苏联將要在王業生產上很快赶上和超过美國,而这个自称为資本主义世界最强的工業国將要失去它的优势地位,这样一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要進一步在全世界產生更大的影响。“紐約时  相似文献   

16.
B·Y·Chen在1973年分类了欧氏空间中紧致稳定超曲面。本文考虑“平行正则平均曲率向量”概念,它在超曲面时自然成立。用此概念,我们成功地把B.Y.Chen关于超曲面的上述结果推广到子流形。  相似文献   

17.
半田 《世界博览》2010,(4):82-84
和我们今天的驻京办相似,苏联时期,所有的加盟共和国都在莫斯科设立了办事处——“驻莫办”。在苏联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各地“驻莫办”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跑“部”“钱”进,争取计划指标。自苏联解体后,这些联邦主体也都在莫斯科保留或设立了办事处。“驻莫办”的主管都是由当地行政长官非常信任的高官担任,  相似文献   

18.
前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世界超级大国,其在20世纪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对前苏联剧变原因的认识,既不能托词于历史问题的遗留,更不能把它看成社会主义改革的结果,必须充分认识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变“改革”为“改向”在苏联剧变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在苏联解体与社会制度更迭的历史进程中,与苏联普通民众相比,“政治精英”们的政治取向起着更为决定性的作用。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兴衰的历史进程,对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建设、民族政策完善等问题,都具有重要的现实鉴戒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几个月来.苏联分别同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同印度、巴基斯坦、美国等商谈了阿富汗问题,在外交上表现出“积极姿态”。据此,国际上有人散布.“苏联可能探讨‘体面撤兵’的时机”,认为“在中东和国际形势发生激烈变化的情况下,阿富汗问题正出现政治解决的动向”。但事实表明,苏联坚持武装霸占阿富汗的立场并没有改变,它的军队为在阿富汗长期呆下去而作积极准备,并加紧了对阿富汗游击队的进攻。  相似文献   

20.
关心国际形势的人们经常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世界各种力量联合抗苏的格局是否已经出现或形成?面对苏联的侵略扩张,许多国家在抵抗,但是也有妥协;彼此在联合,但是也闹矛盾。扑朔迷离的现象,使人们难下判断。现在,经过近几年特别是1980年形势的发展,我们可以而且应该对这个问题作出比较肯定的答案了。联合抗苏的格局,是苏联的全球扩张逼出来的。大约从七十年代初起,开始了一个所谓“缓和”时代,西方主要国家竞相执行“从对抗走向谈判”或“同东方和解”的政策,希望以此换取苏联“克制”,求得和平。在那时,自然没有什么联合抗苏的格局可言。十年来,苏联利用“缓和”烟幕,加快扩军备战步伐,大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