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两型社会"要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要符合生态规律,向着有利于资源节约和循环使用、维护良好生态环境的方向发展。"两型社会"建设需要一定的社会资本支撑。社会资本作为以信任等价值观为核心的、有利于促进合作、减少社会冲突、促进社会和谐的各种观念性资源的总和,在节约治理成本、提高治理效能和促进和谐治理方面有助于社会治理,进而促进中国"两型社会"建设。为了提高中国的社会治理水平,社会资本的积累需要从政府示范、公民教育、公民社会成长和公民积极参与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2.
在计划经济年代,中国的社会结构简单,信息渠道狭窄封闭,公民无法自由流动,社会心理趋于稳定和保守。改革开放后,中国公民的生活空间和精神空间大大拓展,社会结构出现了显著分化,公民的权利意识和维权意识普遍提高。面对公众社会心理出现的重要变化,各级政府应该深入把握公众的维权规律,加快行政改革的步伐,引进民间智慧参与公共管理。只有让所有的公民生活的幸福、有尊严,政府才能凝聚全社会力量,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共同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浅论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服务型政府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服务型政府不仅反映了人们对未来政府的美好愿望和期待,更是中国政府面对中国现实和未来。  相似文献   

4.
何谨 《科技智囊》2013,(1):82-84
理想社会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不和谐主要是由人的利益矛盾引起以及人们对社会不公的不满。利益矛盾解决需要构筑流通平衡的利益机制;社会不公问题让则我们重新反思人的社会角色及其责任与权益。政府、公民、企业是一个国家社会的三大主体。就让我们从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与社会角色说起。现代国家是公民社会,公民向政府纳税,政府为公民打工、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等,公民是  相似文献   

5.
《世界博览》2009,(18):12-12
中国社会在30多年的改革历程中,经历了社会结构的分化与整合,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正在发生着重构,政府、市场、社会的三元结构已显现出来。吉林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崔月琴的一份研究论文指出,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着历史眭的变迁,无论是市场经济的发育、社会结构的调整,还是政府职能的转变都为新兴社会力量的成长和发育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相似文献   

6.
中国公民社会已经崛起,民间组织则是公民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合理地培育和发展民间组织,实现公民社会,才能真正转变政府的职能,朝着服务型政府转变。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是我党不断推进公民社会发展的生动体现,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新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时代,电子治理作为善治目标得以实现的良好手段,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这一价值取向对一系列人类基本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包括政府层面的效率、责任和福利;公民层面的自由、自治和人本;公民社会层面的平等、权利和宽容;治理结构层面的多元、秩序和民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电子治理对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社会救济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有机组成部分,是公民应享有的基本权利,是国家应履行的保证公民在非常时期的生活权利的法律职责,是政府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措施,也是稳定社会经济、政治秩序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社会救济是公民应当享受的权利,是国家政府的义务。任何人不能够随便剥夺公民的这一权利。本文主要介绍英国、瑞典这两个福利国家的社会救济制度的建立发展及对中国救济制度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公民社会在古希腊时期就是指人类政治社会,这一观念一直持续到近代,才逐渐形成了公民社会与政治分离的二分结构,典型代表就是黑格尔的观点。到当代,公民社会的结构逐渐又由二分法发展成为三分法,即政治—经济—公民社会,代表人物有葛兰西、哈贝马斯等。回顾公民社会结构的发展演变能够帮助我们弄清公民社会理论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公民参与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公民参与在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公民的文化素养较低;公民参与遭遇政治体制困境;公民与政府信息不对称等。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完善公民参与制度、协调专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政府信息公开化等是消解公民参与实践困境和建设法治社会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公共精神作为一种社会资本,具有增值性、公共性、依赖性等独特个性,同时也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因而,在公共性问题得到广泛关注的今天,十分有必要促成公共精神在公共生活领域中的生成。政府必须坚持公共利益取向,以公共责任为依托,尊重公民的独立人格,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必须培育公共责任意识和公共参与精神,学会关注公共生活,关注他人,为和谐社会的构建而努力。  相似文献   

12.
应对危机事件不仅需要政府的力量,更需要公民的参与。建立公民参与危机管理的相应体制和机制,充分发挥社区、非政府组织和营利组织的作用,建立危机的社会网络支持系统,使公民和政府在危机中同呼吸,共进退,是公民参与危机管理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腐败的实质是弱社会模式下,权力得不到有效制约,权力对于权利的侵犯。成熟的公民社会可以有力地限制国家权力,维护公民的权利。党和国家政府要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壮大和发展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发展,一系列威胁我国社会稳定的不公正现象出现。政府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社会和公民的公共需求是我国社会公正问题产生的真正根源。只有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不断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才是解决我国社会公正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社会医疗保险是医疗保障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身健康权的重要制度之一,在消除贫富差距,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实现社会公平中必将起着积极的作用。政府承担补充责任,医疗保险基金监管不严,法律法规不健全,因此加强政府介入医疗保险,完善政府责任承担体系,弥补市场缺陷,对我国医疗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公共治理过程中,政府、政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等共同构成了公共治理的主体.在中国社会管理的多元治理结构中,参政党是一支重要力量.参政党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实现利益表达,协调社会关系,深化社会服务,有助于开拓参政党的实践空间,有助于参政党实现自身社会基础的再发现,这是参政党实现社会功能的重要方式,是解决参政党功能弱化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公民社会理念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以及高校志愿服务的不断深入开展,将二者结合起来并探究高校志愿服务建设已经成为当代高校德育建设的必然命题。以公民社会理念为指导,全社会倡导奉献、友爱、互助和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是志愿者活动规范化、制度化的需要,也是对大学生追求自我价值与创造劳动价值的认可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对社会转型期国民心态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变迁,也使国民心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转型时期国民心态呈现出跺动倾向、粗俗化倾向、虚假化倾向、冷漠化倾向。这些病态心理倾向形成原因既有历史方面的因素,也有社会结构变迁、化变迁及民主和法制建设滞后的负面影响的因素。调适和纠正这些倾向,需要通过构建符合现代社会特点的价值体系、道德化体系、社会控制机制及公民化素质自我完善能力的提高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9.
社会资源配置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公共选择问题。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的配置主体有政府、企业和非政府的公益组织,三者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结构关系,形成社会资源配置的三维模式,这也导致公共管理的社会定位从传统的政府行政管理向政府管理与非政府管理相结合的方向转变,促使社会资源配置和公共管理领域中新型的分工、互补、整合结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非政府组织在中国迅速发展,在应对突发公共危机、环境保护、扶贫开发等领域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整个中国社会科学界兴起了研究非政府组织的热潮,并且取得了较大的研究成果。但我国公民社会发展尚欠发达,需要政府培育和发展,以便使他们提供有效的社会服务。因此,当前中国政府与的关系应该如何互动、如何发展,是一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