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对济南至广州国家高速公路平远至兴宁段工程概况和自然环境的分析,论述了高速公路建设中水土流失特征,提出了水土保持的生物、工程措施,为保证公路的安全运营,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石场水土流失防治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程中的采石场在生产过程中会造成水土流失,而停止石料开采后遗留的直立石质开采面严重破坏了自然景观.对采石场水土流失的防治,特别是恢复采石场的生态环境,是工程中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重点,也是难点.针对采石场水土流失的特点,设计中利用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尽可能恢复采石场的植被,这样不仅仅防治了水土流失,同时也改善了自然景观.  相似文献   

3.
为了防治川藏联网输变电工程产生的水土流失,本文结合项目区的特殊生态环境及水土流失特点,对藏区水土保持措施布设中需重点关注的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提出应水土流失源头控制,水土流失过程控制,恢复植被,做好景观协调。  相似文献   

4.
我国水土保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保持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保持水土,维护生态安全,意义重大,刻不容缓.从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概念入手,总结了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分析了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特征,研究了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探讨了水土保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五大作用,即:1水土保持是综合防治蓄水减沙的根本性措施;2水土保持是改善农业生产结构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3水土保持是缓解水资源供需平衡矛盾的主要手段;4水土保持是改善山区农业生态环境的主要途径;5水土流失治理是加快生态建设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5.
韩娟 《创新科技》2014,(2):54-55
高速公路在建设和运营期间,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强烈的影响,包括诱发地质灾害、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污染环境等。高速公路建设区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是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和土地资源破坏问题。本文研究了山区高速公路对环境的影响及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高春河 《科技资讯》2009,(16):139-139
原州区计划将清水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程作为重点建设区,积极争取杨达子沟、大红沟、双井沟、冬至河、清水河上游、清水河下游等6条流域综合治理治理工程立项建设,规划从2008~2020年,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96km2。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流域内水土流失将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南京市水土流失的现状、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市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应用R S飞GIS技术及水土流失定量数学模型对该市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和分布等进行了分析,从地貌、气候、植被飞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工程与城市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南京市水土流失的原因并分析其特点,提出了防治水土流失和加强水土保持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  相似文献   

8.
詹志丽 《广东科技》2014,(10):174-175
土地的有效保护对我国的各方面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因人们对水土流失的忽视,不重视土壤的珍贵性,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现象加剧。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生态文明相辅相成,都是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必要手段。而林业措施作为水土保持的三大措施之一,在防治风蚀、水蚀和重力侵蚀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为了改善当前不利局面,做到充分利用土地,需要利用林业技术有效地保护土壤。结合相关资料以及工作经验,对水土流失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林业技术的利用提出了几点有力措施,有助于开展水土流失的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9.
基于工程建设区水土流失现状和水土流失敏感分析,利用经验公式,并在分析了水土流失分区与预测时段的基础上,预测了华南地区某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建设期可能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量与危害,确定了新增水土流失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本工程建设扰动地表面积34 998m2,可能造成水土流失面积34 998m2,工程建设损坏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草地面积为5 000m2;本工程施工期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为516t,其中新增水土流失量为476t,占总水土流失量的92%;本工程整体地形相对平坦,水土流失强度不大,没有绝对限制或严格限制性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0.
戴伟 《科技信息》2012,(13):45-45
我国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十分迅速,尤其是最近几年的高速公路建设和采石场的生态修复,更是成绩斐然。然而,高速公路建设与矿(石)开采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一项现代化工程,其开挖路堑、填筑路堤,都导致原生植被破坏、动物栖息地破坏、水土侵蚀、出现了大量石质边坡和裸露山体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因此恢复和重建高速公路边坡及路侧两旁的自然生态植被势在必行。随着人们环保意  相似文献   

11.
 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水土保持作为人类对生态系统干预的有效手段,其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介绍了中国水土流失状况、动态变化,水土流失治理概况与成效,分析了水土保持效益及中国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现状,提出未来水土保持需以控制水土流失为基础,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终极目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相似文献   

12.
广西岩溶地区水土流失遥感数据和典型地区监测资料显示,广西岩溶地区水土流失有3个显著的特点:土壤侵蚀模数低,以水土漏失为主要过程,坡耕地是重要水土流失区。水土流失的突出危害是导致严重的岩溶内涝灾害和大面积耕地丧失。21世纪以来,国家和广西区政府对于广西岩溶地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高度重视,组织实施了一大批水土保持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 000km~2,遏制了石漠化,降低了土壤侵蚀模数,形成了高效生态产业,创建了弄拉、龙何等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水土保持模式。但广西岩溶地区水土漏失和内涝灾害防治力度不够,建议进一步加大力度实施广西岩溶地区水土漏失、内涝防治以及耕地资源丧失的水土保持工程。  相似文献   

13.
论流域水土保持中水保与土保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揭示水土保持中"水保"和"土保"的关系,运用水资源结构分析方法,探讨了流域"水流失"的内涵.在此基础上,以安塞纸坊沟为例,利用土壤侵蚀的特征指标和水流失的特征指标分别表征土壤侵蚀和水流失,分析了水流失与土壤侵蚀之间的关系,并对不同目标下的水土保持用水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水流失本质上就是流域生态环境水向潜在资源水和灾害水转化的过程;1938—1999年间纸坊沟流域水流失与土壤侵蚀的强度与程度之间均有较好的相关关系;纸坊沟流域土保可达到微度侵蚀的目标,此时的径流量约为6.77×10^4m^3,基本可满足河道生态环境需水以及一定社会经济用水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矿区废弃地水土流失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阜新矿区废弃地水力侵蚀形成的特点,采用沟头防护、沟道治理、堆积区治理等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与撒播牧草、经济林等植物治理措施相结合,有效地防治水土流失的发生;对重力侵蚀发生原因及重点部位,采用挡墙、防滑桩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进行治理,使松散的混合体得到固持,改变废弃地土壤理化性质,提高保水保肥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朱季萍 《山西科技》2006,(5):6-7,17
随着高速公路的不断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文章着重论述高速公路建设中的水土保持问题,先从水土流失的成因、特点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对我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公路项目挖填方大,水土流失严重。本文结合二军公路庐城至汤池段改造工程水保方案编制实例,系统分析了公路项目水土流失特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黄土沟壑区小流域水土保持减水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借助流域水沙耦合模型中的产流模式,将水土保持减水型措施和植被型措施在减流中的作用定量分割开来,为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基础数据.结果显示,高度综合治理的插财主沟和杨家沟小流域平均减水分别为66.2%和58.7%.其中减水型措施分别减水42.0%和19.8%,植被型措施分别为24.2%和38.9%.与未治理小流域相比,综合治理使小流域拦蓄水程度明显提高,减水型措施拦蓄径流作用显高于植被型措施.  相似文献   

18.
公路路基边坡冲刷及生态防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和提高公路边坡防护、维持生态平衡,针对边坡水土流失成因,提出了植被生态护坡的方法,并对目前常用护坡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进行了分析,为有效控制边坡的水土流失问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丽江市金沙江沿线蕴藏着丰富的水能及矿产资源,是丽江市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文化旅游资源富集区.根据丽江市金沙江沿线水土流失现状,总结了沿线水土流失时空分布特点.对引发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归纳了 沿线水土流失发生规律,最后提出了相应的综合治理对策.为建设丽江市沿江经济产业带,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不同水土流失治理模式下的土壤理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福建省长汀县水土流失区土壤调查与实验的基础上,对土壤理化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内因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质地太粗,土壤养分的全量与速效含量都很低,全P和速效P的含量尤为明显,要使植被得以恢复,施肥特别是施用磷肥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各种土壤养分含量均随土壤侵蚀程度的增强而呈递减之势.裸露坡地土壤养分各指标均明显低于研究区的平均水平,不同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均促进了土壤肥力的提高,以园地对坡地土壤肥力的提高作用尤为明显.种植草被对磷素含量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加,土壤养分各指标含量都随之呈现增大之势,水土流失区种植草被是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