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非均匀建筑热环境评价一直是现行热舒适研究的热点问题,与经典热舒适评价的先决条件不同,非均匀建筑热环境一般伴有各类环境参数的时间变化性和空间分布不均匀性,这决定了其评价方式或评价指标和经典热舒适评价方式有较大不同。通过介绍现行的几类非均匀建筑热环境的评价思路,揭示了非均匀建筑热环境评价的主要考虑角度和要点,为其进一步的准确评价提供整体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均匀与不均匀室内热环境的评价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合理评价室内热环境,对评价指标进行了比较与选择。通过对30名受试者在均匀热环境和不均匀热环境的投票结果的分析,探讨了热感觉、热舒适和热可接受度3种评价指标的内在联系和区别。结果表明,在稳态均匀热环境中3者等价,可任选其一作为评价指标;在稳态不均匀热环境中,全身热感觉与其它两个指标出现分离,不能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了评价指标的投票均值与相应比率之间的理论关系式。  相似文献   

3.
汽车车内热环境研究的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汽车车内热环境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综合性的介绍,阐述了现有车内热舒适性评价的客观局限性,提出了车内热环境主观评价模型的影响因素,概括了车内热环境的控制、数值模拟、试验以及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合肥地区住宅室内热舒适环境,文章通过对该地区住宅在夏季、冬季自然条件下室内热舒适度测量,利用国际热舒适评价指标PMV-PPD及室内热环境评价方法,评价合肥地区住宅自然条件下的室内热环境现状,以分析改善室内热舒适质量。  相似文献   

5.
非均匀环境热舒适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从非均匀环境下的局部热感觉、局部热感觉对整体热感觉的影响、生理参数用于热舒适分析与评价、非均匀热环境热舒适评价方法四个方面对非均匀环境的热舒适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了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闽东南沿海城市热环境综合信息图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闽东南沿海城市热环境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影响热环境的自然和人文因素,尝试建立城市热环境的综合评价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阂东南沿海城市2001年和2007年热环境质量进行了像元尺度的评价,同时引入地学信息图谱和分析方法,构建城市热环境综合信息图谱,用于揭示闽东南沿海地区城市热环境的动态演化规律,形成对区域尺度上城市热环境深层次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室内热舒适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广州气候特征导致的几个城市环境问题,根据室内热舒适性评价的计算公式,在相关简化条件下,计算出不同温度和湿度环境条件下的PMV-PPD指标;同时根据热环境评价理论进行了夏热冬暖地区热湿环境的主观评价调查问卷,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了夏热冬暖典型城市———广州居民对居住环境的主观感受;最后通过实验测定广州地区室内外干湿球温度、围护结构表面温度、平均辐射温度等参数,根据实验所测参数对室内热舒适状况进行了定量对比分析。为改善和提高室内居住热舒适性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鉴于汽车舱内热环境与室内热环境的相似之处,选取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平均辐射温度4个主要客观环境影响因素作为评价汽车舱内热环境的评价指标,分析其对人体舒适性的影响.根据我国相关标准和ASHRAE的热感觉7级分级法将汽车舱热环境分为7个等级,引入模糊(Fuzzy)数学思想和方法到层次分析法(AHP)中建立模糊互补判断矩阵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集,采用常见三角形隶属函数确定隶属度矩阵,通过权重集和隶属度矩阵建立了汽车舱内热舒适环境的综合评价模型.通过3个实例验证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汽车舱内热环境等级,为汽车舱内热环境评价提供了一种简单方法.  相似文献   

9.
由于车内热环境的高度不均匀性,适用于均匀热环境的平均热感觉(PMV)评价方法无法对乘员热舒适状态做出客观评估。等效均匀温度(EHT)评价方法则考虑了不均匀热环境对人体的影响。通过建立计算流体力学(CFD)与人体热调节模型的耦合模型,采用最优拉丁超立方设计法,建立乘员舱空调送风参数和太阳参数与EHT和PMV等参数之间关系的近似模型。基于两种评价方法,通过序列二次规划优化算法(NLPQL),对不同热舒适需求下的送风参数进行设计。对比两种评价方法所设计的送风参数下,人体平均皮肤温度、人体与车内热环境的潜热/显热交换量等参数的区别。发现同一热舒适需求下,相较于PMV评价方法,基于EHT评价方法设计出的送风状态更偏向高风温及高风速。  相似文献   

10.
提出1个基于热舒适的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评价指标。该指标以夏热冬冷地区冬夏季热不舒适温度出现频率为基础,通过对比冬、夏季室内外热不舒适度来获得室内热环境评价。通过窗墙比、屋面保温、外墙保温和外窗水平遮阳4种情况共37个算例的模拟分析,研究该评价指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该评价指标能较准确地反映出建筑围护结构变化对室内热环境带来的长期影响,还可以此对比不同围护结构下建筑的节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