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科学》2014,(12):46-47
<正>冯纯是我最新认识的一位启明星朋友,看他的履历,特别通过和他的交流,我觉得这是很典型的启明星计划要资助的对象:35岁以下,有好的科研背景,申报的课题既有相当的前沿性又具较强的应用性,又依托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这样一流的团队。因为一直和启明星打交道,有一个感觉,这些  相似文献   

2.
去年8月,2006年上海市科技启明星人选项目公布,一项名为“应对化学、生物袭击等突发性事件的传感器新技术、新方法研究”的启明星跟踪计划引起了我的注意。不久我就试着与该计划的人选人——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的施国跃教授联系约定采访事件,但施教授希望过一阶段再谈。直到今年的4月,他同意和我见面聊一聊。一见面,特别是坐定谈了一会话,我很快能感觉到他的实在,是一个乐于交朋友的豪爽之人,一如他那健壮、高大的身材。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采访启明星计划的入选者时有一个越来越明显的感觉,我的采访对象越来越年轻了:以我最近两次访问的启明星——复旦大学的薛向阳教授和此次采访的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瞿荣辉研究员为例,他俩如今都还只是33~35岁年龄段的人,但都已是2005年上海市科技启明星跟踪计划的入选者。这意味着他们是在28岁多一点的时候就已得到了启明星计划的支持,而如今薛向阳和瞿荣辉都已挑起了所在单位系和实验室学术管理负责人的担子:我觉得这种现象决不是上海独有的,也不是个别现象,  相似文献   

4.
在人榜2008年肩明星跟踪计划前,我就知道樊春海的名字.2006-2007年.樊春海的研究小组在纳米生物传感器方面的工作两次登上该领域国际权威学术刊物<美国化学会志>.国内媒体也做了不少报道,记得2006年国内一篇报道称这项工作是由一位年仅32岁的博士领导的,这一点给我很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5.
江世亮 《世界科学》2006,(11):29-30
博士、教授、大学科技处处长、十多项省部以上重要研究课题的组织实施者……,当这些身份代表的工作量具体赋予到某一个人时,可以想象其所承担的压力之重。今年39岁的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学校科技处处长孙真荣教授就是这样一个承受着重担的人。几个月前,他入选上海市2006年度科技启明星(跟踪)计划,当然这是一份殊荣,但也意味着他本已沉甸的担子又加了一份重力。上周末,我和他利用中午吃饭时间“长”聊了一个半小时,而饭后他就要赶到北京参加有关实验室和重大研究计划项目评审的重要会议。很忙的孙真荣教授一聊起自己的科研课题就会兴奋…  相似文献   

6.
柳红(下图)。一个好听的名字,一位志高存远的年轻学子。现年36岁的她,拥有药物化学博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药物化学、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新药的研究发现等方面的工作。她正在进行的糖尿病先导化合物的研究与发现的研究课题得到了2006年度上海科技启明星跟踪计划的资助,也由此让我有幸结识了上海药物所又一位优秀的青年科技工作者。  相似文献   

7.
<正>在挑选启明星采访对象时,2009年入选(跟踪)、1969年出生的吴宇平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些年随着国家教育科研体系的规范化、正常化,年轻学子在正常化的培养路径下,三十多岁的优秀年轻人获聘教授、研究员的已非个例。从这几年入选启明星,特别是  相似文献   

8.
江世亮 《世界科学》2012,(2):43-44,42
在我访问过的启明星中,上海籍的并不多见.最多也就十之一二了.上海人.又是少年班背景的就更少了.很巧的是这种难得的人给我碰上了,他就是去年人选启明星f跟踪)计划的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课题组长、研究员黄晓宇(上图)。春节前几天我和黄晓宇约定在有机所见面.一见面就觉得黄是个典型的大男孩.而他一说话那种久违的上海话乡音马上令我兴奋起来,“你是上海人?”“是啊.我是在上海出生一直读到小学三年级才转学到南京.后来研究生又考回上海。”“哦.怪不得.上海话说得这么好。”  相似文献   

9.
2006年4月下旬的一天,我走进位于上海定西路长宁路交界处的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几年时间没来,花园般的研究所环境、新建的科研大楼使我顿生感叹:中科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以来,研究所的变化真大!等我找到此次的采访对象孙静研究员所在的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纳米陶瓷和纳米复合材料课题组,抬头见到该课题组成员的简历介绍,女性研究人员占到近一半,心里不免又一惊,真是了不得!当一位长发披肩、秀丽文静的女士走过来,对我说“你就是江先生吧,我是孙静”时,我的第一感觉是真棒!此前我对孙静的了解只是知道她是从事纳米材料研究…  相似文献   

10.
江世亮 《世界科学》2012,(11):43-45
我认为临床科研就是两手都要硬,这是国际化高端人才的必要条件。一个优秀的医生肯定既是一个优秀的研究者加优秀的实践者,医生所受到的教育和获得的学位是最高的,在英语里,医生、博士本是一个词。——虞先溶  相似文献   

11.
我认为临床科研就是两手都要硬,这是国际化高端人才的必要条件。一个优秀的医生肯定既是一个优秀的研究者加优秀的实践者,医生所受到的教育和获得的学位是最高的,在英语里,医生、博士本是一个词。——虞先溶  相似文献   

12.
江世亮 《世界科学》2011,(1):41-43,40
2010年度上海科技启明星入选者颁证仪式日前举行,在启明星(跟踪)的名单里排在第一位的是复旦大学的吴晓晖教授(见图),这是一位我早有所闻、内心钦佩但一直没能谋面的青年学者,终于在几天前借着启明星采访的名头有机会和吴晓晖见面叙谈。我所见到的晓晖是一个相当帅气、足够沉稳(沉稳中似带有一丝忧郁)的年轻人,今年38岁的他已经拥有了许多人求之而  相似文献   

13.
在今年的启明星跟踪计划入选者中,胡乃静(见上图)是我最早联系的几个人之一,吸引我的主要是他此次获得资助的项目--隐私保护的服务型商务智能平台研究--涉及通过开发相关数据挖掘技术保护隐私信息.  相似文献   

14.
入选2010年度上海市科技启明星(跟踪)的共有32位,范同祥(上图)博士是其中之一。春节前两天为约做采访,我联系了其中几位,范同祥是最爽快给予回应的。那天在上海交通大学徐家汇校区见面,范博士专门从闵行新校区赶来.他为了这次采访做了很多准备。给我带来了大量的参考资料.这些都令我感动。那天上午我基本上是在听范博士讲他的研究工作中的有意思的故事——如何从大自然中的树木、树叶、蝴蝶等生物体的结构得到启示,进而从搞清其功能出发推动新材料的研制。  相似文献   

15.
刚刚过去的几个礼拜对王金武来说可能会对他一生产生影响。6月11日他从美国克利夫兰临床医疗中心做为期一年的访问学者回到上海.时值全球甲流爆发期,来自美国的他自然被告知要居家自行医学隔离一周。但仅仅隔了一天.上海交大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著名骨关节专家戴魁戎院士就急着召见他,两人谈了几个小时。其后王金武又到交大Med—X中心去了一次。  相似文献   

16.
《世界科学》2009,(10):28-29
两周前,我在复旦大学恒隆物理楼采访了李翔。尽管只有一个多小时的交谈,但我得承认,我在这位年轻人身上看到了一种久违的简单和纯粹的学者状态。见面时有两个细节让我难忘:一是他更愿意近距离交流,而不是隔着办公桌交谈,其次是当我向他约一篇综述稿时,他婉言拒绝了,  相似文献   

17.
《世界科学》2010,(8):22-23
<正>十几至几十个人的规模、70后乃至80后已成中坚、追求实实在在的效益、这里的人们也有不少不为人知的烦恼……这些词是几天前我访问药源药物化学(上海)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何训贵博士后  相似文献   

18.
《世界科学》2006,(10):35-36
张清华的名字被列在了2006上海科技启明星跟踪计划入选者的第一位(当笔者谈及此时,张说这是因为他所在的东华大学的第一个汉语拼音字母比较靠前的缘故),从网上查询张清华的资料似乎不多见,但若到专业的网站上搜索,张清华的名气可不小。今年36岁的张清华是东华大学材料学院院长助理、兼任高分子材料系主任,同时也是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骨干成员,去年他被破格晋升为教授,并聘为博士生导师,成为学校最年轻的教授之一。  相似文献   

19.
在今年启明星名单上搜索,一个名为"大功率LED封装散热关键技术研发"的启明星跟踪项目引起我的注意.大功率LED是半导体照明的核心元件,我知道半导体照明是近年来备受业界重视、也逐步为市场接受的新型照明光源,它在节能、环保、色彩、亮度等方面的优点使它在能源短缺的今天备受青睐.在我的感觉中这样的与工业应用有关的项目的主事者无疑应是男性,但没想到接我电话的是一个女子,当时我确实是愣了一下.  相似文献   

20.
对王顺春的访问令我印象非常深刻,一方面他是刚刚公布的2009年度上海科技启明星(跟踪)的人选者,另一方面则是我和《世界科学》的编辑小郭到上海中医药大学访问他的那天(7月20日)上海的气温竟高达40度,据说这是75年来上海夏季同期最高的温度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