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综合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宇航局(NASA)于2013年10月实施了一项名为"月球激光通讯演示"(LLCD)的实验,即通过激光从一颗环绕月球轨道的卫星向地球传输数据,在地一月之间建立起超高速网络连接,速度达到每秒622M,旨在为用于其他卫星和行星的3D视频传输和远程遥控机器人探索任务铺平道路。而当前用于太空通讯的无线电频率系统的传输速度只有其的几十分之一。  相似文献   

2.
<正>由美国宇航局埃姆斯研究中心负责主管的"月球大气与尘埃环境探测器"(LADEE)上搭载了一台空间激光通信实验载荷,名为"月球激光通讯演示"(LLCD)。这台设备日前开始运行,向我们展示了在地球之外进行激光双向通讯是可行的,也让未来进行大量数据的星际激光传输成为可能。这项技术未来将  相似文献   

3.
我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目前已经开始初样研制,“嫦娥探月”工程已进入实施阶段。“嫦娥一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目前这颗卫星已经进入初样研制阶段。在该阶段,将有电性星和结构星这2颗初样卫星来承担卫星测试工作。航天专家介绍,电性星的试验主要是用于一些带有电子性能设备的综合测试,结构星的试验主要是考核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整星上温度控制设计的合理性。这2颗初样星的结构制造现在已经完成,并开始整…  相似文献   

4.
陈悦 《科学之友》2006,(5):34-36
我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目前已经开始初样研制,“嫦娥探月”工程已进入实施阶段。 “嫦娥一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研制,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目前这种卫星已经进入初样研制阶段。在该阶段,将有电性星和结构星这2颗初样卫星来承担卫星测试工作。 航天专家介绍,电性星的试验主要是用于一些带有电子性能设备的综合测试,结构星的试验主要是考核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整星上温度控制设计的合理性。这2颗初样星的结构制造现在已经完成,并开始整星测试。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嫦娥一号”正样卫星的研制,随后将进入卫星正样星的研制阶段。 此外,承担卫星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甲”火箭目前己经投入生产。为了保证完成月球探测工程任务,科研人员对“长征三号甲”火箭进行了41项可靠性的设计工作,以提高其运载的可靠性。[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将在月球背面着陆,这是美国和苏联未曾实现的。2018年,探月领域会出现新的领先者。如果一切都按照计划进行,中国将做成其他宇航超级大国未能做成的事,即在月球背面着陆。随着探月计划的实施,中国的航天能力将得以迅速提高。2018年,中国将发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这是嫦娥系列的第四次任务。嫦娥四号的第一部分将于2018年6月升空。这是一颗中继卫星,定位在月球背面6万公里高空,用于提供地球和月球背面之间  相似文献   

6.
太阳系经历了约50亿年的演化史。在这漫长的时期中,短时标的灾变事件可能对一些太阳系天体(包括行星、月球和其他卫星、小行星以及行星环等)的形成和演化起了某种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1992年10月23日,美国航天飞机在太空发射了一颗鲜为人知的测地卫星,名叫激光地球动力学卫星。其实,它是人类发射的第2颗同类卫星,1976年5月4日美国曾发射过一颗激光地球动力学卫星。 测地英豪 测地卫星是专门用于大地测量的人造地球卫星,可测定地面点位坐标、地球形体和地球引力场参数,属卫星测地系统的空间部分,可作为地面观测设备的视测目标或定位基准。其他类型的卫星也能用于测地研究,如GPS,但精确性不够,而测地卫星有明显的专长:①提供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大地联测的全球统一地心坐标系;②卫星轨道运动  相似文献   

8.
2009年3月1日,在科技人员的准确控制下,嫦娥一号卫星以其矫健的身躯,缓缓靠近与它相伴了近500天的月球,热烈地拥抱和亲吻了月亮女神。至此,嫦娥一号卫星以我国月球探测一期工程圆满成功的伟大壮举,完成了光辉的使命,走过了绚烂而短暂的生命周期,永远被镶嵌在遥远的月球上,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和永远的怀念。  相似文献   

9.
张红艳 《科学之友》2009,(11):28-29
20世纪60年代美国"阿波罗u号"首次登月,为人类探索月球揭开了崭新的一页。月球与地球相距384400km。显然,如果用宇宙飞船或卫星等作为运输工具,将人类开发月球的各种设施直接从地球运到月球,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  相似文献   

10.
嫦娥一号的初步科学成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嫦娥一号卫星是中国发射的第一个月球轨道探测器,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绕”、“落”、“回”发展战略的第一步。嫦娥一号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09年3月1日受控落月于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丰富海区域,在轨运行495天,比预期一年的工作寿命延长4个多月,一共取得了1.37TB的原始科学探测数据。通过对这些科学探测数据的初步分析和应用研究,已经获得了包括“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全月球影像图”等在内的一系列科学成果,为推动中国月球科学和天体化学的研究和后续月球探测工程的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尼纳·诺特曼采访了助推人类重返月球的科学家——这一次,他们决定去了就不回来了。“这是个人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1969年7月20日,尼尔·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成为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类时说出了这句名言。自那之后,美国的阿波罗计划还送了5次宇航员去月球。1972年12月,尤金·塞尔南(Gene Cernan)和哈里森·施密特(Harrison Schmitt)成了目前而言最后一批登上月球的人类。从那时算起,人类已经50多年没去过月球了。  相似文献   

12.
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人类飞出地球、开展空间探测的首选目标。目前,月球探测已进展到人类重返月球、建立月球基地的新阶段。 月球探测的重要意义 人们进行月球探测和载人登月,目的在于研究和了解月球,利用月球上特有的环境,建立天文观测台和多学科实验室,进行天体观测、生物医学和有关月球物理、化学与  相似文献   

13.
今年8月,巴茨&#183;奥尔德林(Buzz Aldrin,下图)又一次地登上了“月球”。只不过和1969年的那次登月不同,这一次他在《飞向月球》的三维立体动画片中为自己在影片中的卡通形象配音——故事讲的是3只喜欢冒险的苍蝇偷偷搭乘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飞船飞向月球的故事。不久前,《科学美国人》杂志对奥尔德林进行了一次电话采访,对话内容从《飞向月球》聊到了NASA50周年的庆典,包括NASA2010年停飞航天飞机和2020年重返月球等计划。  相似文献   

14.
随着嫦娥一号卫星悲壮地撞向月球,嫦娥一号卫星正式结束了它的探月使命.几个月来,我中科学家对月球的研究取得了哪些进展?嫦娥二号、嫦娥三号预计何时发射?绕月探测三程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顾春来接受了记者专访.  相似文献   

15.
《科学之友》2006,(5):44-44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预计在2007年发射,它将完成四大科学任务。首要目的便是为月球“画像”,也就是要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月球表面影像和立体图像。此外,还包括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以及地月空间环境。我国的探月工程将分三步实施。首  相似文献   

16.
尽管近期痛失2枚火星探测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仍然拟定了新世纪太阳系空同探索总体规划——新世纪前15年,科学家将致力查明太阳系及其行星诞生初期的情景,以及地球如何演化出现适合生命繁衍条件的。其他空间探测器将在火星、木星以及土星这类有气体环绕的巨大行星和卫星上着陆,探查现在和过去的生命迹象。在掌握充分的科学资料后,科学家就有理由在月球、火星和一颗仅为半个月球大的塞拉斯(C叶四川、行星表面创建一系歹1空间前哨站。太空遥远的距离和恶劣的生存条件无疑将阻挠人类前往太阳系其他大部分边缘地区,所以科学家将依…  相似文献   

17.
月球探测进展与我国的探月行动(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欧阳自远   《自然杂志》2005,27(5):253-257
月球探测是中国的航天事业在卫星应用和载人航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基础上向深空探测领域迈出的第一步.本文详细回顾了人类探测月球的历程与探测成果、21世纪初月球探测的发展趋势与前景;介绍了我国月球探测的发展战略和各阶段科学目标,尤其是正在实施的"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工程的科学目标.  相似文献   

18.
黄勇 《科学之友》2006,(5):38-38
南京仪器将探明月球元素 2007年,我国将发射一颗“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在轨道中绕月对月球进行1年的探测。谈及探月工程中南京所做的贡献,我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透露,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承担了非常重要的有效载荷功能。该台研制的伽马射线谱仪将在2007年的“探月旅行”中,以查明月球上是否存在水及钛、镁、氦等重要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状况。它将和X射线谱仪、光学成像仪等仪器协同工作,将月球土壤中的14种元素“一览无余”。此外,南京大学参与的重力场分析工作对绕月卫星的轨道也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19.
<正>激光超远程测距是从地面台站发射窄脉宽高能量激光束对30万千米以上的探测目标(月球和探月飞行器)进行高精度测距的一种直接测距方法.激光超远程测距不仅能为各类探月飞行器进行精确定轨和变轨提供重要指导数据,还可以为天文地球动力学、地月科学、月球物理学和引力理论等研究所需的高精度月球距离提供数据基础.目前,国际上已实现厘米量级月球激光测距精度.2018年1月,中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嫦娥"再度奔赴那谜一样的月宫。与前三次不同的是,"嫦娥四号"将首次实现人类航天器在月球背面的软着陆。国防科工局今年1月宣布,我国"嫦娥四号"探月卫星已经通过探月工程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审议,将在2018年发射,去完成人类航天器月球背面的首次软着陆。虽然人类对月球探测已有半个多世纪之久,但尚未有探月卫星实现月球背面着陆。因此,这一消息引起了国内外业界人士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