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正>脊椎损伤,包括支持上半身的长骨组合和携带神经信号的脊髓的损伤,是相当恐怖的,同时会产生巨大医疗花费。以下是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国家脊髓损伤统计中心的相关数据。一、服务和保护功能图一脊椎中的每个部分——颈椎、胸椎、腰椎和骶椎——都和身体某个特定区域的神经感觉相联系,这个特点让脊髓损伤得以精确定位。圆圈里的数字代表了神经出现或返回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损害,许多基于动物模型的实验证明神经再生和细胞植入方法对于脊髓修复是有效的.为了更好地应用这些方法进行脊髓修复与桥接,对脊髓损伤区域的准确定位与识别成为术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的目的在于评估超声显微成像(ultrasound backscatter microscopy,UBM)是否能够有效地识别脊髓损伤区域,以及UBM图像与组织学图像的一致性.实验选择了Wistar大鼠(1只正常与7只SCI造模)作为实验对象,在进行椎板切除术后,使用中心频率为55MHz的超声显微系统进行脊髓损伤部位的定位与成像,并与常规B超图像和组织学图像进行了对照.结果显示,与常规B超相比,从UBM图像中能够有效识别大鼠在脊髓损伤后形成的囊腔和继发损伤形成的陈旧性胶质瘢痕.该研究结果表明,UBM在神经再生与修复手术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脊椎     
<正>每年全球有接近25万人遭受脊髓损伤。这些破坏性的伤害可能夺去生命、使人们丧失行动能力并增加医疗系统的负担。医疗的进步——从干细胞治疗、神经再生到高科技外骨骼——可以减轻疼痛并恢复行动能力。本专题的展望显示,医学和科技的进步正在为减轻痛苦和恢复行动能力提供新方法。研究者们正在研究各种各样的方法来修复脊髓损伤。一些技术利用干细胞或者重组细胞来帮助机体,使伤害中损伤的神经细胞重生。再生技术已经在帮助修复脊椎,与脊椎的自然成分非常接近的替代椎间盘也已经处在研究阶段。新药物可以减轻痛苦,提高受伤过后的恢复水平,并且尽可能地刺激生物学机制来替换损伤的细胞。另外,生物化学工  相似文献   

4.
<正>将脊髓损伤降到最低,需要医生快速的反应和高超的技术。"时间就是脊柱。"这是多伦多大学神经外科医生迈克尔·菲林斯(Michael Fehlings)最喜欢说的一句口头禅,他用这句话来强调面对脊髓损伤的受害者,医生做出快速反应的紧迫性。"从受伤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得和时间赛跑了。"在现场和医院的快速反应,对于让患者获得从脊髓损伤中恢复的最好机  相似文献   

5.
成年大鼠胸髓损伤修复后的形态学和电生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光  杨朝阳  杨怡 《科学通报》2006,51(9):1058-1064
在成年大鼠胸髓第9节段造成脊髓右侧2/3横断损伤, 将本研究设计的一种植有L-多聚赖氨酸的壳聚糖导管植入脊髓损伤区, 为脊髓再生提供一个独立的微环境. 术后12个月, 通过对脊髓损伤区的壳聚糖导管内的新生组织的超微结构观察发现, 植有L-多聚赖氨酸的壳聚糖导管可促进有髓、无髓纤维和血管的再生. 电生理学检测也证实, 植有L-多聚赖氨酸的壳聚糖导管对于大鼠伤侧体感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的长期恢复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 植有L-多聚赖氨酸的壳聚糖导管对于脊髓损伤后结构的再生及功能的长期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临床治疗的世界性难题,传统观点认为:哺乳动物脊髓的神经元仅在胚胎期及出生后不久的一段时间有分裂增殖能力。其后神经元的分裂即告结束,当成年哺乳动物脊髓损伤后。大量神经细胞缺失而新生神经元又不能产生。有功能的突触联系丧失。致使其功能难以恢复。以往。许多学曾尝试周围神经移植、胚胎脊髓移植、雪旺细胞移植、大网膜移植及应用神经营养因子治疗脊髓损伤。这些研究虽有很大进展。但都未达到目的。近年,国内外研究把研究焦点集中到了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上。已取得了一些突破,本就脊髓损伤修复和神经干细胞移植及应用前景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7.
<正>保护神经元和激发神经回路的药物研发终有一天会为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带来福音。脊髓损伤患者的治愈率一向很低。英国剑桥脑部修复中心主席、神经学专家詹姆斯·福西特(James Fawcett)叹息道,医生们"就这么给脊髓判了死刑,然后再看看还能否死马当活马医地做些什么。"患者们所经历的问题远不止身体无法动弹那么简单。例如,患者无法通过大脑进行交流,膀胱会自发地空瘪或者满溢,从而增加了膀胱和肾脏的风险。福西特解释说,"目前我们对膀胱的控制方法非常粗  相似文献   

8.
在雌性Wistar 成年大鼠胸髓第10 节段造成脊髓横断损伤, 然后在脊髓损伤区给予夹脊电针治疗, 为脊髓组织在电场的作用下再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微环境. 脊髓横断术后7 和14 d, 通过对大鼠运动功能的观察发现, 夹脊电针治疗可以促进神经的恢复; 脊髓损伤区的Brdu, Nestin, GFAP阳性神经元计数、Nestin mRNA 及GFAP mRNA 相对表达量的变化也证实, 夹脊电针治疗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后的神经干细胞增殖, 从而发挥神经元及其他功能细胞的修复作用. 电生理学检测结果表明, 夹脊电针治疗可以提高脊髓传导速度. 研究结果显示, 夹脊电针和夹脊电针预处理治疗方法对于脊髓损伤后神经干细胞增殖及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正>沃尔特·科罗谢茨,美国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及中风研究所副所长●沃尔特·J·科罗谢茨(Walter J.Koroshetz)表示:简单地降低血压就能大大减少中风和年龄相关的认知能力下降的患病风险。中风带来的危害具有显著性、持久性和灾难性:它影响着人类的生理和心理能力,损害了我们之所以能被称为"人"的特质。  相似文献   

10.
美国杰龙生物医药公司(Geron Corporation)宣布.亚特兰大医院利用该公司培植的GRNOPCI人类胚胎干细胞,展开全球首例人类胚胎干细胞治疗的人体临床试验。以评估该公司生产的GRNOPCI人体胚胎干细胞.用在治疗脊髓损伤方面的安全性与耐受性.这是获得美国政府批准的.  相似文献   

11.
神经的再生     
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经研究青蛙和蝌蚪的脊髓的损伤过程,提出了神经麻痹的机理及其再生的可能,这是千万瘫痪病人的喜讯.脊柱遭受挫伤后,经过72小时才出现大量神经纤维的变质和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12.
1.设计成能激发起中枢神经系统细胞再生的实验,为脊髓和脑组织损伤的最终修复带来了希望。脊髓和脑组织——中枢神经系统(CNS)的损伤,对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来说会产生永久性的疾患。如果神经细胞被杀死的话,它们也不能被代替。即使死细胞让出来,如果损伤的神经细胞是那些携带、传递信号的长纤维的话,那么它们之间的联系就中断,伤者可能遭受丧失感觉输入或主动控制的痛苦。发现鱼脑和脊髓的某些部分会再生长纤维(称之为轴突)。就是人的末梢神经系统(PNS)——脊髓、肌肉和感觉器官也会使受损伤的轴突再生。医学研究人员在促进PNS受损伤后的这种再生作用方面正在取得进展。科学家们从二十年代起就怀疑这个问题的根源不在于神经细胞的能力,而在于一种不合适的环境。最近,A.艾桂约(Albert Aguayo)及其同事业已证实当置于末梢神经细胞的环境中,甚至PNS神经细胞也可以再生轴突。这项技术也可以看作是环境移植,主要由艾桂约设计的,其实际用途也许有朝一日会用一个PNS移植片作为一座桥梁跨过脊髓和脑部受损伤区域。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嗅鞘细胞突起不同位置的飞秒激光手术损伤对细胞活性的影响, 探讨了细胞损伤、修复和死亡的动力学过程. 功率100 μW、切割速度2 μm/s的紧聚焦飞秒激光对小直径的细胞突起切割两次, 观察突起不同位置的损伤对细胞活性的影响; 采用同样参数对大直径的细胞突起切割6次, 观察损伤后细胞的变化. 当细胞突起直径较小时, 无论是突起末端、中部还是根部的损伤都不能使细胞死亡, 损伤的细胞在3 h内恢复了活性; 当突起直径较大时, 多次的飞秒激光损伤导致细胞的胀亡. 通过飞秒激光手术对细胞突起损伤和诱导胀亡的研究, 提出了飞秒激光细胞损伤的多种机制, 探讨了飞秒激光诱发细胞内部钙波的形成、细胞形态学变化和胀亡的动力学. 因此, 飞秒激光手术为建立细胞损伤模型和研究细胞动力学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修复脊髓创伤中受损的神经成功率不足1%,如果是重症则几近绝望。最近,日本奈良尖端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抗癫痫药物丙戌酸能改变神经干细胞的基因结构,从而高效分化生成神经细胞。他们给脊髓损伤,致使股骨和膝关节失去知觉的实验鼠,移植了从其他实验鼠胎儿的大脑采集的神经干细胞,并且连续一周给它们注人丙戌酸。6周后,21只实验鼠中有15只重新行走。虽然腿脚还不怎么灵便,  相似文献   

15.
今天,人们已经在人体器官移植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于是包括罗伯特J·怀特(Robert J.White,美国著名神经外科学专家)在内的一些研究者开始考虑以往认为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移植人脑。  相似文献   

16.
脊髓打击致伤试验Allen方法的讨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华筑信 《科学通报》1988,33(3):218-218
自1911年至今,Allen的落重法造成脊髓损伤一直在脊髓创伤医学研究中被广泛采用,并认为相同的g·cm值——即保持撞击杆碰撞前的等势能状态——可导致相同的脊髓损伤。70年代末Dohrmann认为打击力是脊髓致伤的最主要生物力学参数,Hung提出应力或冲量是脊髓致伤的主要生物力学标准。但他们的研究都缺少直接的撞击力实验数据及相应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7.
线粒体损伤与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粒体是细胞活动的"能源工厂",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线粒体极易出现各种结构和功能损伤,这在疾病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文章就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损伤及其检测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牛津  雷宏刚 《科学之友》2008,(12):113-115
结构疲劳是其在累积损伤、裂纹起始,扩展直至破坏的过程.通过对既有的各种结构累积损伤理论进行分析和对比,文章研究了目前存在的各种累积损伤理论适用性与优缺点,并从损伤力学角度研究了累积损伤的原理.  相似文献   

19.
蔡立英 《世界科学》2014,(1):44-45,36
<正>被称为"外骨骼"的机械服可以帮助脊髓损伤的人重新站起来,并且脱离轮椅行走,但是需要经过训练。在2011年TedMed会议上,当37岁的保罗·萨克尔(Paul Thacker)用他的前臂拄着拐杖费劲地慢慢走上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科罗拉多酒店的台阶时,他忍不住咕哝了一下。人群中掌声雷动。他蹒跚的步履看起来几乎不值得喝彩,尤其对于一个职业运动员来说。保罗曾是世界雪地摩托车跳远纪录保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度的Albert Lasker基础医学研究奖授予美国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的Evelyn M.Witkin教授和哈佛医学院附属布莱根妇女医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的Stephen J.Elledge教授,以表彰他们在DNA损伤应答反应研究上所作出的杰出贡献.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如果DNA的组成或者结构发生改变,会导致其所承载的遗传信息发生更改,引起基因变异,甚至是细胞的死亡.而在细胞中,DNA持续面临着各种来自于细胞内外的化学物质和物理因素所诱导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