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刚展开子叶的甜瓜植株为材料,采用低温-秋水仙素处理,植株全部成活,通过检测气孔-叶绿体的变化情况,选出4株定植于营养箱内,采收全部植株所结果实,保留种子并测量.采收期过后,用嫩芽叶尖为材料,对3株甜瓜进行染色体计数检测,检出1个四倍体.结果表明:低温-秋水仙素处理可以有效降低秋水仙素的毒害作用,提高植株成活率.植株后期,有由四倍体回复到二倍体的现象,说明在植株生长后期倍性稳定性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2.
金线莲多倍体诱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研究了秋水仙素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对金线莲的诱变效果.结果表明:0.1%秋水仙素溶液浸泡处理48h诱变效果最佳,其诱变率可达48%.变异植株与对照二倍体植株相比,植株高大,茎段粗壮,节间长,叶大而厚,叶色深,根粗壮.叶片气孔及保卫细胞增大而单位叶面积气孔数减少,保卫细胞中叶绿体数增多.对变异株进行根尖染色体观察发现,其根尖细胞体积明显增大,染色体数目增多.  相似文献   

3.
秋水仙素诱导青虾次级卵母细胞二倍体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青虾卵巢为材料,采用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次级卵母细胞.经滴片试验,确立此实验最佳滴片高度为1.5cm,通过设置5个秋水仙素浓度(0.08~0.40mg/mL)及3个作用时间(6~24h),观察发生染色体加倍的细胞相对数目.实验结果表明:在使用秋水仙素的浓度为0.08~0.40mg/mL,处理6~24h时都可以获得多倍体卵细胞.在秋水仙素浓度是0.32mg/mL,处理6h可得到最高二倍体突变率(32.58%).还测试了0.32mg/mL COM作用6h时ATPase活性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的变化,结果显示COM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细胞的新陈代谢.但是50%左右的成活率表明,这种诱导突变的方法仍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秋水仙素对五鹤续断的萌发种子和幼苗为试验材料来研究五鹤续断多倍体的诱导.结果显示,用0.2%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幼苗茎尖42或48 h和0.3%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幼苗茎尖36 h的诱导率较高,诱导后植物材料具有明显的多倍体外形特征,是一种可取的诱导方法.  相似文献   

5.
林木多倍体诱导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综述了林木多倍体诱导研究领域的历史与现状 在Dustin等人发现了秋水仙素在多倍体诱导上的巨大作用以后的 60多年中 ,研究人员运用秋水仙素处理诱导的方法获得了大量的植物人工多倍体 ,其中有一部分已被成功的用于农作物的育种与改良 在林木的人工多倍体中 ,阔叶树的多倍体表现要好于针叶树 ,它们经常表现出比其二倍体原种更好的生长特性和木材品质 随着多倍体诱导技术的日益成熟 ,多倍体育种将在林木改良领域展现出越来越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用4种浓度(0.01%,0.03%,0.05%,0.10%)的秋水仙紊,分四个不同的处理时间(1d,2d,3d,4d),对3种材料(洋葱,蚕豆,大蒜,带皮和去皮)进行染色体加倍处理.结果表明:在25℃的培养箱中,用0.05%秋水仙素处理3d的去皮大蒜,诱导多倍体率最高,为445%,足以满足学生实验需要.  相似文献   

7.
喜树多倍体诱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良喜树现有品种,丰富遗传育种资源,采用秋水仙素对植物喜树的顶芽和种子进行多倍体诱变处理,经植物形态学检测,诱导后的对象具有明显的多倍体特征,表明采用秋水仙素对喜树不同部位进行多倍体诱导,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生物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利用秋水仙素溶液配以二甲亚砜对苦荞麦幼苗茎尖进行处理.比较了不同处理时间、浓度和处理方法对植株处理效果的影响.对处理植株与对照植株进行宏观和微观方面的比较,以确定通过此方法获得苦荞麦多倍体的最佳的处理组合.所获得的同源多倍体苦荞具有发达的根系、较大的籽粒和高大的植株等物点,另外其生物黄酮、蛋白质等营养及药用成分含量也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对食用药百合进行了组织培养和多倍体诱导研究。以百合的鳞片和正在生长的茎尖作为外植体,采用MS培养基作为基本培养基,设置不同浓度激素研究组织培养快繁的最佳方法;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初步比较了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百合的诱变效果。结果表明:在温度25±2℃,光照15h/d,光照强度2000lx,培养基中加蔗糖30g/L、琼脂8g/L、pH5.8培养条件下,鳞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1.5mg/L+NAA0.2mg/L,茎尖不定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1.5mg/L+NAA0.1mg/L,生根的最适培养基为1/2MS+KT0.1mg/L+NAA0.2mg/L;0.05%的秋水仙素处理12h诱变效果最佳,诱变率高达40%。  相似文献   

10.
江洪如  涂艺声 《江西科学》1993,11(3):183-186
辣椒是二倍体植物(2n=24),本实验用秋水仙素水溶液处理辣椒种子和幼苗,获得了四倍体(2n=48).实验表明:四倍体辣椒的叶、茎、花、果和种子等各个器官均表现了肥大特征,但四倍体现蕾比二倍体晚5—7d.用四倍体做母本,二倍体做父本,进行杂交,获得了同源三倍体(2n=36).子叶的宽长比值可作为多倍体鉴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12.
蒙古黄芪的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蒙古黄芪无菌苗的不同外植体(叶片、子叶、下胚轴)进行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该三种外植体分别在MS BA2.0mg/L NAA2.0mg/L、LS BA2.0mg/L NAA0.1mg/L、MS BA2.0mg/L NAA2.0mg/L 培养基上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很高;在这三种外植体中,子叶和下胚轴所诱导的愈伤组织在继代培养基上能分化出芽;试管苗在1/2MS NAA5.0mg/L培养基上生根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低能N~+注入蒙古黄芪种子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蒙古黄芪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剂量的N+注入对蒙古黄芪种子发芽势、发芽率、成苗率和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注入剂量的增加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变化趋势为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表现为"马鞍型"曲线,成苗率在低剂量时与发芽率相接近,在高剂量时成苗率明显降低.对叶片叶绿素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在低剂量上表现为激活效应,高剂量上表现为抑制效应;丙二醛含量在低剂量时明显低于对照,高剂量时含量升高,因此低剂量的N+注入蒙古黄芪种子能够提高幼苗的抗逆性,能够为育种提供一种有效的诱变方法.  相似文献   

1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蒙古黄芪中黄芪甲苷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立了蒙古黄芪中黄芪甲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HPLC),色谱柱:C18(150×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磷酸=1:2:0.1,流速为1.20mL/min,检测器:紫外检测波长200nm,结果表明此方法测定蒙古黄芪中黄芪甲苷含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蒙古黄芪愈伤组织经场强为±1.0 kV/cm的高压静电场处理后生长速率明显提高,超氧化物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 活性和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过氧化物酶(POD)、吲哚乙酸(IAA)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明显降低.正负高压静电场处理的结果存在着明显差异,正高压静电场能够有效地促进蒙古黄芪愈伤组织芽的分化,而负高压静电场能够有效地促进根的分化.  相似文献   

16.
以膜荚黄芪幼叶为外植体,运用正交设计研究2,4-D、6-BA和NAA等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愈伤组织生产黄芪黄酮和黄芪皂苷的影响.结果表明对黄芪黄酮合成的影响顺序是:NAA〉6-BA〉2,4-D;对黄芪皂苷合成的影响顺序是:2,4-D〉6-BA〉NAA.生产黄芪黄酮和黄芪皂苷的最佳培养基分别为;MS+2,4-D(0.5mg·L^-1)+6-BA(1.0mg·L^-1)+NAA(2.0mg·L^-1和MS+2,4-D(2.0mg·L^-1)+6-BA(2.0mg·L^-1)+NAA(1.0mg·L^-1).细胞伸长有利于愈伤组织中次生代谢物质的合成.  相似文献   

17.
蒙古黄芪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中黄芪甲甙含量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蒙古黄芪幼苗的不同部位作为外植体,进行诱导和培养愈伤组织,并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了这些愈伤组织及野生和栽培蒙古黄芪根中的黄芪甲甙含量。结果表明:蒙古黄芪四种外植体在适宜的培养基上均能被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其中用叶片诱导的愈伤组织中黄芪甲甙含量最高,分别为野生根的3倍、栽培根的3~5倍。  相似文献   

18.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了氮源、蔗糖浓度和诱导子茉莉酸甲酯对蒙古黄芪愈伤组织生长和黄酮类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子影响黄酮积累量依次为:茉莉酸甲酯>蔗糖>水解酪蛋白>氮源;蒙古黄芪愈伤组织生长和黄酮含量积累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MS+NAA 1.0 mg/L+ 6-BA 2.0 mg/L+2,4-D1.0 mg/L+蔗糖50.0 g/L+水解酪蛋白1.0g/L+ MeJA0.02 μmol/L,NH4+∶ NO3-为1∶1.在这种条件下,黄酮产量达到最高为9.78mg/L.  相似文献   

19.
作者用扫描电镜研究了七株黄芪及其变种的花粉形态.该七株个体的花粉形态归为花粉粒长球形、大小为24.1×14.8μm,萌发沟细窄、沟膜不伸展和花粉粒球形、大小为18.7×17.1μm、萌发沟较宽、沟膜伸展等两类,而黄芪和其变种各自都包含了这两种花粉类型.黄芪的两种花粉类型与子房被毛与否有一定的联系.此外,本文讨论了花粉学与分类学之间相关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