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舍蝇(Musca domestica vicina)幼虫分泌物及血淋巴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报告舍蝇幼虫分泌物具有抗根结线虫(Meloigyne sp.)活性,同时未经外源诱导的舍蝇幼虫,其分泌物和血淋巴提取液也有抗菌活性。IEF-PAGE电泳分析表明,幼虫分泌物和血淋巴提取液呈微酸性至弱碱性,前者电泳带为6条,后者7条,两者的第二和第五电泳带在同等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侵染对癞皮夜蛾(Gadirtha fusca)幼虫的影响是否因龄期而异,本研究以南方根结线虫侵染乌桕(Triadica sebifera),选用该植株叶片饲喂癞皮夜蛾大龄幼虫,以未受南方根结线虫侵染植株的叶片作为对照,比较不同龄期幼虫生长指标和食物利用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幼虫龄期的增加,癞皮夜蛾幼虫体质量、取食量及发育历期呈上升趋势;相对生长率呈下降趋势;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先上升后下降,而近似消化率则呈先下降后略微上升的趋势。线虫侵染处理后,与对照相比,癞皮夜蛾4龄幼虫的相对生长率、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显著提高;5龄、6龄幼虫的虫体质量和5龄幼虫的相对生长率以及6龄幼虫的取食量、近似消化率、化蛹率显著降低。南方根结线虫侵染对癞皮夜蛾幼虫生长及食物利用的影响因发育阶段而异,主要通过抑制两个末龄龄期幼虫的生长发育及化蛹,从而间接减轻癞皮夜蛾对乌桕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正> 关于大庆温室蔬菜根结线虫的分布与危害、寄生种类及症状、根结线虫种的鉴定,作者曾作过研究,本文则阐述生物防治。 1.生物防治的基本原理 土壤中的某些菌,对根结线虫的卵、幼虫、成虫有侵染力,卵、幼虫、成虫因被寄生而死亡。将某些寄生力强的菌,从根结线虫的卵、幼虫、成虫体内分离出,经培养繁殖再回至土壤中捕捉线虫、寄生卵、成虫,减少土壤中的线虫数量,达到防治根结线虫病的目的。 如淡紫拟青霉菌(Paecilcieomyeoces eieacinus)属寄生性线虫真菌,菌丝伸入卵内,长  相似文献   

4.
采用浸渍生测法测定了一些外来有害植物以及本地常见植物提取液11种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的毒杀作用,结果表明:马缨丹、烟草、一枝黄花、冬青等5种植物提取物的抑杀作用都很强,均有95%以上的校正死亡率.且每种植物不同部位的杀线活性物质的含量不一样.同时盆栽实验结果表明:夹竹桃、马缨丹、苦楝等4种植物提取物对线虫的抑杀作用很明显,而且对卵块孵化的抑制率也很高.  相似文献   

5.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和/或植物根围促生细菌(PGPR)菌株对番茄生长状况及其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病害的影响。结果表明,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比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能更好地促进番茄的生长发育,抑制南方根结线虫的生长发育;单接种PGPR时,菌株B的促生防病效果较菌株C好;而与AMF双接种时,菌株C促生防病效果较好,且菌株C与Glomus mosseae同时接种时,促生防病效果最佳,是防治番茄根结线虫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6.
作者自1986年5月至1987年11月对山东蒙阴县境内天麻林场等地的楸树根结线虫病的感染率、危害、症状及其病原线虫种类进行了调查,并通过对病原的雌虫、雄虫和二龄侵袭期幼虫的形态观察、测量、寄主反应及北卡罗来纳鉴别寄主试验,确认中山寺林场楸树根结线虫病病原为爪哇根结线虫(Meloido-gyne javanica(Treub,1885),Chitwood,1949),杨庄苗圃病原为北方根结线虫(M.hapla Chitwood,1949),而天麻林场与蒙阴县苗圃病原主要为以上二种根结线虫,其中以爪哇根结线虫为优势种,偶见极少量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 Chitwood,1949)。本文还对二种主要病原线虫的重要鉴别特征作了较详细的描述,为楸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根结线虫是植物寄生线虫中分布极广,寄主范围很宽,对粮、棉、油、麻、茶、果、蔬菜、林木、中草药和花卉等植物的危害十分严重的一类线虫。作者对我国16种根结线虫及其寄主植物286种,(隶属于67科,191属,分布子22省、市、自治区),作了系统报导。它将对根结线虫的区系研究和综合防治均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穿剌芽孢杆菌防治根结线虫的盆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番茄、辣椒和鸡冠花中进行的盆栽试验表明:穿剌芽孢杆菌对感染根结线虫的植物都有保护效果,大约可使虫口密度降低75%~80%;同时该菌使根结线虫致根变重的情况有所缓和,从而根冠比倒转的症状有很大改善.各组试验的解剖结果证明,穿剌芽孢杆菌的寄生都导致虫瘿、卵块、雌虫、雄虫以及各期幼虫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BC2001生防菌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和卵囊孵化影响,及对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的影响。结果表明BC2001对线虫分散卵的相对抑制率达87.3%、对卵囊的相对抑制率达40.50%,而对二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达92%;从显微结构上看,BC2001对卵和二龄幼虫的抑杀作用主要是通过菌体附着,引起卵和虫体内物质泡化聚集,最终消解。在人工接种条件下,BC2001菌在大田防治中对根结线虫虫口基数的相对抑制率达57.8%。  相似文献   

10.
我国根结线虫属(Meloidogyne Goeld,1887)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inensis sp.nov.系作者于1981年6月至11月在试验地种植的春、秋马铃薯上采得。该种雌虫会阴区图纹近似圆形,弓部低而圆,背扇近中央和两侧的环纹略呈锯齿状,肛门附近的角质层向内折迭形成一条明显的折纹和肛门上方有许多短的线纹等特征与本属已记载的其他根结线虫的会阴区图纹显著不同。此外,具有比一般根结线虫较长的侵襲期幼虫。雌虫、雄虫和幼虫的口斜较长;背食道腺开口离口斜基部球较远;雌虫排泄孔位置偏后等与近似种M.incognita不同。卵囊通常为褐色,表面粗糙,常附着许多细小的砂粒。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认为西方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东方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存在实质的不同,原因在于思维方式、超验与经验传统、政治结构的差别。在现代法治理念下,传统民间法所代表的正义观将向混合正义观转型,西方法治所代表的国家法抽象正义观是其骨架。  相似文献   

12.
图集的统一协调,对图集质量有很大影响。本文是作者在编制北京市农业区划地图集的实践基础上,根据地图信息传输论的观点,对农业区划地图集的统一协调的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探讨。试图总结编制这类图集的统一协调模式,以供读者编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影响要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是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动生活状态的重要表征。在梳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相关概念、测度方法基础上,分析了物质环境要素和非物质环境要素对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影响;提炼出有效支持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中观环境规划、微观环境设计和政策文化扶助层面的策略;指出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研究建议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文学发展的动力之一在于创新。在接受美学诞生之前,学者们往往从作家的角度讨论文学创新问题。本文用接受美学的理论探讨文学创新的问题。笔者将文学创新的标准与读者接受相结合,就创新的三个方式与期待视野的方法论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读者期待视野的提高是作家作品创新的主要依据,作家在文学创作中应该充分考虑读者的接受才能做到创新。  相似文献   

15.
电荷守恒定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麦克斯韦方程推导电荷守恒定律,并研讨与电荷守恒定律有关的物理问题:恒定电场、基尔霍夫定律等。  相似文献   

16.
基于“前沿分支”的观点研究了圈幂补图的树宽,首先确定了它的树宽下界,又给出了达到此下界的标号,从而得到了它的树宽表达式。  相似文献   

17.
利用对位异构体的对称性由核磁共振氢谱测定了工业十二烷基苯在硝硫混酸中的硝化选择性,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为75% ̄80%。以月桂酸和苯为原料,经氯化、酰化和还原合成了正十二烷基苯。在同样条件下研究了正十二烷基苯的硝化,由核磁共振氢谱和气相色谱分析,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仅为60%。根据空间位阻效应,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并与甲苯,乙苯,异丙苯等短链烷基苯的硝化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对于给定的互素的整数 p和 q,以 T(e,n)表示方程 xe≡ 1 (mod pq)的解的个数 ,当整数 e在某个集合上变化时 ,给出了 1|A|∑e∈ Alog T(e,n)的上界估计 .  相似文献   

19.
YBCO掺杂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YBCO掺杂的基础知识,总结了YBCO各个位置采用典型元素掺杂而导致的超导电性和结构的变化,阐述了掺杂对YBCO的重要影响,并简介了当前YBCO掺杂效应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20.
法学本科教育应当引入研究性理念,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博专并重的高素质人才。研究性理念要求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应当正确认识法学本科教学中研究和实践的关系,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性理念指导下法学本科教育模式的创新应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