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入新世纪,水利部形成了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的治水思路。贯彻实施新的治水思路,不仅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才,更需要有技术、懂经济、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新技术人才。辽宁水利行业在职职工40273人,  相似文献   

2.
陈灵旺 《海峡科学》2009,(6):131-133
水资源的重要性和管理现状要求管理工作必须转变观念,即在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的基础上实现“自然资源向经济资源转变”,将对水资源的管理提高到“战略性经济资源”的地位来认识。该文提出加强水资源管理工作对策和措施,即:在统一规划、管理的基础上,培育水市场主体,发挥价格的杠杆作用,确定水权分配原则,实现市场对水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3.
曾峰 《科技信息》2007,(24):280-280,286
本文对正确认识和处理水利工作中的辨证关系进行了阐述,因此用辩证的观点来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矛盾,抓住和处理好主要矛盾才能妥善处理当前面临的问题,才能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才能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新的治水思路。  相似文献   

4.
探索现代化水库管理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军 《广东科技》2009,(16):46-47
我国的水利工作正处在由传统水利向现代化水利转变的阶段,作为水利工作重要内容的水库管理工作,必须跟上这个转变,逐步实现水库管理的现代化.现代水利是面对水资源的严重不足.做好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科学高效的利用,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利工作应增加科技含量,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正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1.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既重要又紧迫水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没有水就没有人类社会。当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工程水利的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口的急剧增长,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高速发展等因素对水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压力:一是生产、生活用水量急剧增加,人们对水质要求的提高;二是  相似文献   

6.
云南高原特殊的地形环境和气候条件,使云南高原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近年来西南地区持续干旱,加剧了云南高原资源型缺水,凸显了云南高原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资源利用率偏低,供水损失严重,水质趋差,生态恶化等问题。要实现云南高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需要不断研发适合云南高原的供水、节水、治污的水利技术,需要政府部门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大资金投入,注重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立法和监控,需要每一个公民提高节水意识和生态观念。  相似文献   

7.
从当前和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看,我国水资源形势不容乐观,已经成为实现新世纪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制约因素.分析我国水资源特点,研究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为指导,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制定新世纪的水资源战略,对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资源水利主要是指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它以资源的优化配置为中心,强调科学管理和综合开发利用,旨在实现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从3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21世纪的中国,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污染严重等水资源三大问题日益突出,已经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了解决新世纪水的问题,水利部明确提出要实现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从  相似文献   

10.
刘启金 《甘肃科技》2007,23(12):151-152
海原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水资源奇缺,而目前已开发利用水资源仅占地表水和地下水总和的30%。海原县荒山面积大,降水集中,洪水资源相对丰富,为了水利发展今后应大力建设控制性工程,拦蓄洪水资源。本文分析了该县水利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提出了水利发展与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1.
陈琳 《科技信息》2011,(27):346-346
当前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总体思路,标志着我国水利将由工程水利逐步转化为资源水利,水资源战略问题的提出,把节水放在了水资源战略的首位,开创了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新纪元。建设节水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新世纪水利发展的重大课题,这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东昌府区应该立足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相似文献   

12.
谈海原县水利发展现状问题及水利发展与改革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薄晓丽 《甘肃科技纵横》2008,37(1):37-37,157
海原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水资源奇缺,而目前已开发利用水资源仅占地表水和地下水总和的30%。海原县荒山面积大,降水集中,洪水资源相对丰富,为了水利发展今后应大力建设控制性工程,拦蓄洪水资源。本文分析了该县水利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提出了水利发展与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中国水利学会等有关单位的支持下,河海大学联合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的2017中国水资源高效利用与节水技术论坛拟定于2016年7月27—28日在哈尔滨举办。此次论坛由《水资源保护》编辑部、《水利经济》编辑部、河海大学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河海大学水安全与水科学协同创新中心、黑龙江省水利学会和北京沃特咨询有限公司共同承办。论坛主题为:问道节水,推动水资源高效利用。论坛旨在交流水资源高效利用与节水技术的先进经验,  相似文献   

14.
李蓉  赵敏 《科技与经济》2010,23(5):92-96
水利的发展不仅与其内部的结构有关,而且还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着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进程。从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对水利的需求多个方面,构建了水利需求框架结构,运用系统动力学的分析方法建立了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利需求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计算,得出了2008—2020年南京市水资源需求量。据此,提出了南京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模式,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应该加强引入客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从而缓解用水紧张。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疆兵团社会经济的综合发展,为了可持续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新疆兵团水利信息化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内的发展、应用情况;阐述了新疆兵团水利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兵团水利信息化的应用趋势;尤其是提出了兵团水利信息在数据共享和开放、防洪减灾,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等方面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鲁静 《甘肃科技》2011,27(7):5-6,36
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很多方面,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工程的运用与管理、水利的投资与建设、人才的开发与使用、水土保持、防洪除涝、体制与机制、科教与法规等.其中,水土保持是水利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水资源和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利用,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只有确保水利...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世界人口和生产的发展,人类对淡水资源的消耗不断增加,加上环境污染造成对水资源的破坏,使得淡水资源日益紧缺。为此很多国家政府和科学家在寻找解决途径。一、要重视天空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谈到水资源,常有人只想到地球表面水,有时也把地下水包括进去,但不把天空水列为水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实,天空水、地表水、地下水,还包括生物圈中的水才构成整个地球水循环的完整系统。因此,研究水资源而忽视天空水,在科学上是不严谨的,而且会在寻求解决水资源紧缺的途径时导致思路狭窄。天空水资源是流动的,在空间分布上很不均匀,而且变化多端,这对研究和利用带来很多困难。天空水资源有多少?还没有看到全球、全国性的估计。这里只就北京地区提出一些粗略的估计。根据有关材料,目前北京地区水利设施可控制、开采和利用的地表水资源一般每年为40~42亿吨,北  相似文献   

18.
寇宝峰 《中国西部科技》2010,9(22):21-22,26
秦安县属水资源极其匮乏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雨水资源化是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实现水利可持续发展、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以秦安县实施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为基础,以广泛调查研究为依据,分析了工程建设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和效益,为今后继续推广雨水集蓄利用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9.
水利档案是水利建设的真实记录,是水利部门制定规划、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建设的依据。结合水利档案管理工作实践经验,就蓬莱市水利档案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完善规章制度,加强水利档案管理人员业务培训,科学利用水利档案信息化等有针对性的措施,使水利档案更好的为该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水信息支撑和保障,对该市更加科学合理地谋划好民生水利工程,搞好水利工程建设,加强水资源管理,提供更为高效、优质的水利服务。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唯一途径,水利行业也不例外.文章分析了山西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山西水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阐述了山西水土流失现状和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并对水土保持在山西水利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