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傅涛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1):174-174,139
德育模式是在德育实施过程中道德与德育理论、德育内容、德育手段、德育方法、德育途径的某种组合方式.当代最具影响的德育模式有认知模式、体谅模式、社会模仿模式等.大体上说,认知模式重知,体谅模式重情,社会模仿模式重行.在一个价值多元的社会里促使学生道德判断力和道德敏感性的发展,是当代学校德育亟待解决的难题,而当代德育模式的发展和经验则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借鉴.本文从当代德育模式的发展入手,分析了当代德育模式的基本特征、发展动向及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刘继祥 《科技信息》2013,(19):326-326,334
道德滑坡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重要无问题,在中学生中,甚至出现了道德缺失的现象。德育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提和保证,德育是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造成中学生道德及德育缺失的因素有很多,制度、社会、老师、学生家庭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齐抓共管。其中,学校教育中,要突出语文教育对学生道德的渗透,因为,不同于政治说教,语文教育是一种审美与情感教育,学生容易接受。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德育的重要性应该被更广泛地重视,在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应该研究更先进、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高校教师与德育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新的形势,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现代化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高校教师与德育之间的关系着手,探讨我国高校教师如何适应德育现代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由于社会环境及教育自身等多方面的影响,我国大学德育表现出日益强劲的功利性趋向,强调道德服务于社会现实发展的工具功能,遮蔽了德育之于个体的个人发展及精神享用等本体功能。本文基于对大学德育功利化的理解,从德育功能、德育本质、德育目的道德学习等方面对大学德育功利化的表现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在此基础上对造成大学德育功利化的原因进行归因分析,重点从社会环境分析、历史线索追踪、理论根基探讨三方面剖析了功利化德育产生的深层根源,以期能对当前大学德育的理论与实践、对大学德育的改革和优化有些许的启示,从而对超越德育功利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我国改革开放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认为只有对原有的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进行系统的整体改革,才能建立起适应时代要求的德育新格局。一是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就必须实行三个转变:从单纯注意培养“合格学生”这一近期的学校目标向同时注意培养“合格公民”这一远期的社会目标转变;从单纯注意培养学生成为“道德完善的人”向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成为“个性完善的人”转变;从单纯注意“知识型道德人”的培养向更加重视‘能力型道德人”的培养转变。二是德育内容的改革必须注意突出发展性,突出个性发展需要,突出时代性和超前性。三是必须建立立体化的德育网络:建立多维德育协作网络;建立多渠道的德育渗透网络;建立校园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相结合的隐性德育课程教育网络。  相似文献   

6.
论人的道德素质现代化与现代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道德素质现代化以及主体性道德教育是当代道德教育的主旋律。人的道德素质现代化不仅指人的道德观念的现代化,而且指道德行为的现代化。现代德育应以促进人的道德素质现代化为中心,即把人作为现代道德主体来培养,以满足主体自身德性发展和完善的需要。它体现了现代德育的本体功能和内在价值,是现代德育的本质规定。人的道德素质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根本要求。要实现人的道德素质现代化,必须使学校德育现代化。为此,现代德育的构建应注重德育目标的主体性,德育内容的现代性,德育方法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7.
张丽 《山西科技》2010,25(2):138-139
德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校德育正面临困境,主要表现为德育效力欠佳和大学生普遍存在道德缺憾,文章在分析困境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高校德育教育的应对措施,即要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重塑合理的道德理念、深化德育课程改革、开辟多样的德育途径。  相似文献   

8.
道德互动指道德心理和道德行为习惯的生成过程,其动因既受道德自身运行规律的制约,更受社会经济关系的制约,当前道德互动的主要动因是主体自身的物质利益.这些启示我们:当前的高校德育改革要跳出单纯的教学方法改革的藩篱,要从重新设定德育价值目标、正视和利用学生的正当利益要求等方面,促进道德互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文学是以语言为工具,以各种形式形象地反映生活,表达作者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和情感,以唤起人的美感,给人以艺术享受的一种意识形态.道德是一种由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根据人们的需求而逐步形成的一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文学为何具有德育功能?笔者试图从文学的创造性、文学的情感性、文学的出现和德育改革实践等角度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德育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内在的联系,表现为德育源于生活的需要、德育反映着生活、生活具有德育的作用、德育理论须植根于生活。但是当前学校德育与生活世界相隔离,使德育失去了生活的根基,致使发展人的德性的道德教育成为道德知识、道德形式上的教育。因此德育应该回归生活世界。由此学校德育要以生活为根基,改革德育的内容和方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培养道德生活主体,加强德育建设。  相似文献   

11.
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邓小平德育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德育成果的继承与发展 ,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弘扬与光大。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时代性  相似文献   

12.
隐性德育是相比显性德育而言的,是指实质上进行着国家和社会的价值传递与道德灌输,形式上却让受教育者感觉不到这种外在的价值干预的教育活动。美国德育具有鲜明的隐性特质。从美国的文化传统、德育的主导理论与实践以及德育实现的社会环境支持系统几个方面去剖析,可以深刻把握美国德育之所以隐性的缘由。  相似文献   

13.
孙军 《科技咨询导报》2007,(22):152-15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德育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大学生道德失范严重等伦理危机产生道德人格的扭曲,使得德育工作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冲击。但同时网络技术的先进性给德育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创新契机,怎样转变德育观念,改革德育技术手段成为网络德育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文学是以语言为工具,以各种形式形象地反映生活,给人以艺术享受的一种意识形态.道德是一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文学为何具有德育功能?笔者试图从文学的创造性、文学的情感性、文字的产生和德育改革实践等角度对文学德育功能的学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科技的发展、应用与人类道德产生了激烈的冲突,只有不断增强科技道德观念,才能引导科技健康发展.高校德育是培育科技道德的主阵地,应通过建立健全的科技道德规范,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营造高尚的科技道德氛围等途径来实现科技道德与高校德育的融通.  相似文献   

16.
信息时代高校德育面临思想政治领域、化领域、伦理道德领域三个层面的严峻挑战,同时,也面临网络能够使现代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得到张扬;网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平等观念和民主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网络有助于改善人际交往,缓和人际冲突和矛盾的难得机遇。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高校德育要处理和解决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注意提高学生网络道德素养,学会做人;适应学习型社会的要求,注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会学习;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革新高校德育的方式方法三大课题,整合好现有的德育资源,促进高校德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道德教育是大学办学理念的重要内涵,大学办学理念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有着不同的德育取向,然而将道德教育放在育人工作的首位是当今世界知名大学办学理念的共同特点。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践表明,大学办学理念具有德育导向功能、塑造功能和调节功能。当前,我国大学需要重视办学理念的德育意蕴,突出办学理念的道德定位,秉持崇高的道德追求,着眼于学生的道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高校德育在此过程中担负着推动作用、精神动力作用.目前我国高校德育存在着观念错位、定位偏移、内容失范等方面的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高校德育应确定现代化的德育观念,完善德育价值取向,改进德育的方法,优化德育内容,促进德育创新与发展,使德育教育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德育生活化模式为探究大学德育的内容提供了有益的启迪,依据大学生的生活成长轨迹,建构大学德育内容的模块:跨入大学校门讲学习道德、迈入大学生活讲人际道德、涉入择业领域讲择业道德、进入恋爱季节讲恋爱道德、走入婚姻家庭讲家庭美德。  相似文献   

20.
德育生活化模式为探究大学德育的内容提供了有益的启迪,依据大学生的生活成长轨迹,建构大学德育内容的模块:跨入大学校门讲学习道德、迈入大学生活讲人际道德、涉入择业领域讲择业道德、进入恋爱季节讲恋爱道德、走入婚姻家庭讲家庭美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